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是年纪大的,年纪大的,经历多,狡猾,能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种人,你就要结合布告内容来看他的反应了。
布告内容惊人的一类,如赤党的有名大官被枪毙,或者政府写布告的人为了效果,笔底生花,极力渲染曲折情节——
这种时候,年纪大的普通老百姓,大多会看得一惊一乍:“呀,这么厉害!”
这样的,你不要理他。
需要注意的,是那种心中波浪滔天,面上若无其事的年纪大的。
这样的,胸中城府深,隐藏自己感情不露,看那种布告之后,能将激情愤怒转移成对工作的狂热!
对有异于一般老百姓反应的,都可以列作可怀疑对象,先列作泛泛一类——
将其住处或者工作地点列作自己的监视点之一——
自己什么活儿都没有的时候,就到自己定下的几个重点监视位置去转悠。一旦有发现,就赚了——
“胖无影”曾经按照这样的心理分析,化装在大街上“捞鱼”,多次跟踪人。
社会上的人们,何其复杂!
“胖无影”的心理分析法用在现实中,常常不靠谱。
“胖无影”从不泄气,对“小无影”说:“还是那句话,跟错百次,有一次对了,就大值大赚了!”
自从“小无影”常找机会,跟上堂兄学艺,直到堂兄突然殒命。随堂兄亲历的跟踪,一跟到底,并有明确结果的,共有三次。
其中两次,跟到最后,发现怀疑目标并不是赤党。
一个是省政府农业厅的一个老科员。
老科员当时想和自己上司科长一起,在一桩下面报上来的利益纠纷案中平安受贿——在看杀人布告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怎么多捞银元,心不在焉,盯着布告上的字的时候,根本没往心里去。
“胖无影”跟到最后,把那老科员查了个底儿掉,也没找到任何其他可疑之处。
而那老科员的上司科长,最后被查到有受贿嫌疑,也没立案——侦缉处是找赤党的,不是查受贿贪污的。
而且,那科长有一个亲戚在南京某政府重要机构上班——
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另一次,“胖无影”居然盯上了一个国民政府特别机构派驻省城的要员。
那要员,手里就有两件赤党嫌疑案子。他正在组织安排秘密调查之中。
而那要员,那天看杀赤党布告的时候,还真是“反应异于普通老百姓”——
他要是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反应,那倒是真怪了。
“胖无影”当时不知那要员底细,决定跟踪到底,还让“小无影”参与。
后来,他们跟到了那要员瞒着自己夫人,和一个舞女在一起的“金屋藏娇”处!
结果最后“胖无影”被李副处长叫去,骂了一通。
骂完了,李副处长又表扬“胖无影”:“总之,你还是要发扬你的这种精神劲头!
以前你靠你的这种经验能力,立下过大功,以后,还要更上一层楼!
只是上楼时候,多想多看,看楼梯口往哪边拐,打听得有些眉目了,再报告。”
当时,“胖无影”对“小无影”总结道:“——秘密系统的那个大官,当时看布告的时候,估计正在想他当天晚上要怎么弄那个舞女!
妈的,他脸上笑容诡诈得很,不然我也不会找上他。
那大官虽然在外面搞女人,其实还是我们的榜样。
他手里,起码有五六十条赤党的人命!
我们要努力。等我们弄到那么多赤党人命在手里的时候,我们即使到不了那大官的级别,也起码在这省城里,一跺脚地皮三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