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皇帝们对儒家思想的忠诚度比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还严重,即使是像邓太后这样的女强人当家作主,儒家的权威依旧坚如磐石。
上层人士的这种偏好,无疑带动了下层文化人的跟风热潮,而在这些追捧者中,杨震可谓是其中的“网红”。
杨震的家族背景其实挺有看头,虽然他老爹杨宝并没有混迹官场,而是一个钟情于山林隐居的儒学发烧友。
他老爹杨宝的生活哲学,显然对杨震影响颇深,从小杨震就表现出了对儒家文化的浓厚兴趣和过人的学习天赋。
别看杨震年轻时就被朝廷看中,想要招他为官,可他却婉拒了,理由是:“我可是立志成为教育界的一股清流,弘扬儒家精神,不是官场上的那一杯茶。”
杨震说到做到,不久后就在华山脚下开起了自己的“儒家讲坛”,接纳四方学子。
他的学校门槛低,宗旨是“有教无类”。
于是乎,不管你是穷鬼还是富二代,是平民还是贵族,只要想学习,杨震都一视同仁。
他的教育生涯长达三十年,门生多达三千,名声在外,人们送他个响亮的称号——“关西孔子”。
名声大了,朝廷自然不会放过这块“宝”。
邓鹭将军慧眼识英雄,看中了杨震的才学和人品,力邀他出山。
杨震本想一辈子与世无争,结果,命运还是把他领进了官场这个“大染缸”。
杨震年纪虽然年纪大了,但学问和名气却如日中天,仕途上的发展速度堪比火箭升空,让一众官员羡慕得眼睛都绿了。
他走到哪里,都有人想攀上他的高枝,求个一官半职。
这其中,有个叫王密的官员,就曾巴巴地跑去拜访他,两人相谈甚欢,差点没变成忘年之交。
有一天晚上,夜幕降临,王密带着十斤黄金摸黑来找杨震,说:“我知道你从不收礼,但我真心想和你做好朋友,这些黄金你就收下吧!”
杨震脸色一沉,反问:“你既然是我的朋友,怎么就不了解我呢?”
王密嘿嘿一笑,以为杨震只是面子薄,于是说:“大晚上谁也不知道我来你家,收下这些黄金,又有谁能知道呢?”
杨震却把黄金推了回去,正色道:“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别再说了,我是不会收的。”
王密见状,脸红耳赤,带着黄金灰溜溜地走了。
随着杨震官职的不断提升,他不再接受任何私人拜访,生怕被人误会。
他对家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饮食以素食为主,出门逛街都是步行,从不乘车。
有人劝他:“你现在是个大官了,手里也有些闲钱,不如多买些房产土地,将来留给子孙。”
杨震却一口回绝:“房产土地都是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把我的精神传给他们,让他们像我一样,将来做个清清白白的官员,这才是最紧要的。”
这番话,让人听了无不佩服杨震的清廉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