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 哲学1
书名:探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2598字 发布时间:2024-01-13

 

哲学

 

 

---什么是哲学

 

大家都学过物理学、生物学,你有问过什么是物理学?什么是生物学吗?老师会讲到这个,那是一带而过,因为一听就懂,以致于大家不记得老师是怎么讲的,说明这个问题并不那么重要。

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就有价值了,相比于刚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含金量就猛增,这个问题已经问了多少个世纪。

哲学老师解释这个问题肯定比物理老师和生物老师解释他们的问题用的时间更长,请问,你听到懂了吗?你真的听懂了吗?你听懂了才怪,你理解了才怪,你真要嘴硬说懂了、理解了,那可能是因为你碰到个外行哲学老师,弄得你一直是外行。

 

当年,哲学就是知识的全部,包括数学、物理等学科都是在哲学的孵化下长大的,然后从哲学中分离了去,所有的具体学科都从哲学中分离出去后,哲学成了光杆司令,事实上,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哲学,哲学一具体就不再是哲学了,当然,举例子除外,例子都是具体的。

如果要问什么是哲学,还不如问哲学是干什么的?哲学是用来探索世界的规律的工具,这一点和物理学是一样的,物理学得出的规律是可以做成实物产品的,哲学得出的规律做不成产品,是虚的,是来监督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的。

柏拉图把哲学抬得很高,“从这一源头,我们引申出了哲学,众神所赋予过、或将赋予世人的任何恩惠,都莫过于此。”怪不得哲学总是要讨论神的事,因为哲学和神是一个级别的,但是,笛卡尔又给哲学泼了点冷水,“说到哲学,我仅仅讲这一点:看到它被那些最杰出的心灵钻研了这么多世纪,其中却没有一点不是无争议的和可怀疑的,我就不敢放肆地希望在其中能够比其他人有更多收获。”康德正儿八经的给哲学下了个定义,“哲学就是关于一切知识与人类理性的根本目的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当然,他的定义多了,而且还不好理解,我们来说说我们的理解,注意,我们是说不清楚的,但并不妨碍说一说,就当是对哲学的千百种理解中的一种,算是一个讨论。

 

把这个问题和古希腊联系起来很有必要,哲学这个词就是从古希腊文来的,当时的哲学其实就是学问,有学问的人都是哲学家,后来,各门学科发展起来,从哲学中分离出去,那是很后来的事了,人们对此有记忆,所以,在很长时间内都把科学也叫作自然哲学。

等到各门学科都自立门户了,哲学的哲味就越来越浓了,实际上是越来越虚了,比如,哲学在研究世界的本原,就是想知道为什么存在这样一个世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够虚吧,估计当时的人们觉得一点都不虚,就像研究物理学一样在研究这个问题,只不过,他们把这个问题放在了物理学后面。

于是,西方人就把这个研究世界本原的学问称作“物理学之后”,这听上去是不是太没有哲学味了,好在中国人给“物理学之后”取了个中国名,称其为形而上之学问,简称形而上学,这个中国名一听就富含诗意,富含哲理。

其他学科都跑了,就剩形而上学了,那么,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吗?首先,形而上学肯定是哲学,然后,哲学以前是形而上学,后来不太是,也难怪,哲学在发展,会加进新内容。

 

前面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说清楚什么是哲学,我们可以意会一下,可以这么说,不研究这个也知道这个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因为研究过其他。

也可以这么说,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整理、提炼后形成的学问。

还可以这么说,哲学是一门把思考无聊问题变得有价值的学问。

其实,哲学也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哲学就是吃饱了饭没事干吹吹牛,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思考需要建立在富足的基础上,也就是当一个人在拥有生活必需品的基础上努力获得其他美好的东西之时才可取。”看来,哲学确实就是吹牛,只不过,是用哲学语言吹牛,结果吹成了哲学绕口令。

原来,哲学的无聊是哲学家们搞出来的,看来,哲学家就是一群无聊的人,结果,把哲学整得和哲学家一样无聊,萨特说的还真没错,说慌不需要特定的本体论基础。

黑格尔借着耶可比的想法表达为:只要能吃饭走路就是哲学家。

法布尔更绝:蟋蟀是个地道正宗的哲学家。

这些都是说笑了,其实,没点绝活还真做不了哲学家,我们发现,哲学家对世界的思考是那么的深刻,我们常常感觉到,哲学家说的那些无聊的话当中,有一些话还真有些道理。

哲学家有哲学的特点和气质,叔本华的爆炸发型,莱布尼兹的披肩假发,黑格尔的三毛造型,甚至尼采的八字胡似乎都成了哲学家特有的智慧标志。

当然,哲学家也有乱劈柴的,但肯定有他的道理,不然就不是哲学家,最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哲学家是贝克莱,说公园里的树和椅子,没有人感知就不存在,任何物体只要不被感知就是不存在的。

这个结论是多么的荒谬而又是多么的睿智,费希特在一旁露出微笑时,这会不会让人感觉贝克莱是不是得到了王阳明的真传。

不管怎么说,作为哲学家,说出的结论总是会让人不得不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正是哲学家的价值所在,以致于美国加州的伯克利市就是以贝克莱命名的,中文译法不同而已,加利福尼亚大学有一个分校,大家称为加州伯克利分校,看来,哲学家的能量不是一般。

 

实际上,哲学只做一件事,就是研究人,这又分成两部分,研究人的感觉是否可靠和研究人的思维究竟有多厉害。

这个过程会产生很多副产品,这些产品共同描述了自然、社会和人的规律。

哲学其实就是研究不同事物的相同之处,哲学家的任务就是不断寻找和验证世界的共性。

哲学和具体学科活动的范围不一样,具体学科是在运用层活动,哲学是在底层活动,是为所有学科提供共同的遵循,意思就是,哲学在底层打基础,其他学科在这个基础之上想建什么就建什么。

当然,哲学也是依赖具体学科的,因为哲学不是一开始就呆在底层,开始的时候,哲学不知道底层在哪里,哲学可以从任何一门学科下手,也就是说,从运用层往下挖,挖呀挖,就挖到了底层。

底层问题看似简单、幼稚,实则太复杂,底层是说不清楚的层,但哲学家又必须对此说些什么,所以常常透出一股浓浓的学究气,这时,哲学家一说话就说成了哲学语言,这成了哲学家吃饭的家私。

哲学家似乎确实有故弄玄虚的嫌疑,特别是西方的文人显然更具有这种习惯,就是房龙说的:“有学问的人写的书必须用一般人看不懂的语言。”对老百姓而言,哲学家常常是说了半天,要么没听懂,这就等于没说,要么终于听懂了,然后老百姓会感叹:原来如此,说那么多、说那么久不是浪费时间么。

其实,哲学不在于所谓真正听懂,哲学有必要让听众听懂吗?不管听没听懂,这对哲学都是有意义的,哲学是在这种咬文嚼字中发展起来的。

哲学就是闲暇时把玩一件艺术品,有没有搞懂这件艺术品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件艺术品可供把玩,以及把玩这件艺术品的过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探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