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拱手行礼
“请母后安。”
“母后,儿臣还在被罚期间,您是有什么急事找儿臣嘛?”
“昨日你父皇来我这用膳,提到了你的婚事。”
太子有些诧异,问道
“父皇怎的突然提到了我的婚事?可是有人选了吗?”
禾皇后轻笑了一下,打趣道
“我儿这是有心上人了?”
太子放下茶盏,有些自嘲道
“母后,被我喜欢可不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啊。”
禾皇后重重的放下手里的团扇,道
“胡说,吾儿如此优秀,怎不值得的欢喜?”
“母后不是也叮嘱儿臣须皇家无私事,须事事小心吗?”太子感叹道
皇后摆了摆手,说道
”罢了,罢了,不说这事了。昨日你父皇提及你未来请安之事,这是默许了你解禁吧,你也可慢慢恢复走动吧。“
太子却面色严肃的说道
”母后,皇庄之事,父皇疑我了吧。“
”你是他的孩子,怎会凭一点小事就疑心于你。你父皇虽生性多疑,却也不是个武断的,毕竟你是太子,以后这天下也都是你的。“
禾皇后停顿了一下,接着道
”你何须去争。“
”行了,你回吧,别多想。什么事儿,还有母后呢。“
太子起身行礼,道
”母后好生休息,儿臣先告退了。“
马车行至宫门,唤道
”停车。“
太子撩开窗帘,看着高大的宫门,叹了叹气,又道
”走吧。“
.........
御书房
”太子今日进宫了?“盛帝放下刚批阅好的奏折,抬头问道
陶公公躬身答道
”回陛下,太子刚从皇后宫里出来。马车行至宫门停了下来,对着宫门叹了叹气才离开。“
”偶~?太子对着宫门,叹了叹气?“
”回陛下,是的。“
盛帝没有说话,只是看了一眼砚台里的朱砂墨,继续埋头批阅奏折了。
陶公公为盛帝添茶,盛帝接过茶盏,抿了抿,说道
“太子被冷落这些时日,恐他心有不安,你找个日子去送些吃食,代我宽慰下他。”盛帝顿了顿,接着道
“顺带替朕问问他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家的女娘,他觉得哪家更好。”
“诺。”
陶公公来到太子府上,指挥着传菜,弓身行礼道
“太子殿下,这是陛下让御膳房做的您爱吃的菜。”
太子客气道
“父皇关爱,儿臣欣喜万分,之前的事是儿臣思虑不周,做事欠妥当,使得父皇劳心了。”
陶公公笑着答道
“太子太过谦虚,陛下心里还是很疼爱殿下的,此次陛下让老奴前来,让老奴传话,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家的小女娘同太子殿下年龄相当,不知殿下觉得哪位更好呢?”
太子有些迟疑,道
“父皇这是?”
“老奴不知其意,只是陛下让老奴来问问殿下的意思罢了。”
“有劳陶公公了。”太子拱手道,面上却闪过一丝迟疑
陶公公看着太子,笑呵呵道
“太子殿下可是有何疑问?”
太子干咳了两声,接着道
“陶公公可否替我在父皇面前转圜一下,父皇如此突然提及此事,吾是一点儿头绪全无啊。”
“老奴明白,殿下放心。‘
如此,老奴回宫复命了"
“吾送公公。”
“老奴不敢,殿下留步。”陶公公行礼后,离开了太子府。
待确认陶公公上马车后,太子立马对近侍道
“去传各位大人议事厅有事商议。”
“不知太子殿下临时传召属下们,所谓何事?”
太子殿下眉头紧锁道
“诸位应已知晓,今日陶公公来府上之事了。”
其中一位幕僚答道
“陶公公来替陛下安抚殿下了。”
另一位幕僚摸着胡须笑道
“应不止如此,如若只是安抚,想来殿下也不会召我等前来了。”
众人大笑,太子接话道
“仲先生所言甚是,今日陶公公替父皇传话,问吾是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家的小女娘谁更好?诸位觉得父皇是何深意?”
“吏部和户部?圣上这是要为殿下固根基?”
“圣上正值壮年,如此作为有些反常。殿下还得三思啊。”
“属下觉得陛下是爱重殿下,为殿下丰羽翼,敲打那些心思不定的大臣吧。”
幕僚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太子仔细听着,未发一言。
“诸位觉得大理寺少卿家如何?”仲先生大声的打断道
众人突然安静了下来,气氛有些凝固。
太子殿下笑出了声,语调轻快
“仲先生,此提议深得我心,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表示认可。
“聘大理寺少卿之女为太子妃,是否有些....”
“不妥,是吗?”太子顺着话说道
“少卿为人正直,待人温和。吾觉得十分合适。”
“大家既无异议,今日这事就如此吧。”
......
太子府议事刚散,二皇子府上便有人传信
仕木进书房,弓身小声说道
“回二皇子,刚刚太子府上传来消息,今日陶公公到太子府传菜,替陛下传话是吏部尚书家还是户部尚书家的女娘更好。”
“太子如何作答?”二皇子边画着画,边问道
“太子殿下并未答复。”
“太子这是待陶公公离去后召幕僚议此事了?”二皇子了然道
“公子英明。”
二皇子轻笑道
“我这个哥哥,还真是。”
“太子另选的谁家女娘?”
仕木低声答
“预求娶大理寺少卿之女。”
二皇子有些诧异道
“确定是大理寺少卿不是大理寺卿?”
“确是大理寺少卿之女。”
二皇子放下手中的笔,站了起来。
“从五品家的小官,也能当太子妃?我且助一助她吧。”
“仕木,传信给仕离,让她找个合适的机会告知圣上,大理寺少卿之女命格贵重,当配明君。要比太子回禀的时辰早,可明白?”
“属下明白。”
仕木拱手行礼,退出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