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登基后的第七年,皇太后阴丽华因病去世了。
汉明帝很爱他妈妈,再也见不到妈妈,心里没着没落地难受,晚上老睡不着觉。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中出现了一个头戴白光的金人,一闪一闪地在宫殿里飘着。
汉明帝想要询问他是谁,从哪里来,谁知这个金人突然升到了天空,向西方飞去。
汉明帝吓了一跳,醒来之后,揉了揉眼睛,什么都没有。
蜡台上那支蜡烛正一闪一闪地摇晃着,他对着蜡烛出了一会儿神,天也就亮了。
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将这个梦告诉了他的大臣们。
大臣们都说不上那个头顶发光的金人是谁,也无法判断这个梦的吉凶。
汉明帝说:“听说西域有一个名叫“佛”的神,我梦见的金人向西方去了,也许那就是佛。”
博士傅毅说:“陛下说得没错!佛是来自西方的神,还有佛经。”
“很久以前,霍去病将军征伐匈奴的时候,带回了休屠国王供奉的金人,据说那个金人是从天竺国传来的。”
“汉武武将金人供奉在甘泉宫中,后来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事,金人不知所踪。”
“昨天晚上,陛下梦到的金人,很有可能是来自天竺的佛。”
汉明帝听了这些话,觉得非常有趣,于是派郎中蔡愔和秦景前往天竺寻求佛经。
天竺也被称为“身毒”,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出生地。
释迦牟尼出生在尼泊尔,古代的尼泊尔和印度,统称为天竺或身毒。
他生于公元前557年,原本是一个小国的太子,从小生活在宫殿中享受富贵。
后来,他看到了衰老和疾病给人们带来的苦恼,心里挺难受,更不用提看到死亡了。
他认为人生就是痛苦,还不如不要出生。
如果没有生,就没有老、病和死。
做了人,谁都逃不了生、老、病、死。
有什么办法能够解脱人生的痛苦呢?他下定决心,离开了王宫,去山中修行。
经过了十六年的冥思苦想,他创立了一门宗教,即是佛教,也叫释教。
他宣扬物质只是暂时的,精神是永恒的;一切事物都有因果报应,所以行善必有善果,作恶必有恶果。
生物从人类到昆虫都是平等的,因此作为人类,要以慈悲为本,不能伤害任何有生命的生物。
当时的天竺还是奴隶社会,受苦的人特别多。
许多人听了他的教导,都相信佛教的道理,于是佛教迅速传播开来。
释迦牟尼的弟子们将他的教诲记录下来,编写成了十二部佛教经典。
蔡愔和秦景踏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天竺国。
天竺人热烈欢迎汉朝派出的使者,他们在天竺学会了当地的语言和文字。
天竺有两位有学问的佛教徒,摄摩腾和竺法兰,也学会了汉朝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理解了一些佛教的道理。
蔡愔和秦景邀请他们来到汉朝,他们同意了。
于是,他们带着两位天竺僧人,还有一幅佛像、四十二章佛经,回到了汉朝。
据传,他们用一匹白马驮着佛经,经过西域最终到达了洛阳,安顿在东门外的鸿胪寺。
蔡愔和秦景朝见汉明帝,呈上了佛像和佛经,引见了两位僧人。
汉明帝对这两位僧人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
汉明帝看了佛像,也记不清是不是梦里看见的金人,翻了翻佛经,一个字也不认识。
摄摩腾和竺法兰给他讲了一段,他也听不明白,只是跟着点头。
汉明帝派人修理白马寺,并将佛像供在里面,让两位天竺僧人主持佛教仪式。
而那匹驮着佛经的白马也养在里面,鸿胪寺后来就称为“白马寺”。
汉明帝听不懂佛经,王公大臣也不相信佛教。
大伙儿只把白马寺里的佛像、佛经和两位僧人当作外国传来的新鲜玩意儿,觉得好玩儿就去看看,谁也不怎么重视。
只有楚王刘英,特别感兴趣。
刘英是汉明帝的异母兄弟,他派使者来到洛阳,向两位僧人请教。
两位僧人就画了一幅佛像,抄了一章佛经,告诉他们如何供佛、如何拜佛、如何祈祷。
使者回到楚国,也照样说了一遍。
刘英就把佛像供在宫里,早晚礼拜祷告,求佛祖保佑他“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他打着信佛的幌子结交方士,刻制图文作为“符命”,说自己应该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