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且去临江弄扁舟谢谢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8056字 发布时间:2024-01-23

第十九章  且去临江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怎么弄?到哪儿弄?向河渠在诗中说:

       今在沿化不称意,明日何处弄扁舟?梁许结盟我落单,欲脱困境费划筹。

       思量扁舟为三钠,临城国柱可与谋。项目如果能上马,弥补亏损不用愁。

       三钠大功告成后,系列产品一长溜。从中选取移沿化,张常援手情谊稠。

经一番考虑后,向河渠来到临城想与老同学褚国柱作商讨。

褚国柱时任临江县水泥厂厂长,曾几次嘱托向河渠帮找个好项目,以工会的名义建个小厂,为职工谋点福利。向河渠因故只是口头敷衍,没有真正地去找。现在想起沿化上三钠是没有这个可能了,要想弥补亏损,只有指望将三钠的技术和设备一齐卖。在帮人家上三钠的过程中借助人家上磷酸盐系列化产品的机会预留销路好的产品移植到沿化,以报答张常二校长的收留和支持之情。

他估计片碱长不了,比硫酸铜还容易上的产品一哄而起,怎么可能供销渠道一直畅通?大家一齐来挤独木桥,势必拥挤不堪,以致堵塞不通,那时中心校的三万投资用到磷酸盐上来,梁许就无话可说了,自己的主动权也就又回来了,所以来找褚国柱。

褚国柱不赞成以技术服务搭卖设备的一锤子买卖的办法,他的意见是水泥厂与校办厂联营,在条件上优惠校办厂,自己的利益并在校办厂内。向河渠说校办厂是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现在还担负着百分之三十的供销任务和财务管理责任,不可能有大块的时间呆在城里,要联营除非将厂办在在新办厂内。

褚国柱认为后一条意见可行,但这事得集体讨论才能决定。于是两人来到水泥厂,由褚国柱召集相关人员听向河渠作项目介绍和意向性设想。

在向河渠的一番介绍后秦会计问:“请问,这个项目既然生产简单、销路畅通,按你的介绍投资也很小,为什么你们不去做?”

“不怕各位见笑,我们那个所谓的厂只是几口大铁锅直接浓缩液体烧碱变成固体碱的小作坊,学校是个清水衙门,几万块钱的投资在你们看来不值一提,在校长们看来却是连想也不敢想的大数额,没法上。”

“请问向厂长,你准备怎样帮助我们呢?”林付书 记问。“进行技术服务,负责销售产品。”向河渠简捷地说。

“有什么要求?”还是林付书 记在问。“三千块钱的技术服务费,我销售的产品按到帐的数额提取百分之三的业务费。另外我有一台离心机和不锈钢锅卖给贵厂。这两台设备三钠生产上用得到。”向河渠回答。

“褚厂长跟你说过了吧?我们的想法是与你长期合作,双方联营。你方的投资可以小一些,你的技术和供销渠道可以作为无形资产投资的,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考虑呢?”还是林付书 记在问。

“国柱跟我说过了,也不是不可以。我的实际困难是有个疾病缠身、神智不清的老娘,还有那么个不成样子的小厂拖着,必须承担百分之三十的供销任务和财务管理责任,没有大块的时间到贵厂来工作,假如将三钠放在校办厂生产,我们当然鼓掌欢迎,不知能不能这样做?”河渠将球踢给了对方。

褚国柱说:“这件事到底怎样落实,我看你回去再跟张校长商量商量,我们这儿呢,也得讨论一下。究竟该怎么办,下次再说,你看怎样 ?”向河渠当然赞成。

褚国柱说:“会议就到这里。走,到我家吃饭去。”高主席说:“褚厂长,小厂将来由工会办,到你家去不合适,还是由工会请客吧。”褚国柱说:“八字还没见一撇呢,那能动用公款?还是到我家好。”向河渠说:“到国柱家去的好,将来事情成了再扰你高主席的。”于是乘褚国柱的摩托车离开了水泥厂。

在褚国柱家计议时,向河渠说联办他真有困难,时间上确实分不过来,老娘不能不顾,小厂也不能丢下,他真的不能过来。褚国柱说老娘并不到离不开的地步,有凤莲照顾着问题不大,小厂不过是个校办的小厂,又不是国字号的,只要能赚钱,到哪儿不是干?

向河渠说他心里有些乱,得容他想想。

他是得好好想想。首先是老娘他真的放心不下。虽说凤莲对老娘不错,自己不在家会如何 ,心里并没底,尤其是有些事只能是亲生子女才应当做的,让凤莲去做是过意不去的,也怕做不好。

其次褚国柱不是个靠得住的主顾。梁金才、许明熙、阮志清等人的形象让他不寒而栗,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他决不会与他们合股创业的。褚国柱的过去也让他有些犹豫:

第一件事是那一年张仕飞捕风捉影地瞎说徐晓云有特嫌。张仕飞之所以要整治徐晓云,起因于晓云帮国柱击退了张仕飞组织的以莫须有罪名的攻击。原来张仕飞为与褚国柱竞争当大联委主任,组织人写了据称有一尺高的人民来信,县革会派徐付主任组成工作组来调查。幸有与徐主任同住一个大院的徐晓云给予辩白,才使褚国柱有惊无险地登上大联委主任的宝座。后来徐付主任被诬为特务,县城满街都是揪出大特务徐xx的大字报、大标语,张仕飞就把矛头瞄准了晓云,进行打击报复。褚国柱不但坐视不救,而且要向河渠与徐晓云划清界限。

第二件事是褚国柱有一个一母所生的哥哥因工伤致残,子女都未成年,依国家规定褚国柱可以去顶替。面对这一为人羡慕的脱离农村成为定量户口的好机会,他放弃了。向河渠不解,他说的原因是:如果去了,就必须与哥一同承担生母的养老送终义务。

至于自己的老爸被揪斗,褚国柱疏远自己;几次由褚国柱主动提出的合作事宜都因褚国柱的缘故不了了之,倒算不了什么大事。

不过褚国柱所说的他个人的利益同自己捆在一起,也就是说表面上是向河渠的厂同水泥厂联办,实际上是向褚两人同水泥厂联办。这么一来,他再怎么自私,总不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吧?因而对褚国柱为人的不放心倒可以不必太注重。

只是离开校办厂却不是他能下决断的,因为他不能对不起张校长,也丢不下校办厂。尽管梁、许联盟使他孤立、做不到主,但也只在片碱上丢掉了主动权。只要将来开发新产品,他就不会再傻呼呼地将自己置于砧板上任人宰割了。

到临城来只是为了磷酸三钠在校办厂没条件开发,不得已有偿转让给水泥厂,得以弥补以前的亏损。水泥厂不是他施展手脚的地方,张校长领导下的校办厂才是他的舞台。

正因为他认定了张校长是他的“明主”,古人所说的“真命天子”,他才肯委曲求全,为保障中心校的利益而放弃利用两厂户头批碱的权利和唾手可得的业务费。

他知道行情不变靠片碱不能做强做大;行情一变,只靠片碱,立马陷入困境。只有开发含技术量稍高的产品才是校办厂的希望,也才是他的希望。所以他总体上精力的重心只能在校办厂,与水泥厂谈三钠,无论是技术服务还是合办,都只是权宜之计,校办厂离不得。

路究竟该当怎么走?向河渠坐在车上一直是杂念百陈,直到红星桥下车也没理出个头绪来。

凤莲听了向河渠所说的担心,说:“妈的身体你倒不必太担心,她生活上基本能自理,有时犯糊涂,二嫂一喊就到,很方便。即使将来病重躺倒床上,尽管慧姐不在了,有霞妹来也服侍得了。去得去不得水泥厂要问你自己。”

凤莲说的慧姐不在了,事情发生在去年。因向慧在肝素上的出色表现,厂里组织先进职工带家属外出旅游,不幸车祸,夫妻双双连同儿子无一生还。八七年老头子过去了,八八年女儿再一走,两件伤心事,加上硫磺中毒对脑神经中枢的刺激,使帕金森综合症更难治理,并将逐渐变成老年痴呆症。

前些时要念经。经书被抄家抄走后,母亲凭记忆将《金刚经》《心经》都写了出来。要念经,经书只有她写的。拿来给她看时,说是字小看不清,再恭恭正正地写成大字本交给她,却又不认识了。于是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教读,一遍又一遍地教,幸亏是《心经》,只有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七个字,总算对照本子能丢三拉四地念下去了,要是让教五千字的《金刚经》只怕一年也教不会呢。不过照目前情况看,问题确实是不大。

至于去得去不得要问自己,倒也不错。自己所具备的实力究竟去得去不得呢?

过去多次在部下、晚辈面前告诫他们要尽心尽力地工作,做到对他人有用、对社会有用才能站住脚,而现在校办厂却站不住脚了,难道是忘了自己对别人的告诫?噢——,不是忘了,而是不知道不但要尽心尽力工作,做到对他人有用,而且要保护自己的优势,让人离不开你,这才真正地站得住脚。

自己在生化厂,在沿西,在沿江又何尚没有尽心尽力,为什么阮志清、梁金才要这样对待自己?就是因为离了你,没事或者有事还能应付。

八四年乡党委、公司为什么舍阮留己?是因为他们感到厂离了你有事,有大事,厂要倒。

自己也太傻了,用许明熙可以,不该将自己铺平的路交给他,而应让他自己去铺;用梁金才也可以不该让他凌驾于自己之上,要有能让他依赖自己的手段。

如果当初接受张校长的建议,由张校长或常校长任厂长 ,自己任主持日常工作的付厂长,梁金才可以让他任他分管那方面的付厂长,许梁的连盟纵成又有何用?

明白了这个道理,褚国柱靠得住靠不住也就无所谓了。联营嘛,靠得住就联,靠不住就各奔东西。只要在销售渠道上把住关,主动权在我,怎么办都可以。何不借势再营造一个自己的舞台,从而扩大自己回旋的余地?

如此一想,他心情大为振奋,放弃了只卖技术和设备的打算,转向联营的筹划。

向河渠与水泥厂几经协商后达成了初步意向。为更有把握起见,在向中心校汇报之前去征求张根尧的意见,因为销售关在张科长手里。为防止张科长不在家,或有客不能尽言,他写了一封信,好见机行事。信的全文如下:

尊敬的张科长:

 有一件事向您汇报一下。

临江水泥厂愿与我联营搞化工。经双方磋商,认为利用他们的经济实力和富余劳动力,利用我们的供销渠道、管理机制和技术潜力,联合起来搞化工产品的生产经营是明智的。该厂厂长与我是小学到高中的同学,感情还算不错,因而在会谈中对我方让步不少。双方会商的草案是:

1)水泥厂投资百分之八十(厂房、场地不算)、提供厂房、场地、劳动力和承担部分供应义务;我方投资百分之二十,承担技术、供销义务。利润对方百分之五十二,我方百分之四十八。

2)由双方派人(各两名)组成承包班子,以磷酸三钠为建厂的第一个产品,年产二百吨,完成年利润和税收六万元的任务。这是要汇报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为顾及朋友们的利益,在对方问及我方共去几人时,我的回答是四人。一人常驻在厂,协助指挥生产;我本人常来常往,负责开发和供销,另两位基本不出面。

我对他们说:“说得坦率,我并没有什么能耐,主要靠朋友帮忙,技术和供销都依赖于朋友。这两人都有工作在身,兼职帮我的忙,不能叫人家白帮忙,所以要给他们发工资。至于叫什么名字、在哪儿工作,不必问,问了我也不说,我不能害人家。”他们同意了。这两人中的一位当然就是您了。还有一位是几人的化身,如该厂的厂长、中心校的张校长和其他有关人员我不能毫无表示。只有你肯顾人,人才肯顾你,这个道理我是深深懂得的。

张科长,沿江化工厂每年要完成三十万元的产值,仅靠目前的供销量是困难的。八到十二月只购进液碱不到六十八吨,其中老许二十五吨,梁手十八点七吨,我的朋友支持了二十三点五吨,产值才五万多一点儿,是计划产值的百分之四十。长此下去是完不成任务的。

您早就建议我们搞磷酸三钠,又因缺钱一直搞不起来。偶尔在闲谈中得悉老同学厂内有钱,于是去借,从而提出联营,这才有了上面的汇报。能不能搞?这样搞行不行?盼您给拿个主张。

                                       即颂

 

 

如意!

                                                    向河渠拜上

                                                          八九年元月十九日

果不其然张科长去人家赴宴未归,还好他夫人在家。向河渠递上预先写好的信,约定星期日来访。

到了星期日,小雨夹雪,依凤莲的意思等雨雪过了再去。向河渠觉得去是要去的,自己约的怎能不守信?看看下午如何?倒是可以的。于是打着伞隔河告诉梁金才,说今天下午将去张科长家。梁金才说库存已有五吨半了,暂时停产,让告诉许明熙一下,催他赶紧销售。

吃过饭,小雨依然在下,向河渠披上雨披,向平潮骑去。一路行来,泥水飞溅,阴雨拍面,边走边吟,说是:

    阴雨绵绵满神州,泥泞无奈铁马何。蝇头微利奔驰急,壮志凌云坎坷多。

    为闯新增开发关,来找朋友细商磋。“你肯顾人人顾你”,不妨老话再次说。

    坎坷来也雨拍面,随手抹去不罗嗦。

张科长热情接待了向河渠,说是通过老许的片言则语,稍加追问,知道了与中心校所莶合同的大体精神,既吃惊,更佩服。他说:“老向,这份合同有失公平啊,中心校就不能主持公正?”向河渠说:“张校长两次说过不公平,是我自己的主意。保障请来人的利益,我的少一点儿没问题。我一贯认为只顾自己的人是顾不住自己的。为弥补自己的亏损,也为厂的发展,我与水泥厂商讨了你建议上的这个产品。”

“老向,我们交往的时间虽不长,次数也不多,从你的谈吐,尤其是这次合同莶订中的做法,真的认为你了不起。”张科长竖起拇指摇了摇,说,“我和孩子们看了你的信,告诉了他们关于你在莶订合同中所作所为,全家都认为你为人不错,难得,应当支持你。我表个态:你生产的三钠,有多少我要多少 ,所需的碱,如果通城满足不了,我从启东调给你。能挑一百斤的决不挑九十九,你放心。”向河渠激动地站起来说:“谢谢,谢谢。”

张科长摆摆手,示意坐下,说:“孩子们说,对于信中的第二点,我不能那样做。你已采取的措施,历次让老许表示的谢意,我都领情了,已经够了,这一条我不能接受。”

向河渠说:“权益和义务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一条将来的实施,其实是在增加你的负担,既然你表示全力支持我,总不能让我心存疑虑,不敢跟水泥厂落实吧?”

张科长哈哈一笑,说:“老向,你真会说话。不接受就成了支持你只是嘴上说说的了。好,我接受,但也有个条件,就是必须在销售形成后才可以。你现在的情况,我只能雪中送炭,可不敢雪上加霜。如何?你不答应我也就不答应。”有什么好说的呢?向河渠只好承认。

分手握别时张科长还再一次嘱咐说:“校办厂是一个整体,老许表示的意思就代表你了,不要再另外有个什么,假如你把我当朋友的话。”向河渠知道他出自内心,于是爽快地说:“好嘞,听你的,我们本来就是朋友嘛。”

张科长的表态和与褚国柱商讨的方案让向河渠放了心,现在可以向张校长汇报了。

张校长听了向河渠的汇报,问:“这个东西上批量生产你有多大把握?”听说有绝对把握后又问,“多长时间能出成品?我指的是设备可以运转后。”向河渠回答不出来了,因为毕竟没经历过三钠的批量生产,他说不出具体的时间。

“老向,对于你的钻劲、不怕困难的精神我是佩服的,也听老常说过你讲述的侯德榜的故事。你说得不错,生化厂之所以落到这一步,不是缺侯德榜式的人物,而是缺罗老板式的老板。我倒是想当这样的老板,可不具备这样的财力。我相信你有绝对把握能成功,假如一月两月,也许褚厂长能担待,要是三四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他也能担待吗?就算他能,可是水泥厂不是褚家的,那些书 记付书 记、付厂长们也能担待?”

“我想有一、两个月应该可以了,因为生产不复杂,调控也不困难。”

张校长说:“设备是土法制造的;工人从没搞过化工生产,又是你不认识的人;矿粉不是人工制造的,杂质各地不一样,影响生产的因素很多,都有个适应的过程。只要一方面出意外,就会有麻烦要你去解决。生产了几年的肝素真的达到你理想的标准还花了四个月的功夫,更何况是你仅小试过的新东西?一两个月不能正式投产怎么办?”

向河渠知道自己想得太简单了,佩服地说:“你说的很有道理,谢谢。我得跟褚国柱商量商量。”

用中心校的电话打给褚国柱,对方说“褚厂长有事回家了。”回家了,临城、沿江,哪个家?向河渠从中心校出来,先到褚国柱在沿江的家。

巧的是褚国柱刚到家,原来褚国柱性急回家找向河渠来了。向河渠将张校长的担心说了一遍。褚国柱认为张校长多虑了,既然齐心协力办事就不会小鸡肚肠,别说一两个月,三四个月,再长些也没有问题,只是技术要绝对真实可靠。要是技术本身有问题,那就不好说了。向河渠说技术的可靠性不用怀疑,张校长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褚国柱则再次认为只要技术可靠,其他都不算问题。

褚国柱这儿是没有问题了,校办厂这儿却来了问题。许、梁二人提出中心校投资的三万元向河渠带走一万,这样各人完成十万元产值的任务。向河渠问:“我打游击弄来的碱怎么算?”许明熙说:“算是对我们的支持。”

“算不算产值呢?”“业务费照算,产值就不算了。”梁金才说。

向河渠将目光投向张、常二位校长,见张校长眉头一扬,嘴巴一张,似乎有些吃惊,常校长却神色不动,好象有些知情,心中一寒:老天爷,居然有排斥自己的意思。

“我带走一万去完成我的十万,帐由哪个记?还有,我带走了一万,你们够用吗?”向河渠见两位校长都没有说话,故意问了两句,以观察众人的反应。

谁也没有答话。向河渠苦笑笑,说:“承蒙张校长看得起我,由我牵头办起沿江化工厂。从此我将沿江化工厂当事业来兴办,搞土建、追修路、请老许、拉关系、办执照,不敢讲呕心沥血,可以说尽心尽力。如今沿江化工厂没有向河渠可以正常运转了,所以也就可以不用了。行,一万元我不要!带走了片碱根本不够周转,我不要,只借”这么一说,许、梁两人吃不住劲了,连忙声明不是要撵他走,没有那个意思。

他没去追究他们的目的,接下去说:“兴办临城的联营厂是因为只靠片碱难以完成三十万产值,是因为目前仅凭中心校的三万元资金和片碱的利润来发展新项目几乎没有可能,因而才考虑借他山之石来攻玉。至于如何同水泥厂联营?什么形式都可以,中心校、校办厂、我自己,谁投资谁得利。不管怎么办,都好商量。在这个项目上,亏本我个人承担;盈利,从中拿百分之三十缴给中心校,因为在与沿江化工厂的合同上中心校所给予的支持太大了,我不能心中没数。”

张校长说:“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中心校不投资不得利,利润我们不要。有划归校办厂的产品免税部分就心满意足了。”

梁金才说:“还是按合同办。你去临城我们就不参加了。参加了也没用,起不了作用,也拿不出钱来投资。刚才老许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向河渠说:“怎么会呢,是在商讨办法嘛,老许的话也算是个办法,是个提议,没什么好往心里去的。”

张校长说“是这样,老向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校办厂以什么形式参与联办?二是商讨与水泥厂初拟的条款有些什么需要修改的?三是什么时候去水泥厂与人家莶约?梁金才是法人代表,要由你代表厂方与人家莶字的。”

常校长说:“老向,你先将合同条款跟我们说说。”“好,我来念念。”向河渠将草拟的条款一条一条地念了一遍。

“好厉害,秀才,这条款你是怎么争取来的?我们是百分之二十的投资,得百分之四十八的利润,对方百分之八十的投资还不算厂房、场地、水电设施,得百分之五十二的利润。这并不公平啊。”

“老常,你听清了没有?我们是百分之二十的投资和供销、技术。这技术、供销是要算成钱的。老向说叫什么,叫什么无形资产是吧?对,无形资产,我方是无形资产加百分之二十的投资。你以为人家傻呀,老向的技术和活动能力,人家是识货的,是看重的,嘿,嘿。”张校长说。

向河渠知道张校长在拐弯抹脚地指责梁、许二人无视向河渠的无形资产——活动能力和技术潜力,是不识货。感激地向张校长报以会心地一笑。

“各位帮仔细考虑考虑,看看还有哪些感到不妥的,还少了什么的?”向河渠说。

“我是看不出来。”“我看能这样订下来就不简单。”“我看人家是别有所图。”“对,肯定是别有所图。”

听着众人的议论,张校长也有同感,他说:“老向,你的无形资产可得把握住,别轻易交出去。否则,一旦为人家所掌握,过河拆桥的事就难免会发生了。”说罢又瞥了梁、许两人一眼。常校长也明白了张校长的意思,附和着说:“张校长的意见很重要,秀才可要想个办法。要不然到那时秀才遇上兵可就有理也说不清了。”

张、常二位的话是真理,刚才差点儿就被抛弃了,不就是因为没设法保住自己的无形资产而胸无城府地双手捧给了许、梁二人吗。这个教训是应当汲取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哪,更何况褚国柱并不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呢。想到这里,向河渠说:“你们的提醒是对的。技术是没法把握的,因为工人是他们的,实际操作起来又不难,可以把握的是销售关。还有在合同里添上违约处罚条款,等到一过三年,即使他们不联办了,我们也可以有力量自己办了。”

张校长说:“从你介绍的情况看,技术上有通城化工研究所、磷肥厂技术人员作后盾,小试早已获得成功;销路上能有张科长这样的表态;水泥厂褚厂长对这个项目又非常热心;资金上没什么困难。这些条件是非常难得的,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我们应当支持你。这样由老常代表中心校、老梁代表沿江化工厂去水泥厂莶合同。盼老向这一回心想事成,能扬眉吐气。”

向河渠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负你们的期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