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还姬初遇黄愿楼
书名:温还姬传奇 作者:段文强 本章字数:8719字 发布时间:2024-01-12

                                                

                                      

               话表温还姬与古世英,千里长途,跋涉来至唐州的南阳城内,路遇不平,见事不公,小小女侠温还姬,行侠仗义又一回,拔剑除恶,为一樵夫雪家仇。亲手诛杀那恶霸冯笑尧后,正待紧随古大侠,速速离去时,忽然见一位不到少年之人,满面悲痛地跑来,正是这冯笑尧膝下小儿冯百任。

               那冯百任面对杀父仇人温还姬,端的是恨心万分,怨气十足,却又无可奈何。冲她小姑娘,叫嚷自己长大后,誓必来寻她,以报杀父家仇。还姬冷笑,何惧之有?数言回他,尽管放马而来。

               那天黄昏前,小姑娘与古大侠,远离南阳城,随后渐渐,外出唐州。十数时日,何其窗间过马,何等转眼必是,半月过之。此十几日夜以来,温还姬和古大侠,头戴斗篷,面纱遮目,走过数县,路过几村。继续翻山爬岭,持续行过山川,避开各处城门看守官兵的盘查。此日二人,又来到了蔡州统辖之下的汝宁县。

               但看此汝宁县中,大小市井数十条,龙蛇混杂满街巷,白昼天日照耀下,无时无刻绝清静。温还姬和古世英,随身佩剑左手提,右手随其自然而走动,戴着斗篷,蒙着面纱,耳听四处,眼观八方,走在人群中,对着各个男女老少的擦肩而过。俩人不急寻客栈,不忙速出这县城。

               正值此时,只见前方,一群人们,围观热闹。一位粗鲁的大汉,右侧脸上有刀疤,一身布衣,年约四旬,短须弯胡。两眼凶光,拳脚无情,心狠之至,正在一手抓着一名妇人的头发,一手握紧硬拳头,对待那妇人,一边拳打,一边腿踢,毫不惧万一失手打死,亦不怕出了人命吃官司。

               那妇人被他打倒在地,脸青鼻肿,口血直流,胸口更被这恶汉,拳来打得腹疼难忍。一双长满粗茧的手,直直紧捂胸口,强撑疼痛。凄声喊叫,有人在旁,无人理会。此壮汉仍旧待她,拳脚无眼,依旧对她,下手极重,分毫不轻。眼见这名妇人,照此下去,至多莫过半炷香,一条性命必丧之。却眼看左右前后,旁观围看的男女老幼,无人站出,劝那恶汉,不要再打。亦不见一人,哪怕是私下,悄悄地说他,称这男人如此毒打此名妇人,真是太不像话等这类言语。端的实是,尽见他们,一个比一个,站立各旁,待眼前此事,当猴戏而观,对当下这事,当杂耍而看。

               立马这时,一声清脆的声音,充满无比的怒斥,喝斥这恶汉来道:“你这畜生给我住手!”

               那粗鲁的大汉,听得此言,不由自主,连忙罢手。一脸凶相,两道目光,更是怒目而视,四顾张望,大喊大骂道:“娘的,是哪个在骂老子?给老子站出来!又是哪个敢这样骂老子?在骂老子什么?”

               这会温还姬与古世英,在人群围观中,双双挤身而出。

               温还姬抬头,怒看恶汉,厉声斥道:“你这畜生你的狗眼如此瞎吗?没看见小姑娘我就站在这儿?你这畜生的一双耳朵这么听不见吗?”

               那恶汉听闻此言,当即更是,羞恼成怒,自何话下?指着小姑娘,喝问道:“小丫头,这么说来是你在骂老子?”

               温还姬冷冷一笑,反问道:“正是小姑娘我在骂你这畜生,怎么着?”

               恶汉听罢此话,愈是当场恼怒,极有万分,正待上前,妄想教训一下温还姬之时。古世前迎前几步,提着佩剑当胸,向那壮汉,眼前一站,立即让他,止住脚步,愣在当场,不敢轻举妄动。正因这粗鲁汉子,虽平日为人,既凶残又莽撞,可当遇上拳头硬者之人,倒也不至于胆敢贸然向前逞凶。也虽他古大侠,此时头顶斗篷,黑色面纱,遮住脸面。然则堂堂一派掌门人,纵然是卢山真面不露相,即使是真容面貌不示人,凛凛之身,气势震慑,岂是一般人见之,焉敢有不惧之举?哪是寻常之人所见,怎敢轻易惹之?

               温还姬此刻,忙忙几步,跑过前去,俯下小小柳腰身,将那身受凄惨剧痛的妇人,急急扶起。那妇人何能直起胸膛?只得驼起弱小的身形,强忍腹痛下,对着小姑娘,开口言谢。

               温还姬赶紧问道:“大婶,这畜生他为何对你如此毒打?而大婶你,因何这么不敢反抗?你再怎么打不过这畜生,也不能这样忍受虐待啊?”

               那妇人听她此问,吓得脸色铁青,惊恐摇头,回道:“小姑娘,你有所不知,他是我的夫君,而奴家便是他的结发娘子。他怎么打奴家,奴家也只好认了。可是小姑娘你居然叫奴家,还手打自己的夫君?”

               温还姬闻听妇人,此等浑无反抗之言,这等全无胆色之话,当真一怒,非同小可。连忙冲着那恶汉,狠狠骂道:“你这畜生,你居然连你自己的娘子都下如此狠手,你身为一个男人,待自己的结发之妻,这般恶毒。所以我适才骂你是畜生,难道是骂错了不成?”

               恶汉闻听此言,横眉怒目甚十分,火冒三丈不二话,又指着还姬,回骂道:“哟呵,你这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小丫头,你几岁了?竟然敢管老子的闲事?老子打我自己的女人,关你这小臭丫头何事?”

               温还姬这会,已是杏眼圆睁,柳眉倒竖,拔剑出鞘,剑尖指着,恶汉之鼻,责骂道:“你这个畜生,像你这种东西,也配称作是人?你再敢跟小姑娘我对骂一下试试,看小姑娘手中之剑,不取你狗命!”

               恶汉见状,此刻不禁,被吓退几步罢,竟又故作姿态,装腔作势,东张西望地看着周围群众们,越是指着还姬,大吵大闹道:“哎呀,各位街坊邻居们,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看看,你们各自快看看啊。这么小的一个姑娘家,跑出家门倒是没什么。可她一个如此小的女儿家的,竟然要来管老子的闲事不说,居然还随身带着一把剑,而且还要用这把剑指着老子,还叫着要杀了老子啊?所以大家快看看,这是谁家养的小臭丫头?如此没家教?这样对大人没礼貌?还嚷嚷着要杀人了?”

               当下尽见,身前身后,左右两边,纷纷围观的草民们,这个那个地指着温还姬。不论男女老少,分别说她道:“我说你这么小的一个姑娘,你是谁啊?人家打他的老婆关你什么事?这妇人她是你娘还是你的哪个亲戚啊?”

               “我说你如此小的一个姑娘家,怎么这样喜欢多管别人的闲事?你不好好待在家里听你爹娘的话,跑到集市上来管什么闲事啊?难道这是你爹娘教的?如果是你爹娘所教,我们真难想象,你的爹娘又会是怎样的人?”

               “小姑娘,你年芳几岁了?你的手里怎会拿着一把剑?你这像是一个小女孩子吗?”

                “小姑娘啊,老子问你,你为何要带着斗篷?蒙住你的真面目?你是一张长得太丑的脸,还是生得一张花容月貌的小脸蛋?何不摘下你的斗篷,或是掀开你的面纱,让我们瞧瞧怎样?你都有这胆子管这等闲事,却没胆量让我们来看看,你长得是漂亮还是丑陋?”

                 等等不止的这些冷嘲热讽,各个指着她小姑娘,毒舌不留口德的这群人,让还姬悉数听之,冷冷一笑,冲着四围观看热闹的众人们,声如洪亮地回骂道:“我呸!你们这些人,枉你们一个个的是我的长辈,一个个的得让我叫你们哥哥和姐姐。可你们却是一个比一个的,见到这等不平之事,不站出来为此评评理,还要全当作是一场猴戏一样地围观在此。你们不愿管这事便也罢了,可是有人就是要路见不平,必然要来将它铲平。你们呢?对这位遭受如此惨痛的婶婶,非但毫不怜悯,反倒要帮着她的畜生男人,也即是这个毒打自己的结发之妻的畜生,对着小姑娘我这样地指指点点,说这说那的难听之言。你们问小姑娘我几岁了?那小姑娘我多大了,又关你们什么事?小姑娘我为何要来管这闲事,是不是我的爹娘教的,又关你们这群冷漠自私,无情无义之人何事?你们问小姑娘我因何要带着这斗篷,不遮开自己的面纱?那么小姑娘我告诉你们,虽然我带着这斗篷,以这面纱来遮挡,但是小姑娘我比你们任何一个人,是行得正走得端。你们还有一些人,对小姑娘我更是出口污言,问我的一张小脸蛋,是长得丑陋还是美貌?那你们都给小姑娘我听好了,小姑娘我就算是生得一张极其丑陋不堪的脸,也远远好过,你们各自的丑恶之心!”

                 小小姑娘,此等高傲之话,这等义正言辞一说,顿时讲得在场诸位,几乎一时,哑口无语,难以言对。但依旧使他们,私下个个手指温还姬,那个这个地,对她不满之意,待她不服之心,叨叨叨叨,没完没了。

                 忽然这会,一声音响亮地说道:“这位小妹妹,你说得好,真没想到你比我还小,却能够如此能言善道。”

                 话音刚落,一位身着华丽,玉树临风,眉目清秀,一脸英气,却不足年少的小男子,于前方人群中,竭尽全力而插出,后面一男一女,见儿挤出人群,也急忙挤出前头,显然害怕,膝下爱子,会受伤害。那亦男亦女,四十开外,正是夫妇一对,衣着打扮,稍稍一看,富家出身,必定是身居豪宅之人。男者显然员外一名,妇人明显高贵夫人一位。

                 那小男子迎前数步,面向温还姬,赶忙施礼道:“这位小妹妹,你说得好,说得好极了。敢问这位小妹妹芳龄几何?可否对在下,通报贵姓,道你芳名?”

                 温还姬尽管戴有斗篷,面门有白纱遮住,倒也仍然令她,凤目一对,看清照面所站立的这名大她数年的男子,何其风度翩翩,如何温文尔雅。再细细对他打量一番毕,嫣然而笑,回礼道:“这位小哥哥,多谢你能为我说句公道之言。小姑娘我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则是,小哥哥能觉得我所言甚是,这便足够了。”

                 那小男子闻听此话,微微一笑,对着还姬,愈是礼数更周,竟是急忙地说道:“小妹妹你不便说出你的芳名,这不打紧。在下姓黄名愿楼,乃是宋州人氏,家居虞城县。在下身后两位,正乃是家父家母。而在下之所以随家父家母,远从我宋州的虞城县而来到这蔡州的汝宁县,正是因这汝宁县中,有在下的一位远房之亲。在下随我爹娘,寻亲到此,是为了和此亲之家,相讨合作买卖。”

                 温还姬听此一言,却不禁对他,冷冷地说道:“你叫什么名字何须告之于我?你若要告诉我你的名字也就罢了,又何必还要对我说出你是从何而来,家居何处?你到此来做什么,又与我何干?我和你很熟吗?”

                 黄愿楼听她此言,又温和一笑,回应道:“这又有何妨?所谓在家靠爹娘,而出门在外,靠的则是四海结交,八方之友。小妹妹,你与在下不熟不打紧,因为常言道,一回生二回熟,不是吗?”

                 温还姬听他此话,继续淡淡言道:“瞧你这话说的,说得好像我非要和你结交,定要与你相熟一样?听你的言行,见你的举止,你也不像是一位普通的小哥哥啊?”

                 黄愿楼轻声一笑,接续拱手,持续讲道:“万不敢担当,在下身在家中,甚多闲余之时,便是勉强饱读些圣贤之书罢了。但比我还要小的人,学问又远远高过在下的,在这世间,亦极是大有人在。”

                 温还姬听言至此,倒是语气已暖,应他来道:“难怪小哥哥你的谈吐风雅,礼数之待,实非一般。”

                 正在这时,那恶汉极不耐烦,冷冷一哼,干扰了二位的对话雅兴。冲着两位,大喊大叫道:“喂,谁有兴致听你们这两个一男一女的小孩,在此相互客套地说话?你这小丫头,你刚刚那样骂老子,你说这该怎么算?”

                 温还姬不由得心头火起,回头对他,狠狠瞪眼,大骂道:“呸!你这畜生也配来和小姑娘我怎么算?若你要算的话,就是你敢走过来对我动一下手试试?看看小姑娘我手中之剑,如何取了你这条狗命!”

                 恶汉听后,无比的恼羞,极其的恼恨,见她温还姬,虽有剑在手,也虽她脾气甚大,可到底逢她,不过十岁的小姑娘。又何惧何怕?除非他知,眼前此名小姑娘,正是一月前,轰动大唐境内的连环凶杀案的行凶之主,那么任他如何蛮横,饶他何等粗暴,岂敢在她面前,这等不知好歹?

                 眼看立即,那恶汉必当和温还姬,有所肉体上的冲突之时。那黄愿楼,万分情急,走来中间,夹在其中,来解此围,来劝此架。

                 黄愿楼仰看恶汉,立身不悲亦不亢,礼仪十分而行之,言道:“这位大叔且息怒,晚辈敢问,大叔何故要对这位大婶,如此的拳打脚踢?这大婶就算做出对大叔有何不对之处,也到底乃是大叔的结发之妻。大叔这般对着大婶,下此狠手,于心何忍?”

                 恶汉这会,却是停瞋息怒,倒不是因他年岁十二的小公子,如何礼数甚周,怎样言语之间,平易近人。而是见他黄愿楼,穿着打扮,定是出生富贵,再加之他适才听他那话,更知他必是财主之儿。故此也对他,好生回礼。

                恶汉语气稍缓,稍有和气地答道:“她身为老子的女人,尽只会在家中养蚕丝,只懂得在家里织做素布。日日赶来集市上贩卖,难以赚足一两银子。老子家徒四壁,早已是常不见米下锅,更不见一坛最便宜的酒给老子喝。其实在二十年前,她本有一种能赚够银两的本事,那就是二十年前,她多少略有几分姿色,若让她去青楼里接客,所赚来的银两,何至于现在,如此的家境贫寒?可惜她当时,死活不肯,老子怎么打她,如何揍她,她宁死亦不愿踏上青楼的门槛半步。而事到如今,她早已徐娘半老,就算她现在想入青楼,人家老鸨,定是绝不稀罕。”

                温还姬听闻此事,更是按捺不住,杏眼眸光,愈是瞪他怒骂道:“呸!说你不是男人,也实在是太抬举你了。因为只有骂你是个畜生,才是对你的称呼,毫不冤枉。”

                黄愿楼赶紧回首,看着还姬,劝阻道:“小妹妹息怒,这事就权且交由在下,来好好办妥吧。”

                温还姬又冷然一笑,亦是瞧着他说道:“是吗?好,那且让我来看看,你如何办妥此事。”

                黄愿楼面带笑容,轻轻点头,再又回过脸来,仰视问道:“这位大叔,晚辈有一提仪,那就是晚辈愿出一百两银票,付给大叔你,大叔你可拿去钱庄兑现,然后可换取白银一百两。而大叔你得给这位大婶休书一封,从此以后,大叔尽管走你的阳光道,而大婶自然随意地行她的独木桥。到时天地虽广,四海虽阔,待到大叔和大婶,再次相逢之日,全当不曾见过,尽当没有相识。因此敢问大叔,晚辈这主意,你意下如何?”

                恶汉闻此意见,急忙左手,摸摸头顶,思虑一会,便立马回道:“这主意虽好,可一百两银子不够,至少再加四百两,也便是老子得要五百两银子。不但少一两银子都不行,哪怕就算是少一个铜板,也不可。这位小少爷,老子的这条件,你可愿意?”

                黄愿楼点头一笑,道:“晚辈虽小,却也深知,钱财乃身外之物,如何比得了自己身边的亲人之重?这位大婶尽管与在下非亲非故,可是在下也不忍心,让她就此一生一世,受此虐待,遭此罪受。能用五百两银子,换这位大婶的终生安宁,一世清静,这区区五百两,甚是值得。”

                黄愿楼言完,转身来到那大婶身前,又施礼一毕,不急不忙地向她问道:“这位大婶,你可愿意这位大叔,赠你一张休书?从此天涯海角,身在何处,各不相干?”

                大婶激动十足,慌忙说道:“这位小公子,奴家对此,甚是求之不得,奴家心里,极是对小公子的仗义疏财,今生今世,感激不尽啊。想奴家我嫁他多年,早为他诞下一子,可奴家这可怜的亲生儿子,来这世道不足五年,突然一日,身患疾病,没钱请大夫,就此让奴家眼睁睁地看着我儿,与我这做娘亲的从此阴阳相隔。可是他呢?眼看亲子夭折,非但不伤心落泪,反而还庆幸着自己的亲生儿子死得好。其因竟然是因为家中,多了一张嘴,让他少了口酒喝,令他去赌坊输了钱,回来便责怪自己的亲儿,是怎么的晦气。这二十年来,他对奴家这守妇道的人妻,没日没夜地是非打既骂,奴家受他极是受够了。而这位小姑娘骂他骂得对,他简直不是人,而是一个畜生啊。”

                黄愿楼静心听罢,对着大婶,微微点头,随后向着爹娘,乞求拿出五百两银票。那对夫妇,为爹唉声叹息,左右摇头,不情不愿地从囊里掏出一张五百两银票给他。为娘的也是暗暗不满,但她可是,甚疼这儿,倒也遂他心意。

                黄愿楼谢了爹娘,接过银票,相互问过这对一善一恶的夫妇之名后,然后对着周围群众们,问道:“各位街坊邻居,在下身上无笔墨,亦无白纸一张。你们谁愿意帮在下一个小忙,去替这位大叔代劳写张休书,随后送予这位大婶。在下愿赠银十两,以作回报。”

                 此言一出,此话一讲,围观在此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论是中年妇人,不管是年少男女,还是年迈老翁,或是粗壮的樵夫和渔民,但凡在场,通通争先恐后,对着黄愿楼,吵吵闹闹地说着:“我去,我去。”

                 黄愿楼满脸一笑,四下转动,作揖礼毕,此时已是,慢慢行到一位年有三十的儒生穿扮的身边,对其说道:“这位夫子,想必定是哪位书院的教书先生吧?晚辈可否有劳夫子前往,为晚辈办妥此事?”

                 那儒者面带欢笑,连连点头,二话不讲,回头就走,立即去办。围观的诸位,无不低头,连续叹息,不停摇头,失望离去。此刻四下而散,再无热闹可观之。

                 温还姬见此情形,冷冷一哼,心情不愉,芳容不悦,大声说道:“为何总是有如此多的人,真的是有钱,就什么样的事,都这样争着去做。没钱竟是,不管是有理没理,就算是眼睁睁地看着有人,如何冤死当场,多么凄惨之至,也是这样地让他们视若无睹,令他们这般地无比冷漠。”

                 古世英听她此言,闻她这话,总算有话,开口讲道:“还姬,不管你如何心善,不论你怎么心正,你要记住,你永远要接受这天底之下,永远会有太多太多的人,有钱就有公道,没钱则无公理的事实。这不论是身在太平盛世,还是身处在乱世,这个道理,对他们而言,必定是一层不变。因为人的私心,既不因尧舜而消,亦不因桀纣而在,只会为世上有人而存,唯独这世上无人而亡。这便是人,是和我们一起,同样存在苍穹之下的人。你当然可以选择和他们不一样,可是还姬,你更应当知道,你再如何与他们不一样,你自己也是一个人。”

                 温还姬听此教导,站立不动,只是嘴角,不断唉声,不停叹气。半晌对此,难过不已。

                 正值此际,那名儒者,匆忙赶回,带来白纸黑字一张,正是交给那名大婶的休书一封。黄愿楼尽带微笑,一手接过,赏他一锭纹银十两。儒者笑脸手接,对着小公子,言谢几句,回身离去。

                 黄愿楼走到恶汉眼前,交给他白银五百两银票一张,那大汉举头大笑,自鸣得意,一手接过,忙忙一口承诺,从此和她,再无牵连。拿到银票罢,则立马转身而去,莫再回头。

                 随即小公子,回身走来大婶身边,将那张休书,交予她手后,再又从自己身上,掏出两锭银子,乃是足足纹银二十两,赠予她罢,自是让她,跪地千言万语,亦难谢尽。黄愿楼忙忙扶她请起,自不多话。

                 待目送大婶,远远离去的背影毕。其父其母,自是等得不耐其烦,双双走来儿子身旁,对着爱子,为爹说道:“愿楼,此事已了,快快随爹娘走吧。”

                 黄愿楼目前,虽已办妥此事,竟是当下这时,依依不舍,拼命挣脱了爹娘的各一只牵着自己的手,赶紧跑来还姬的身边,向她再是一回,好好施礼,却是陡然间,有事求道:“这位小妹妹,在下代这位大婶的不公不平之事,多谢小妹妹你的仗义出手,直言相助。在下有一事相求,不知当不当讲?”

                 温还姬此时,一剑回鞘,双手抱捧佩剑,剑柄向天,剑底朝地,也是一次,对他礼毕一回,问道:“这位小哥哥你言重了,应该是我为此事,向小哥哥你言谢才对。不知小哥哥有何事欲对我相求?尽管说来一听,只要我能做到,绝不言拒。”

                 黄愿楼这下听罢,急急斗胆乞道:“小妹妹,你可不可以拿开你的面纱,让在下一睹小妹妹你的真容面目?”

                 温还姬此番听言,则已不禁,冷冷一笑,问道:“你是想看看,我长的这张脸蛋,是丑陋不堪?还是生是一副如花似玉的容貌?那我倒想请教小哥哥,如果我长得是一张极其难看的脸蛋,小哥哥你看了之后会如何?如若我生得是一张花容月貌的面目,小哥哥你看了以后,又会怎样?最后我更想问的便是,你又为何想要看我的脸?”

                 黄愿楼听她此问,闻她此话,举头哈哈一笑,愈是忙忙对着小姑娘,以儒家礼数,慎重一施,朗声说道:“小妹妹,在下和你一样没有长大,可是尽管在下虽小,却也懂得,人的美丑,不在一张脸,而在于人的心。因为心善,方是其人之美,而心恶,纵然其人,男的多么胜比潘安,女的如何貌比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亦不过空有一张好皮囊。那心中之美,空空如也,休受世人所尊崇。而小妹妹你的心,是纯洁善良,于在下的眼中,不管小妹妹你长成什么样,你就是这世上最美的人,待你长大以后,更是如此。至于在下为何想要看小妹妹你的脸,正是因为在下,见小妹妹你比我还小,居然能够有此勇气,路见不平,上前敢管。故此在下,甚想亲眼目睹,似小妹妹你如此的心正之人,极让在下想记住小妹妹你的面目。最后,在下更想对小妹妹说的便是,在下绝非好色之人,待日后成长之时,也断不会因色相,而会误入歧途。小妹妹,在下言尽于此,不知在下这乞求,小妹妹可愿成全?”

                 温还姬这回,听此道理,闻此原因,看着愿楼,不急不慌,斗篷不摘,一手将遮住自己脸神的神秘面纱,轻轻挪开。立即令他小公子,一对眼神,两道目光,见着小姑娘露出真面后,但看她如此惊艳的面容,这等天姿国色的玉貌,甚令他黄愿楼,看得是那样地呆若木鸡,见罢是这样的愣在当场,纹丝不动,一时之间,六神无主,尽被还姬的无比美色,勾魂而去。

                 忽地此时,身后的爹娘,见此一状,亦不禁惊呀过罢。

                 那黄母走前几步,指着小姑娘,嚷声问道:“唉呀,小姑娘,你?你不就是朝廷所通缉的那个杀了当朝皇外孙的小丫头吗?”

                 那黄父越是忍耐不住,迎前数步,同样是右手指来,问她道:“你?你就是杀害了朝廷几位命官,又杀死了当今圣上的亲外孙的温还姬?”

                  黄愿楼这下,猛然紧张万分,忽地着急百般,赶忙迎前,五六脚步,走到小姑娘眼前,亲手将她的白色面纱,给重新遮挡,竟又两手使劲浑体气力,推她还姬倒退几步,叫喊道:“小妹妹,快走,你快走啊。你务必要离开这汝宁县,去一个可以让你十分安然无恙的地方,你一定要活着,千万不要被朝廷的人给抓到,快跑!”

                 温还姬本是习武人,居然让眼前这位,非但毫无半点武艺,而且还是位体衰病弱之人,给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推倒数步。心中难免,怔了一怔,更多的则是,难以意料的杏目之光,呆头呆脑地看着他,仿佛是多么地身不由己,几乎是那么地不知为何?

                 黄愿楼望向古大侠,愈是疾声大呼道:“这位大侠,晚辈知道你们俩是谁了,请大侠速速带着小妹妹,即刻离开此处,有多远走多远。晚辈更恳求大侠,一路好好照顾着她,千万莫要使她受半点伤害。”

                 古世英忙忙点头,心中暗暗道谢,不多一言,未道一字,风风火火地一把搂着温还姬,十万火急地冲向前方,快马般地奔行而去。

                 温还姬急不可待地回头,一边被古大侠,搂在右侧之身,不停往前,不断跑路,一边目不转睛地回首张望,看着身后离自个愈来愈远的黄愿楼,凤眼见他,两手合放在嘴边,两耳听他,响亮不停地对她高喊道:“小妹妹,你记住,千万不要随意在别人面前,摘下你的斗篷,掀开你的面纱。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你是一位既善良,又心正的小妹妹。你定要平平安安地长大,听到了吗?”

                 一会过之,小姑娘和他华山掌门,早已在他黄愿楼,两眼深深的远望方向,越跑越远,背影全无,踪影消失。留下来的,乃是他,至此忆今这当下,今朝到明何久过,难忘还姬倾城貌,时时常常必有思。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温还姬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