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的事,至此总算步入正轨,今后,他成龙成蛇,只能说,待观后效。
香香地睡了一觉后,我便揣着报到书,带着向军、马小红到新的学校去了。
新的学校,是咱们乡唯一一所初级中学,以咱们乡的名字命名,叫跃龙中学,开办于1955年,还是有几十年历史的。
而之所以咱们乡叫跃龙乡,听老一辈的人说,是因为在元世祖忽必烈刚一统江山的时候,出了个人物。这个人物呢,用我们后世的眼光来看,实际上就是一个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因为他不满于被所谓的外族统治,故而在元初天下未靖的时候,撺掇了一帮子人揭竿而起。初时,他确实是顺风顺水,很快就令四乡八里的穷苦百姓和有志之士竟相投效,也打下了县衙,直逼州府,声势成一时之盛。
只不过,好景不长啊,这个家伙才当了几天老大,就开始膨胀起来,竟是做起了称王称霸的春秋大梦。于是没到半年,便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封了个王号,叫什么明王。而手下的一众兄弟,也是各有封赏。
他这般一称王呢,令州府和朝廷为之震动,忽必烈一怒之下,便责令州府派重兵围剿,务必将明王的美梦扼杀在萌芽状态。
自然,一个并无什么雄才大略的凡人,没捱得几波攻击,便死伤惨重,手下更是大部分作鸟兽散。没奈何,明王只得且战且退,带着残兵败将躲于云峰山中,如此,亦是跟官兵耗了好几年,不过,最终还是因为叛徒出卖,被官兵活捉于云峰山北麓半山的一个岩洞中。被捉到时,身边仅有一人追随,均已瘦得无法描述。后来,在县城老十字街那个位置被凌迟处死,临死时,他大骂不止,其惨状令围观百姓不忍卒睹,且为之落泪。那地方,老一辈的人都知道,曾叫斩龙坪,解放后,嫌这名字煞气重,便给弃用了。
但明王虽死,他的反叛精神却代代流传下来。而因为他出自咱们乡,百姓为了纪念他,便把咱们乡叫作了跃龙乡。这个名字,也就这样保留下来了。
跃龙中学是我前世的母校,1989年的我,算是故地重游了。
它的位置,其实离明德不远,不过是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两所学校,都建在同一个村的山岗上。明德在下,跃龙在上。这似乎,也反应了两所学校的级别。毕竟,明德建得再好,也是小学一座,而跃龙,毕竟是初中嘛!
或许正因为是初中,跃龙中学的老师,在我前世的印象中,似乎都把头抬得高些。
沿着一条有点坡度的小路走到跃龙中学门口,不得不说,这感觉着实久违。校门很简陋,往里一望,正是同记忆中一样的一片有些芳草萋萋的空地,空地背后,则是新建不久的教学楼。记得在前世踏入跃龙中学时,我是很为这栋楼感到自豪的,当时那个心情,着实是无比的兴奋。
现在,这眼前的一切,并没因我的重生发生变化,这让我,心头有了些小窃喜。
我稍稍地门口驻足了半分钟,藉此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此时,我忽然觉得,生活真是该有些仪式感的。比如我踏进跃龙的这第一步,是不是该有些不一样的动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