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24日,河北沧州被沿着津浦路南下的日军沼田、长野、赤柴等部队占领以后,日军第10师团对撤退的中国 军队紧追不舍。在日军一路南下的时候,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南京政府大本营临时组建了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为国 军第3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
日军第10师团对中国 军队穷追不舍,27日占领冯家口,28日占泊头镇,29日占东光镇,30日占连镇。10月1日,日军突入到了山东境内,占领了桑园镇,以矶谷廉介为师团长的日军第十师团一部前锋已到达德县一带,并在当天夜里对德县县城发起攻击。
当时在山东阻击日军的国 军部队是韩复渠的第三集团军。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原国 军第三路军改编为第三集团军,孙桐萱升任第12军军长兼第20师师长,该军还辖师长为展书堂的第81师。日军战领平津后一路南下,9月进入山东。韩复渠部北上鲁北,兵力部署的大体情况是:展书堂的第81师奉命驻守德县,第20师驻防禹城徒骇河一线抵抗。
9月26日,国 军第3集团军的第12军81师,奉命在德州长庄一带构筑防御工事,准备抵御日军进犯德州。该部队在师长展书堂的指挥下,组成了以81师243旅486团为骨干、由全师各部抽调骨干500多人组成的敢死队,在486团团长赵廷壁上校的带领下,从德县出发突袭桑园的日军,次日凌晨开始与日军发生激战,至上午8时夺回桑园火车站,大挫日军前锋的锐气。
展书堂是河南省西华县一位传奇人物。早年,他以一个贫困子弟投军,从一名后步兵开始,由班、排、连、营、团、旅,最后升为师长,仅历十一年。在这十一年里,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全身负伤十三处。北伐中打败军阀吴佩孚部干将黄得贵。全面抗战开始,平津相继失守,华北大部地区先后沦落。日军妄图以速战速决的方针在三个月内武力解决中国的问题。于是集结兵力二十万人,沿平绥、平汉、津浦三线分路进兵。当时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负责指挥津浦线战事。冯玉祥于九月二十日命令展书堂部在德县布防阻击日军。
德县县城位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是津浦线上的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津浦铁路从这里穿过,是国 军阻击日军南进的重要屏障。当时蒋中正向山东省主席兼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发报,命令韩复渠率领率领第三集团军主力驰援津浦路,同时将两个师调归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直接指挥。但韩复榘阳奉阴违,一直以加强沿海防御和黄河防线为借口,迟迟按兵不动。最终在老长官冯玉祥亲自登门要人后,才不情愿地将第29师和第81师交给冯玉祥。
尽管两个师名义上交给了冯玉祥,但实际上还是由韩复榘指挥,冯玉祥根本无法直接调动。当日军占领泊头镇的时候,冯玉祥就要求两个师迅速北上。但直到桑园失守后,日军第10师团扑向德县县城的时候,韩复榘在一再命令催促下,才命令81师赶往德县县城防守。
第81师在冯玉祥的指挥下,曾经反攻桑园镇,并准备对日军继续追击,但是韩复榘却打来电话斥责第18师师长展书堂,严令他立刻率部后撤,退守德县县城。冯玉祥知道后大怒,韩复渠却笑着说是为了不让第81师中了日军的埋伏。退守德县县城的第81师又被韩复榘以加强黄河防线的名义将主力调走,仅留下了第81师243旅485团驻防断后。
德县县城北部五十里的桑园车站是日军的军需基地,驻军一百二十名看守大炮一百多门,弹药千多箱,为夺取这批军用物资,展书堂挑选战士十二人组成破路队,连夜拆除桑园站北铁道三百米,切断日军援军,同时亲帅敢死队500人,一律配上冲锋枪、手枪、大刀片外加手榴弹,对桑园车站进行强攻,一举全歼守敌,缴获全部大炮、弹药,获胜后迅即撤退,固守德州,严阵以待。
桑园一战,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九月二十九日,冯玉祥在德县县城东三里的一个村子里召见了展书堂,陪冯玉祥召见的有鹿钟麟、宋哲元、庞炳勋等高级将领。冯玉祥紧紧握住展书堂的手高兴地叫道:“秀文!桑园这一仗打得好啊!等战事稍缓,我就向中央给你请功,我们四人保举你当军长。”冯玉祥又叫来参谋长,向在济南的韩复渠口授电报,请求速派两师驰援德州,并嘱咐展书堂加强防守,展书堂表示“誓与阵地共存亡”。
当展书堂师长正要挥兵北上时,韩复榘突然命令该部10小时内撤到禹城,从而使驻德县县城的主力部队撤出了战斗。稍作休整的日军聚集兵力进行反扑。他们以坦克、铁甲车为先导,在八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德县县城扑来。9月30日到达德县。10月1日,日军在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长庄阵地发起进攻。当时的阵地上只有运启昌的第243旅的旅部、486团的一部分以及81师的炮兵营,几乎没有战斗部队。防守兵力严重不足,所以经过短暂的交火后,这些部队也按照韩复榘的命令撤出了战斗,德县县城城北的前沿阵地丢失。
接着日军向德县县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日本空军出动八架飞机向德县县城的小西门、北门、火车站等处进行狂轰滥炸。小西门和以西的城墙角离铁路最近处不过30米,是德县县城乃至山东的北大门,这时它首当其冲的成了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沿铁路行进的日军铁甲车在城西的铁道上,集中火力轰击小西门附近的城墙。日军的坦克和重炮也集中火力向城墙上的守卫阵地进行狂轰,步兵象潮水一样向城头涌来。德县县城立即笼罩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
10月3日晚上,稍作休整的日军矶谷集团,聚集兵力借机进行反扑。他们以坦克、铁甲车为先导,在八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德州扑来,9月30日到达德州(当时称为德县)。10月1日,日本侵略军在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长庄阵地发起进攻。
当时的阵地上,只有运启昌的第243旅的旅部、486团的一部分以及81师的炮兵营,几乎没有战斗部队。防守兵力严重不足,故经过短暂的交火后,这些部队也按照韩复榘的命令撤出了战斗,德州城北的前沿阵地丢失。
随即,日军向德州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日本空军出动八架飞机,向德州城的小西门、北门、火车站等处进行狂轰滥炸。小西门及以西的城墙角(号称靴子城的靴子尖)离铁路最近处不过30米,是德州乃至山东的北大门,这时它首当其冲的成了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沿铁路行进的日军铁甲车在城西的铁道上,集中火力轰击小西门附近的城墙。日军的坦克及重炮也集中火力,向城墙上的守卫阵地进行狂轰,步兵象潮水一样向城头涌来。德州城立即笼罩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
日军华北驻屯军第十师团在飞机、坦克、铁甲车的配合下向德州发起猛烈进攻,展书堂率领部队依托防御工事顽强抵抗。但是由于日军炮火猛烈,城墙上的防御工事几乎全部被摧毁。日军杀入城内,国 军与日军展开巷战,苦战两昼夜,希望有援军赶来。但是援军一直没有赶到。
原来韩复渠接到冯玉祥增援德州的电报后,表面上虽然派遣顾良明、李汉章率领二十二师、四十七师两个师驰援德州,但又秘密嘱咐顾良明和李汉章“只可观望,不可参战。”当展书堂部与日军拼杀到难以支持,急待援军之际,顾良明、李汉章两师竟在距城二十里处观战,致使展书堂部损失惨重,展书堂虽然率领部队杀出重围,但该部485团团长张德允以下全团将士全部壮烈牺牲。当冯玉祥得知这一情况后气得大骂:“韩复榘真不是东西。”至此,冯玉祥对韩复渠的痛恨更加深了。
由于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下令所属部队全线撤退,致使守卫德县县城的部队仅有第12军81师243旅485团不到一个团的兵力和炮兵营。485团在团长张德允上校的指挥下,依靠城墙做防线奋勇抵抗。日军先是用3架飞机轰炸,看到不能奏效,又增加到18架飞机,对国 军阵地进行反复的轰炸。飞机轰炸时,他们就退到城墙下的防空洞里,炮火停止后立即上城墙阻击日军。他们毫不顾忌自己的生命,顽强地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
与此同时,铁路上的铁甲车不停地用机枪扫射,又加上大炮轰炸。日军还用坦克撞击小西门的木制城门。在小西门上防守的三连连长古大长把迫击炮弹按上顶火帽,从城上连续掷向日军坦克。日军的坦克被炸毁了,古连长也被铁甲车上的机枪射中前胸而光荣殉国了。
由于日军连续的猛攻,至l0月2日午夜2时,日军将西北城墙炸出一个大缺口,日军攻入城内,485团团长张德允组成敢死队,由该团营长带领冲入敌群,在小西门以西得靴子尖北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战士们挥舞大刀勇猛拼杀,最后将与数倍于己的日军赶出了城外。由于双方连日激战,国 军485团伤亡惨重,能够作战的官兵已经不多了。但战士们仍顽强的坚守着阵地,抗击着数倍于己的日军,有力地牵制了日军的向前推进。到了10月4日,第485团官兵几乎全部壮烈牺牲,连团长张德允都被炮弹弹片击中后殉国。只有少数官兵被迫撤到黄河南岸。
日军的一个甲种师团攻陷德县县城这样一座小城,竟用了3天4夜的时间,而且城内仅有不足一个团的兵力,日军兵力和装备都大占优势的情况下,485团孤军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日军,明知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坚守德县县城阻敌数日,最终几乎全团殉国。有效的牵制了日军南下的速度,更展现了中国 军人保家卫国,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10月4日,日军占领德县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