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同志,人到中年,颇有雄心壮志,奈何岁月不饶人,那双曾经编织草鞋的巧手,似乎编织不出他心中的宏图大业。
他急啊,比热锅上的蚂蚁还急,那可是火烧眉毛的急。
心想,我这天天种田编鞋,哪有功夫研究什么兵法战略?这天下,难道就真的与我无缘?
这时,徐庶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想咱刘皇叔也不能天天这么干着急啊,得找个智囊团,来帮忙出出主意。
于是,徐庶就说了:“皇叔,您也别光着急,咱找个把知识分子,不就啥事都解决了?”
刘备同志一听,那叫一个苦笑,心想:“徐老弟,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有点文化的都跟曹操、孙权混了,谁还肯搭理我啊?”
徐庶同志一拍胸脯:“皇叔,您别小看了天下英雄,隐居的高人多了去了,我手上就有几个,其中一个就是诸葛亮。”
“这哥们儿,了不得啊,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而且德才兼备,就是因为没找到明主,才在隆中蹲着呢!您不考虑一下?”
刘备同志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诸葛亮,不就是他心中的那颗星吗?
于是乎,带着关羽、张飞,三人兴冲冲地就去诸葛亮家串门。
半路上,还碰到个农民在唱山歌,歌里头唱的词儿,让刘备同志一耳朵就喜欢上了,赶紧拉住农民问:“这歌儿谁写的?”
农民一指:“那还用问?卧龙先生啊,这方圆百里,谁不知道他的才华?”
刘备心里那个美啊,这诸葛亮,看来真是个人才。
到了诸葛亮家,一看,嚯,这地方,鸟语花香,翠竹摇曳,真是个隐居的好去处。
刘备同志心想:“这地方,住个诸葛亮,真是有点屈才了。”
一敲门,出来个小童,刘备清清嗓子:“嘿,小兄弟,我是刘备,就是那个皇上盖章认证的刘皇叔,今天找诸葛先生,想请他出山,跟我混。”
小童眼皮一翻:“皇亲国戚?不认识。”
“不过,你要找我家主人,今天算你倒霉,出门旅游去了。”
刘备同志心里那个急啊,不会吧,我来晚一步,就被别人抢了先机?
再一问,哦,原来只是出门散心去了。
刘备长出一口气,心想,这诸葛亮,我还非得请回家不可。
这事儿吧,就越得不到的越心痒痒。
刘备同志自从见了诸葛亮的庄子后,心里就惦记上了这位隐居的卧龙先生。
没几天,又拉着关羽、张飞去找诸葛亮。
这一次,没碰上唱歌的农民,倒是遇上了诸葛亮的好友,一个个仙风道骨,知识分子派头十足。
刘备同志心里那个佩服啊,知识分子就是有魅力,这一下子碰到这么多,当时就想着,我得把他们统统招致麾下。
他们几个老人儿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摇着扇子,一幅优哉游哉的模样。
“嘿,老刘啊,”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对着刘备一挥手。
“咱们这儿的隐居生活可滋润了,你要找帮忙,还是去找卧龙吧!”
“那小子学问深着呢,有他在,咱们这些老头儿哪还敢出山啊!”
老头儿们哈哈大笑,仿佛在说,“那诸葛亮,学问深不可测,咱这些老家伙哪敢比啊!”
刘备一听,心里那个激动啊,没想到这里还藏着一个比徐庶更实诚的实才!
他兴冲冲地跑到诸葛亮家,结果却扑了个空。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在家,看到刘备他们冻得直哆嗦,心里那个过意不去。
“唉,都是广告吹嘘的错,看我们这三个人,大冬天的不吃火锅也就算了,还得在这里挨冻受饿,真是坑人啊!”
张飞一边打着喷嚏,一边抱怨。
诸葛均赶紧请他们进屋,泡了热茶。
刘备喝了一口,感觉整个人都活了过来,心里暗自发誓,“下次一定要见到真人!”
果然,老天爷还是心疼刘备的。
第三次拜访的时候,诸葛亮终于旅游回来了。
可惜,人家旅游回来,正是补觉的时候。
刘备心想,都等了这么久了,还在乎这点时间吗?
于是,他咬咬牙,继续等。
这一等,就等了两个小时。
刘备的脚都站酸了,诸葛亮才慢吞吞地爬起来,洗了脸,换了衣服,喝了口茶,这才出来见客。
刘备一看见他,就激动地握着他的手,“先生啊,我们终于等到你了。”
“本来还想搞个面试啥的,不过现在看到你,就啥也不用了。”
诸葛亮一挥手,“不,我们坚决不走后门,一切按程序走。”
于是,他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给刘备分析时局,并说要想夺取天下的话,就要先取荆州,再夺益州,进而完成统一的战争策略。
刘备听得热血沸腾,不停地拍巴掌,“我就知道先生是个人才,也不枉我跑这几趟。要不您现在就收拾东西,跟我出山吧。”
诸葛亮看他十分诚恳,当下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收拾包袱,跟着他开创事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