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论及东汉初年的成功人士,最令人羡慕的莫过于汉光武帝刘秀。
他不仅事业顺心,还迎娶了聪明能干的老婆阴丽华。
这样的好运,连他的儿子汉明帝也羡慕不已,暗自许下愿望:“将来一定要娶一个像母亲一样温柔贤惠的女子,作为男人,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全心投入事业。”
当然,这件事不仅明帝自己关心,他的父母也挂在心上,时常为他物色合适的老婆人选。
说是物色,但明帝毕竟是皇二代,许多朝中官员都争相把女儿送进宫,其中就包括马援的女儿——马明德。
那时,马援已经战死沙场,马家也逐渐衰落。
年仅十三岁的马姑娘还遭遇了退婚,极有可能成为东汉时期的剩女一族。
她的堂兄马严于是提议:“何必着急?嫁给官二代哪里比得上嫁给皇二代来得风光?”
“皇上有众多儿子,许多还未婚配,不如我上书给他,表示愿意将我们家的女孩送进宫。”
汉光武帝给予了马家极大的面子,收到信后,便派遣相士来为马家的女孩们相面。
当相士看到马姑娘时,见她端庄美丽,气质高雅,只是左眉角略有瑕疵,便赞叹:“这个女孩面相极好,将来必定身份尊贵。”
光武帝心想,既然有如此福相,那配给太子刘庄岂不正好?
儿子将来成为皇帝,身边再加上一个有福气的老婆,大汉国运岂不更加昌盛?
于是,马姑娘顺利地进入后宫,嫁给了刘庄,即后来的汉明帝。
事实后来证明,马姑娘不仅貌美,而且聪明能干,与婆婆阴丽华不相上下。
在楚王刘英案件爆发后,明帝疑心重重,错抓了许多无辜之人,导致朝廷内外人心惶惶。
马皇后明事理,知道老公如果继续追查下去,不会有好结果。
于是,她开始吹耳边风:“老公,楚王事件中最大的阴谋家不就是刘英吗?”
“他现在已经死了,您既已杜绝了后患,又在群臣面前立了威,相信没人再敢轻举妄动。”
“既然这样,您为何还要继续错杀无辜呢?这样下去,是会招致百姓怨怒的。”
明帝见她言辞恳切,看问题透彻,便下定决心收手。
从那以后,明帝在处理政事上遇到难以决断之处,就常常与皇后商议。
汉朝皇帝面临的内部问题之一,就是外戚干政。
明帝在位时期,为了限制外戚的权力,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打压。
然而,明帝去世后,马皇后成为了太后,如何处理外戚问题便成了她面临的一大挑战。
明帝刚去世的时候,按惯例,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皇宫。
然而,马太后的兄弟们一得知皇帝驾崩的消息,就企图闯入宫中,声称要吊唁。
当时,一名官员杨仁出来阻止,马家的兄弟们便威胁说:“我们虽然没有得到进宫的许可,但我们毕竟是马太后的兄弟。”
“要知道,现在后宫中马太后地位最高,你若敢阻拦,等到我们得势的那一天,有你好看!”
汉明帝的儿子,也就是新即位的汉章帝得知此事后,向母亲请教应对之策。
马太后镇定自若地笑着说:“杨仁做得对,你父亲刚刚去世,这是非常时期,怎么能让无关紧要的人随意进入宫中?”
“即便他们是我的兄弟,我也不能开后门,否则如何服众?”
杨仁因为尽忠职守,而得到了晋升。
汉章帝即位后,一些官员希望通过讨好马太后来获得好处。
他们对章帝说:“皇上,国家近期遭遇旱灾,这恐怕与您即位后没有封赏马家人有关。”
“您母亲劳苦功高,如今又贵为太后,而她的娘家人却至今无权无势,这说得过去吗?”
“您作为人子,实在应该提携一下马家。”
汉章帝考虑后,觉得有理,便向母亲提出想提拔马家。
马太后沉思良久后说:“儿子,你怎么能轻信这些大臣的话呢?他们只是想借讨好我的机会,从中谋取私利。”
“你作为皇帝,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章帝虽然理解大臣们的意图,但仍表示:“妈妈,我们与舅舅们的关系不错,但自从我登基以来,一直没有给他们升官,心中实在愧疚。”
“您不能为了自己的好名声,就委屈儿子,让天下人说我刻薄寡恩吧?”
马太后见儿子仍不死心,便劝解说:“我们现在已经是太后和皇帝,马家就是皇亲国戚,这难道还不够尊贵吗?”
“而且马家的生活开销都是国家负担,这难道还不够吗?”
“我知道你孝顺,但国家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才是你作为皇帝应该优先考虑的。”
“至于这些事情,还是等你把国家治理好了再说吧,到那时我就好好帮你照顾孙子,不再干涉你了。”
遗憾的是,马太后并未等到享受含饴弄孙的时光。
公元79年,马太后因病去世,年仅四十岁,死后与汉明帝合葬。
马太后一生都在为大汉江山考虑,抑制外戚势力,倡导节俭,深受人们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