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
窦融的残魂已经现身,然后其灰影一下附到包袱之表,似在查探什么。
过了片刻,窦融又郑重道:
“这包袱果然被人动了手脚!不对,应该说,包袱根本就是别人有意留在废墟中,然后意图让其他修士拾到,从而跟踪其行迹。”
“跟踪行迹?”向振满脑子疑问,“怎么跟踪呀?窦姐,你到底发现了什么?”
“弟弟,咱们得毁掉包袱,然后迅速离开这里……详细原因,待会我再和你解释。”
窦融急道。
“不行!你现在不解释清楚,休想我毁掉包袱!”
向振好不容易才得到双亲遗物,而且它们已经被毁得差不多了,岂能再来毁掉?
感觉语气太重,他又补充道,“窦姐,就算真有人要追踪行迹。那我昨夜便得到了这个包袱,现在依然没有被人寻到,这怎么解释?”
这种疑问一点也没有让窦融感到为难,相反,她更急道:
“弟弟,你不明白。包袱里被下的手段,是一种名为灵灰寻踪的跟踪之术,是高阶灵修的常见法术。
此术施加在包袱上的方法,便是这位灵修将自身贴身衣物,以阴火焚成灰烬,俗称灵灰,然后洒在包袱内的残衣之上。这样不仅肉眼难辨灵灰,也能骗过绝大多数修士的感知。
而姐姐之所以能识得此术,只是因为我乃残魂形态,对于这种十分类似于一丝残魂的灵性气息,十分敏感。这就好比一位修士,如果遇上了从未谋面的血亲,也能生出亲近感一般。
而能够在化成灵灰的灵性气息中,透出一丝灵魂气息,这足以表明,施展灵灰寻踪手段的修士,极可能是一位灵修或鬼修。
因为只有他们的灵魂气息,与灵力气息混为一体。其随身之物亦然,比如其衣物,也会沾染上比正常修士更多一些的灵魂气息。所以,其混合后的气息,相对强大,才能在离体后,久不消散,并足够支持灵灰寻踪之术。”
显然,向振对这些说辞有诸多不懂,但他轻易便被说服。
因为他想到了之前,他得到包袱时,就觉察到的一处异样。
这便是包袱内外被烧毁的样子,颇透古怪。里面的几件礼服,明明过火很大,而包袱表面,却过火很小,这属实说不通。
现在窦姐称是人为造成,有意布置,那当然有理有据,不容置疑。
只是,向振仍不解道:
“那为何现在,这位高阶灵修,还没有找过来?”
“灵灰寻踪之术,意在追踪,若是相距很近,对方自然很快便至。若是相距遥远,对方却也不急着赶来。因为能始终知道你的位置,对方又何必急着赶过来?
但这并不表示,对方并不知道这里发生的情况。所以,如果想彻底摆脱此术的追踪,你现在不仅要远离这个包袱,最好还要将其以灵火再焚烧一遍。
我早和你说过的,灵修或鬼修之魂,会天然地更加惧怕大部分的灵火。小赤的变异兽火,同样不弱,当然能彻底烧去包袱上的寻踪气息……”
才说到这里,向振便截道: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只远离此地呢?是否可以摆脱此人?”
“这样的话,只要我马上抹除此地痕迹,并且,对方接下来,仍然没有及时赶过来,那倒是无恙。
只是,如果对方待会便至,那么凭其手段,姐姐可没有信心摆脱掉,对方对我们留在这里的残存气息的感应……”
不待窦融说完,向振又坚定地打断道:“这便够了,咱们准备离开吧。”
能留下双亲的一丝遗物,向振当然不肯彻底毁去。
至少,这个包袱和其内的残衣碎布,不能毁在自己手中。如果万一,以后他能力大涨,未必不能去除或无视寻踪的灵灰,从而重新收敛双亲的遗物……
窦融闻言,便没有再劝说。
她的所有建议,都是出于谨慎起见,倒不表示一定会发生最坏的结果。
接下来,向振便将包袱重新收好,然后寻来一块扁平石头,正好将其整个压下。这倒不是别的意思,而是为了避免风吹日晒,以造成包袱等损毁。
最后,待窦姐略作气息抹除之后,他终于不舍地飞离悬崖。
……
片刻后,一袭黑衣的向振已重新回到兰泽新城。
然后又回到了美味斋酒食铺的那间包厢之中,紧闭门窗。
值得一提的是,向振在路上,便发觉他脸上的自残疤痕,竟已复原。
稍一回想,他便意识到,这一定是他下午在密林中,不小心打起瞌睡,然后发生了曜元睡眠自愈之效。
于是,他不得不重新再自残一次,以保外貌并无变化。
而自入城之后,他的灵台中,已容下两个灵魂。
窦姐释放在身体表面的灵力气息,向振自个也能感知清晰。
而凭此气息,他大概猜测,自己与窦姐的修为差距,得有七八倍之多。
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一位黄灵境圆满修士,根本不足以与一位玄灵境初期修士对抗。
当然,向振也深知,他的暗元蚀灵却是不正常情况下的手段。
所以,如果真碰上玄灵境修士,只要给他找到近身的机会,对方也可能成为他的手下败将。
至于通灵境或更高的阴灵境修士,向振自然不会妄自尊大。
他依然不敢奢想这类前辈。
比如,那个布置包袱阴谋的高阶修士,仍让向振有点忧心。
在包厢里沉思半天,那件包袱为何出现在废墟中,向振已有揣测。
而揣测结果,并不算多么意外。
那便是,这个包袱,完全是一个针对他向振的阴谋。
为何是针对自己呢?
很简单,因为包袱里的几件衣服,全是他父王母后的礼服。
当然,整件事情之所以称为阴谋,便是这个布置包袱的高阶修士,十分工于心计。甚至在其布置下包袱之时,便有极大把握,能确保最终的包袱,会落在向振手中。
准确地说,应该是落在向族后辈手中。
原因如下——
首先,此人将做包袱做成被焚毁的模样,便让一些凡灵,即便找到包袱,也不会感兴趣留下它。
其次,将包袱埋在不小的假山碎石之下,又极大增添了凡灵能找到包袱的难度。甚至,可以断言,唯有具有灵识的修士才能发现此包袱。
再次,不相干的修士探到包袱之后,必不会重视它,因为里面压根没有任何有价值之物。
最后,包袱能被完好的保存六年或多年,便让向族后辈最终得到包袱,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