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起于莽原大地的京山,是望海王国与北靖六镇的天然边界线。
京山为东西走向,逐渐向南推进,连绵千余里,如同一条黑褐色的巨蟒,余脉进入栗国境内,与西边的少壮山遥相互应。这座望海境内的大山,在元世纪混乱的时代中,阻挡了北方雪国熊族人南下冲击,成为望海固守三江平原的天然屏嶂。
京山的最高峰是枭峰,立于峰顶可以远眺望海、幽蓟、栗国和北靖,故有“枭望四境”之称。枭峰往东,山峦起起伏伏,至翰海边时,最终形成了京山第二大山峰:临渊。
望海王国北方大城临渊依托陡峭山势,筑于临渊峰下。
临渊城共有三面城墙,北城建在临渊峰南部的一处小山峰顶,站在北城墙上可以看到京山主山脉。东、西两城的高度相差不大,但与北城相比下降了不少,各有一个通向望海境内的主要陆路关口。
大城东面是一片悬于海平面上方的峡谷,其下有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峡洞,大峡洞高达数十丈,里面有许多海鸥、燕鸥和黑背鸥筑的简易巢穴。这些海鸟一点也不怕人,常常在人的脚边来回走动。
封城守军选择了几个空间极大的峡谷,建造了三个出海大船坞,船坞周围是犬牙交错的岩石,倒灌进来的海水拍打着岩石,发出巨大的响声。这些大船坞通向峡顶的台阶,建在潮湿阴暗的岩石边沿,曲曲折折地迂回向上,直通到北城的高墙下。
深冬季节时,翰海会出现大量冰凌,巨大冰凌如同小山,远远望去十分壮观。对于出海航行的船只来说,冰凌是非常危险的。冬季一到,临渊城便封锁海域,禁止海船出海;春天到了,船员们就要忙碌,修补船只,储备海具。
如今,几十艘两层甚至三层的海船,全都停靠在船坞边,像上古传说中的巨人一般。船主们组织有经验的水手,修补着船体缝隙,检查桅杆和舱体。一些妇女坐在船只周围,用渔线织密渔网,或是清扫倾翻的船底污垢。
望海大良敬芒站在一条海船旁边,临渊城学士丛彦陪着他。
敬芒长相有些怪异。他的脸部像被人凿空下端的岩石,额头极高,向前凸起着;眉毛很长,眼睛有些发黄,其中一只视力极弱。敬芒须发有些斑白,微微佝偻的身上,穿着一件天蓝色的布褂,外面套着羊皮袄。
丛彦是临渊城周口镇人,在勤岭学城求学多年,是一个文史兼优的学士,还是一个剑术不错的剑士。
看着眼前的一切,听着海风呼啸,敬芒身上寒意袭来。与身上的寒意相比较,内心的寒意更让敬芒难以忍受。他的心里有一股怒火,这怒火既是对临渊城,也是对王国的未来。
因为敬芒来到临渊城是身负使命,共有几个重要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督促王国边境封城,小心白熊战团南下,配合王国修筑长城。第二个目的则是重启海上贸易,探寻与仙莱大陆的新航线。
临渊城的现状让敬芒大失所望。
“丛彦学士,我实在对临渊城太失望了。”敬芒语气有点重。
“我理解大良的愤怒,然而现状如此,丛彦即使有心,也无力帮助吕广城主改变现状。”从彦有点无奈地说道。
“你知道北方现在的局势吗?”
“当然。雪国熊族一度南下,倚仗强大的白熊战团示威,逼近栗国孤竹城下。如果不是望海、幽蓟两国摒弃嫌隙,共同组织精锐部队,配合栗国守军迎敌,白熊战团很可能已经进入栗国腹地,继而冲入望海境内。”
“萨摩担心自己军力不足,同意了和平提议,稳稳地掌控了北靖六镇与雪域。可是,他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早晚还会挥师南下。”
“丛彦明白。我听说,娥帝提出长城防御计划后,大王便调派了一支望海步兵,押送数千名望海囚徒,由辱重担任主将,进入栗国境内栗水之滨。”
“是。辱重是大宰辱害之弟,不擅阵法与攻伐之术,但对守城结寨颇为在行,而且能够懂得如何与栗国、幽蓟驻军相处。”
“我听说,三个国家原本同意,将步兵交给桑柁统一指挥,由桑柁负责修筑长城和驻守边境。可惜,他被泰德的管家泰勇刺杀,如今筑城重任落在晋恒的肩上。”
“是啊!晋恒为人耿直,督建过昭阳城内众多的建筑,还参与过城市的地下水网布局,是一位经验丰富老道的匠师。”敬芒点了点头说道。
“我还听说,晋恒这个人很固执,拒绝了王国建议,坚持自己修筑京山长城的计划。”
“没错。丛彦应该知道,京山有哪几个点是防御薄弱之处吧!”
“第一个就是京山山脉的中心。京山中心有一处深渊,发端于少壮山的栗水注入,继而钻入一个长达数十里的水洞。栗水流过水洞后,汇入望海境内的栗子湖,京山的水系与湖的旁支交汇,形成一条奔流至翰海的丰江。”
“正是。除了丰江之外,栗子湖还形成了沙江、嫩江两大河,以及其他水系分支。如果不用长城封住京山中心深渊,萨摩渡过栗水,率精锐乘船进入栗子湖,望海王国岂非危矣。”
“晋恒拒绝的理由是什么?”
“能够渡过栗水的地点太多,可以攻击的方向更多,他只能依照原定计划依托少壮山依序建城。你再说说其他薄弱点吧!”
“北方长城的东部起点,是京山枭峰西北方的苇子峰。苇子峰接近京山中心点,占有北靖一片黑土地,隶属于封城五都。五都驻军很少,加之苇子峰矮小,又有可供单骑穿行的山谷,机动性强的骑兵可以轻松翻越。”
“正因如此,王国多次派人与晋恒沟通,希望先修苇子峰至青须沟的一段长城。晋恒则回绝说,用银夏帝国和北方三国共同的物资,先修筑望海区域内的长城,其他各国是不会同意的。”
“晋恒这个人真是难缠。为此,王国决定由京山沿线封城调动守军征发役夫,招募石匠、木匠和匠师,先行修筑长城的基础?”
“否则,我为什么先到临渊呢?可是,我入城几日,发现临渊城内的守军不足千人,几乎都不在北城高地的军营中屯住训练,大都滞留在城内,或是城外村落的家中。我对于武器装备和部队训练一窍不通,却深知王国财政支出情况:每年给各封城提供军事补给,其开销足以养活四千人的部队。”
“哎,临渊城守军严重不足,原因还是很多的,比如……”
“你不必解释,除了吕广治军不严和懒怠外,我想虚报守军人数吃空饷是免不了的。”
“这……”丛彦显得有点尴尬。
“其实,临渊城地理位置很好,在元世纪中期曾是著名海港,承担王国海上贸易的枢纽和中转站,通过翰海与仙莱大陆、篷冲列岛保持密切往来。后来翰海海路变化,飓风、海啸频繁出现,冰海冰川堵在航道上,所以临渊与篷冲列岛和仙莱大陆往来锐减。饶是如此,临渊仍有远航基础,为何如今只剩下这几座船坞呢?”
“大良说得极是。不过,大良不知道的是,前些年,雷霆为了防备盐滩被劫,封锁了近海海域,金亭控制了星海海域,拒绝北方海船随意进出,临渊发展海上贸易力有未逮。”
“其他沿海封城也如临渊一样吗?”敬芒脸显忧色。
“望海的海岸线很长,许多封城距离翰海很近,大体情况与临渊相差不多吧!”
“所以,你们曾试图在盐业上有所突破,还请王国提供支持?”
“是啊!可惜,王国海域盐分奇少,无法发挥出翰海资源的优势,这一点与雷霆差距太大。雷霆海岸线海水盐分十足,加之地势低洼便于集中晒盐,所以产出的海盐质佳量大。据我所知,碣石等城曾请匠人堂的匠人,改变海域地貌,却没有取得良效。无奈之下,王国沿海地区仍只能采取传统自然风化方式晒盐,收获杂质极多的海盐,虽也销往大陆腹地,却没有收获靠海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