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诛杀晁错
书名:乱世传奇 作者:洪刘华 本章字数:3624字 发布时间:2024-02-21

说景帝自袁盎的话后,便杀死晁错向七国解说但晁错本来无罪,想他也须定个罪名。若照七国宣布罪状将他杀死,事后七国仍然不肯罢兵,岂不惹人耻笑?削夺各国土地原是自己决断施行,不能全怪晁错。景帝记起晁错前曾献议亲征,便就此事栽他一个罪名,于是暗地遣人通知丞相中尉等出头劾奏晁错。

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便联名上书“吴王反逆无道,天下当共诛。今御史大夫晁错以为敌兵众多,群臣不可信,陛下自临前敌自己居守。又徐僮之旁之地可以与吴。晁错离间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与吴,无臣子礼,大逆无道,当腰斩,父母妻子弃市,臣请论如法。”满朝文武都想致晁错与死地。汉景帝明白晁错之死已成定局遂唤中尉近前,密嘱如此如此不可有误。中尉奉命,乘车持节直到御史府中,传景帝命令,说有紧要事件,令晁错即与自己同车入朝。

此时晁错正因办理军务日夜忙碌,听说中尉来召,连忙穿了朝服出外登车。车夫已中尉密嘱,一手挽车一手扬鞭,风驰电掣相似。晁错见不是入朝之路,心中生疑正待动问,这时车已停住,中尉一跃下车道:“晁御史快下车听诏!”晁错见停车处乃是东市,东市向来是杀头地方,为何叫我此处听旨,莫非要杀我不成!一面想一面下车,两脚立地上,兵役便一拥而上牵至法场中尉从袖中取出诏书,宣读到应该腰斩一语,晁错才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

腰斩是历史上的一种死刑,但是却比一般的砍头更加残忍,腰斩行刑后,人还有意识,而痛苦会一直伴随到人失去意识。

如此残忍的腰斩出现于周朝,以前用青铜斧来行刑,后来铁器普及后,才开始用刀来行刑,这可是个技术活儿,要求刽子手一刀下去就能砍断,如果不能砍断,场面会十分尴尬  

腰斩行刑时,犯人要脱光衣服,这样方便看准腰的位置,因为人的器官主要在上半身,所以被腰斩的人神志还清醒,可以活几分钟几分钟才断气,如果有人打点刽子手,那在行刑的时候从上面动刀,可以使犯人死快点。如果想让犯人多受点罪,犯人的下半身行刑,这样可以使犯人的生命多延续时辰,可是这时候谁想多活呢?

刽子手一刀将晁错斩为两段,晁错顿时肠流血淌,惨不忍睹。晁错受刑后,身躯成了两截,并未立刻死去, 一只手撑着上半截身子,一只手以手指沾血, 一连写了七个字,最后才痛苦地死去。

晁错死时身上穿着朝服未曾脱去。中尉也不多顾,上车还朝复命。景帝将晁错罪状宣布于外,又命将晁错家族一律收捕斩首。颍川郡报称晁错已于半月前服毒自尽景帝称已死问,余皆处斩。可怜晁错身诛族,聪明反被聪明误

景帝既杀晁错,遂拜袁盎为太常;又以吴王刘濞弟弟刘广之子德侯刘通为宗正,一同奉使前往吴国,告知已杀晁错,尽复各国被削之地,谕令即日罢兵。

袁盎明知刘濞不肯顺从,此去甚是危险,但景帝听其言杀死晁错,他也不好推辞,便与刘通起程同往。

当时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也是攻打吴楚叛军的将军之一,他回京陈说前线战况,刘启问他:”你从前线回来,听到晁错死后,吴楚退兵没有?“邓公回答:”吴王谋反几十年了,诛晁错不过是借口,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我天下人以后都将闭口不说话了。

刘启问道:”为什么呢?“邓公”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不可控制,所以请求削减封地加重朝廷权威,这是万代的利益。计划刚刚施行,竟然遭到杀头,陛下对内堵塞忠臣言路,对外替诸侯报仇,我私下认为这事做得不妥“

刘启沉默许久才开口道:你说得,我也非常悔恨这件事。此后刘启将邓公任命为城阳中尉,

话分两头,却说周亚夫奉命东征调各地队,克期聚集荥阳听候调遣,自己率同诸将乘坐驿车六辆出发,行至灞上。忽有一人拦住车前说道:“将军此去东征吴楚战胜则宗庙安,不胜则天下危,事关重要,知能否听臣一言?”亚夫连忙下车,与其人为礼,动问姓名。其人道:姓赵名涉,今吴王富有钱财,暗地蓄养死士已久今闻将军出兵,必先遣甲士埋伏于殽黾险阻之处,预备半途截杀,将军不可不防。且兵贵神速,将军何不从此绕道右行,由蓝田出武关而抵雒阳,直人武库鸣鼓聚兵诸侯出其不意,一定以为将军从天而”亚夫依言而行。

既至雒阳,遣派队前往殽黾一带搜查,果然搜出吴国伏兵,尽数擒来报功。亚夫自己听从赵涉之计,不然几遭暗算于是奏闻景帝,请以赵涉为护军。

此时各路兵队都已到齐,亚夫统领大兵进至淮阳。忽报梁王刘武遣使告急。原来吴、楚合兵侵入梁地,梁王遣兵拒之,梁兵大败,死者数万人。吴兵乘胜而前,梁王继续发兵迎战,又被击败。梁王大恐坚守睢阳,日夜盼望朝廷发兵前来救援,今闻周亚夫为将,故遣使催促进兵。

亚夫得信便问其父门客邓尉道:“计将安出?”邓尉道:“敌兵新来其锋甚锐,不可与争。楚人轻躁不能持久,为将军计,不如移兵进驻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动,一任吴、楚与梁相持。吴兵见梁无援攻之。将军却遣轻骑断其粮道,待吴兵粮食不继,然后全力制之,破吴必矣。”亚夫称善。于是引兵驻扎昌邑,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汉景帝,景帝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不肯奉诏,暗地却遣轻骑从间道抄到吴、楚兵队后面,断其粮运。

刘武并不知晓周亚夫的平叛战略,对其作壁上观的行为火冒三丈,心里早周亚夫的全家骂了个遍,但是生气归生气,仗还是要打,刘武只能咬紧牙关拼命固守,又选韩安国、张羽二人为将,让他们阻住吴兵不使前进。

景帝下诏书要周亚夫救援梁王,他是担心弟弟安危吗?如果是真的,周亚夫敢抗旨不尊其实是太后担心小儿子安危要景帝出兵周亚夫出兵前这个计划和景帝说好的,为了削弱刘武实力一切都是得到景帝的。

这一仗直接把刘武打残了,所以刘武对周亚夫恨之入骨,也为周亚夫后来的死留下了引因

却说吴王刘濞与楚王刘戊连胜梁兵数阵,十分高兴。忽报亚夫兵到淮阳,正拟分兵迎敌;接着听说亚夫移驻昌邑,按兵不动不肯救梁。刘濞大喜,以为亚夫胆怯,于是不加防备率众并力攻梁,梁将韩安国、张羽领兵拒敌,战了数阵,彼此互有杀伤。

一日刘濞与刘戊坐在中军,忽报朝廷特遣太常袁盎、宗正刘通前来。刘濞因刘通是他侄,便命其先行入见。

刘通进到中军见了刘濞,具言朝廷俯从七国之意,将晁错正法,并归还各国所削之地,两下各自罢兵,请即出营拜受诏命。刘濞见说笑道:“我今已为东帝,更向何人下拜?”刘濞不肯听从朝命,心想刘通是我侄儿容易打发。袁盎是旧臣,其人素有口才出语犀利,我若见他不免多费唇舌,反恐辩他不过,不如不见为妙。于是下令将袁盎留在军中,遣人传达己意让他为将。总算袁盎还有良心,始终不为所动宁死降。

刘濞见誓死不从心中大怒,遂命一都尉领兵五百人围守袁盎,意欲将他杀死。

袁盎被五百人围守军中,本想乘机逃走,无奈防范甚严如何得脱。正在危急,忽一个救星。

原来袁盎为吴相时,有一从司马与袁盎侍儿私通,袁盎并不发作,仍同旧日一样待遇。偏有人往告司马道:“相公已知与侍儿私通,若不速逃,定要治罪。”司马大恐,连忙依言逃走。袁盎不及呼唤御者,自己亲自驱车将司马追回,用言抚慰后即将侍儿赐之,仍命其照常办事。司马因此感激袁盎。此次吴王派遣都尉围守袁盎,恰好司马即在都尉部下,便想趁救出袁盎报答恩。

时正值正月天气寒冷,司马将随身衣物变卖凑得一笔钱文,向外间买了两石醇酒。这天黄昏天降大雪,一班兵士蜷伏帐棚之内,个个冻得面无人色。司马便取出两石酒来将瓮打开,唤集同伙数十人一齐饮酒。一班伙伴饥寒交迫,一闻司马请他同饮欢喜异常,各把大碗前来斟取,彼此东一碗,西一碗,不消片刻,竟将两石醇酒饮,此时也顾不得看守责任,各人展开被褥倒头便睡。

司马见各人都已睡熟,悄悄走近袁盎身旁将他唤起,对他说:“你赶紧逃吧,吴王明早就要杀你的头了。”但袁盎并不相信,反问道:“你是干什么的?”司马回答:“我是从前那个和你婢女私通的人。”袁盎吃惊地谢道:“你有父母,我不能连累你。”

司马说:“你只管逃去,我也要逃走了,我会让父母躲藏起来,你不用担心。”

此时一班兵士卧地上,酒气扑鼻鼾声如雷,竟无一人觉醒。司马与袁盎提心吊胆轻轻跨去司马拔刀将营帐割开一条大缝,二人钻了出去司马指着一条去路对袁盎道:“由此前往可达梁营,恕臣不能相送。”于是二人道声珍重,各自分手而去。

袁盎一夜不曾歇足,行了七十里天色微明,忽见前面来了一队马兵,袁盎详细观看,认得是梁国军队,不觉喜出望外袁盎向他们说明原因。梁兵见是汉使由敌军逃回,便备了一匹马让他骑坐袁盎在梁营安歇数日身体平复,便回长安来见景帝。景帝见袁盎逃回也欢喜,慰劳一番命其仍供旧职。

却说袁盎逃吴营后,直次早吴兵方才发觉,报与吴王刘濞知。刘濞一面将醉卒办罪,一面遣兵追赶,袁盎已经走脱。

刘濞见逃了袁盎,与梁兵交战又获利,心中闷闷不乐。一日忽有探卒说周亚夫截住淮泗路口断绝军后路,将运来粮草全劫去,刘濞闻报大惊。

知刘濞作何打算,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