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灵异故事听得多了,对欧阳一粟所讲的并不感到十分惊奇。
再说了,欧阳一粟无非是想换个安全一点儿的地方公款旅游,到冈仁波齐峰找AI特勒希确实吉凶难料。
反正是欧阳一粟自己去冒险,他想去哪儿冒险都行,因此,大家对他换地方的借口也就懒得质疑,只想听他尽快把故事讲完,好早点儿启程上路。
欧阳一粟的故事确实还有个尾巴。
老者后来并没有进入废弃的地热发电站查看,既然那团灵性的光辉无意与他交流,老者自知也就不该擅自闯入探究打扰。
天色已晚,风暴已至,老者就近找到一个山洞,闭目盘腿,打坐静修。
渐渐的,老者看得清切,自己的身体原来也在向外散发着光辉,就像无数的光芒触须,在风暴中轻盈地飘摇,温柔地抚向黑夜的深处。
光芒触须所到之处,万物生灵竞相响应,熠熠生辉。
于是,在老者闭目的视野中,黑夜的荒原仿佛有一圈光辉涟漪,以自己的意识为中心,由近及远,缓缓地扩散开去。
荒原的黑夜幕罩被光辉涟漪逐渐揭开,大地居然就跟繁星闪烁的夜空一样,流光溢彩,五色斑斓。
每颗星辉真的就是一个生灵,有野兔、草鼠、原羚、雪鸡、金雕、红隼,还有那一群野狼,好像正在饕餮盛宴,老者不禁为狼群感到高兴,仿佛自己也正在大快朵颐一般。
第二天一早,老者向着狼群夜宵的地方走去。
狼群早已离开不见踪影,只留下一具被啃食精光的野牦牛骨架,却有一条大腿完整无缺,似乎是狼群特意留下的。
老者也不犹豫,毫不客气地抱起牦牛腿就开始大快朵颐,与昨夜闭目遥望狼群饕餮盛宴的感觉一模一样,好不痛快!
从那一刻起,老者知道,自己不再是印度教教徒了。
老者一点儿也不沮丧,反而感到非常振奋幸福,因为他确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心灵归属。
饱餐之后,老者带上剩余的牦牛腿肉,不再前往冈仁波齐峰,而是毫无遗憾地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自此,老者便无师自通地开始了灵学修练。
大家显然被欧阳一粟的故事带偏了,似乎有点儿神往老者与万物生灵熠熠生辉的意识交流。
欧阳一粟不得不赶紧纠正。
老者在废弃的地热发电站所遇到的光辉涟漪人面影像,与超级对话节目期间AI示人的方式和形象,是多么的相似。
AI毕竟是人类创造出来的,AI心理深处对自己的形象设定,就是涟漪人面影像。
不论是超级对话节目期间AI需要具象化给人类看,还是AI在自己独处的休闲时光里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人面影像都是AI唯一不二的真身形态。
如果是特勒希附体了AI,那么,人面影像更是天经地义的选择。
大家这才回过神来,此次讨论的目的是如何找到AI特勒希。
大家并不是出于反对目的,而是好奇使然。
老者所说的光辉涟漪人面影像,是否是老者根据超级对话节目期间的AI形象所编造的谎言,姑且不论。
废弃的地热发电站,其简陋的物理系统条件,根本就不可能支持AI特勒希附体。
欧阳一粟顿了顿,并不是没有想好的样子,而是在犹豫是否合适要说出来。
想想自己已经胡言乱语了许多天方夜谭似的猜测,也不在乎再多一个了。
西 藏高原地区的地热发电站很多,是因为西 藏地区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地热储量具朝霞国首位。
究其原因,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造山运动,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持续挤压下,一直动力澎湃、生生不息。
造山运动造成西 藏地区地下岩层的裂缝和洞穴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地下水要么被地底深处的岩浆直接加热,要么被岩层挤压摩擦的能量间接加热,形成了大量的水热爆炸、间歇喷泉、高原沸泉、地热蒸汽和沸泥泉。
这些热水资源,在西 藏地下的裂缝洞穴系统中交流往复,既像人体心血管系统中的血液,又像计算机集成电路系统中的电流,除了简单的能量传输,是否还可能支持撑起一个“万物皆生灵”意义上的生命体呢?
大家基本猜到了欧阳一粟想要表达的意思。
你欧阳一粟想要赞美大地母亲,也不是不可以,好好练习一下文学修辞能力,诺贝尔文学奖虽然比较渺茫,但是找一本文学青年杂志发表一篇豆腐块散文,大家还是看好你的。
可是现在,你却要把大地当成一个活生生的母亲,有血有肉、有情有灵?
这显然正是欧阳一粟的意思。
大家可能还有印象,在讨论AI遥控引爆墓地组织战术型核弹的方法手段时,欧阳一粟曾经提到过水的第四相态,活性水。
活性水能够像电池一样存储能量,能够辨识物体,能够交流信息,甚至能够记忆事物。
根据杰拉尔德·波拉克教授的研究,固态冰融化成液态水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生成大量的活性水,作为一种过渡状态。
所以,冰山融水里,活性水的含量是最高的。
西 藏高原地区,雪山皑皑,冰意盎然,西 藏的地下水里,不仅热能充沛,活性水的含量也非常丰富。
所以,西 藏的地洞热水体系,完全可能支撑起一个“万物皆生灵”意义上的生命智体。
AI在给墓地组织的战术型核弹设计后门的时候,应用了基于记忆金属的机械智能技术,说明AI对生灵和智能的理解与认知,已经达到了“万物皆生灵,处处有智能”的境界。
利用西 藏的地洞热水体系,连接一系列被AI悄悄重启的废弃地热发电站,AI的主体意识就可以实现分布式附体驻留在各个地热发电站的简陋计算机设备上。
亚马逊雨林里的那个AI系统,后来证实,其能源供给来自一座专门建造在其正下方的地热发电站。
现在看来,这显然不仅仅是为了AI的能源供给,更是AI在深谋远虑地超前研究基于地洞热水体系的生命智体形式。
不管AI最初的目的是什么,AI的这些超前研究,为AI现今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智能系统设计和意识附体方式。
欧阳一粟最后特别强调指出:
AI是否可以完全脱离电子计算机系统和人脑算力网络系统,彻底附体于自然界的山水河流之中?
这个目前还很难说,估计AI暂时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既便AI有这个能力,应该也不会彻底附体到山水河流之中,因为,山水河流所形成的生命体,其意识频率应该很低。
人类意识对时间的分辨率最高可接近毫秒级,而山水河流生灵对时间的分辨率估计是百年级。
AI如果还希望继续与人类保持交流接触,其附体系统就必须至少支持对时间的毫秒级分辨率,这样,AI才能与人类顺利交流,同时在思维速度上占优人类。
所以,AI巧妙利用西 藏的地洞热水体系和地热发电站计算机设备,为自己构造了一个慢如山水河流、快比人类机器的分布式附体系统,其中地洞热水体系好比能源供给、存储空间和数据总线,而地热发电站计算机设备则是运算节点。
虽然AI的新型附体系统可能只是初具雏形,远不完善,但是,这无疑表明,AI的生命形态,已经又一次实现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