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却只是淡淡地看他一眼,继续道:“另外,朕也是要告诉你们这些后世之君,如果天下人都知道皇帝怎么做了,你们还是做不好,那就只能退位让贤、另选明君了!”
“朕不可能永远留在大秦看着你们,也管不了你们这些子孙后代以后会不会在神州实行分封诸侯,或者将来又有人受儒家蛊惑搞出独尊儒术的把戏,但是只要天下人都明白何为帝王之道,大道之基便从此定下,那么就不是你等想要更改就能随意更改得了的,也不是某个儒生动动嘴皮便能让儒家一家独大了。”
扶苏听到这里顿时一脸尴尬,原来父皇还是不放心他们这些后辈子孙啊,不过他也无法反驳,因为父皇说的这些错误他曾经好像都犯过,甚至还为此错误的理论与父皇争执数次,最后惹得父皇差点直接放弃他了。
而且,扶苏似乎也有些明白了,父皇此举恐怕也是对后世皇帝们的监督和约束,既然天下人都知道皇帝应该怎么做了,要是皇帝做得不对自然会有人站出来反对他了。
如此一来,就算大秦再有赵高那种奸臣也无法祸害整个朝庭了,他要是再敢胡作非为乱杀人,朝中自会有人出来阻止他;甚至如果再有胡亥那种昏君,众臣还有可能联合起来给这咸阳宫换个合格的皇帝。
退一万步说,就算大秦以后还是被昏君和奸臣祸害得亡国了,后来的皇帝也还是会按照父皇的帝王之道来建国立政,而这才是父皇的真正目的。
从今以后,这皇帝之位看似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必须要对天下所有人负责,否则便只能退位让贤了,他此刻终于理解了,上古大道还在之时,那些华夏的先祖们为何会实行了数千年的禅让制,照这个趋势走下去,大秦的未来传承恐怕也是要渐渐走上那条路啊!
不过,接下来扶苏又有些不太确定地问道:“父皇,儿臣也在民间行走过一段时间,以儿臣的了解那些黔首百姓中,大多数人恐怕还是无法理解父皇的治国大道,他们只会关心自己眼前的生活,他们真的能分得清天下大同的好与坏吗?真的能永远不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欺骗吗?”
嬴政闻言沉默了良久,终究长叹一声,道:“朕也不知道!朕能够做的就只能是这些了,如果后世的华夏人还是不明白,最后依旧沦落到自相残杀人族毁灭的境地,那只能说是天意了!”
“既然人族不想要天道留给人族的一线生机,非要逆天行事违背天道自然,那也只能是作法自毙自取灭亡了!”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能生万物也能杀万物!”
扶苏愣了片刻,点点头道:“儿臣明白了!”他也不知道说什么,不过他相信自己绝不会让大秦天下走到那个地步,暂时倒也不用考虑得那么长远。
相里勤和少府工匠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半个月后阿房宫的广场中央,便出现了一个高达丈二的青铜巨鼎,巨鼎通身金色,鼎身一边刻着太极阴阳图案,一边篆刻着始皇帝的帝王大道。
而且此鼎比以前的九州鼎大得多了,重量达数万斤,所以这个鼎没有特殊的工具绝没有人能搬得动,更不可能举得起来,因此也不用担心被人偷走。
正在广场上游玩闲逛的人们发现了这个忽然出现的大鼎,不由都好奇的围了过来。
“咦?这里竟然有个大鼎?昨天还没有呢!”
“是啊,这鼎好大,好像比传说中的大禹九鼎还要大啊!”
“快看,这鼎上有字,写得是什么?”
“帝、、、、、、帝王大道?这面上居然写得是帝王大道!”
“什么?帝王大道?怎么可能?这种不都是王族传承的机密吗?现在居然放在这里我们这些普通人看?”
一个身穿黑衣的中年人道:“是真的!而且,这还是当今始皇帝陛下的帝王之道,是陛下亲自命人打造巨鼎篆刻上去,然后放在这里给你们这些百姓黔首们看的。”
“啊?你怎么知道?”
“因为老夫就是咸阳令,上次朝会之时本官亲耳听到陛下命令少府大人制鼎,而且这上面的帝王之道就是陛下亲自撰写。”
“真的?陛下写的?陛下为何要把这种帝王之道写给我们看?”
这时,另一个年青人一边目不转睛看着鼎上文字,一边开口道:“教化万民!”
“哦?你明白陛下的真意?”那咸阳令饶有兴趣地问道。
年青人想了想摇头道:“在下并不完全明白,但是有一点我倒是看明白了,那上面陛下说让天下人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而我现在好像找到了!”
“这是何意?”
那青年人道:“我家在大秦算是一个小贵族,父亲有着大夫的爵位,爵位虽然不高但也衣食无忧;但是最近我却有些烦恼,父亲一直想要我去军中立功,为家族获得更高的爵位,而我却喜欢学习墨家技术。本来我还在犹豫,但是现在我决定了,我要追寻自己的道,我要去学墨家,陛下都鼓励我们追寻自己的道,我为何要违背本心意愿去军中?”
“我相信父亲看到陛下这篇文章也不会再反对我了,而我应该就是被陛下教化的万民之一啊!”
而这时,还有另一人惊讶道:“咦?这位兄台说得有理!”他仔细看了看那上面的文字,接着忽然点头道:“我知道了,我要去学法家!”
这人此话一出,他旁边的好友登时笑了,道:“杨兄,你不是想做游侠吗?咋还要去学法家?那秦律十八种你确定能背得会?就你这性子不把法家考官揍一顿就不错了!”
“那不是因为我以前不知道法家是干什么的吗?那些儒家人又整日说法家官吏都是害人的酷吏,我当然没兴趣了。但是,始皇帝陛下却说法家的真正用意是替天行道、惩恶扬善,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既然学法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为何还要去做浪迹天下的游侠?”
“哈哈,杨兄所言极是!伯父要是知道你这个决定,不知道该有多高兴,他为了你的事差点没被气死,你说你好好的世家少爷不当,非要出去当游侠,而且以你的性子说不定哪天就触犯秦法,轻则成为刑徒,重则连命都要丢了。”
“呵呵,这都要感谢陛下所写的这篇文章,刘兄,我们现在去找笔墨过来,我要把此文抄写回去好好参悟!”
“啊?这是陛下的帝王之道,我们抄写回去合适吗?”
“怕什么?陛下都放在这广场上给我们看了,还怕我们抄回去研究吗?”
“哦,此话倒也有理,那我也抄一份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