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尧、舜、禹的传说
书名:乱世传奇 作者:洪刘华 本章字数:6204字 发布时间:2024-01-14

诗曰:

争名夺利几时休?

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

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

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

更无一个肯回头。

话说天下之事,如中天之日,盈海之星。兴亡数定,盛衰有凭。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却说秦汉以前,中国有过夏商周三个王朝。夏商周以前,中国有过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尧、舜、禹三位,是我国远古时期著名的帝王。其实,在当时他们只能算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远古时代没有文字,历史全靠人们的口头流传保存,在民间传说中,在人民的心目中,尧、舜、禹都是英明的帝王。

尧的祖父是黄帝。尧16 岁就登上了帝位,他很善于治理天下,国内四方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在,当尧年老的时候,他决定找一位有德有才人来当他的接班人。

舜,又叫葵舜,姓姚,名字叫重华,是今天河北省一带的人,当时叫冀州。舜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瞽叟是个瞎子,乡里人叫他瞎老头。舜的后母生了个儿子叫象。舜的瞎父亲瞽叟心眼很坏,弟弟象更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经常动坏主意谋害舜。但舜对父亲和后母还是很孝敬,对弟弟象也很仁爱。

一天早晨,舜正在地里耕田,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在前面拉犁,舜在后面扶犁。

舜在犁后面拴了一个簸箕。他赶牛的时候,不是用鞭子打牛,而是敲击簸箕来吓唬牛。这样的场景正好被下乡考察的尧看见了,尧觉得很有意思,于是问他:“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

舜拱手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两头牛便都卖力拉犁了。”

舜的做法让尧对他的好感剧增,尧觉得这个年轻人将来必担大任,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尧送给舜大量的牛羊,并且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

可是当舜带着牛羊和美女回家之后,舜的爸爸瞽叟和他同父异母弟弟象不是高兴,对舜反而更加憎恨了,他们决定把舜害死。如果舜死了,舜的财产和美女就归他们了。

于是瞽叟开始对舜下毒手。他让舜去修补谷仓的房顶,自己却在谷仓周围铺上干柴。然后,瞽叟点燃干柴,把舜置身大火之中。

千钧一发之际,舜创造性地发明了降落伞,他挟着两个又大又宽的宽边斗笠,像鸟儿张开了翅膀一样,从高高的谷仓顶上飞了下来,逃过了这一劫。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瞽叟让舜去挖井,等他挖得够深的时候,瞽叟和象就一起往井里填土,想把舜给活埋了。

瞽叟和象干完这一切,以为大功告成了,他们拍拍身上的灰尘,开始瓜分舜的财产。瞽叟得到了舜的牛羊,而象却一下子抱住了娥皇和女英。

这时一双粗糙的手拍在象的肩膀上。

“谁呀?”象生气地回头一看,好像见到鬼魂一样瘫倒在地。舜,竟然又活了。

原来打井的时候,舜早就留了一手,他在井底挖了一个通向外边的暗道,父亲与兄弟填井的时候,舜就从暗道里逃了出来。

尧去世后,舜哭成一团,他执意要把尧的位置让给丹朱,因为他是尧的儿子。可丹朱哪里敢坐啊,他也不知道舜的真正想法。就这样,舜不得已坐上了盟主的位子。

舜登上帝位以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很害怕,有一天主动跪在舜面前,请求哥哥惩罚。舜扶起象对他说:“过去的事就别提了,今后你改了就好。”

舜虽然已经贵为天子,但拜见自己的父亲还是恭恭敬敬,和当年做普通老百姓的时候一样。瞎老头惭愧地对舜说:“孩子,我当年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我这个瞎子。”

舜在位期间,国内发生一次大水灾,现在的中原地区,特别是黄河两岸变成了一片汪洋,人民被迫放弃了原先耕种的土地,纷纷逃到高山野岭上,以野菜、野果充饥。

早在尧帝的时候,就任命了一位治水官员,名字叫鲧。鲧是一位十分尽职的治水官员,他率领民工,用泥土和石块筑坝,把洪水围住,随着水位提高,鲧也增高和加固堤坝,于是堤坝越来越高,越加越宽,逐渐在延长。这样,总算暂时把洪水制服了。

舜接替尧登上帝位的时候,就曾经召见鲧,并向他发出警告:“洪水就像一头猛兽,现在你只是把猛兽锁在笼子里,并没有把它消灭,这是无穷的后患。俗话说,困兽犹斗,它总有一天要冲破笼子,给国家带来灾难。”

围住洪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治水方法,鲧除继承传统,采用老方法之外,实在想不出别的好办法。

鲧听了舜的警告以后,他又率领人加高加固堤坝。经过整整9 年的日夜奋战,直到所有的堤坝都加固完工后,他才松了口气说:“即使水位再涨高5 尺,我的大坝也能抵挡得住。”同时他又向舜作出保证:如果是我的堤坝出问题,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愿意用生命承担责任!就在鲧作出保证的当年,天就像是被谁捅破,暴雨整整下了3 个多月。

鲧用9 年时间所筑的堤坝,全都被洪水冲毁、冲垮。这头猛兽真的破笼而出,奔腾咆哮,恣意横虐,吞食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田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垮了,人民死于洪水,葬身鱼腹。

在这场洪水中,儿童死得最多,整个国家面临着灭种的危险。活下来的人被围在若干小块高地上,很多人拥挤在一起,又缺少食品,接着又是瘟疫流行,成年男女在瘟疫中死去大半。

这时,鲧主动对舜说:“请将我处死吧,不然没法向活下来的父老兄弟交代。”

舜接受了鲧的请求,含泪将鲧处死了。

治水官员鲧被处死了,但洪水还得治理。任命谁担任新的治水官员呢?有人向舜推荐说:“鲧的儿子禹从小就跟随父亲治水,对水情熟悉,又总结了父亲的经验,接受了父亲的教训,是位很合适的人选。”

舜觉得有些为难。禹的父亲鲧是因为治水失误被处死的,现在再叫禹继承他父亲未竟之业,禹会接受这个任命吗?推荐的人说:“禹是一位脾气倔强、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青年,他会接受任命的。”

禹得到任命的消息时,结婚才四五天。新婚的妻子对禹说:“我不放你走。阿公死于治水,你不能再在这条路上往前走了。死亡应该大家分担,不能由我们独家承担。”

禹对妻子说:“洪水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算下来我们家死的人最少。我父亲死于治水,我应当继承父业降服洪水,告慰死去的父亲。假如我畏缩不前,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连死去的父亲也会为我的胆怯感到羞 耻。退一步说,越是通向死亡的路,就越不能让别人去走。我从小跟随父亲治水,在这一条路上摸索过,比任何人都更有条件走出死亡,夺取胜利!”

禹接到任命的第二天,就去向舜报到,愉快地接受了治水官员的职务。

就在禹接受任命的第二天,禹的妈妈又去向舜求情:“为了治水,我已经献出了丈夫,还有这个儿子,您就留给我吧!他结婚才6 天。”

舜对禹的妈妈说:“老人家,您的要求是合理的,您的心情我也理解。可是国内有谁比禹更适合当治水官员呢?只要您能推荐,我一定加以考虑..”

禹的妈妈想了一会,叹口气说:“大王,为了治水事业,看来我只能再献出我的儿子了。今后我再也没有什么可奉献的了。”禹的妈妈说完放声大哭。

舜拉着禹的妈妈的手说:“不至于,老人家。我相信禹一定会以他的智慧和辛劳降服洪水,若干年后,您和我还会共同庆贺他的胜利。”

新任治水官员禹上任后并没有立即着手治理洪水,而是和大家一起总结以前的教训,寻找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

筑坝围水还是有它的合理性的,不然以前的人也不会世世代代都采用这种方法治水。只有将洪水围住,人民才能在没有水的地方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可是筑坝围水又隐藏着最大的后患,水越蓄越多,等于是在替水积蓄力量,一旦冲破堤坝,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也就越深重。

禹在想:能不能想法削弱洪水的力量?禹手下的人说:“洪水把一座座山头全都淹没了,除非让它退下去,才能削弱它的力量。可是,它怎么肯退下去?我们又能让它到退到哪里去?”

另外一个人说:“这么大的洪水,除了大海,再没有别的地方能容得下它。”

一句话提醒了禹,他高兴地说:“对,大海!我们着手疏通河道,将洪水引入大海。”

可是河道怎么走?大海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就像眼前的洪水一样不可捉摸。

这时候禹想起了“水往低处流”这句古话,只要能探明地势的高低,就可以决定河道的走向。

禹的勇气鼓足了大家的信心,群策群力,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制订出一个治水的方案。这个方案分两步走:第一步整修加固堤坝,把洪水围住,让逃荒的老百姓回来,在没有水的地方抢耕抢种,安定民心。第二步是探明地势,开凿河道,将洪水引入大海。

禹治水整整花了13 年时间,他自己从一个年轻的英俊少年,劳累得满面皱纹,弯腰驼背,俨然是个老人了。老百姓感激他,称他为大禹。

洪水刚退,土地还不能耕种,大禹委派自己的助手们领着大家到山上去捕捉野兽,到河里捕鱼度过灾荒。与此同时,大禹又委派种庄稼能手,把农业耕种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在洪水退去的土地上种上桑麻,撤下谷种,几年下来,桑麻遍地,禾谷飘香。

大禹治服洪水后,皇帝舜派人把大禹的妈妈请来,对她说:“老人家,感谢您为国家生了个好儿子。现在我跟您商量,我想把皇帝的位子让给大禹。”

大禹妈妈说:“那是万万不行的,让他坐上皇帝的宝座,岂不要折死他。”

舜说:“我也是个平民出身,大禹比我强得多。老人家,我委派大禹治水,您也说他不行。事实证明您错了。这次,您就再依我吧。”

大禹妈妈说:“我是个妇道人,知道什么。您是一国之主,当然您说了算..”

大禹被舜选为皇位的继承人以后,一开始是在舜的身边,协助舜料理国家大事,17 年后舜去世了,禹正式登上了皇位。这就是我国夏朝历史的开始。

夏朝以后又经过商朝,这段历史封神演义上讲过,传说的成分占多数,这里也就不多讲了。

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继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 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了第四 代天子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周昭王贵为天子,南巡汉水时被船夫用特制的胶船暗算,葬身于鱼腹之中。

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到了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

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并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

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春秋时期是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一个好 色成风的时代,堂堂一国之君的齐宣王毫无隐讳地说:“寡人有疾,寡人好 色”。而“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则成为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

还有好 色国君是玩“兄妹恋”的齐襄公。

号称一代霸主的齐桓公可谓风光无限,然而他的哥哥小名叫做诸儿的齐襄公不仅是个骄奢纵欲的暴君,还是一个乱 伦的禽兽,竟和自己的妹妹私通玩起了“兄妹恋”。后来他妹妹嫁给鲁桓公。襄公四年,鲁桓公携夫人来齐国走娘家,他和妹妹兼情 人又旧情复燃,又一次上了床。鲁桓公发现后,当然忍不下这口窝囊气,就对夫人大光其火。但夫人仗着有哥哥撑腰,不仅不买账,反而告了刁状。于是,阴险残忍的齐襄公出于一己私欲,假借宴请的机会,把鲁桓公灌醉,然后让公子彭生把他抱到车上,暴打致死。堂堂的一国之君就这样白白地冤死在异国他乡。事后齐襄公竟像没事人似的,杀掉彭生以搪塞鲁国,而他的妹妹却继续留在自己身边寻 欢作乐。这样的禽兽岂能长久?在位十二年时,终于被公孙无知杀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后来的齐庄公一点不比他的先辈差。他本来依靠大夫崔杼的支持才登上国君的位子。但他登基不久就恩将仇报,开始吃起了“窝边草”。原来棠公的妻子是个大美人。棠公死后,崔杼娶以为妻。庄公色迷心窍,连哄带骗加恫吓,终于勾搭上崔杼的妻子。趁着崔杼外出不在家,他经常跑到崔杼家里和崔杼的妻子纠缠鬼混,还拿崔杼的帽子赏赐给别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崔杼知道这种丑事后怒火顿起。他本想与晋国合谋偷袭齐国,宰了齐庄公,但一直没有机会。庄公六年,有一回庄公鞭打太监贾举,后来贾举又被召来侍候。这时的贾举已经成为崔杼的奸细,时时监视庄公的行动,替崔杼寻找报仇的机会。五月的一天,莒子来朝拜,齐庄公设宴招待。崔杼见机会一到,就装病在家不理政务,引鱼上钩。

果然第二天,齐庄公来崔杼家中问病,崔杼的妻子出门迎接。见到美丽的情 人,他像酥了一样,飘飘然地跟着崔杼的妻子走进院子。崔杼的妻子突然跑进屋内再也不出来,把他晾在了外面。可是被色所惑的齐庄公并不知道这里是死亡陷阱,反而在外面唱起了情歌。庄公在院内引吭高歌,贾举却把随从人员阻挡在外面,并关上院子大门。这时崔杼的家丁拿着武器冲了上来。庄公发现大事不好,立马跑到台上,先是请求解围,再求盟誓,最后请求到宗庙自 杀,但被一一拒绝。后来庄公见求生无望,便企图爬墙逃跑,被射中大腿,从墙上摔下来,被乱刀杀死,偿还了这一段偷吃“窝边草”的风 流孽债。

齐庄公偷吃“窝边草”的风 流 艳 事可谓荒唐绝伦,但陈国的国君陈灵公其实比他更为荒唐。陈灵公竟然公开与两个男人共玩一个女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陈灵公与大夫孔宁、仪行父同时与大夫御叔的妻子夏姬有染。夏姬对待他们倒也一碗水端平,连自己的内 衣都一人送给他们一件,陈灵公得到的是汗衫,仪行父是碧罗襦,孔宁是锦裆。于是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穿着夏姬赠送的内 衣上朝,居然不顾满朝文武的侧目,公开讨论夏姬的风情万种,并兴高采烈地赞不绝口,一时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朝中大臣泄治终于听不下去了,当场制止了这番对话,并对陈灵公加以劝谏:“君臣淫乱,民何效焉!”陈灵公把这话告诉了孔宁和仪行父,他俩请求杀掉泄冶,陈灵公也不制止,结果他们真的杀了泄冶。

灵公十五年的一天,陈灵公与孔、仪二人在夏姬家饮酒作乐。当着夏姬的儿子徵叔的面,他与二人开玩笑说:“徵叔长得像你,也像他。”二人应声回答:“也像你。”当场把徵叔气得发疯。他出来后在马厩里埋伏下弓箭手,罢宴后,陈灵公一出房门就被乱箭射死,孔宁、仪行父也吓得逃窜到楚国。

这些都是闲话。后来各诸侯国各据一地,彼此争战连年不绝。虽有天子在上,但无力制止,彼此互相吞并。到战国时仅有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大国,秦国最强。

从此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返。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舞台。

这时周王室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没有了,但仍在洛阳一带勉强维持。西周初年营建洛邑时,共修建了两座城。西边的方十七里,叫王城,东边的小些,叫成周。战国时,由于王室内部争权和分封,先后出现了居于王城的西周公和以巩邑(今河南巩县)为都城的东周公,真正的天子周显王寄居于东周公治下。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军攻取韩国的阳城、负黍二地,秦昭王又发兵攻打西周,西周君不得不将其三十六邑全部献给秦,西周灭亡。同年周赧王死去,作为天子之国的周朝不复存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