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到了傅三龙出发时间,两人下楼。
不见老仆人老华的人影。
刘二打开小铁门上门闩,门无声无息地开了。
两人都不说话,只轻轻一握手。
傅三龙走出去几步,回头扫一眼。
小铁门已经紧紧关上,没有关门声音传出。这会儿看上去,暗影中的那扇小门,好像方才从没打开过。
傅三龙满怀战斗豪情,快步走向预定的埋伏地点。
傅三龙小组选定的埋伏地点是一个巷口。
整条巷子稍长,大约八十多公尺。
巷子,也就是弄堂里,两侧加在一起,共有十多户人家的大门。
通常一到夜晚,这些大门,除了几个大门里是杂住户,大门总开着,其余全都关得紧紧。
傅三龙小组摸到的情况详细为:侦缉队长年三少,夜晚如果不紧急出动,会在下夜班后,或者和亲信到侦缉队附近的饭馆吃喝之后,由东向西,步行回自己和几个侦缉队员居住的一个队外驻地。
在那驻地附近,也有伏击的机会,但那等同于与敌人拼了——那驻地不到一百公尺,就是淞沪警备司令部下辖的一个团的团部。那团部戒备之森严,国民革命军士兵们听令出动的速度,曾经被敌人南京军委会专门机构列作“模范”,向全国各地警备司令部下发军令,要求“据例参照实行”,即可稍灵活学习照搬的意思。
这样,袭击驻地的考虑首先被否决。
再就是,考虑:在最僻静的半路上,也就是这条名为“闹仙里”的小巷里打掉年三少。
这小巷里的最有利埋伏地点,当然是各自住了几户人家的杂居院落。
这种在北方,被称作“大杂院”的弄堂院子里,很容易混进人去,吓住一家,组员埋伏在其家,待年三少路过时候,小组枪手冲出院子,出枪击毙年三少极其随从。
这样的方案出发点,应当算是比较理想的——事前不容易暴露,事后容易撤退。
稍一调查,立刻发现不行!
年三少的行动,已经形成规律。
他经过这样的小巷时候,都是前面两个开路的手下,分别先行,一人先站在前方一直开着大门的院门口,枪在手。
等年三少走过这门口,守住这点的侦缉队员立即快步向前,跑过前面一家已经站了同队弟兄的杂居院门口,再向前一家,在门口守住。
要说刘二傅三龙的系统队伍,真要全力打掉年三少,出动多人,灭了这个家伙,有九成以上的把握。
只是,组织上经过考虑,“不!”
这个决定是有道理的。
对付万恶叛徒,一次出动多人,常常极为必要。
因为,重要叛徒常被敌人重点保护,而重要叛徒的脑袋里,不知还有多少党的好同志弟兄的线索,应该尽快让那狗日的脑袋不再能想事!
而年三少这样的敌人头目,仗着本人和随从本事,路径又熟,容易产生麻痹,且行动有规律,变动可能极小。地下党派出少量好手出动,打掉他,又不暴露自己队伍力量,有相当把握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