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造反那些人那些事儿(3)
公元624年 八月二十五 阴
不久之后,杨广也跑到江都来避难,到了小杜的眼皮底下,这摩擦自然就更多了。再加上杨广到了江都之后丝毫没有因为天下造 反有半点觉悟,于是江淮地区在杨广的治理下,广大人民过上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筛糠生活——人民实在没有吃的了,就煮土为食,最可怕的是居然到了诸物皆尽,乃自相食的地步。
活不下去的人民全都跑到小杜那里去了,一时间,小杜的军力大盛,成立了江淮集团,在杨广的眼皮底下跟隋军打得火热。小杜的人设也很分明,他就是草根,为贫民代言,所以穷苦的底层人民相信他,愿意为他战斗,这让他在造 反的义军中有了独特的定位。
当时,江淮地区很多知识分子都来投靠他,给他打工。但是小杜没读过什么书,很清楚知识就是力量,因此他很重视这些知识分子,给他们高官厚禄并重用,还放弃了以前的流寇战术,重点开始经略自己的地盘。
在江淮地区,他收的赋税很轻,老百姓的生活毫无压力,还渐渐有了起色。对于那些贪官污吏,行贿受贿的,一经发现,不管轻重也不论你是谁谁谁,只要一经证实,统统拉到闹市给咔嚓了,绝对不给你留什么商量的余地,还和你谈什么无期徒刑,什么死缓,谈个屁。
因为这种相当严厉的打击力度,小杜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百分之二百的拥护。也因此啊,江淮地区风调雨顺,老百姓安居乐业。
于是,各个山头都争着拉拢他。
李渊也不例外,点灯熬油写信拉拢小杜,希望他和他的江淮集团能并入大唐集团。
后来,宇文化及(京城大少)发动江都兵变,斩杀杨广后,第一时间就给江淮集团的小杜去信,还带去了委任状。但宇文化及这厮,也十分小气,只给杜董封了个历阳太守,小杜自然不会拿正眼瞧他。
即便宇文化及老小子给他封丞相,小杜也不干,他没那么笨。要知道,当时的宇文化及,早已成为天下人要宰的对象,大隋各阶级要宰他,各个山头要宰他,老百姓要宰他,咱也要宰他。
小杜答复李渊来信,同意归附大唐(也不知道当时小杜心里怎么想的,肯定很纠结,又找不到人倾诉)。哎呀,李渊兴奋极了,搂着小蜜跳起了双人舞,要知道江淮集团可比他的大唐集团大多了。
李渊也很大方,封小杜为淮南安抚大使,后又升任东安道行台、尚书令、楚王...
再后来,小杜暴病而亡,死的蹊跷,凶手究竟是李氏父子还是江淮集团的叛军,这个很难说,可以说都有嫌疑。
追求理想的大萧,侠肝义胆的老窦,出身草根的小杜...为什么都失败了?简单来说,有理想的没干过现实,接地气的没有格局。精准营销只能成为一方霸主,天下还是得有核心价值观的王者去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