昭隆元年、二年,是晋国在内战后的恢复期。
而从昭隆三年开始,马培廷和内阁的重点就放在了发展上面。
首先他们不断在晋国改善民生,而且兴建了大量娱乐设施,有西式也有传统的。有戏院、电影院、舞蹈学校等。而他最小的妹妹马锦霓则在昭隆二年就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舞蹈学校,起名为淑锦艺术学校。马锦霓从小就喜欢舞蹈,以学东方传统舞蹈为主,也兼及西洋舞蹈。虽然妹妹已经三十五岁了,身高不是太高也不是惊艳之色,但也许因为从小跳舞的影响,身形保持的非常之好。往那一站,就那么挺拔;穿件衣服,就那么好看;一个眼神,就那么自信,无论走在哪里都是那么闪耀。而且还有一种从内向外散发出来的气质:柔和的性情,处事不惊的态度。
除了妹妹外,二嫂瓦莱莉.海曼在昭隆三年开办了一家电影公司,叫做海曼电影公司。引入了西洋的新式设备,并招募西洋演员导演,也从国内招募培训演员。
马培廷觉得嫂子和小妹的办法都很不错,他和二哥马培廷商议后,决定在昭隆散年八月由皇室出资三十万组建一个专门从事东西方文艺娱乐的公司,马培廷很高兴,叫做怀远文艺股份有限公司,名为股份,实际上是皇室独家经营,而且还计划在海外也开设分部。主要从事文化、图书、电影、舞蹈和餐饮等多个行业。同时这个公司被特别要求培养传统忠孝礼仪观念。公司由同父异母的弟弟马归兴出任总经理,不过是挂名,嫂子和妹妹副之。
之所以在国内大量兴建娱乐文艺设施,也是让百姓在工作之余能够有娱乐放松的机会,而宣传传统道德,也能将百姓思维逐渐改变,这也是避免布维克思 潮在晋国崛起的一种办法,是一种软实力的办法。
昭隆三年,马培廷在崔衡山的建议下将保宁市的广宁宫和海灵山庄的部分地方开放,作为一个类似公园的旅游景点,供中外游客参观,既能增加税收,又能彰显皇室的开明。
根据宫内省的估计,两地开放后每年应该可以增加至少上百万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分配上,广宁市和皇室对半开。广宁市相对要穷一些。而海灵山庄方面,兴京府占四成,皇室占六成。
当然开放归开放,不过其中最珍贵的珍宝古籍古玩都被提前转移到了兴京府的晋阳宫,甚至有些早已经在昭成时代和昭隆元年被马归华带往了国外,留下的已经不是最顶级的了。
昭隆三年九月五日,陆军总参谋长苏武惠以年老为由请辞,举荐自己的恩人卫仲康之子卫衡昆出任陆军总参谋长。
苏武惠是卫仲康在刘寿毅死后竭力培养的,在平定内战中的表现也确实不负所托。如今就要卸任了,还要报恩。马培廷一方面欣赏其忠义之心,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担心卫家在军中权势太重。他希望的是自己的哥哥马培海接任总长,但是马培海虽有心却自知无有这个威望。
十月二日,马培廷下令正式以卫衡昆出任陆军总参谋长,同时晋升大将。
随着权力和地位的提升,卫衡昆内心的雄心也变的越来越浓厚,对政 治也更加关心,常年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他也希望自己能有如父亲那样的地位,并建立超过父亲的功业。不过外在依然那么平淡。
对于卫家在军中的影响力,马培廷不是不知道,但大哥确实不具备压制卫衡昆的能力,且两人关系还不错。为此,他年初不顾一切拦下了卫衡昆而用相对中立的陆元卿出任陆军大臣,另外继续让刘良佐留任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 席,同时将郑文台也提升为国防委员会副主 席,授元帅军衔,勋二位。
到昭隆三年底,晋国终于从内战的战乱和封锁中恢复了过来,税收也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进入了重新稳定发展的时代。
昭隆二年三月份,李维熙之子李承勉从国外返回。
李承勉是李维熙的次子,李承悦的弟弟,昭凤晚年去国外留学,后做生意。对经营和经济理论很有一套。在昭成年间走遍了西洋许多国家,回国后励志要干一番实业,并将父亲留下的华诚机器厂改建为华诚机器电具厂,以生产机器设备和电话机为主。
但是农工商大臣王烈永认为其有统帅之才,竭力举荐,马培廷在召见后,果断予以重用,并提升为农工商副大臣。
李承勉提出的振兴国家经济的举措主要是由国家直接投资兴办一系列企业。以国家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经济政策,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工业奠定了基础,并且建议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计划,每一个时间段都确定一个目标,努力地去实现这个目标。
昭隆三年七月,在经过对国内一年多的考察后,李承勉提出一个庞大的经济建设计划。计划要在昭隆四年到十三年的十年内在本土建成年产二百到三百万吨钢铁的大型钢铁厂、年产一万辆拖拉机的拖拉机厂、年产两万辆汽车的汽车厂、并改建建一个飞机修理厂、改进海山机器厂成为一个重型机械厂,建设一个精密仪器厂,同时还有铁路改造、公路改造,以及兴建水电站,建设食品加工厂,让粮食、烟草厂的设备现代化。李承勉认为晋国地小民寡,无力也不可能建成全面的工业体系,而必须打造一个小而精的路线。而重点是农业方面的粮食、烟草和蔗糖,工业方面集中于重工业的钢铁、机械、造船,同时适当兼顾纺织、航空、电子、造船、化工等领域。
同时,李承勉也深知军方的特殊性,同意在计划中为军方留出一定的份额,即帮助主要的兵工厂如海山兵工厂、海宁造炮厂、宁海火药厂、宁安修械所、汉宁炮兵厂、海晋造船厂添购新的设备,实现现代化,进行现代化的标准化生产,满足军方的需求。
李承勉在考察途中,是带有勘探专家等大量技术人才的,他们于昭顺、康南一带发现了一个大型金矿,而且开采难度不大,且距离邻近的港口、铁路也不愿,交通方面问题也不算太大。另外还在保宁、东宁粮食的山谷之中发现了大量的优质硬木资源。而这种资源是可以作为军用的,是战列舰、航母等大型军舰以及飞机、枪托上使用的最合适的资源之一。
这可是发现宝了,而且上天垂怜,交通方面问题不大,预计如果顺利的话,有两到三年时间就可以进行大批量的开采,能为国家增加大量的财政收入,这真是件大好事啊。
同年的七月,在李承勉的提议下,由财政部出资三百万,皇室和财团共同出资三百万,另招募民间资本一百万,还有米国的马丁公司的资本三百万,共计资本一千万晋圆,筹建了晋国第一家航空公司,起名为昭凤航空公司。由杜文昭出任昭凤航空公司总经理,聘请英米等国顾问、技师若干人。成立时,有各型飞机十架。
马培廷在昭隆四年初就同意了这个计划,下令全面实施计划,并在当年的议会上强行通过了这个计划,并不惜一切代价来保证建设计划的实施,作为他们的后盾。
马培廷对他的计划很感兴趣,就由他来实施。
昭隆四年六月,广宁市的机场历经八年终于修建成功,计划次年正式运营。中途因为经费短缺和战争而多次停工。
七月,李承勉聘请米里加国专家来晋国考察后,决定在慧亭市东部引入米里加国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建设钢铁厂,起名为海天钢铁有限公司,计划产量为年产钢铁总计五十万吨,然后再行扩建。
昭隆五年七月,天雄市的机场也得以建设成功,成为西南的航空中枢。
而在晋国恢复的这几年里,财团大族还留在晋国的企业也逐渐得以恢复。各国在晋国的商贸往来也恢复到了原有的水平甚至逐步继续提升,一时间,马培廷的能力得到了上下许多人的认可。尤其他裁减海军和事实上放弃南安行省大部分地方的外交举动让英国、米里加国是非常满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支持。即使是两个手握军权的哥哥也对弟弟是不得不佩服,看来他真有一套啊。
同年九月,顾少信卸任外务部大臣,唐刚勇接任外务部大臣,丁肇聪成为外务部第一副大臣。
也就在这几年里,布维克思 潮运动在全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而且还有武装叛乱,各地都有他们的政党和组织,晋国也无不例外。
对于这种思 潮和运动,有的国家直接武力弹压,有的则安抚,成效不一。马培廷在英米留学经商时候听过这种学说,内心认同他们的部分观点,但对有些则不认同。他的应对办法是如果只提出经济诉求,可以在法律范围内和平解决,如果是一般政 治问题,也可以先商量,而如果牵扯到家国大事和国体问题,或者是他们要组织武装,则毫不留情。而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本国的经济,改善民生,避免从贫穷中来产生根源。同时也要对知识分子严加防范,这些人也是不安定分子。
昭隆五年五月二十五日,陆军总参谋长卫衡昆大将的二十五的长子卫敬柏结婚,地方选在了帝国饭店。而新娘则是农工商部大臣王烈永的女儿王欣琳,比卫敬柏小三岁。
卫敬柏是卫仲康长孙,卫衡昆长子,从小受到了祖父和父亲严格的教育,自然也会首选军旅。平定马归英的内战中,卫敬柏也以普通的陆军步兵少尉的身份参加了战斗,虽无突出表现,却也可圈可点,战后因为有父亲还有苏武惠的关照,如今升为了上尉。
王欣琳是王烈永的女儿,韩国公王德胜的孙女。
卫家、王家是晋国目前最具实权的大族,也是最大的财团首脑,两家的联姻,自然是热闹非凡。
当天,帝国酒店是座无虚席,高朋满座,军政商界名流甚至洋人公使、驻军司令也全部应邀到场。
卫家、王家都是马玉隆时代的最大功臣,虽曾有隔阂,但自卫仲康、王德胜结盟以来,两家关系是非常热络的。而如今的联姻更是将两家的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按道理这样级别高的婚宴,且两家都与皇室有亲,皇室总有人来参加。自然,马培海、马培山、马归信、马归永、马归兴都来了参加。马归华还专门派李元英代自己前来祝贺。唯独皇帝马培廷没有派任何代表前来,后来不得已派崔衡山代自己送上礼物。但是卫家历来对崔家有些偏见,尤其是内战中,崔家态度摇摆不定。卫衡昆、王德胜私下都非常恼火,甚至想暗中扳倒崔家,将崔家的世袭爵位给取消,只不过因为马归华的态度模棱两可而作罢。
虽然如此,但是毕竟是皇帝的代表,且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子上,众人都得给崔衡山这个面子。
在婚礼上,除了对父亲之外,卫敬柏特别感谢了自己的姑母卫淑榕。他八岁丧母,之后父亲忙于军务,是姑母照顾他。可以说姑母卫淑榕就如同他的第二个母亲。
同一天,帝国饭店还有一对新人完婚,也与卫家人有关。不过却很是低调。这是卫衡昆侄子即卫衡元的次子卫敬瀚的婚礼。卫敬瀚出生于昭凤三年,是留英的学生毕业刚回国,准备跟随父亲做生意。而他的新娘则是曾廷玮的独生女曾文倩,昭凤六年出生,今年只有十八岁,也是刚从英国留学归来。但是只是暂时回国,完婚后仍将返回英国继续学习深造。卫敬瀚的家境自不待言,曾文倩是曾廷玮的独生女,父亲对他的关爱也不用多说,从小就送她出国,锻炼她的独立能力,而女儿也确实不负所望。在国外一面学习,一面在报社打工,很是辛苦,却也锻炼了自身。
与能力而言,曾文倩最吸引人的还是她的容颜。不同于一般的女子是以长发和高挑的身形吸引人,曾文倩的美非常独特,也是公认的,在学校公认为是学校的校花之一,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那么迷人,就像一束花一样。
她个子不是太高的,一米六五,不是人们喜欢的瓜子脸,头也不大。但是她却美出了天际,她的小脸干净而利索,眼睛大大宁静而温馨,嘴巴小小羞涩而内敛。她的气质古典,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有着一股特殊的韵味,有真,有冷,有俏。
脸小头也小,可以说是比例上非常出众的美人,并不是说小脸才算美人,而是说标标准准的小脸美人很容易惊艳世人。因为精致的脸型和匀称分布的五官布局配上精致的五官形态,都足以为她博得世间所有的美名。
卫敬瀚是在昭隆元年一次偶然的与东方同学的约会上认识了曾文倩,后来逐步了解,在去年放假回来的时候,二人正式通知了父母。卫衡元是卫家的财政支柱,虽然卫衡元经常做一些过头的行为,父亲卫仲康在世时候他就是如此,如今哥哥卫仲康管家,他依然故我,但是其确实具有经营之才,而且虽说经常犯错,但大是大非问题上从不含糊。在儿子的婚事上,他特意征求大哥的意见,而当卫衡昆得知是曾廷玮的女儿后,毫不犹豫地就主张同意。
卫衡昆的同意,一方面是了解曾廷玮的为人,而且曾文倩确实才貌出众。但他毕竟是个有政 治眼光的军人,和海军的高级将领联姻,对自己的帮助有多大,这是最重要的。而曾廷玮也是一个有理想的军人,自然想有作为。虽然李绍翔、李成梅、程厚辅都器重他,但是要想更进一步,必须有更强力的人支持,而能与卫衡昆家族联姻,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昭隆五年七月,议会通过了军械管理法,如非现役军警及特许人员外,任何人不得私自持有购买枪械,凡是发现私自持有购买生产者,一律从重处理,甚至可以判处死刑。这也是避免产生武装暴动的一种预防性措施。
昭隆五年八月,马归华、王梦瑶等离开了晋国,先前往燕宁共和国的松江府租界居住,然后准备周游一番世界,再最后选择去他们已经提前选好的居住地——阿真坦国。
马归华夫妻及亲信走后,马培廷终于安心了,只要父亲还在一天,他始终感觉到后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如芒在背。虽然这根芒是他的亲生父亲,看来权力面前确实无亲情啊。
昭隆五年秋季,燕宁共和国成立了新的政府,首脑是石界龄,英米对其十分欣赏,他本人也非常依赖英米两国的支持。
为了在东方共同反对布维克思 潮运动,英米从昭隆五年开始多次希望撮合石界龄政府与晋国联合起来。
在反对布维克思 潮方面,两国确实是有些共同点的,但是马培廷对石界龄很不喜欢,而在松江府租界居住多年的马归华更是对他十分轻视。认为石界龄不过是偏安之才,尚未统一原燕朝故地,和他谈合作,根本没意义。后出国去居住。
马培廷对父亲的看法深以为然,不过为了给英米两国面子,表面上与之应付,但实际上根本看不起他来。
昭隆五年九月十一日,陆元卿因病在陆军大臣任上去世,马培廷很是悲伤,追授勋二位,陆军元帅。十日后,马培廷也不得不任命卫衡昆出任陆军大臣,依旧兼任陆军总参谋长。
陆元卿去世后,卫衡昆在其葬礼上也十分悲哀,他与老上司近几年是有些摩擦,但始终十分尊敬他,并称赞他是陆军的楷模。。
这几年来,陆元卿一直在马培廷这个皇帝和卫衡昆这个昔日的下属之间艰难的平衡,早已经让他心累交瘁,如今或许是一种解脱。
卫衡昆对陆元卿一直是感恩的,陆元卿为人谦和,有容人之量。在禁卫军任内,卫衡昆的所作所为他都很支持,还多次替他担了一些事情。可是陆军大臣的职责毕竟不同于禁卫军这个直接带兵的将领,对陆军的发展乃至陆军与海空军的协调问题都有极大的发言权,还是国防委员会和最高安委会的重要成员,过多的公事摧毁了他的身体。而且在陆军的问题上,他和老部下卫衡昆也常意见不一。而他们最根本的分歧在于军人对政 治爱的态度这个核心问题上。陆元卿关心的重点在于军务上,不喜欢军人过多的卷入政 治,崇尚军人以不过问政 治为荣,只要做到忠君爱国、服从命令即可。而且自身也以身作则,不和政 治人物,也不和财团官僚过多来往。而卫衡昆不同,十分喜欢政 治,且他本身就是勋贵大族财团的后代,加上跟随父亲多年,一直希望做一个父亲那样的人。
马培廷很想掌控军队,尤其是陆军。而卫家在军中威望太高,他只能依靠陆元卿、刘良佐和郑文台。但是这几年下来,郑文台的身体被军务弄的是奄奄一息,刘良佐更是老病缠身,常年请假。只有陆元卿一人苦苦支撑。陆元卿去世后,卫衡昆的势力则越来越强,且不仅是陆军,空军方面的杜文佑也成为了卫衡昆的铁杆亲信之一,马培廷对军队已经很难控制了。
昭隆五年十月到昭隆六年的六月,陆军总参谋长卫衡昆大将为首率领三军将领十余人和海山兵工厂厂长李诚乾、宁海修械所厂长李安忱、宁海火药厂厂长周祖新等兵工骨干二十余人奉命出国考察军事和兵工机械,并被授予了订购之权。
考察的重点国家有东町国、英国、佛朗斯国、独义志国、瑞诺芬国、义大里国、米里加国。
卫衡昆刚接手陆军部,就派他外出考察,很明显想借卫衡昆外出对军队进行一番清洗,但是有那么容易吗。
因为卫衡昆是陆军出身,故而自然以陆军为主,不过他本人也十分留心西洋各国的政务情况。
卫衡昆一行人先去东町国,东町国,卫衡昆内心不喜欢,但该国善于学习,实力已经是东方国家之首,而且该国军人势力和地位太强了,恐怕迟早为东方国家之隐患。
东町国的造船能力如今已经很强大,其实晋国完全可以在此维修改造,价格也会更便宜,但晋国的高层普遍对东町国戒心很重,宁愿相信远方的西洋诸国。
从东町国出来后向东前往米里加国,在米里加国,卫衡昆主要参观了米国的工厂,还体验了米国的民风。同时还去看了看在此经商的马归信。并在马归信的引荐下参观了诸多现代化的工厂,如飞机厂、汽车厂、钢铁厂、造船厂、拖拉机厂等,让他十分震惊米国的强大。
除了震惊和羡慕米国的工业外,对米国的民风和体制他也做了一定的了解,虽不似马归信那样亲米到迷信,也不似马归华内心反感。卫衡昆的看法相对是客观的。他认为米里加国也许可以成为真诚的友邦,但也需要时刻紧密的防范。而要成为真正的朋友只有在利益高度一致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卫衡昆以私人形式走访了多家工厂,而他的手下也真正看到了什么是大工业,什么是标准化和什么是现代化。认为万不可轻易与米里加国开战,其动员能力太过于可怕,而且要与米国搞好关系。
经过多番努力和谈判,订购了成套的设备,还高价购买了制造一九改重机枪的设备、图纸和生产权。同时买了几百支一一改型手枪。
卫衡昆对米里加国生产的一种大口径的重机枪很感兴趣,非常喜欢。口径为十二点七毫米,射程远威力大,用途广泛。在米国也是最新装备。他临走时候让使馆的人和马归信想办法购买一批,最好能拿到生产权。
在米国西海岸的造船厂,卫衡昆、曾廷玮一行特意视察了在着你进行维修升级改造的海宁号战列舰。
海宁号战列舰是昭隆五年初抵达原厂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的。晋国方面海军、造船厂方面都派人前往。而且在协议上要求米国必须传授技术,各方面都需要与晋国协商。
海宁号服役年龄相对较短,而且当时建造时候预留的空间相对较大,故而对海宁的改造也更加的全面。改造计划是海军部及米国船厂经过多次商讨之后才最终确定的。
此次对海宁号的改装涉及到了动力、火力、装甲防御三大类。动力系统将更换新的锅炉和蒸汽轮机,航速必须达到二十八节。火力方面副炮口径不变,但性能要求有所提升,主炮拆除中间的一座双联装五十倍径三零五主炮,用于安装新的动力设备,并强化装甲防御能力,并增加高射炮数量,安装新的观测通讯设备,并安装飞行平台,可以搭载两架水上飞机用于侦察和火炮校正射击而使用。
简单来说,海宁号的改装更加全面,费用也必将高昂,风险也高一些,时间也更长。同时也是晋国拿海宁号做的试验,为将来订购新型快速战列舰做准备。而晋国随着这几年经济的恢复,尤其是在昭隆三年于昭顺、康南一带发现了金矿之后,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海军做一些先进设备的购买。
可以说一趟米国之行,让卫衡昆由以往的亲独义志国转变为独义志与米里加国并重了。另外在独义志国、米里加国的行程,也让卫衡昆意识到君主制度虽然还存在于世界上许多地方,但是终究已经是落日余晖了,共和制度已经是世界的潮流了。
卫衡昆的这种思维其实以前就隐约存在,但如今已经体现的更加明显了。他曾询问马归信他作为皇亲,又常年在外经商,更喜欢哪种制度。马归信毫不犹豫地表示喜欢共和制。卫衡昆又问他说怎样的共和制最好,而马归信则说:“如果是西洋的共和制,哪一种都得因地制宜。但是在我们东方那种拥有漫长帝制的国家而言,共和制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可是这个潮流无法改变。如果在那里非要实行共和制,我建议还是将皇袍穿在西装里面更合适。等时机成熟了,再将皇袍脱掉。”
马归信的说法很形象,但是卫衡昆却听的很用心。
从米里加国出发后,向东过大洋前往瑞诺芬国、独义志国。
瑞诺芬国不大,但钢铁军工技术发达,卫衡昆派人参观了钢铁厂,让人高价订购了诸多钢铁设备,还让人继续洽谈购买火炮的事宜。而重点更是独义志国和米里加国了。
在独义志国见到了妹夫马培海的岳父埃策尔将军,虽然有些尴尬,但两人都是军人,而且卫衡昆因为在独义志国也留学过还做过武官,交流不成问题。而且很是坦率,很快缓解了尴尬的气氛。
另外,卫衡昆还荣幸地见到了刚当选的独义志国总统德维肯多夫,他是独义志国当年统一时代的功臣,那时候还只是一个普通军官,在几年前的大战中,他是总参谋长,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认为是帝国的英雄,如今已经八十岁高龄,但精神不错。
卫衡昆崇尚英雄和强者,能为有幸见到德维肯多夫感到万分荣幸。而这位老元帅对东方的来宾也招待周到,尤其是对大战中晋国暗中保护独义志国的臣民表示了感谢。还特意让兵工厂赠送给了他一批制造火炮的图纸,同时表示十分愿意继续加强两国的贸易合作,愿提供顾问、技术及设备多方面的支持,并愿意为晋国设计制造火炮。
在义大里国访问的时间不长,但是海军看对了一级义大里制造的巡洋舰,航速快、火力猛,装甲防护相对较为薄弱,但是这并不影响多少。曾廷玮看上了这型军舰,而且义大里国许诺价格优惠。曾廷玮想买,不过有顾虑。一是和自己拟定的海军计划略有不符,但是这个好说,他有办法。二是这型军舰的排水量过万,已经超过了与英国的条约所规定的不超过七千吨。三是经费的问题,这也是实在的问题。
曾廷玮与卫衡昆协商,卫衡昆问他:“是你真喜欢这型军舰,还是它对海军发展有作用。”
曾廷玮:“都有吧。这型军舰虽说防御力较弱,但速度快火力也不弱,战时可搭配战列舰作为掩护,形成高低搭配。如无战列舰,又可以这艘军舰为旗舰,配以驱逐舰、鱼雷艇,组成快速编队,既能侦察,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作战,所以我想买下来。”
卫衡昆:“价格如何啊。”
曾廷玮:“该国及船厂表示,一艘三百七十万英镑,两艘的话可以以七百万英镑成交。比起从英国订购要便宜至少五十万。”
卫衡昆:“我再想一想。”
卫衡昆思索了几天,最终同意曾廷玮订购这两艘军舰,同时他也打算借此试探一下英国方面对晋国悄悄违约的反应。
钱的确是个问题,不过卫衡昆也有办法。
米里加国有诸多大族财团经营的产业,卫家在此也有,而且有股份。如今已经价值一百五十多万英镑,他为此决定帮曾廷玮一把。急电马归兴,让其迅速将自家在米国的产业高价处理卖掉,迅速现汇给他有急用。
有了这笔钱,已经可以支付首付了,剩下的等到回国之后总会有办法的。
最后一站是英国,见到了该国的军政高层,洽谈了许多事宜。此次的商谈较之于以往还是相对愉快的,比内战之前要强多了。
之所以会如此,英国如今江河日下,全球战略方面已经趋于守势,为此,英国对晋国的这几个“盟国”的态度就要相较于之前好多了。
除此之外,卫衡昆、曾廷玮此行就是要从英国订购军舰,并要乘坐已经维修好的海山号战列舰返回。
订购军舰是海军的事情,曾廷玮在查看了许多厂家的品牌之后,最后选定先购买两艘驱逐舰,以替代几艘老旧的巡洋舰和鱼类炮舰等。而这几艘驱逐舰从设计上确实不错,标准排水量一千三百吨,满载一千八百吨,两座蒸汽轮机和三台锅炉,总功率三万四千马力,航速可达三十五节,最快极限为三十七节。配备四门一二零主炮,两门四零高炮,两具鱼雷发射管,火力也不弱。
订购两艘一是为了看看其性能,替换急需退役的老旧舰艇,另外打算将来自行在国内建造,哪怕是组装也可以。
从昭隆二年来到英国船厂维修,历时近五年的时间,海山号已经全部改造维修完毕,而在他们来之前,海军的人员已经验收完毕。卫衡昆、曾廷玮此行更是确认一下情况,然后乘坐军舰回国。
改装后的海山号除了变更火力和更新观通设备之外,最重要的是改善防御能力,增强水平防护,在主炮炮塔、弹药库、动力机舱面都增铺装甲板;为了解决水下防御能力不足的问题,新增舰体防雷纵壁、舷侧防雷凸出部。因为增加了装甲板,航速必然下降,原计划不得低于二十五节是硬性指标,为此不得不途中加价对动力设备也进行了一定的升级,但并不大,只是维持住二十五节的速度即可,而且吨位也增加了两千多吨。
海宁号的主炮口径不做变动,仍为三零五毫米,在访问英国、独义志和米里加国时候,曾廷玮提出希望能购买最新式的三八一口径主炮,但是能生产该炮的英米两国均以条约为由婉拒出售。而曾廷玮思前想后也认为确实没有必要,但提出了一种变通的办法,即改进目前的三零五口径主炮,并已经在昭隆六年五月让海军部的人向列强进行了公开招标。几个重要的硬性要求是口径不变,但是射程要增加,有效射程不得少于二十三公里,仰角要提升到二十五到三十五度时,射程不得低于三十五公里。
最后还是火炮制造技术更过硬的独义志国所设计的火炮得到了晋国的青睐,该国所设计的新式五十倍径三零五舰炮中选,并提供了多种炮弹样式。采用最轻型的二百多公斤的炮弹时候,最大射程可达四十公里开外。不过这在实战中没多大意义,但其余各方面均符合晋国要求。
昭隆七年初,海军部正式向独义志国、米里加国下发了订单,订单总量为订购二十门,每门配炮弹七百发,同时还购买了相应的一些制造设备,以求国内可以生产。
昭隆元年到七年的东方,尤其是燕宁共和国之地,红色思 潮和实力逐渐壮大,新旧政府多次镇压,然而始终无法被压住。而晋国则始终稳定,红色思 潮虽有影响但都被控制在温和的层面。马培廷的软硬两手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也保护了英国、米里加国在晋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