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寿之乡与红楼梦
书名:如城往事 作者:洪刘华 本章字数:6334字 发布时间:2024-01-14

 


202451郭小兵同学组织江苏省如皋中学1984届高中老师同学聚会,地点如皋市老爷大酒店。这天同学们纷纷开着宝马、奔驰、奥迪、别克......参加;我怕回家时电瓶车没电,索性坐公交来到酒店。邓刚的家离酒店不过二百米,这时也开着大奔进入停车场他司机王义也是我们同学,不知为何没来。

当时郭小兵预计不会超过一百人,事实上来了二百!当初十五、六岁的帅哥、美女,如今都成了年过半百的老头、老太!同学们又悲又喜,感概万千!

因为开饭时间未到,老师和同学们便讲起毕业前后自己经历和听过的故事,张奎高老师先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 ,如皋现在所处的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边的人们打渔为生,过着勤劳俭朴与世无争的生活。

却说西方极乐世界大雷音寺我佛如来,一日端坐九品莲台。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罗汉、三千偈谛、比邱尼、比邱僧、优婆夷、优婆塞等诸天圣众,听他讲妙法真经。如来正说得天花乱坠、宝雨缤纷,忽闻东海方向传来儿啼母哭、子泣父嚎之声。时玉帝在座,如来命玉帝返回天宫,查明原因再作处置。

玉帝不敢怠慢,即刻返回天宫传旨:“着千里眼、顺风耳打听明白归报”。二神片刻禀奏玉帝:“东海龙王敖广无事生非,发威风大摆龙尾,东海的潮水一下子涌上堤岸,淹没了许多庄稼和百姓。一时间尸横遍野,未死的百姓爬上高树、屋顶苟全生命,故此啼哭。”

玉帝闻报大怒:“这孽障害死百姓,赶快将他斩了!”

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金星俯伏启奏道:“天帝暂且息怒。依臣愚见,敖广已经闯下祸事,杀他也无济于事,不如令他速将潮水退尽,让出沿海二百里滩地。这样百姓既可免于洪灾,又可沿滩耕种为生,望俯诏敖广将功赎罪。”

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前往东海。

太白金星领旨,出南天门,按下祥云,直至东海龙宫,对虾兵蟹将言道:“我乃天使太白金星,有圣旨在此,请你快快报知龙王!”敖广急整衣冠迎接。金星径入水晶宫,面南立定道:“我奉玉帝圣旨下界,请你速将潮水退尽,让出沿海二百里滩地。”敖广接旨谢恩,教:“小的们!安排筵宴款待。”金星道:“圣旨在身立等归报,就请龙王退潮让地。”龙王道:“承蒙光顾,即退,即退!”

敖广立即将潮水下撤,太白金星回宫复旨。不过滩地成了旱地,没有河流难种五谷,老百姓还是难以为生。玉帝复招文武百官到凌霄宝殿议事。

托塔天王出班奏曰:“退潮让地虽得民心,不过该地乃江海交汇之处,何不令敖广到海岸一行,从滩头游向长江,迂回入海,这样敖广所到之处就成了通江大河,既利于百姓耕种,又利于船舶航行,岂不是一举两得?”

玉帝闻奏大喜,饬令敖广到海岸一行,不得有误。

敖广不敢违旨,可他堂堂龙王亲自到海滩掘河未免有失体统,他让龙后娘娘代他一行。龙后娘娘来到距长江北岸一百多里的海岸,冲开泥沙往西南而行,她的三太子敖丙也跟了出来。他们从嘴里喷水,把沙滩变成沙浆。龙后娘娘在前呼喊,三太子在后跟着游 行。它们游过的地方就成了大河。

可是游不多远,贪玩的敖丙就要停下来四处张望,陆地上的花草树木让他着迷,这一切都是在水晶宫里看不到的。龙后娘娘怕儿子功力不大游不出去,只好游游停停,停停等等,每游一段就回头喊儿子跟上。就这样边游边喊,边喊边回头,一直游到现在的如皋县城。在他们游过的地方,凡是龙后娘娘回头喊的处所,河道都会拐一个大弯。

此时托塔天王受玉帝派遣查看进度,他从云端往下一看,只见龙后母子游出来的河道弯弯曲曲,将来船只来往航行,不但要拐许多弯子,还要多行很多路。天王心想等它们游到长江,这条河不是到处都是弯子么?”于是他落下云端抽出鞭子,对准龙后母子狠抽两鞭。

不料这两鞭弄巧成拙。龙后娘娘挨了一鞭,立即头昏脑涨眼冒金星,直朝东南方向游去(原计划向西南游进长江,河东的面积将十分宽广。匆匆投江入海,面积自然缩小)。敖丙被一鞭抽得浑身抽搐,它拼命扭动身子,一共扭了九十九个弯子,最后从如皋南门窜向杨花桥,经磨头、吴窑游向长江,回东海去了。现在磨头境内的西河湾就是这样造成的。

人们为图吉利,把海岸叫作海安(即现在的海安县),把龙后娘娘从开始到进入长江的那一段河流叫作大龙游河;把敖丙单独游过的地方叫作小龙游河,又叫通江河。

从此大小龙游河贯穿如皋,老百姓在这里精耕细作,过去的沧海变成了桑田。沿海居民取水煮盐,又通过河流运往如皋、南通。龙游河不仅灌溉庄稼,还成了江海之间的交通要道。

时光荏苒,又过了几千几万年。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带人第二次出巡,大队人马在泰山封禅刻石,又浩浩荡荡前往渤海。抵达海边,秦始皇登上芝罘岛,纵情浓览。只见云海之间,山川人物时隐时现,蔚为壮观,秦始皇心驰神往。

时江苏方士徐福在侧,他说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山中八节如春,四时清明,不知寒暑,不识甲子。中有长生不死之药,服之可以寿算无穷。秦始皇听后问道“卿曾见此仙境否?如何才能得到此呢?”徐福曰:“求药不难,入海得真药为难;若欲此药,须入海方可得也。”帝曰:“如求得此真药,与卿共食,羽化登仙,不亦美乎?”徐福曰:“必欲臣去,须用大船十只。诸色匠作俱要预备。要童男童女各五百名,金珠宝贝饮食器用之类俱不可缺。打点整齐臣便起行。”帝即传令打造只,各色完备,着徐福过海采药。

据说徐福满载仙药而归。他从吴淞口进入长江,到达龙游河时轮船搁浅,不老药泄入河中。因为浓度稀了,再也不可能长生不老,不过喝了含有不老药的河水之后,延年益寿却是真的!这就是如皋人普遍长寿的缘由。

如皋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

说的是公元前514 年,贾大夫为了避难,带着家人来到如皋。当时的如皋水网密布、水草丛生。

贾大夫又叫贾南屏,是贾国的上大夫,业绩显著,深得帝王的恩宠。

不过贾大夫生得很丑,妻子雷夫人非常漂亮。雷夫人因丈夫貌丑,郁郁寡欢,三年不说不笑。

有一天贾大夫带着雷夫人到水边的高地射杀野鸡。贾大夫一箭射出命中野鸡,雷夫人这才露出笑容开始讲话。后来人们便将贾大夫射杀野鸡的地方取名为如皋“如”动词,“去”的意思;“皋”指水边的高地,“如皋”意为“前往水边高地”。

《今古奇观 · 女秀才移花接木》诗曰:他年射得如皋雉,珍重今朝金仆姑。”苏轼的诗中有这样两句:“不向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意为当初如果没有带你皋泽打野鸡,回来如何能俘获你的芳心呢?

一个自古崇尚权力的国度,士大夫娶美妻比比皆是,这个“娶”字里肯定有太多无奈和冤屈,使得美妻“三年不言不笑”。后来美妻的态度瞬间转变很让人深思,我不信是因其夫“射雉”并“获之”毕竟平常的一次去芦苇荡狩猎,且猎获的只是一小野鸡,仅此就能博美人一笑,实在牵强,更不足以使一直阴沉着脸的美妻就此回心转意。我认为让她屈从且接受命运的,不是“射雉”本身,而是“射雉”之地。

从贾大夫在如城射杀野鸡算起,如皋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如皋名副其实。古人常说“皋地高亢,形如覆釜”如皋像一口倒扣在地上的锅子,如城位于锅底,地势明显高于周边的地区。如皋每每面对特大洪水,不仅安然无恙,还能救济灾民。

1931 年,江淮诸河大水,苏北地区一片泽国,如皋幸免于难,于是收容灾民,帮助他们在如皋渡过难关。

作为水边的高地,如皋水网纵横交错,湖池散缀其中。江淮两大水系于此交汇,16 条河道通江达海。

如皋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富,因水而长寿、因水而妖娆迷人。

如皋,长寿似乎成为了生活常态,七十小弟弟,八十不稀奇。如皋百岁老人常年保持在500位以上,每10万人口中的百岁老人占比,高出世界长寿之乡标准两倍多。如皋人长寿的原因说法众多没有定论,也无需定论。在我的家里,祖辈当中有三人活百岁,父亲今年也九十八了。如皋长寿之乡的名头,实乃不虚。

记得我第一次水绘园,一走进里,就被其精致的建筑布局和奇异的园林设计深深折服,不亚于江南其他著名园林。

紧邻水绘园的是古澹园,这里收藏有非常稀有的千年盆景。园中展示的如派盆景技艺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而在水绘园中,还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曾居住过的水明楼,虽然历史痕迹已然淡去,但其文化价值依旧存在。

东大街是来如皋的必访之地。这是如皋仅存的老街区,尽管它的名气和繁华程度不如其他古镇,这里却承载着苏中地区特有的历史氛围。

曾有海安人说过,海安石板街的青石板都被如皋人购走,铺设于如皋东大街。走在这些青石板上,你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流转,也会对海安石板街的消失感到一丝哀愁。

提及古镇,人们都会联想到温婉清丽的周庄、水墨淡雅的西塘、沉稳凝重的乌镇、大富大贵的南浔,而地处苏中水乡的磨头古镇,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

磨头在如皋西南,关于磨头也有一段传说:

相传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叫圩岸的地方,庄上住着一个李员外,生有一子三女,长子呆头呆脑,人称大呆瓜,娶了个媳妇却是个恶婆娘。小女儿名叫李三娘,端庄秀丽,知书达理,尚待字闺中。一天,李员外在家中祭祖,供桌上摆满了猪头、鸡鸭、水果等供品,堂上没人的时候,一个大汉忽然从供桌底下钻出来,捧住猪头就大啃大嚼。几个佣人发现后,一拥上前抓住便打。李员外出来后喝住家人,问他:你是何人,为什么来偷供品吃?那人答道,我叫刘知远,因在家无法生活,只能出来闯荡,刚才饿得实在没有法子了,才偷吃你家的供品,要打要罚随你的便。李员外见此人相貌堂堂,不像无赖之徒,就把他收留下来,过了些日子,又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把女儿李三娘嫁给了他可是李三娘的嫂子却想独吞万贯家财,就冷言冷语对待刘知远李员外死后,更加变本加厉。刘知远是个有志气的人,一怒之下到郴州投军。嫂子转头又逼李三娘,限她每日白天挑水30担,夜里推磨到天明。这时李三娘已经怀有身孕,熬到要坐月子的时候,嫂子还不让她休息。一天晚上,大呆瓜给李三娘送饭,见李三娘推一步喘三喘,实在不忍心,就换三妹歇下来吃晚饭,自己帮着推磨。谁知道嫂子跟着来到磨坊,一见自己的丈夫帮李三娘推磨,劈手就将李三娘手中的饭碗夺下摔在地上这时李三娘忽然感到腹中疼痛,倒在磨子旁边,眼看就要分娩,可嫂子却说她装病,拿起磨棒就要打。忽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从西南边刮来一股狂风,掀起屋顶,刮走磨盘,其中磨子的上半片就飞到今天磨头这个地方,正好有四个强盗在此吵吵嚷嚷地分赃,磨子不偏不斜地落下来,“噗通”一声,把四个强盗打得血肉横飞,鲜血染红了磨子,从此,这个地方取名磨头。旧时,庄上的居民对“飞来磨”敬若神明,认为它能扶正祛邪,是正义的象征。下片磨子又向东北飞了二里路才落下来,那块地方于是得名小磨头。

李三娘爬到墙角里苦挣苦熬地生下了一个男孩,用牙齿咬断脐带,并替孩子取名“咬脐郎”刘知远做了后汉开国皇帝以后派人找到母子俩,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无与伦比的巅峰之作。它诞生于明末清初这一改朝换代的历史变革时期,不仅具有崇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传世之宝。

据考证,《红楼梦》里很多诗词,都套用或模仿一代才女董小宛的笔墨,大观园好多景观,也和如皋水绘园相似,加上里面很多和如皋一样的方言,于是有人推断:《红楼梦》其实是出自如皋人冒辟疆之手。

冒辟疆(16111693),名襄,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小名绳绳。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人,复社骨干。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慈善家,与桐城方以智(密之)、宜兴陈贞慧(定生)、归德侯方域(朝宗)被时人称为明末四公子。忆语体文学的开山始祖。 

冒辟疆出生在如皋城的一个世代仕宦之家,他五次乡试落第,仅两次中副榜,深感怀才不遇。当时魏忠贤等阉党专权,加上灾害连年,民不聊生。面对社会乱象,他常说为人臣者要“常存匡扶之志”“为国家做一二大事”。

冒辟疆风 流潇洒,满腹经纶,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刚正不阿,敢与阉党对峙,那个时代国家动荡,江南名妓们却普遍节气颇高,都喜欢有才学、有胆识、有正义感的文人。

相传当时有一句话,说宁为冒辟疆妾室,也不愿做达官贵人的正妻,可见冒辟疆的影响有多大。

董小宛(16241651),本名董白,字小宛,又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出生于苏州。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成为秦淮歌妓,又因天姿巧慧,容貌娟妍,工书善画,精晓食谱茶经而才色为一时之冠

大家普遍认为,董小宛是林黛玉的原型。董小宛曾陪同钱谦益游览黄山,钱谦益帮助她还清欠债,而董小宛一心想嫁给心仪之人冒辟疆。钱谦益“旋买舟送至如皋”,由冒辟疆的正妻苏元芳引入冒府。

《红楼梦》第3回写道:“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登舟而去。两相对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楼梦》中林黛玉“登舟赴府”的故事,与现实中董小宛的故事何其相似。

从风尘炼狱、债务缠身、惊恐万状,锦衣玉食、平静安逸、被人宠爱,董小宛不禁发出骤出万顷火云,得憩清凉界;回视五载风尘,如梦如狱的感叹。从内心深处喊出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做鬼雄的感恩诗句! 

水绘园里,两人耳鬓厮磨、喃喃喁喁、极尽昵爱;花间柳下卿卿我我,焚香品茗,低吟浅唱;洗钵池上泛舟邀月,抚琴弄箫、轻曼吟哦。神仙眷侣之爱,缠绵缱绻之情,流淌在他们的字里行间、短吟长叹里……

古往今来,对冒辟疆的理解和认知,没有人超过董小宛!

 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家弦户诵。早已沉淀为如皋人世代珍藏的文化遗产,并还将鲜活在如皋人口碑相传的记忆之中。

另外,如皋水绘园里遗留着一张董小宛曾经就寝过的床榻,也和贾宝玉在上面梦游太虚的床榻一样,床榻前红木竹屏上雕刻着和实际大小一般的竹枝,彰显着妙到毫厘的精致与婉约。

除了以上这些,《红楼梦》中还呈现出众多的“如皋元素”。

一是如皋方言。全书中共出现如皋方言五千多处,仅在如皋小片区域使用。如“稿子”,在如皋是什么“东西”、什么“样子”的意思。又如“猴”,如皋话作动词用,是“窜”的意思。再如“顿”,如皋话是“拉一拉”的意思。如皋人说的“不好过”,是生了病的意思;如皋人说的“说淡话”,其实就是说闲话,其它地方是不会这样讲的。《红楼梦》中写到的酒名有十二种之多,其中就有四种酒系如皋特产。例如“黄酒”。其实就是如皋的“白蒲黄酒”。

二是如皋习俗。《红楼梦》一百零六回写到:“贾母……又命在自己院内焚起斗香”。说到斗香,只有如皋和北边的邻近县市才流行“焚斗香”这一习俗。《红楼梦》六十四回写到贾敬去世,贾珍、贾蓉为其守灵,“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藉草枕块”,指长辈去世,晚辈睡在铺草上,用土块做枕头,为死者守灵。这是如皋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治丧习俗,至今许多如皋人家还照样沿习。《红楼梦》五十八回写到藕官在大观园里烧纸钱,宝玉说:“你告诉我姓名,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烧包袱”是如皋丧葬文化的“土特产”,外人根本听不懂什么意思烧包袱就是烧纸钱 

三是如皋地理。《红楼梦》第一回写道:“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这“大如州”,当然也是作者虚拟的,不过如皋在明清隶属扬州府,为扬州门户、东疆要冲,是地处江海平原的一个大县。到冒辟疆离世为止,全国以“如”字开头的县市只有如皋。《红楼梦》中大多数城市都用实名,而开宗明义第一回就捧出一个“大如州”来,这也是匠心独具的。

总之,《红楼梦》中闪耀着难以数计的“如皋元素”,这种元素对于冒辟疆来说不费吹灰之力。如果不是如皋人肯定写不出来的。

现在的如皋,背倚淮扬,坐拥沃野千里;俯瞰长江,尽享舟楫之利。境内如海浩荡,云蒸霞蔚;龙游蜿蜒,毓秀钟灵。嘉木迤逦环抱,紫气氤氲东来,迎白蒲之晨曦,送常青之晚照。山水开画境,朗朗天光云影;文武立根本,皎皎人杰地灵。龙游河中摇曳的水草,岸边轻拂的柳丝,长空袅娜的炊烟,见证着沧桑巨变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如城往事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