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4年,久经沙场的马援将军在边疆征战中取得辉煌胜利,凯旋而归。
光武帝对此喜出望外,每每提及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总是赞不绝口,认为他是大汉的柱石之臣。
自马援将军追随光武帝以来,其参与的战役不计其数。
特别是东汉立国后,虽然内乱已平,但边疆的纷争却层出不穷,令光武帝颇感头疼。
马援将军见到此状,便毅然承担起重任,向光武帝表示:“陛下,我生来好战,愿从今往后,无论陛下指向何方,我将勇往直前,确保为陛下荡平边疆。”
光武帝深知马援将军的能力,见他主动请缨,便欣然将边疆事务托付于他。
此次马援将军的辉煌胜利,令朝中诸多官员羡慕不已。
他们见马援将军,纷纷赞誉:“将军自建国初始,屡次征战边疆,功勋卓著,被封为伏波将军也是理所当然。”
“不像我们,整日困于京城,为皇上出谋划策,却难得晋升,真是可悲。”
马援将军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对于同僚的羡慕与嫉妒,他并不介怀。
然而,有一位名叫孟翼的官员,其才华和品行一直受到马援的赏识。
但这一次相逢,孟翼却也如同他人一般,对马援大加赞赏:“将军为汉朝建立了如此多的功勋,实在令人敬佩。”
“您现在不仅是皇上的宠臣,连我也对您仰慕不已。”
马援听后,有些不悦:“旁人赞誉几句,我尚能接受。”
“但你,我一直视你为君子,怎料你在官场沉浮多年,也变得随波逐流了呢?”
孟翼没想到自己赞扬他人却反遭反驳,他一时语塞,愣住了,脸红如血,不知如何回应。
马援瞥了他一眼,继续道:“人们都羡慕我是伏波将军,但汉武帝时代的伏波将军路博德所建立的功勋远胜于我,然而他的奖赏却不及我,这让我深感不安。”
“你是个聪明人,为何不在这方面指点我呢?”
他的话音稍顿,又继续道:“虽然现在国内已经安定,但那些如匈奴、乌桓等少数民族依旧屡次侵犯边境。”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我们应坚守战场,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才算不枉此生。”
“躺在床上,在儿女身边安然离世,这又怎能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
听到这里,孟翼不禁竖起大拇指,感慨道:“是我愚昧了,只有像将军您这样的英勇之人才能被称为大丈夫!”
马援,正如其名,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诺言。
在公元48年,周边少数民族再次发动叛乱,马援主动请缨。
汉光武帝劝诫他:“马将军您年岁已高,战场是最危险的地方,朕怎能让您冒险呢?”
马援反驳道:“皇上,我虽然六十多岁了,但身体仍健壮,骑马射箭都不在话下。”
“我本来就是将军,若不驰骋沙场,反而待在京城享清福,这又怎么说得过去呢?”
说完后,他跨上战马,抽出宝剑,挥舞起来。
看到马援的动作矫健、雄姿英发,丝毫不显老态,光武帝不禁笑出声来:“好!朕相信你的实力,这次出征仍由你带兵。”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第二年的三月,军中爆发瘟疫,马援也未能幸免。
总的来说,马援的坚韧和英勇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