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后院门口,和专门中转信号的木板阁楼窗口,可以互相望见,却都看不见相对较近的哨卡。这样,便避开了哨卡上国民革命军士兵和侦缉队员的眼界。
哨卡上这帮人虎视四方,重要时刻,他们看到可疑人或物,会随时出动盘查抓人!
而老耿所在的商铺,已在哨卡之外。从商铺门口,看到的是哨卡外的街口。
出哨卡的车,哪一辆才是需要盯住的车?这就需要有准确的信号指令。
佘大老板加了道“名菜”,乃是固定信号——注意将过的车!
后院劈柴小伙当然很容易就听清了厨房里的叫菜声,立刻出门发出信号。
劈柴小伙看不见哨卡,也看不见楼上的上尉和佘大老板他们。
他只管听到信号,转发信号。
那木板阁楼上的一人,看见信号,便推开另一面木窗,亮一盏灯。
哨卡外的这间街面商铺,里间老板老耿坐的地方,可以看到稍远处木板阁楼的亮灯窗户。
看到亮灯信号,老耿立刻要门口伙计注意过哨卡的车辆,连同已知情报迅速判定目标,便可发出信号命令。
这个信号命令将被数个路口的暗藏人员看见,并坚决执行。
其后的执行似乎不复杂——只需要跟住看清,目标车子去了哪里就行。
实际上当然不容易——几个路口分别散出去暗哨,其后,所需人手将成几何倍数增加。
由此,调动了三线弟兄的留守主力。
任何铺开的监视网,都需要相对多得多的人手。
如果没有进一步具体方位,地下组织的弟兄们累个半死,跑细了腿,都难跟对跟准目标!
幸而已经根据细密情报,估测到敌人别动队的秘密集中点极大可能就在城北,地下党监视网就大大减轻了侦测压力。
如果用图画显示洎江地下党在城北一带的临时监测网,就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执手处——从酒楼到老耿商铺,较为立体,高低交错。
而扇面展开,则是在城北敌人大哨卡外。
偌大的洎江城里,地下党组织不动枪刀,只动眼睛耳朵嘴和腿,手和笔----
两天里,情报不停地送到木器行地下室。
明显地,情报越来越“厉害”,变得条条“有肉”。
“----车号零三一七二的军车,下午到达城西郊军火库,一小时后开出,车篷严密----看其行驶,车应为半载。押车者为敌市侦缉大队副大队长韩四喜----”
“黄昏,车号零三一七二军用卡车,出城北大哨卡----”
“车号零三一七二军卡,在翠江路西口拐弯,沿望塔路向北,十多分钟后,望塔路北口将出城处我方扎点弟兄,未见该车出口,该车当已进入望塔路上某处----”
“-----找到车号零三一七二敌军卡进入之敌营地!望塔路一百一十九号。该地为一大院落,是旧时清兵守洎江北门卫兵老营房,现应属敌洎江警备司令部驻军营地----查,该营地驻军为一个连,前不久调到城南,换防的敌连队未进此老营房,驻扎在靠近城北门的城门外新征民房----”
----
小覃边念叨“望塔路一百一十九号”,一边在城区地图上该位置用木炭笔画了一个圈。
老代表点点头,用刚刚装好烟丝还没点火的铜烟袋锅,轻轻敲一敲那圈:“好了,可以更加集中力量,盯这个一百一十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