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联队长饭冢国五郎被一枪毙命
书名:国共征战之联手抗日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3295字 发布时间:2024-01-31

1938年8月底到9月中旬,日军第101师团在星子到德安路打了20多天,才前进了12公里,平均一天只前进几百米,伤亡惨重,打死了被日军称为“战神”的饭冢国五郎。

饭冢国五郎,大佐军衔,101师团101联队的联队长。1909年5月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同年,他被授予下士军衔,担任明治大学预备军事教官。1937年,他被提升为中士。1938年4月徐州战役爆发后,饭冢国五郎率领所部赴华作战。战争期间,他和他的部队战绩一般般,但他却被日本记者拍照刊登在各种新闻媒体上,成为红极一时的“战神”。武汉会战期间,饭冢国五郎率领101师团101联队在庐山的东孤岭一线与中国 军队激战。当时的中国 军队是原十九路军160师,是粤军的老底子部队,战斗力很强。曾在一二八事变中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该师是粤军中唯一一支戴钢盔的精锐部队。160师的阵地地势陡峭,易守难攻。日军虽然装备精良,但面对顽强的中国 军队,连续15次冲锋也没有突破国 军防线,自身却损失惨重。

不利的战事状况,再加上炎热的天气和恶劣的战地环境,使饭冢国五郎变得沉闷,脾气也更加暴躁。此时,一名名叫小悮的日本记者从日本来到庐山前线采访战事,他找到了饭冢国五郎。在采访中,饭冢国五郎向记者吐露了他的前任,也是他的好朋友加纳治雄大佐。1937年8月淞沪会战中,加纳治雄大佐在上海与中国陆军88师的激战中牺牲。

记者看到饭冢国五郎袒胸,全身黝黑,眼睛充血,胡子许多天没刮,看起来很凶猛,很有军人的独特魅力。然后建议饭冢国五郎摆几个军人姿势,准备帮他拍几张图片拿回去,在报纸和杂志上发布,甚至在电影院播放,在国内的亲人和老乡面前长长脸。

饭冢国五郎被记者吹捧一番,就立即同意了。他们选择了附近一个比较符合战场气氛的高地,饭冢国五郎拔出长刀,根据记者的要求摆出各种不同的姿势,为了表现“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艰苦作战效果,记者还特地找了一顶半新不旧的钢盔给饭冢扣上,记者则按着相机快门拍摄着,双方都非常满意。

不幸的是,对面的国 军160师部队正在观看这两人表演,一名神枪手用缴获的日军38型步枪,瞄准了饭冢国五郎把扳机一扣,正中饭冢国五郎脑门,饭冢国五郎被一枪毙命。附近的日本士兵看到饭冢国五郎倒在地上,急忙将尸体带走。由于战事过于激烈,他被匆忙埋在庐山附近。

饭冢国五郎死后被日本人追授为少将,当时日本的各种媒体以他临终时的照片为材料,将他包装成新一代的“军神”。

为解决侵华战争兵力不足的问题,日军大本营于1938年5月15日下令新编第106师团。第106师团有军官795名,士官及士兵22645名,总计为23440人。全师团只有大队长以上军官是现役军人,其他大部分的下级军官、士兵是从南九州各地征集的预备役或后备役人员。5月20日,日军大本营发布命令将第106师团编入华中派遣军,由松浦淳六郎中将出任师团长。第106师团于6月上旬基本完成组编工作后,在门司港登船,当月中旬各部队相继在中国芜湖登陆。

此时武汉会战已经打响。华中派遣军最初准备以第106师团在安庆右岸地区逐次攻击前进。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日本海军第11战队在长江上的排雷作业很不顺利,进展缓慢。日本陆军波田支队台 湾混成旅团虽然已经攻占了香口、彭泽县城,但2个师的中国 军队却随即逼近其后方进行反击,威胁其陆上补给线。这样,为确保波田支队的后方联络线,日军华中派遣军于6月28日命令第106师团中止对铜陵、大通、池州附近的攻击,以主力溯江而上,在香口附近登陆,在彭泽与马当镇附近集结。从7月2日开始,第106师团除将步兵第111旅团一部留在芜湖、宁国、荻港附近以外,其余主力分成四个梯团相继在香口附近登陆,接管了波田支队的部分防区,兵力部署在香口到彭泽之间数十公里的防线上。

这时正值中国 军队最精锐的国 军第11师反攻彭泽。国 军第11师师长彭善是陈诚属下18军11师师长兼第三十一旅旅长,此人在国 军中素以严厉骁勇著称,被称为“拼命三郎”。湖北省武汉人,字楚珩。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二期毕业。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北伐战争等,至1936年2月任陈诚系18军11师师长兼第三十一旅旅长。在淞沪会战中,彭善率部参加宝山、罗店、浏河一线的防守,面对日军3个师团的猛攻,罗店三次失守,反复争夺,中国 军队损失惨重。他不顾劝阻,脱去军大衣,腰配双枪,手端一架德制机关枪亲自上阵,带领敢死队勇猛冲杀,终于夺回阵地。经过反复厮杀,这支精锐部队几乎被打光了,彭善把电话打到了军长罗卓英那里:“军座,11师快打完了,要是再不换防,明天你就要到战场给我收尸啦!”

彭善是罗卓英一手提拔起来的。听心腹爱将说得这般惨痛悲壮,罗卓英心头略过一阵酸楚,立即把情况报告给了陈诚,陈诚用电话找到了刚率部抵达上海的51师师长王耀武。趁着黑夜敌机不便行动之机,51师摸到罗店,悄悄换下了不成建制的11师残部。后来通过补充,彭善又率领11师参加武汉会战,成为日军松浦淳六郎率领的第106师团的的对手。

然而,第106师团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还缺乏实战经验,因此伤亡惨重。如步兵第145联队仅在7月12日的流澌桥附近之战斗即战死65名,负伤92名;步兵第147联队第2大队则在7月中旬战死27名,负伤113名;步兵第145联队第2大队长福岛橘马少佐也于这期间的7月9日战死。到7月20日,第106师团除去配属部队,现员有21131名(战斗员14538名,非战斗员6593名)。也就是说,第106师团于6月20日至7月20日期间,共计减员2309名(不包括这期间的伤愈归队者)。

但是对日军第106师团毁灭性打击的还是“万家岭大捷”。因为日军第一○六师团几乎被薛岳率领的中国 军队全歼,第一○六师团长是松浦淳六郎中将,这个松浦淳六郎是一个怎样的日本军人呢?

松浦淳六郎是日本福冈县人,曾先后在东京陆军幼年学校、中央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校就读,接受了完整的日本军国主义教育,而这样一个军事教育履历,几乎所有日本陆军少将以上军官者都是这样的。

1903年11月,松浦淳六郎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5期步兵科,曾被分配在日军第十二师团第24旅团步兵第24联队服役,第24联队驻地就在福冈,因此松浦淳六郎也是回到家乡服役,第二年就随第十二师团参加了“日俄战争”。

1907年12月25日,松浦淳六郎以中尉军衔考入陆军大学校第24期,与土肥原贤二、山田乙三、香月清司、柳川平助、牛岛贞雄、谷寿夫、铃木重康、稻叶四郎、酒井镐次等人成为同学,尽管这一期毕业生仅有54人,但松浦淳六郎的毕业成绩不够优秀,未能进入该期“军刀组”。

1912年11月,松浦淳六郎从陆大毕业后,在日军陆军三大中枢的参谋本部、陆军省、教育总监部都曾工作过,并且还在陆军户山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担任过军事教官,又在野战部队锻练过,曾任近卫师团步兵第2联队大队长和第六师团步兵第13联队长,他在步入将军行列之前,曾担任教育总监部庶务课长。

1930年8月1日,松浦淳六郎晋升陆军少将,并出任第十二师团步兵第12旅团长。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时,第十二师团曾派出3个步兵大队和1个山炮兵大队组成混成第24旅团前往上海作战,但松浦淳六郎并没有随之前往,而是于1932年2月29日调任陆军省人事局长,这是一个实权部门,主管日本陆军中高级军官的人事调整,当时陆军大臣为荒木贞夫,而荒木贞夫是日本陆军“皇道派”领袖,松浦淳六郎曾在其麾下担任联队长,是荒木贞夫的心腹爱将,自然也是“皇道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34年8月1日,松浦淳六郎晋升陆军中将,次年3月调任日本陆军步兵学校校长,该校成立于1912年,校址位于日本千叶县,这是一所研究步兵教育和战法的专科学校,中国 军队许多将领都曾在这个学校留学,像宋希濂、刘斐、牟廷芳等人都曾在这所学校深造过。

 1935年12月2日,松浦淳六郎接替建川美次出任日军第十师团长,该师团是日本甲种师团之一,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卢沟桥事变后曾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在矶谷廉介率领下进攻台儿庄地区,被李宗仁第五战区所属部队痛打,中国 军队因此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日本“二.二六事件”爆发后,引起裕仁天皇震怒,任命寺内寿一出任陆军大臣,以铁腕手段整肃陆军,并独掌陆军人事调动大权,从此“统制派”控制了日本陆军,而身为“皇道派”核心成员的松浦淳六郎自然受到了寺内寿一的打压,在1937年3月借人事调整之机,剥夺了松浦淳六郎的第十师团长职务,由矶谷廉介中将继任,并将松浦淳六郎编入预备役,被彻底终止了军事生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