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羊肠小道 第一章 合议筹办校办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5159字 发布时间:2024-01-05

 第一章 合议筹办校办厂   

不出朋友们的预料,整顿工作结束后,乡里什么说法也没有,就这样不闻不问地挂着。向河渠怎能容许就这样拖下去?于1986年12月26日给党委去了一封信,然后毅然卷起铺盖回家。

 他的那封信是这样写的:

“三个多月的整顿工作已经结束20多天了,党委至今没有任何处置决定,我不愿尸位素餐,所以明天就离厂回家,特呈此信。

三个多月的整顿,通过查帐已经可以证明:

一、 向河渠没有贪占挪用一分钱用于私利。

二、香肠、胶带、片碱、醋酸钠,凡我任上开发的产品均有利可图,据此推断凭以振兴企业当有利无害,并有扭亏为盈之望。

三、贷款上升主因由原欠贷款利上滚利、清偿原欠职工工资及投资款组成,因开发新项目造成亏损不足上升总额的三分之一。

四、已开发项目所具备生产能力确已年可达百万元以上,仅以区区五万元贷款换得,不应视为得不偿失,不敢居功致少过失不大。

84年6月底,在要么被逐出生化厂要么冒险当厂长的两难选择中,面临濒临关门的厂子,我选择了后者;86年6月底,在振兴企业希望已经失去的情况下,要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苦挨时日;要么辞职让贤,我选择了辞职。进与退都在两难中,真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又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不得不这样做。

唐书记指示由我负责处理善后工作。我说厂若关门,自当处理善后工作,如果继续存在,应是移交,不存在善后。但唐书记坚持此决定,我当然服从;并随之呈上善后工作计划,且在计划中申明以清偿职工工资和投资款为第一要务。不料从山西长治收回的第一笔款项即被扣还贷款,连差旅费都无法支付,汇报乡里至今未见回音。为此我申明:不将善后款首先清偿给职工,我拒绝负责善后工作,并愿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

信是交由尹助理转呈的,他知道在阮友义心中的位置,因而不屑于去与阮饶舌和看他的脸色。信一交出即回宿舍收拾衣被和书籍。收着收着,憋不住心头的感叹,从包里拿出笔和本子,以《希望无望回家转》写下离厂前的最后一首诗:

        离厂回家泪水含,兴厂梦破心不甘。当年塑料已关门,为创生化敢当先。

        不顾高堂、贤妻累,大江南北苦征战。身经百战打江山,凌烟阁上名不见。

        辉煌江山脸突变,自身、集体临危险。挺身而出敢担当,意挽狂澜基重奠。

        招贤聚友开新路,跋山涉水到处闯。终建项目三四个,生产能力超百万。

        仅因一着决策错,所有努力算白干。砸碎设施收楼房,贷款路断停生产。

        李陵百战声名裂,溯源上司将他撇。扭亏为盈缺一箦,只为头头援不屑。

        兴厂梦破泪盈眶,希望无望回家转。可怜满腹兴厂策,换来不解和悲叹。

自1970年11月份去乡里搞通讯报导到86年12月27日辞职回家,16年弹指而过,向河渠又回到原地,不!还不如原来。原来虽是个生产队会计,毕竟还算个兵头将尾的干部,而今什么也不是了,是个地位最低的生产队社员,连家长也不是。

向河渠这个家,经济大权还由母亲当着。老爸从不过问买进卖出的小事,只管练他的气功、写他的《健康养生法》。卖鸡卖鸡蛋卖菜,自由老太太和儿媳管着;亲戚、邻居有事送人情,也随婆媳俩去斟酌,不征求他的意见不过问。

其实说母亲当家还不如说凤莲当家更合适,老太太只是个现金保管员,不!连严格意义上的保管员也算不上。因为老太太的放钱抽屉从来不上锁,谁都可以从中取钱,只要说一声就是。当然了,基本上没人从中取的,要用钱时跟老人讲一下,还是由老人取出来给予。难怪老太太有时说笑话说:“只要我家馨兰笑嘻嘻地讨好我,我就知道她要用钱了。”

凤莲是个名副其实的当家人,她虽不识字但识事,六口之家里里外外安排得井井有条,尤其是地里的活儿更是环环相扣,一步不让。目下地里没多少活儿可干的,除了油菜地里隔三差五要打打药水,麦地里除草剂一喷,只要清清沟理理墒,也就行了。向河渠归来,知道他心头不好过,怕他闷出病来,就拉他一齐下田清沟理墒,边干边进行劝慰。

马如山为蔡国良至今没发清尿款和工资找到向河渠家,并说有的人说要到向家来要钱。向河渠说:“你是老同志,又是支委,应该知事明理。当初之所以支持蠡湖校办厂生产激素,主要是考虑你们就业困难。与蔡国良莶订合同是你们自己。假如你们不莶,厂里不逼你们莶。从发动到生产结束,我都没参加,生化厂也没派人参加,完全是你们与校办厂的劳务纠纷,生化厂不少钱,我个人更不少钱,找生化厂找我个人要钱是什么道理?”

马如山说:“大家认为你同蔡老师是一个人,所以要找你。”

向河渠说:“官凭文书私凭印,向我个人要钱可以,请出示我少钱的证据。”马如山无话可说。向河渠说:“假如取商议态度,看在老同志面上,我可以陪同前去追追款,帮帮忙。如果认为应该由我负责,我则不负责。”

赵国民听说风雷镇北陈德富又干起了肠衣加工行当,建议向河渠不如先从肝素干起来,虽然量小了点儿,毕竟有了个绳儿头,搓起来再说。向河渠问他的意向,他说还想在厂里呆一段时间,看能不能碰到机会,再说镇北的量小,两个人都扑上去不值得。只是放在哪儿搞?得好好找个地方,因为一有臭水二有臭味。向河渠说他去镇北陈家看看再说。

陈德富家每天大约四五十根小肠。量太小了些,要四五天才能生产一锅,向河渠有些犹豫。陈师傅说张黄有一家也已开了张,可能比他要多些。向河渠问明了地址,赶去一了解,有五六十支,说每逢节日要多些。向河渠暗自盘算了一下:要是每支能赚一角至一角五分,一天十五元大概不成问题。国民说得对,先将绳儿头搓起来再说。

只是放在什么地方生产呢?本队的公房肯定不行,臭气只要不是大顺风问题不大,七八丈开外就闻不到味儿了,只是废水没地方排。

从张黄回来到红星桥遇到梁金才。梁金才是梁金德的哥哥。说到这儿有必要介绍一下,梁金德是向河渠堂侄女向玲的爱人,梁桂生的二儿子。梁桂生在向河渠的二佰父向泽明当生产队会计期间,队里有人要夺老会计的权,梁桂生曾在会上引毛泽东著作选读本中关于富裕中农正派的也可以当干部的语录,力保老会计继续当,从而保住老会计,也因此加深了两家情谊。向玲选金德为夫说不定也不无关系。

金才是老大,金德老二,还有老三金林,老四金海。金才现在在大队学校当校长,由于年龄来去不大,不好意思按辈份叫叔叔,一般遇到总是称为“向会计”。两人一路行来,闻听向河渠的打算,金才说:“向会计,港边上大队林场有几间空房,你不妨用起来。那地方排废水没问题,只要趁退潮放,完全不影响吃水。臭气离盛家有不到十丈远,估计也没问题。还有你不如办成校办厂,不要校里投资的话,只要免税部分归学校也就算做了好事了。”

河渠说:“这个主意好。你跟张校长商量商量,看行是不行?”金才说:“校长常常赞扬你的文才和人品,一说准成。这样,我回去跟校里小陆、老郭他们说一下,下午就去中心校。”

张校长是张仕飞的大哥,向河渠曾从大哥向儒国处听说过张校长献家产办农中的故事,内心很是佩服。双方见面很是高兴,一听梁金才说明来意,十分赞成,立即将常志进、吕会计找来共商。

常志进一听,鼓掌表示欢迎,他说:“刚听宁干事说起你已离厂回家,我也正想同你商量办个校办厂的事情,没想到让金才抢了个先。”为张、吕了解情况,就将宁干事所说的关于向河渠辞职的情况绘声绘色地作了介绍,说完后问:“秀才,是这样的吧?”向河渠说大体不错。

张校长说:“老常,你去弄点熟菜,再带两瓶酒,我们来聊聊、聚聚。”

向河渠说:“酒菜就别弄了,中心校支持金才和我办这个校办厂就够朋友的了。来日方长,酒我们以后再喝,再说我们是来求援的,怎好—”

没等向河渠说完,吕会计就插话说:“秀才,你我虽然不太熟,说句文话,对你也是久仰的了,今天就听张校长的。”常志进不由分说,出门拉上炊事员就走了.

这里四个人坐下来,由梁金才说起他的想法。他说那港边的房子自林场解散后一直闲着,由盛家堆放杂物;打算跟大队庞卫红说一下拿来办厂,庞卫红绝对会支持。只是怎么个办法要请向会计谈谈。

向河渠说:“自从阮书记来沿江发生了收去楼房不承担贷款并拆除香肠生产线、信用社中止贷款时,就考虑到离厂创业。经与赵国民、秦政平磋商后觉得先从最熟悉的肝素入手,由此搓个绳儿头,有个实体后再考虑发展。

由于县里对生猪屠宰小刀手的控制目前有所松动,因而可以争到部分货源。现已争到每天100多支小肠的粘膜,量虽的小,且先干起来,然后再到别处去争取。按每天100支货源算,每支小肠粘膜可创一元钱的产值,年产值三万元。三万元是少了些,用金才的话说,免税部分归学校也才两千多元,但相信不会永远每天100 支的,我会再到别处去找,这是其一;另外搞起来后将会设法开发其它项目。”

张校长问及资金问题如何解决?向河渠说:“这要看利益如何分配?投资有投资的说法,不投资有不投资的说法,眼下还没想到这方面来,双方都可以拿拿方案,在双方都得利前提下怎么办都可以。”

吕会计问:“向儒国是你大哥吧?”向河渠见吕会计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有些不解,说:“不错!是我大堂兄。”

吕合计说:“儒国同我共过事,他为人厚道,肯顾人。听他说起他叔叔老院长来,非常敬佩叔叔的舍药救人和怜贫。我想你是老院长的儿子、儒国的兄弟,相信你不会让沿西小学吃亏。章程你去拟我们放心。张校长,你说对不对?”

张校长说:“老常常讲你的故事,一个已关门的塑料厂硬是将它办成全区闻名的生化厂,听说在行业里全国第一,很不容易。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办好校办厂。吕会计说得对,你先拟个章程,然后大家商量商量。”

向河渠说:“不能光看过五关斩六将,也得看走麦城,香肠的一着不慎不就全盘皆输了吗?二位,我相信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拼搏,但却吃不准会不会遇到挫折。”于是将金教授所讲的故事和自己对金教授说的话跟张、吕说了一遍后说:“我问唐、阮两位书记,假如烧窑的烧倒了火,一窑砖报废了,是否从此窑厂就关门不再烧了?两位书记没有给予答复。比如校办厂的第一只产品是肝素,虽然产品是我引进的,生产工艺我也懂,但头一锅料能不能一次成功,也是说不准的。”

张校长说:“老向,说工业生产我是一窍不通。我能表态的是遇到困难、挫折,只要你不灰心我们就支持。只是学校是个清水衙门,尤其是中心校,除去上级拨款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因而支持是精神上的、行政上的、服务上的。”

向河渠说:“离厂创业当然离不开资金,学校是清水衙门也没有错,与金才合作并没有指望他投资,主要由我想办法。我的经济情况虽不好,但可以寻找其它合作者。反正将本求利,在建厂章程中要对资金与利益的关系有个分配方法,学校出不出资、出多少资,大家商议着办。出资更好,不出资也没事。”

“什么也没事?”常志进走进办公室问道。

梁金才将双方刚才的话学说了一遍。常志进说:“学校是个清水衙门不假,可没有资金也办不起厂来。张校长、吕会计也许不了解,老梁和我是知道的。秀才虽然又当厂长又当会计的,其实是个不捞钱的穷官。一家六个人,两个小的上学,两个老的,尤其是老院长多年来身患癌症,家庭也没钱。当然我相信你朋友多能借到部分钱,当初生化厂就是你从老余那儿借钱启动的,但那时你是为集体,老余可以借,党委不会说什么,现在再借给你办校办厂?危险!我看是不是大家都想想办法?至于资金与利益关系的分配办法、办厂的章程,现在就可以议议。钱的事先放在一边再说。”

张校长认为现在议也好。他先谈了他的看法。他说:“现在是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也称之为条件。学校方,沿西校是沿西大队的学校,那个林场的空房估计一说准成,这样厂房和户头就是校方的条件,向河渠拥有的是供销渠道和生产技术,这是两者合作的基础;免税部分归学校所有,老向享有利润的10%,90%归投资者所得。大家看看如何?”

常志进、吕会计、梁金才都没有意见,向河渠感到这样摆布也算合理,就一口答应了。

人事问题,张校长提议由梁金才担任厂长,会计就由向河渠当。梁金才这个厂长是兼的,挂个名,不然领执照不方便,不在厂里拿工资,厂里的一切由向河渠支配,学校基本上不管事,但要有财务报表和正规帐册,票据由厂长批。向河渠自是满口答应。

常志进说:“老梁明天就去找庞卫红将房子事说好,秀才尽快将章程拟好交给老梁,老梁将大队写好的房屋拨归校办厂的证明连同章程交到中心校,然后我同你去跑执照,秀才去张罗办厂的具体事宜,到都忙得差不多了,然后确定个日子正式开张。”

张校长解释说:“乡有工业公司,我们校办厂县里也有个校办工业公司,各乡有个工业办公室,我们乡文教上就由老常负责。你俩是老朋友,希望你们合作愉快。”向河渠说:“一定会合作愉快的,我们一直是好朋友。”常志进说:“那是自然的。”

这次会谈开启了向河渠离开生化厂创业第一关,有了自己的小厂——沿西校办厂。他在一首诗中专说这次会谈,诗的题目是《打破创业第一关》,全文如下:

     创业寻路自奔忙,桥上偶遇金才梁。引见朋友三两个,中心小学吕、常、张。

     多年朋友常志进,恰到好处把话讲。堂兄同事吕会计,献家办学张校长。

     相知相识会一处,合议筹办校办厂。打破创业第一关,搓起绳头往前闯。

     为人总要立身正,有难才会有人帮。定当全力办事业,支持教育尽力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