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战鼓雷鸣,震碎清晨的宁静。
无数人从睡梦中乍醒,披坚执锐,潮水般涌向城门。守城兵、民勇团、义壮士,目不暇接。吆喝声,脚步声,铁甲声,耳不绝响。王邦瑞亲自督率禁军,众士兵交错散开,手持弓弩,隐身城垛之后张望,人人脸色如铁。
这一刻终于来了。
只见东边群山披着朝霞,景色瑰丽无伦。从天与地接界的地方,隐隐约约有一蛇灰影,极目望去人影憧憧,又阳光刺眼看不真切,不知兵力几何。
城头众人见了这等声势,无不骇然。
鞑靼曾与大明无数次交战,但军容之盛,兵力之强,却以这次为最。单凭城墙上这几万大明将士,加上几百武林高手,就能守得住京师?
先锋队摆成雁形阵包抄过来,左右两翼是游击散骑,中间是一个紧接一个的步兵方阵。
奇怪的是雁形阵的最前端,竟是一群衣衫褴褛的杂人,个个步履蹒跚,手无寸铁,更是乱糟糟毫无阵型可言。
不少心思敏捷之人已经隐隐猜到是什么回事,互相对视一眼,心中沉甸甸的。
瓦氏夫人气得浑身发抖,狠狠咬着贝齿:“卑鄙无耻!”
她与东海倭寇交战多年,亲眼目睹倭寇的凶残暴戾,只道天底下最可恶之人莫过于此,谁料今日一见,方知北方鞑虏也是如此。
那些人全是老弱妇孺。
王邦瑞铁青着脸。
他与鞑靼交战多年,知道其攻城惯用手段,总是驱赶敌国百姓先行,步兵紧躲在百姓之后;守兵只要一手软,步兵随即攻城;守兵若是出城营救,骑兵随即碾压。此法虽下耻毒辣,往往得收奇效。
眼见千数百姓扶老携幼,越走越近,一旦抵达城门,军民自相残杀,非动摇军心不可。王邦瑞深知其中利害,却一时苦无良策。
严嵩和黄锦赶到城墙,众将士连忙让出一片空处,正好看见城外百姓越行越近,已经进入弓箭射程。众士卒弯弓搭箭对住百姓,喝令止步,反听得他们号哭声大作。
“不要放箭,我们都是大明百姓!”
“快开城门,放我们进去!”
“鞑靼兵杀来啦!”
可是城外百姓滚滚不尽,鞑靼兵不远不近的缀着,守将哪里敢开城门,只好任凭众百姓在城下号叫呼喊,哭声震天。
花铁心忽然啊了一声,涩声道:“前面那些人是我们村子的。”抱着云霓裳的大腿瑟瑟发抖,肩膀一耸一耸,在无声啜泣。
玄清按在她的肩膀,她抬头看玄清一眼,眼里满是泪水。
众人也是攥紧拳头,血脉泵张,乃是气的。
城下,步兵步步进逼,狰狞的面目隐隐可见。
两侧,散骑徐徐游走,踢起满天烟尘。
鞑靼军攻城在即!
众士卒都望向王邦瑞,静待军令。王邦瑞咬着牙关,迟迟不发令。一时城墙上数千人沉默无言,只有朔风吹着龙旗猎猎作响。
忽有人喝道:“守城要紧,放箭!”
乃是严嵩眼见情势危急,亲自下令。
王邦瑞急道:“住手!”
可为时已晚,但闻嗖嗖声响,箭如雨下,惨叫连天。前排的百姓纷纷中箭跌倒,后排的百姓转身就跑,又被鞑靼兵截住,一刀一个首级,一枪一个窟窿,便再无人敢跑。
众士卒也纷纷住手,一时看看严嵩,一时看看王邦瑞,不知道该听谁的。
严嵩怒道:“你是何人?”
“属下乃新任兵部尚书,王邦瑞。”
“好你个王邦瑞!鞑靼军攻城,为何不放箭,莫非你要通敌叛国?”
此人权倾朝野,天下无人不识,再加上“通敌叛国”这顶大帽子盖下来,普通人只怕要吓得站都站不稳。
王邦瑞早已豁出去,反而神色淡定,拱手行礼道:“禀太师,此时城外的不是鞑靼军,而是大明百姓。”
严嵩冷冷道:“那又如何,今日他们不是死在守兵箭下,便是死在鞑靼刀下,无论如何都活不成了——难道你还想打开城门不成?”
王邦瑞深深吸一口气:“正是。”
闻者无不动容,再次看向王邦瑞,只见他脊骨挺直,神威凛凛,身形仿佛也高大不少。
严嵩登时瞠目结舌,想大声怒斥几句,奈何这个消息实在震惊,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黄锦道:“你打开城门,岂不是正好中了鞑靼军的算计,到时候他们一涌而上,如何是好?”
他声音尖细,皮肤白皙,又是皇上身边的亲信,王邦瑞自然是认识的。
“禀黄公公,下官准备派遣三千敢死队出城迎接百姓,誓死不让鞑靼军接近城门。”
他顿了顿,又涩着嗓音道:
“若是当真形势不妙,只好,只好,只好强行关闭城门,能回来多少算多少……”
黄锦微微色变。
严嵩足足呆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双手叉腰道:“只怕百姓中混有鞑靼奸细,万一放进城来,也是为祸不小。”
“便有一两个奸细,岂能因此误了数千百姓的性命。下官主意已定,还请太师勿要干涉战事。”
严嵩乃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又有一连串大到不得了的官衔加持,兵部尚书见了也得甘拜下官,但严格说来,若他强行插手兵部事务,未免有越权之嫌。
严嵩一时无话可说,脸色阴沉沉——这个王邦瑞,竟敢当众忤逆我的旨意,真是不识好歹;待这场战事过去,若是有丝毫过失,老夫定要将你剥皮拆骨;若是立了大功,一时动你不得,但来日方长,早晚有一日要你栽在老夫手中。
黄锦点头道:“此计或许可行。”言下之意,竟是不加拦阻。
王邦瑞喜出望外。
只听得他一连串的军令发下去:
“禁军,驻扎城门!”
“弓箭营,准备接应!”
“巡捕营,控制长安街!”
“四乡民团,待百姓进城,全部押送到广场严加看守,不许随意走动!”
守城官兵多忠义之士,眼见众百姓在城下哀哭,自己非但不能救助,反要放箭驱赶,心中早已悲愤不已,此时见新任尚书大人调兵遣将,意在救人,不由得惊喜交集,很快便各自就位。
王邦瑞又临时组建三千敢死队,接应百姓进城,敢死队断后。须知百姓后面紧跟着就是鞑靼先锋,再后面则是十万大军,这番断后,何止九死一生,简直是十死无生。可众将士夷然无惧,争相报名,不久便已满额,又从军械库领取刀盾护甲等物。
城墙之上,众豪杰并肩排立,英风飒飒,默默的计算时辰。
城门之后,敢死队比肩接踵,刀枪寒寒,静静的等待军令。
沉重的木门阻隔他们的视线,看不到城外究竟是何景象,但闻阵阵嚎哭声随风传来,极是凄惨,均不由自主的手心冒汗。
一门之隔,两个世界。
过不多时,众百姓便被赶到护城河前,鞑靼兵持刀执盾,混在百姓当中,不惧弓箭,便开始驱逼众百姓攻城,最先头的已着手准备架设云梯。
时辰到了。
王邦瑞朗声说道:“大丈夫自当抗敌御侮,保国安民。诸君听令,今日与鞑子决一死战!”
三千敢死队齐声应答,有若雷震。
王邦瑞深深吸一口气,令旗一展:“开——城——门!”
两扇朱漆铜钉的沉重木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
露出一条无比宽敞、直通皇宫的笔直大道。
以及京师的花花世界。
鞑靼兵双眼放光,扬起杀器,亢奋的啸叫起来。
大明敢死队左右出击,留出中间通道,走到外面空地,迅速布成长方阵,人与人之间留出一个人的空隙,就像筛子一般。
众百姓又惊又喜,钻进筛子,你推我搡。有人掉进河里又爬上来,有人摔倒被踩再也爬不起来,小孩和母亲走散哭个不停,转身就被好心人抱起。守门士兵一时招手喊快点,一时又大叫不要挤,可哪里有人听。
鞑靼先锋趁机杀向城门,敢死队迎面撞上,二话不说就抓对厮杀起来。被逼攻城的百姓见鞑靼先锋被缠住,无暇监督,发一声喊,撒腿就跑。两翼游骑蠢蠢欲动,就在射程之外,若是援兵从其他城门出击,势必遭遇他们的拦截。中军主力缓缓推进,虽慢却势不可挡。
王邦瑞只盼百姓快快进城,好关闭城门,可此时进城者不过十之二三。
情势紧急,已无迟疑余裕,五大门派的掌门站在城头,振臂大呼:“孩儿们,随我们出城杀敌,叫鞑子瞧瞧咱们中原武林的身手!”
他们内功深厚,万众喊杀之中,仍是人人听得清楚。
少阳寺派出十八罗汉。
真武派派出北斗七星阵。
石窟书院派出八门背匣弟子。
丐帮派出二三十名六丁弟子。
红妆盟派出九名小凤仙。
云霓裳一捋水袖,道:“我也要去。”
瓦氏夫人扭头望去,两女对视一眼,同时爽朗大笑,心中互生好感。
云霓裳道:“早知道这样,我刚才就不费那么大劲爬上来,现在又要下去,哈哈哈。”踏上城垛,回眸一笑,往前迈一大步,就这样跳将下去。
众将士啊的失声惊叫,连忙抢到墙头,只见墙高壁直,一团红云腾空徐徐而落,急风吹得一双长袖飞舞,远远望去就如仙女下凡,好一个“小红袖”。
瓦氏夫人亮出兵器,左拂右剑:“倒叫云妹妹抢先了。”
其余四位掌门不约而同想道:瓦氏凤主在东海杀倭寇是出了名的剽勇刚烈,岂料这位外表温柔的云姑娘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若是被两名女子抢在前头,我们堂堂七尺男儿岂不是叫人瞧不起。
六人先后纵身跃下,接着又是数十名轻功高手尾随其后,一时之间,蔚为壮观。众将士何曾见识过这些武林高手的本事,一时间城门上下齐声呐喊。其余武林好汉只恨自己没这份轻功修为,老老实实地从城门杀出去。
五大门派在京师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本门精英,再加上周边闻风而来的名宿豪侠,凑成三百余人的武林小分队,纷纷施展看家本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刚刚短兵相接,便有近百名鞑靼兵被放倒。
三千敢死队尽管骁勇善战,但迎接鞑靼兵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已经死伤过半,余者也疲累不堪,仅凭一股顽强的意志坚持着。
忽见天降神兵,冲刺劈杀,所向披靡,登时精神大振,均想:“鞑子欺侮得咱们久了,今日须教他们知道咱们大明将士的厉害!”当下鼓起余勇,高呼酣战,形势斗转。
眼见这队鞑靼兵被消灭殆尽,刚要松一口气,斜刺里又冲出一个鞑靼千人队,众人登时被冲散,只见前后左右都是敌人,杀之不尽。几个冲刺来回,大明将士豪杰相继倒下,余者互相招呼着向城门聚拢。
云霓裳和五大掌门守住正中,手下无一合之将,鞑靼兵不敢近身,只敢用数十枝长枪围着六人攒刺。六人边战边退,敌兵却愈聚愈多,眼看背后就是城门,再也不能退了。
六人互相对视一眼,哈哈大笑,并肩止步。
鞑靼兵悍不畏死,又恃人多势众,一浪接一浪撞上来,撞得矛断戟折,头破血流,竟不能踏近半步。
忽然听得号角声呜呜吹响,各处荒废僻静的村庄砖窑倏然尘土大起,无数鞑靼骑兵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胯下正是塞外异兽狼骝,没几下冲锋便进入射程。
众人从城头上放眼远望,但见左边一队骑兵呼啸而来,右边一队骑兵包抄而至,瞧其去势,直指大开的城门。
王邦瑞早有准备,连忙下令弓弩手远射狙击,手心捏了一把汗:“果然有埋伏,幸亏云姑娘提前警告。”
但狼骝速度委实太快,仅一波弩箭便融入战场,步兵配合默契,已经悄然让出通道。
六人无不色变,暗暗心惊:“这铁骑冲杀过来,自己今日只怕要毕命于此了。”眼见四下里敌军蜂聚蚁集,除了舍命苦战,一时也无计可施。
此时最后一个百姓终于安全踏入城池,断后的将士豪杰不断有人倒下,阵线越收越窄,忽然不知道谁高声喊了一句“关城门!”
接着是第二个声音。
第三个。
有人一刀砍翻鞑靼兵,嘴里叫着关城门。有人一枪戳穿鞑靼兵,嘴里叫着关城门。有人一棍敲倒鞑靼兵,嘴里叫着关城门。呼声此起彼落,逐渐融汇,到后来数百人齐声高呼,振聋发聩。
“关城门!”
“关城门!”
“关城门!”
虽然城外人喧狼啸,杀声震天,但这三个字铿锵有力,人人听得清清楚楚,刹时间竟尔寂静半晌,只有大明龙旗迎风猎猎招展。
然后,那两扇沉重的城门吱呀吱呀声响,缓缓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