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颍谷地方的官员颍考叔,前来求见郑国的君王郑庄公。
接着,郑庄公邀请颍考叔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颍考叔没有吃盘子里的肉,而是装进了自己带来的盒子里,放进衣袋中。
郑庄公觉得奇怪,于是问他原因。
颍考叔解释说:“我家里有个年迈的母亲,她平日里都吃我做的菜,从来没吃过大王的菜,我想带回去给她品尝一下呢!”
郑庄公听后感动得眼圈湿润,叹气道:“你真幸福,还有母亲,我却连母亲都没有了!”
颍考叔疑惑地问:“怎么了?国君的母亲不是还健在吗?”
接下来,郑庄公哽咽着向颍考叔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想立他为国君,但母亲姜氏偏爱小儿子共叔段,坚持让弟弟成为郑国的国王。
最终,姜氏的意愿没有实现,她心里非常不痛快。
共叔段仗着母亲的宠溺,偷偷在京城屯粮,招兵买马,时刻准备谋反。
后来他的阴谋被揭露,只能远走他乡。
郑庄公恨透了母亲姜氏,从小到大都那么偏心,认为弟弟的行为都是她造成的。
庄公决定让母亲搬到颍城,并发誓:“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然而,不久之后,庄公觉得自己说得过分了,母子之情毕竟血浓于水啊,不免后悔起来。
现在看到颍考叔对母亲如此孝顺,他更加后悔了。
但作为一国之君,他既然说出了那样的话,就不能食言。
颍考叔听完庄公的话,哈哈大笑道:“大王,这有何难!”
然后,颍考叔给庄公出了个主意,说:“我们可以挖一条通向地下的大隧道,要挖得能见到黄色的泉水,那不就是“黄泉”了吗?”
“到时候,您在隧道里与母亲见面,这样就不算违背誓言了。”
郑庄公听后大喜,立即派人开始挖隧道。
挖好之后,郑庄公进入隧道中,拜见母亲。
母子团聚,庄公高兴地唱道:“大隧道中,其乐融融!”
母亲也非常喜欢,一边由郑庄公扶着走出隧道,一边回答道:“大隧之外,心情愉快!”
就这样,母子二人终于和好如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