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年,汉桓帝才三十六岁就死了,没留下一个小崽子。
窦皇后和她爹窦武,抓耳挠腮,只好在全国的刘姓子弟里头挑了个继承人。
于是,十二岁的刘宏小朋友,一跃成为汉灵帝,开始了他的皇帝生涯。
别看汉灵帝是桓帝的侄儿,他爸爸其实也就是个小小地主。
没想到,这么个不起眼的小门小户,竟然出了个皇帝。
汉灵帝刚进宫的时候,啥都不懂,简直就是一张白纸,好骗得很。
宦官们一看,这小子好糊弄,就开始使劲儿地哄他。
灵帝刚进宫,经常想家想妈妈,宦官张让和赵忠就经常陪他玩,给他做好吃的,带他玩好玩的。
没几天,灵帝就把宦官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还大方地宣称:“张让就是我爸爸,赵忠就是我妈妈。”
官员们听了,摇头叹息,而张让等人却笑得合不拢嘴。
灵帝本来就啥都不懂,现在更是把国家大权都交给了宦官,自己乐得清闲。
于是,张让、赵忠联合其他宦官,成了“十常侍”,权力大得不得了。
这“十常侍”也不是好当的,他们先灭了外戚窦氏,再收拾了全国的知识分子,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然后,他们就开始变着法儿地让灵帝沉迷于吃喝玩乐,不让他有心思处理政事。
在这方面,十常侍可是高手,愣是把灵帝调教成了一个昏君。
灵帝天生爱财,当了皇帝后,更是想方设法地敛财。
那时候,地方政府和邻国每年都要向大汉进贡。
汉灵帝一见这金银珠宝、珍奇古玩,眼睛都直了。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总是在贡品送进国库前,先私藏一部分,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是皇上,贡品从我这儿过手,难道不该收点中介费吗?”
有人看不下去了,劝他:“皇上,您就别收中介费了,这普天下有哪样东西不是您的?”
“您就别小家子气了,说出去丢人。”
灵帝听了,气得直跳脚,跑去跟他的“爸爸”张让告状。
张让急匆匆地打包票:“皇上,您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我一定把这些家伙修理得服服帖帖的。”
“您就瞧好吧,咱们永远都是一条裤子。”
说完,张让风风火火地去执行任务,而灵帝还是老样子,稳如泰山。
这“十常侍”对灵帝的要求简直是百依百顺,不仅自己想尽办法让灵帝开心,还发动手下的宦官们一起出谋划策。
记得有一次,为了逗汉灵帝乐和,他们特意找来一只小狗,给它戴上官帽,穿上定制的官服,还挂上了官员的饰物,然后把它牵到朝堂上。
那时候,灵帝正坐在龙椅上,百无聊赖地观摩官员们的表演。
突然,那只装扮得人模狗样的小狗晃晃悠悠地走了进来,灵帝一看,乐得前仰后合,大笑道:“哈哈,这简直就是个狗官嘛!”
这一句玩笑话,让满朝的文武百官都低下了头,心里那个滋味,真是五味杂陈。
后来,灵帝为了筹集资金,竟然把官位公开出售。
每个官职都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不管是官场老手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心升官发财,都可以掏钱购买。
但时间一长,灵帝发现光是卖官还不够刺激,最来钱的还是拍卖,价高者得。
那时候,有个叫崔烈的名士,掏了五百万钱买了个官职。
灵帝后来跟“十常侍”们抱怨:“唉,我这次真是亏大了,他那官职至少值一千万,我竟然少赚了一半。”
常侍们赶紧安慰他:“皇上,您想想,他好歹是个读书人,现在连他都愿意花钱买官,这广告效应一出来,以后您还愁没钱赚吗?”
“依我看,您这招放长线钓大鱼,实在是高明。”
这一番话,把灵帝说得心花怒放。
这“十常侍”手里有权有势,不仅自己过得滋润,就连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也跟着沾光。
他们在社会上胡作非为,强买强卖,无恶不作。
但朝中的官员们谁都惹不起这些宦官,所以只能敢怒不敢言,任由他们为所欲为。
在灵帝的统治下,“十常侍”把持朝政,使得东汉国力日渐衰微,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