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章 妻孝双亲缘何来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9881字 发布时间:2024-01-26

 

第二二章 妻孝双亲缘何来

快到家门口时听得东边鼓乐齐鸣,是谁家在做法事?向河渠一问,原来姜桂龙在为父亲去世三十年请和尚做斋。殷成惠说:“活着的时候一个人孤苦伶仃在高原,兄弟三个没一个去看望。死了,做鬼请和尚,有什么用啊。”

向河渠问:“姨,十年、 二十年好象没做过,怎么想得起来做三十年的?”“还不是因为素候犯病许的愿?”“噢!”向河渠明白了,原来连做法事斋醮也不是出于真心 ,他随口吟道:

    三十周年表孝心,鼓钹齐奏闹锵铿。可怜当年老头子,无依无靠度残生。

    斋醮本该出真心,为求免灾心不真。上行下效寻常事,只恐自身遭报应。

向河渠来到家门,见凤莲不在家,问母亲,说是买化肥去了。听东头锣鼓响,老娘又说起她的死啊活的了。说她快要死了,老头子在那边一个人不行,她得过去照应;说老头子到人家看病回来晚了,会没饭吃的。向河渠自是劝慰她说:“妈,爸在那边不孤单,爷爷、奶奶,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不都在那边吗,比我们这边多呢。你要是去了,儿子才孤单呢。”

老娘问:“你说在这边好?”向河渠连忙又是点头又是说:“当然当然,你在这儿,慧姐霞妹会常来看你,我们三个能常聚聚。你到了那边 ,她俩来了没奔头,还会来吗?”“燕子会常来,你不孤单。”

“妈,你没感到燕子来得少了吗?爸在她会常来,那是在报爸教她功夫的恩,爸一不在了,慢慢地她会来得越来越少的。”

老娘望着儿子的脸,看了一会儿,说:“也是的,燕子是来得少了。嗯——,那就在这边过过?”向河渠连忙说:“是啊,是啊,就在这边过,儿子回来了,能到家就看到妈,该多好。”“唔——,嗯——”母亲安静下来了。

向河渠将提包放在家里,对母亲说:“妈,我去接一下凤莲。”

“不行,不行,那边冷,老头子冷,不行,不行,我得去。”老娘又犯糊涂了。向河渠只得又坐下来,拉住老娘的手,按她坐下,一边劝慰,一边泡来红糖水,拿来“安定”片,哄她吃下,再陪她坐下说话,直到她慢慢安定下来。就这样向河渠也不敢走了,拿出待补的裤子到缝纫机上补了起来。

凤莲拉着化肥回来了,高兴地告诉向河渠:这一回共买了周兵家转让的一百四十斤,缪丽又照顾了一百斤,共二百四十斤计外化肥,不用担心了。

“哎,你回来了,晚上你去吧,人情已上了,大家都是十块。”凤莲说。向河渠笑着说:“还是你去吧,中午女的去,晚上换男的,找话让人说啊。”凤莲一想也对,就没再坚持。

向河渠问起老娘这两天的状况,凤莲说明白的时候多,糊涂的时候少。前天一时糊涂去烧火煮饭,草连天草连地,差点出大事。来得快,一盆水就扑灭了,将老娘吓得不轻。说有时候听到老娘呻 吟,忙起床去问,老娘说没大事,有点不舒服呻 吟呻 吟好过些。向河渠问“那不影响馨兰的睡眠?”凤莲说:“馨兰说习惯了,没事。”

“唉——,让你受累了,真对不起。”“去,去,去,说好话不要钱买。”凤莲娇嗔道,“其实养儿防老,生育子女图个什么呢?不就是为老了、病了,能有人伺候吗?妈还算好的呢,有的老人生病在床,尿屎在身上,不也得服侍。”

“是啊,你能这样想是对的。我们的言行举止,慧兰、馨兰都看在眼里。要想子女将来待我们好,就得对父母好,做好她们的样子。”

“放心吧,我妈早就说过了,要是我对公婆不好,让她知道了,一世不登我这个门呢。”

“这就是家教。可惜不是家家这样教育的。”“是啊,要是我嫂子也能这样就好了,我也就放心了。”

凭心而论,陆秀英对婆母并不算怎样差,只是不如凤莲这么贴心,同时言语之中有些不如意而已。况且之所以如此,有时候也与宝明有关。因而向河渠说:“说起来嫂子也算可以的,当然有些不如意的地方,怨谁呢?要怨就怨你哥。你哥对妈是个什么态度?你总是说你哥就是粗些,心是好的。心好体显在哪里?妈在他心中是个什么位置?要是他对妈轻言细语,非常孝顺,要是他明确表态谁敢对妈粗言浊语,谁敢嫌弃妈,他就翻脸不认人。你嫂子敢吗?你侄女敢吗?你哥的样子做得不好哇。”

凤莲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终于没说。一来她哥确实是这个样子;二来,如果一揭过去的拌嘴,说不定夫妻两人立马吵起来 。因为类似的话过去向河渠多次对她说过,说不清自己对公婆尽孝心有没有向河渠的告诫在内。这个男人过去有些话是够狠的:“父母只有一个,没了就没了,女人没了还能再找一个。如果一定要我在父母与女的之间选一个,我选父母。宁可没有女的,也要孝顺父母。”还有那段故事也是让她忘不了的。

向河渠讲的是一个大学生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农村的男孩考取大学,刻苦用功,学习成绩很好,受到一个女同学的爱慕。毕业后凭借岳父的帮助,在城里找到工作。结婚时,岳父说他家房子多,不在乎他们住个三间两间的,不用到外边租房了。于是将新房放在了岳父家。

妻子漂亮、温柔,对他很好,就是一桩不好,看不起农村人,包括他的父母。妻子生产,母亲自然要来照应,却被冷淡对待,甚至不让碰孩子。老娘呆不下去,洒泪而归。他送母亲上车后回来对妻子正式提出离婚。妻子问为什么,他回答人不能忘本。假如没有她看不上眼的公婆,也就没有他这个人。他可以打光棍没有妻子,但不能抛弃父母。

为此妻子跟他吵了嘴,岳父一家骂他没良心,不识好歹。他承认岳父家对他的关照和情谊,但天大地大,没有父母给予生命、抚育他成人的恩情大。宁可回家种田,也不能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既然妻子容不下婆母,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就无法保持。

说完后只身离去,只留下他已莶好字的离婚协议书。时间一隔三个月,这其间妻方的亲友和同学也曾做过工作,但他坚持不变。终于岳母登门道歉,将责任拉到他们老人身上,妻子也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同意搬出娘家,另租房子住。

夫妻双双带着孩子去农村赔礼,请母亲来城里共同生活。几年过去了,孩子已上幼儿园,婆媳之间感情日深,乐得母亲在邻里间直夸儿媳孝顺,从而博得邻里的赞扬。

是真有其事还是向河渠编的,不知道,但有一点很明朗,那就是她不孝顺就会导致离婚,她可不想离。

同时向河渠的实际行动几乎是无可挑剔的。按说他的脾气并不好,高喉咙大嗓门不说,爱发火是最大的缺点,但对父母却是轻言巧语的。父母批评他,极少反驳,有时批评错了,也不反驳,倒是自己帮他解释。

据说小时候他对父母态度也挺粗的,后来听表姐告诉他,父母为防止他日后不孝,将一些旧衣服都收藏得好好的,留着老了穿。他听后哭了,当着表姐和父母的面承认错误,保证改正,并请姐姐向慧监督,才逐步改成现在的样子。

言行所致,孩子们深受感染,对爷爷、奶奶都非常尊敬和孝顺。跟爷爷、奶奶说话,没有个“爷爷、奶奶”不开口,有好的东西吃,都尽量让老的。爷爷、奶奶夹给她们,则纷纷端碗躲开。这父女三人的行动能说对自己没影响?潜移默化的力量比说教、比吵架大得多了。

假如哥哥也象他做个好样子,说不定嫂嫂会更好些的。这道理其实不止一次同哥哥背后说过了,可哥只当耳边风,有什么办法?

馨兰回来后小声对向河渠说:“爸,奶奶说三张床就是她的垫被硬。”向河渠一怔,忙过去一摸,果然是这样。于是去同凤莲说,凤莲不服,赌气的话说了一箩筐。这一天向河渠就这件事在日记的最后一行写的是:“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童凤莲的孝敬公婆在全队甚至在全大队都是出了名的,为什么向河渠在三月十日的日记中要写这么一句?难道她的孝顺是假的?不!平心而论,向河渠对妻子的孝顺公婆也是常常表示感谢的。说真的,凤莲对公婆的生活起居照顾得算是不错的,尤其是二老生病中的服侍非常周到。

但向河渠知道这一切是因何而又来的。假如不是自己态度明朗、立场坚定,又常常以情喻理,或以张三说李四,凤莲是个什么做法还是个未知数呢。她哥对老娘粗声浊气,有时甚至呵斥,从而引起嫂子对老人的不甚敬重,牵而连之,有时连凤莲的侄女国芬也敢责怪老人。一次恰好被向河渠撞见,忍不住将她娘儿俩说了几句。凤莲认为哥的心是好的,就是态度不好。向河渠不认同。

他说“孝顺孝顺,重点在顺。为什么要呵斥、要粗声浊气,就是对妈不满,认为妈不对,反对妈的说法做法,不肯顺从妈的心愿。这就是不顺,不顺算什么孝顺?”

他知道 童家的家教与自家有相当的距离,在童家也许认为自己吃什么就给老人吃什么,不锇着老人冻着老人就是孝顺了,向家却要求顺从老人的意愿,只要不违反大是大非都差不多不违背老人。

他又知道不论是儿媳或者是女婿,与公婆或者是丈人丈母之间,如果不是与其子女的婚姻关系,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也的,并无孝顺的义务。从这一点上讲孝顺是情分而不是应分。因而要求凤莲对自己父母的孝顺,一定要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使妻子不求心甘但求情愿地孝敬老人。这些年来,快二十年了,他算是费尽了心机。

要想求得妻子对父母的孝顺,首先要与妻子建立深厚的夫妻感情。要做到这一点不那么容易,因为向河渠有铭心刻骨相思的恋人。经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加上老师、朋友的开导,尤其是恋人的敦促,他立定了“打这把锄头就薅这个草”的决心,硬逼自己去淡忘恋人,移情替身。努力去发现、发掘凤莲身上的闪光点、美好处,去喜欢她,去爱她,并因她而放弃上大学、考会计的机会,尽一切努力体贴她、适应她、迁就她。近二十年除缪丽这件事上略有出 轨,还不是他主动外,与别的女人,连念头也不曾有过。这一点童凤莲也是心如明镜的,虽然还时不时地敲打敲打,那是在打预防针防止男人去学坏。她知道这个书呆子男人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她不想也不愿失去他。

要想求得妻子对父母的孝顺,自己必须做个好样子。向河渠知道自己脾气并不好,急燥易怒,若不是当年表姐一番语重意长的谈话点醒了他,是不是知道感恩图报、着意改过,也还是个未知数呢。为做好样子,事再急,他在父母面前都极力克制不去发脾气。凡事绝大多数都顺着父母,有时不是自己的错,被母亲责怪了,也不辩解,只喊“四(是)”不喊“五”,凤莲帮辩解的也不止一回。自父亲笑定“晚回报”节目后,十多年来,直到母亲神智不清了,才慢慢停止,至于回家必喊爸妈,离家前必跟爸妈告辞,已形成习惯,连慧兰、馨兰都是这样做的。

孩子们在向河渠的言传身教影响下,对爷爷奶奶非常敬重、听话。家庭条件差,伙食差不多都是粗菜淡饭,偶尔有些什么好吃的,孩子们也极少动筷子,尤其在老爸生病后,孩子们更是多让老人吃。老医生挟给她们,她们就会端着碗跑开。这种时候向河渠常会抱怨老爸不体谅孩子的心,累得她们吃饭也不安神。

奶奶干点话儿,只要能凑得上手,两个孩子常常乐于为奶奶打下手,围着奶奶转。至于两个孩子们跟奶奶特别亲,与讨好奶奶是不是想多要点钱,那也说不清楚,因为母亲说过“要是看到馨兰多远就笑嘻嘻地走来,我就知道她大概又缺钱花了。”

母亲管财权是自向河渠记事起直到她神智不怎么清楚为止,历来如此的,就是到今天她枕边还是不缺钱的。尽管母亲的钱从来不上锁,要是有人想拿都可以拿。但向河渠自小就知道的规矩始终在向家被执行着,那就是要用钱不经允许不得自己拿,哪怕是向河渠和他爸也是按规矩办事的,因而母亲在家里是权威之主。只不过病后,这个主已大权旁落罢了,以致她床上垫被与家中三张床中的其它两张对比是最硬的。这让向河渠心里不是个滋味。

父母至上,是向河渠一直表明的立场。有时候家里闲话说起某某人不孝顺,说什么男的弄不住女的,吃不开时,向河渠常常说:“这有什么吃不开的?能一起过就一起过,不孝顺父母,离婚就是了。不孝顺的女人要她干什么?”

有一回口角,好象是凤莲窥见母亲给了向霞什么东西,认为婆婆贴女儿。向河渠一方面认为母亲知事明理,不可能暗中贴妹妹;一方面说即使贴点儿也应当,因为父母生养他们姐妹三人,姐姐、妹妹出嫁没赔多少嫁妆,尤其是妹妹的嫁妆多数都是她的工资支付的,父母的收入都用在了家中,包括抚养两个孩子身上,贴一点也无所谓。

口角中难免过火, 不知怎么的扯到要谁不要谁方面,向河渠竟说出了:“如果只能选择一方,我宁可要父母而不要女的。”将凤莲气的抱着馨兰哭回了娘家。母亲追问什么事,向河渠自是不肯说出,另以其他借口掩饰过去。母亲一见问不出什么,就逼儿子去接,向河渠只好前去。

凤莲呢,也没敢将口角的原因告诉老娘和哥嫂。因为认真说起来,一是只是怀疑,没有真凭实据;二是丈夫说的未必不是个理,告诉娘家也不见得能得到支持。

姨娘姨丈在老娘心目中是比同胞姐妹们还要亲的。说姨娘虽是叔伯的,但对她家的帮助很大,接济的往事常挂在嘴边上,听得都快会背了。说姨娘贴她女儿,不捱老娘骂个臭死?

颇有些懊悔往娘家跑了,那个犟头倔的很,要是真的不理不睬,自己又如何回头?正在暗自后悔的当中,幸好向河渠到了。

“哟——,他大姑丈来啦。怎么回事,把她大姑给气回来了?”姨嫂子陆秀英一见向河渠就嚷起来 。“姐,家里揭不开锅了,一家三口来蹭饭吃。”向河渠嘻嘻哈哈地说。听丈夫这么一说,原本担心会说出真相的童凤莲松了一口气。

“别跟我打马虎眼,快坦白怎么欺侮我妹了?不然饶不了你。”陆秀英还在追问着。

“他大姑丈快进来坐。”宝明哥、丈母娘都迎出门来说。

“妈,哥,我说话粗了些,惹她生了气,这不,连忙赶过来赔礼。凤莲,要骂要跪,我们回家再说,行吗?”向河渠打着马虎眼,嘻嘻哈哈地说。正愁没台阶下的童凤莲能说什么呢,吃过晚饭自然踏上回归路。

一路上凤莲没跟向河渠要二选一,向河渠也没再说决绝的话,但却细言细语地发表了一篇可以命名为《孝顺也是为自己》的演讲。他说:过去我跟你说过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就不再重复了,无非是说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父母的辛劳哺育培养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天地一般大的恩情,我们应当回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是人,总该比禽兽更懂得孝顺吧?这些年,你对我父母不错,我看在眼里,高兴在心上,很是感激。

你心里清楚,是妈认为你是她姨侄女儿,比任何女人都亲,所以只要你,以便老了有个依靠,因而坚决不同意我要别人,不是妈,我们成不了夫妻。

“后悔了?后悔了找她去,我不挡你。”凤莲赌气地说。

“别说这些,结婚以来我哪些方面对你不好?我说过‘打这把锄头就薅这个草’,一心一意同你过,决无二心。你要是认为我做得不够,我没办法。

对我父母你没有孝顺的义务,该怎样想怎样对待都可以,我没有权利干涉你。但我们是夫妻,我们之间怎样相处,却是要以你对我父母怎样来确定的。你没有义务我有,你对我父母好,我对你好,你对我父母好到什么程度,我就对你好到什么程度,这是我做人的准则,是人生的大是大非问题,是没法改变的,所以孝顺父母就是对我的情谊,也是为夫妻情感在作努力作贡献,你对我父母的一言一行,我都感受同身受。感同身受,你知道吧??就是如同对我一样。”

“我不懂文话,是个土佬儿。”凤莲斗嘴说。向河渠没同她斗嘴,继续说:“不!不仅仅是感同身受,而是胜过身受。你对我粗一些,不到之处,我能容忍,因为我俩是夫妻,谁都会有个不顺心的时候,你不顺心了,可以拿我当出气筒,粗两句、捶两拳都行,但对我父母不行,他们没有这个义务。

孝顺父母,也是为子女做个好样子。要想子女将来对你好,你就要为子女做个榜样,让女儿跟你学。讲个故事给你听听。”

向河渠讲的是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小女孩问老师“万岁是什么意思?”老师解释说:“万岁嘛,是形容人活得年岁长,一万年呢,老不死---”老师还没说完,小女孩抢着说她懂了,她奶奶就是万岁。老师惊讶地问:“怎么说你奶奶就是万岁呢?”小女孩告诉老师说,是她妈妈说她奶奶老不死。奶奶既是老不死,而老不死是万岁,她奶奶不就是万岁吗?

向河渠说:“瞧瞧,小女孩拿她妈骂奶奶的话当成真的了。小孩子的心是一张白纸,父母给染上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他们的是与非、对与错是从父母的言语、做法中接受而来的。说遗传,从性格、气质上讲是有一些遗传性,但更多的是父母言语和做法的潜移默化。小孩的模仿性极强,他们不能从理论上去判别是非对错,只能从父母及其他亲近者的言行中学习模仿,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当父母的对上人孝顺也好不孝顺也好,他们都认为应该这样做,东边姜家老兄弟三个不赡养老头子,将父亲扔在老家高原,成为当地的五保户,现在呢,老姜夫妇对他妈也是不怎么愿养,就是明显的例子。

凤莲生气地问:“你这么比张三说李四,是认为我不孝顺是吧?”

向河渠说:“前头就说了,你做得不错,没有谁说你不孝顺。你为我父母做了很多事,吃了不少苦,可你也没有吃亏。凭良心说我妈对你怎样?有好的吃,哪一回不留给你?有时你去了娘家,等你回来,菜等馊了不得不倒掉的事也不止一回吧?有几个婆老太帮媳妇倒马桶的?她有没有拿你当女儿?女儿有缺点我妈责怪起来毫不留情,你来了五六年了就没有一桩事做得不好的?你听见过她在人前人后说过你的不是了吗?要是我俩拌嘴让我爸妈听见了、知道了,挨骂挨怪的是谁?你就百分之一百的正确?就百分之一百都是我的错?你对我父母不错能达到对你妈那样的真心吗?”

“你是说我虚情假意?”童凤莲追洞挖眼儿地问。

“情真不真,我不去评论。你对我爸妈不错,一是血缘关系,你与我妈血管里毕竟流的是魏家的血,亲近是自然现象;二是我妈对你不是亲女儿胜过亲女儿;三是因为是我的父母。我们夫妻关系在全队没有超过我们的,人心换得人心来,你对我父母好,我自然会对你好。因为我妈人前人后总是夸奖你的孝顺,从而使你的孝顺名声在全队以致全大队都出了名,人家都拿你当样子,你吃了什么亏?”

自那次口角以后,向河渠总是在言行中表示出父母至上的态度,不论是叙说评论别人家的家务还是讲故事,只要涉及到这个方面,都旗帜鲜明地坚持这一点。

为求得妻子更好地孝顺父母,他还借用了女儿的力量。随着孩子们渐渐地长大懂事,加之家庭环境的影响,两个女儿孝敬老人的意识要比凤莲更为纯正,向河渠对此非常高兴。有时凤莲对母亲言语不及过去那么温顺,就让女儿去劝说。凤莲虽然不识字却明事理,她知道女儿的话出自丈夫,也知道丈夫的苦心,更懂得为女儿做样子的重要,常能受到不错的效果,因而这一回还打算这样做。

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说性格脾气的改变不容易,不是说完全改不了。凤莲现存的兄妹三个,若论在娘家时的情况,难以考证,但眼下比较却是以凤莲最为温顺的。

哥哥的粗言浊语哪怕在逢年过节,甚至到亲戚家、酒席台上,也是时有耳闻的。有一回向河渠与童保明一齐去春红家作客。那还是新亲聚会,为怕内兄的粗言浊语让人笑话,路上还提醒他注意。谁知在酒席台上不注意又露了出来,幸亏向河渠含笑向他眼一瞪,才没继续粗下去;妹妹巧莲言谈中骂人的话常占着不小的比例,不知别人听了如何,向河渠却是听不下去的,有时忍不住点一点,更多的时候是避开不听。

与凤莲是夫妻,要避开是不可能的,幸亏凤莲的粗言浊语、骂人的话比其兄其妹要少得多,容易影响些,向河渠更是存心影响她。一次为将麦草上堆,凤莲性急骂了句“要死”,向河渠就回家坐在那儿看她一人忙活,并声称自己是要死的人了,没法同她一齐干话儿;一次凤莲骂了一句脏话,向河渠几天不跟她说话,并声称要找她老娘问问骂人是不是童家的家教;有时候凤莲言语中出现“死人”的字句,向河渠就帮她数“一个”“两个”,计算她一席话中有多少个“死人”……。而向家家庭里上至父母下至女儿,中间向河渠是差不多不骂人的。天长日久,凤莲的粗言浊语、骂人的话也就慢慢地少了。因而他坚信禀性难移不是不可移,只不过难一些罢了,还是坚持去移的。

馨兰这孩子,一说就赞同,并保证完成任务。等到晚上归来时,说是已换过了。向河渠走过去摸了摸,发现真的换过了,而自己垫的被子依然如故,便知道是女儿将她床上的换过了,体谅孩子的孝心,也没再多说。

母亲的病今天又犯了。她怀里藏着几个煮熟的鸡蛋,说是想出去要饭,不拖累家庭;说是走得远远的,到没人认识的地方去,不丢儿子的脸。向河渠心上流泪,表面上却不能哭,他说:“好哇,妈,儿子同你一齐去要饭,我搀着你。”母亲说:“你不能走,凤莲、馨兰离不开你。”向河渠拉着妈的手说:“儿子也离不开妈呀。”

母亲怔怔地站着,好一会儿才说:“那就不出去,不出去。”向河渠扶着妈妈坐下,端来脚盆、拎来热水瓶,服侍妈妈洗脚、用水、倒水,然后扶着妈妈去睡,坐在床帮上听妈妈颠颠倒倒地说往事,直到她说累了睡去。

父亲生前的晚回报是向河渠说的多;父亲死后的近两年晚上,只要向河渠在家,总是听妈妈说的多,尤其在神智时清时糊涂以后。今天的听,却引起他的担心,他害怕妈象远房的表嫂许秀英会因老年痴呆而走失。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一天本队的罗国华来找向河渠,说他妈找不到了,要向河渠去公社放广播寻找。罗国华的父亲是表姑妈的侄子,攀起辈份来,算是向河渠的远房表兄,还在向河渠结婚的前几天就去世了。不过表兄去世,表嫂还在,见了向河渠的父母都还称为舅舅、舅母。

是什么原因也说不太清楚,反正罗国华对他母亲并不怎么好,加之丧夫之痛,神智就象向河渠的母亲时清楚时糊涂,并越来越糊涂,终至老年痴呆,以致何时走失的也不清楚。放广播找人不是大事,广播站站长老朱那儿一个电话就搞定,待到找到时已死在芦苇丛中多时了。

向河渠的辗转反侧引起凤莲的警觉,她问:“什么事睡不着?”向河渠说:“没什么。”“是为妈要去要饭?”“不是,是我想起罗国华的妈。”一听说是为罗国华的妈,童凤莲猛然坐起,愤怒地问:“就为被子事认为我对妈不好?你---。”

“我说你对我妈不好了吗?”向河渠躺在被子里没动。“那你怎么会说起罗国华妈的?”

“睡下来,我跟你慢慢说。这个样子不冷吗?”“不行,你必须说清楚。”凤莲坚决地说。

“妈脑子一糊涂竟然想去要饭,我就想起罗国华的妈也是神智不清楚走出去的,我能不害怕吗?你对我父母的孝顺我是心中有数的,快睡下,冷。”

凤莲刚躺下,向河渠就把她抱在怀里,说:“你问我为什么睡不着觉,处在目前情况下,我有些拿不定主张,所以睡不着,你却胡搅瞎缠,唉——,我什么时候说过你对我爸妈不好的了?”

凤莲回忆到向家近二十年来,夫妻间吵嘴虽也次数不少,可是确实也没指责过她不孝顺。即使这一回为老娘垫被没有另两床软和,也只是要求换软和些的,尽管后来口角中语气升了级,也没怪她不孝。再想想丈夫这些年来的坎坷,不知道又遇上什么困难,自己却在瞎猜疑,不禁有些内疚,说:“什么事告诉我,看我能不能帮出出主意?”

向河渠将这几天校办厂内发生的事情、去水泥厂联营及煤的事情约略地说了说。凤莲问:“担什么心呢?”向河渠说:“校办厂老许、金才连成一气,我不办联营厂,只怕也搞不出个名堂,完全丢手又怕会亏本对不起张校长,不丢手又做不到主;联营厂呢,张校长说得也不错,生产人员是人家的,指挥权是人家的,自己在生产方面只有建议权,依为后台的褚国柱是个不肯挑担子的,我这儿只有梁金德在那儿长驻。可金德除了不会背叛自己外,在那儿能起多大作用,也是说不清楚的。虽是侄女婿,对他的能力却懂得很少,这一次在车站被人骗赌,劝阻无效让我很担心,我的话他不一定听,说了不一定有用。离开校办厂有困难,长驻联营厂有困难,再加上妈的病更让我牵肠挂肚。”

“不放心我?”“说不上放心不放心,是母子间的感情所致,说起来你不一定能理解。我小时候磨难非常严重,四岁还不会走路,气喘病缠了我十几年,有时候眼睛一翻,形同死人。我爸或在当匪乡长,或被关在国民党、共产党的监狱里,我全靠妈抚养。当然莲姐九岁就来带慧姐和我吃了不少苦。我认识的第一个字、会读的第一句话,都从妈那儿来。对爸是怕多亲少,对妈却只有亲而没有怕。放学回来看不见爸不着急,看不见妈会到处去找,直到找到。妈在我心目中比什么都重要。现在她老了,病了,糊涂了,需要儿子伺候她了,儿子却不能亲伺在侧,这个决断我难下。”

凤莲说:“馨兰不声不响地拿她的垫絮换奶奶的,你的突然发现妈的垫絮没有我们的软和,估计也是馨兰告诉你的,你刚才说的话,还有这么多年来妈对我比对慧姐霞妹还好,我也不是没良心的人。”

“谁也没说你不好。”向河渠拍拍凤莲的背说,“你是个好媳妇好妈妈,也是我的好女人,你能做到这 一步,已经很不简单,我知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到之处不论是谁都可能有的,我知道。我和两个女儿将我妈看得极重,是血缘关系所致, 不奇怪。到你老了,女儿也会将你看得极为重要的,这是天性,也是你对我父母的作为天长日久的影响所致。我决断难下,是因为有些事做儿子的去做是理所当然,要你去做却很是对不起。”

“你是指有时妈大便屙不出,你就去拨、去挖,不要我动手,将来尿屎在床你也不想要我洗刷?”“是的。我是妈妈生养的,应当为妈做一切事,没有任何事我不可以做的,就象陈锦纯伯伯帮他妈洗澡一样,妈能帮子女做的事,子女也应该帮父母做。你却没有这个义务。”

“河渠,人心总是肉做的,这么多年来你真心对我好,我知道;爸妈对我就象亲生,我也知道。去不去临城,你自己掂量,但服伺妈的事你可以放心地交给我,我会尽力做好的。”

向河渠用力抱着凤莲说:“就是苦了你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