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汉明帝最初并非第一顺位继承人。
他的皇位,得益于前太子刘强的主动请辞才得以获得。
正因为如此,明帝登基后,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地位倍感珍惜。
明帝刚刚即位不久,他的同母弟弟刘荆便写信给刘强,信中写道:“这皇帝之位本应属于你,结果却被我哥哥占据了。”
“不过,好在你的封地不错,你完全可以借助这个便利,在东海起兵,跟我哥哥争夺天下。”
“当然,如有必要,我愿意无条件地帮助你。”
然而,刘强生性胆小怕事,收到这封信后,想都不想就主动上交给了明帝。
明帝对此气愤不已,他没想到,这个同母弟弟竟然也存有谋反之心。
连亲弟弟都如此,更何况是他人?
自此之后,汉明帝对周围人的疑心越来越重。
他不仅派人监视朝中官员,就连自己的兄弟们也不放过,其中最倒霉的莫过于楚王刘英。
刘英是汉光武帝和许美人生的儿子,从一出生便与好运无缘。
原因无他,只因其母许美人不受宠。
许美人自己不受宠,即便生了儿子,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毕竟,皇帝的妃嫔众多,难道还会缺少给自己生儿子的女人吗?
刘英从小便不招人待见,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等到光武帝去世,明帝即位,他便被分配到今天的江苏徐州一带,做了楚王。
刘英是个吃惯苦的皇子,他安分守己,在封地上度过了多年。
后来,汉明帝引入佛教,他更是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迷上了佛法,日日念佛经,期待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超脱。
当然,身为楚王的刘英,其爱好不仅限于念佛经、学佛法,他还对算命等旁门左道产生了浓厚兴趣。
按理说,一个王爷有些无伤大雅的爱好,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当时,有个叫燕广的人,就站出来对明帝说:“皇上,楚王是众多皇子中不受待见的一个,在楚地憋屈了这么多年,难道会没有怨气?”
“您看他现在又是念佛,又是算命的,莫非是想逆天改命?”
“我认为您应该先发制人,否则等到他真的造反那天,说什么都晚了。”
汉明帝本就生性多疑,听到这些话后,便怀疑刘英有谋反之意。
燕广更进一步指出,刘英与豪强、游侠、算命先生等人交往密切,实际上是在策划造反。
明帝信以为真,当时便想将刘英逮捕,就地正法。
但刘英毕竟是他的同父异母哥哥,若是真的动手,天下人岂不会说他冷血无情,不配为人表率?
最终,明帝放弃了杀念,将刘英从楚王的位置上罢免,流放到丹阳泾县。
刘英很是郁闷,想到自己多年来的艰辛生活,非但无功,反而险些丧命,心里充满了无奈。
作为一个皇子,这种结局实在是太过窝囊。
想到这里,刘英万念俱灰,选择了自尽。
刘英死后,明帝彻底放下了心防,下令道:“我哥哥可能是畏罪自杀,看来,过去与他有过联系的人,恐怕都不简单。”
“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朕必须将这些人全部逮捕,彻底审问。”
明帝一声令下,官员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抓捕相关人员。
刘英一生都在楚地,认识的人有限,涉及的人数不过百余人。
但明帝不满足于仅仅扼杀潜在的谋反苗头,他要把所有可能与刘英有牵连的人都抓捕归案。
结果,不仅是刘英的亲朋好友,甚至是点头之交也不放过,不是被捕就是被杀。
一时间,洛阳城中人人自危,官员们战战兢兢,生怕自己与死去的楚王有任何瓜葛。
私下里,人们唉声叹气:“咱们现在能保住性命,看到明天的太阳就谢天谢地了,哪还有心思好好工作?”
有些勇敢的官员,忍不住站出来说:“皇上,楚王已经死了,就算真有人想造反,现在也没有领头人了,这反还能怎么造?”
“如果您继续追查下去,全国人民都将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国家还怎么发展?您父亲打下的江山恐怕就危险了。”
这一番话惊醒了明帝,他立刻下令:“楚王的事情就此了结,那些还未被处决的人全部释放。”
“朕保证,今后再也不追究此事,大家都安心工作,大汉的繁荣昌盛还需要你们共同努力。”
楚王的罪案在株连上千人之后,终于告一段落。
明帝的皇权因此得到进一步巩固,朝中再无人敢觊觎他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