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位声名狼藉的董卓大人摇身一变成为京城的大老板,我们那位早已习惯于幕后操作的皇帝大人,他的日子可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想当年,少帝被废,紧接着,汉献帝刘协小朋友就被董卓老先生“请”出了洛阳城,在长安那边体验了一段“与众不同的皇帝生活”。
终于,董卓大人一命呜呼,我们的小献帝才得以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洛阳老家。
可是啊,他看到的洛阳,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个繁华的都市,而是一个饱经战乱、残破不堪的空壳。
献帝小朋友心都碎了,夜里偷偷哭湿的枕头,都能开个枕头专卖店了。
但是,我们的小献帝还是很有“气节”的,他对大臣们说:“洛阳就算变成这样,它还是朕的首都,朕决定余生就在这儿度过了,其他地方再好,朕也不稀罕!”
话说得挺豪迈,但真正面对洛阳的艰难生活,他才知道自己之前的豪言壮语,有多么的...“豪迈”。
后宫的家具,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那些古董装饰,不是失踪就是成了碎片。
至于吃饭问题,全国上下那些有点兵权、有点本事的人,都在忙着抢地盘,谁还管皇帝的死活啊?
汉献帝的日子,难过得很。
但自己放出的话,哭着也要圆回来,不是吗?
就在这时,有人给袁绍出主意:“皇帝在首都的日子不好过,您把他接过来养着,这不就是向天下人展示您对大汉的忠心吗?”
“将来您出门打仗,也会轻松许多。”
袁绍听后,差点没气炸,一脚就把那人踹飞:“你想让我破产吗?你以为皇帝是那么好养的?你看看我手下的这群人,哪个不是能征善战的?”
“我养他们,他们还能为我打打仗,可养他,那就是养个闲人。”
袁绍的态度坚决如铁,从此,再没人敢在他面前提“养皇帝”的事。
但他不养,有人养,这人就是曹操。
曹操在外面混了几年,也小有成就,他就想:“我以前好歹也给汉朝廷打过工,关系也还行。”
“现在日子好过了,是该送点东西,联络联络感情。”
于是,他派人送去了当地的土特产和生活用品到洛阳皇宫。
献帝收到后,感动得稀里哗啦,直夸:“曹操真是个贴心人,以后一定要他多寄些好东西来。”
哎呀,这曹操兄可真是会做人啊!
自从他发现“有一就有二”的道理后,那真是三天两头地给洛阳的皇帝献殷勤,不是吃的,就是穿的,把邮局的兄弟们累得够呛。
这不,有一天邮局的兄弟终于忍不住了,说:“我说曹大人,您这是邮东西上瘾了,还是咋地?”
“现在这世道,大家都不容易,您要真这么有爱心,亲自跑一趟如何?”
曹操兄一听,也没办法,只好打包袱,亲自跑回洛阳,去探望那位皇帝小孩。
没想到,他这一回去,洛阳城已经是一片凄凉,连皇宫都显得那么破败。
他一见到献帝,眼泪鼻涕那是止都止不住:“皇上啊,这洛阳城已经没法待了,就是想装修一下皇宫,也没那个实力了。”
“您不如跟我去许昌吧,那儿可是我的地盘,要啥有啥,您想住哪儿,就住哪儿。”
曹操兄这一番真诚的邀请,献帝也是想过得舒服点,于是,一拍即合,大家收拾收拾,就搬到了许昌。
曹操兄果然没骗人,献帝在许昌那是过得相当的滋润,不仅吃得好,穿得暖,还能下下棋,养养宠物,小日子过得别提多美了。
献帝这日子过得好了,心里一感激,就说:“曹大人啊,我们现在能吃好穿好,全亏了您啊!”
“这样吧,朕封您为大将军,以示感谢。”
这一封,曹操兄那是直接走上了人生巅峰。
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以献帝的名义,排除异己,军政大权一把抓,做起事来更加顺心顺手了。
朝廷上下的人看到曹操兄成了献帝跟前的红人,那个羡慕嫉妒恨啊,尤其是袁绍,最是不服气。
“接皇帝这事还是我们这边先想出来的招,哼,没想到竟被这家伙捡去用了。”
“早知道有这些好处,我们就不计较那点钱了。”
袁绍那是后悔得直跺脚,看曹操兄是越看越不顺眼,而曹操兄呢,有了献帝撑腰,也开始和袁绍杠上了。
于是,两人就杠出了后来的官渡之战。
哈哈,这历史,果然是有趣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