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嚣,原本是成纪(位于甘肃秦安县)的名士,在当地享有一定的声望。
在天下人讨伐王莽的时期,他被众人推举领头起兵,占据了天水一带,势力颇为庞大。
后来,他归顺了刘玄,但不久便与张卬等人图谋劫持刘玄,最终被发现。
他逃回天水后,自称为大将军,想要独占一方,甚至产生了称帝的野心。
公元28年,隗嚣派将军马援为使者,前往联络蜀地的公孙述。
马援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茂陵人(位于陕西兴平),自幼便有远大的志向,渴望为国家效力。
天下大乱之后,他前往西边避难,就在隗嚣手下做了将军。
可他心里总觉得隗嚣成不了大事,一直等待明主的出现。
这一次,他到了公孙述那里,就想看看公孙述为人怎么样。
公孙述让文武百官列队欢迎,排场颇为讲究,仪式也相当隆重。
公孙述跟马援没说几句话,就叫手下人拿出衣帽来,封马援为大将军。
他大模大样地坐着,等待着马援谢恩。
没想到,马援不吃这一套,当场就婉言推辞了。
马援回到隗嚣身边后,对隗嚣说:“公孙述自高自大,就像一只井底的癞蛤蟆,我们不如投靠东边的刘秀。”
于是,隗嚣再次派马援前往洛阳,拜见汉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听说马援到来,便穿着便衣,也不带卫士,就在宫殿门口迎接马援。
他带着笑容对马援说:“您在两个皇帝之间奔波,我实在过意不去。”
马援回答:“天下尚未安定,不仅做君王的要挑选臣下,臣下也要选择君王。”
汉光武帝一时没明白他的意思,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马援接着说:“我与公孙述是同乡,从小关系就很好。”
“这次我去见他,他布置了武士,让我一步步走上台阶去与他相见。”
“而今我刚刚来到这里,您就如此亲切地接待我,毫无防备之意,您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呢?”
汉光武帝笑道:“您不是刺客,但可能是说客。”
马援回答:“如今天下纷乱,称王称帝的人很多,今儿见您如此豪爽,就像是见到了高祖一样。”
二人越谈越投机,经过深思熟虑后,马援决定回到隗嚣身边,劝说他归顺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也派来歙陪同马援返回。
来歙到了隗嚣那里,隗嚣以礼相待,颇为客气。
来歙劝说隗嚣前往洛阳见汉光武帝,说只要他肯去一趟,定能获得很高的爵位。
隗嚣一想,这不是叫他当刘秀的臣下了吗?他可不愿意干,就借个理由儿推辞了。
隗嚣送走了来歙,便请来学问渊博的班彪,跟他探讨秦汉兴亡的历史,想听听他的意见。
班彪明白,隗嚣是在借古论今,他觉得姓刘的能够取代秦朝做皇帝,那么同样的道理,不是姓刘的人,也应该有机会取代汉朝做皇帝。
班彪心想,隗嚣能力一般般,恐怕不是汉光武帝的对手,于是劝他不要与汉光武帝争夺天下。
隗嚣一心想当皇帝,怎么肯听他的劝告呢?
班彪再待下去也没有滋味儿,就找个理由辞了职。
驻守在河西的窦融也在观察局势,还没有决定支持哪一方。
由于他和班彪是同乡,得知班彪已经离开了隗嚣,就派使者将班彪接回,虚心向他请教。
班彪建议他归顺汉光武帝,窦融早有耳闻汉光武帝的宽大胸怀,只是因为河西距离洛阳路途遥远,未能与他有所往来。
这次听了班彪的建议,他写了一篇奏章,派使者送往洛阳见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立刻封窦融为凉州牧,还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现在益州有公孙述,天水有隗嚣,您的地位举足轻重,选择帮助谁,谁的力量就大。”
“如今有人主张分割天下,各自为王。”
“要知道,天下的土地即使可以分割,天下的人也是不能分割的。”
“将军能够上为国家效力,下为百姓着想,我非常感激。”
汉光武帝安抚了河西这一头之后,又让来歙去见隗嚣,邀请他一同征讨西蜀的公孙述,并承诺成功之后分给他土地。
隗嚣却不为所动,他深知公孙述被消灭后,自己在陇西的地位就保不住了。
因此,他对来歙说:“我的力量本就薄弱,还要防备北方的匈奴,如何能分出兵力帮你们攻打公孙述呢?”
可随着汉光武帝的势力日益壮大,隗嚣不得不小心应对,不敢轻易得罪。
于是,他派儿子与来歙一同前往洛阳,还带上了马援全家。
公元30年,汉光武帝再次写信给隗嚣和公孙述,要求他们归顺汉朝,实现全国统一。
公孙述不仅没有回应,反而派兵进攻南郡。
汉光武帝借此机会,想试探隗嚣是否与公孙述同流合污,便特意邀请他一同攻打蜀地。
隗嚣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说:“公孙述性情急躁,弄得上下不和,不如等他恶贯满盈了,再讨伐也不迟。”
汉光武帝明白他的意图,于是亲自前往长安,发兵向成都进攻,暗地里防备着隗嚣。
不久后,隗嚣果然沉不住气了,派兵占领陇山底下的几个城池,还发兵进攻关中地区。
没想到,他碰上了征西大将军冯异,结果大败而归。
隗嚣正在为难,收到了马援的来信,责备他反复无常,劝他早日回心转意,归附汉光武帝。
隗嚣气坏了,调集人马,准备再次与汉军交战。
马援率领着五千骑兵,穿梭在隗嚣的队伍中,劝说士兵们归附汉朝,一些士兵听了他的话,选择离开隗嚣。
隗嚣见人心大变,只好写信向汉光武帝求和。
这会儿,汉光武帝已经不再客气了,回复道:“我已经听够了空话,你的心意是真是假,随你自便。”
隗嚣意识到汉光武帝已经看破自己的真实意图,于是投降了公孙述。
公孙述封他为王,并派兵支援他对抗汉军。
公元32年,汉光武帝亲自率军征讨隗嚣。
凉州牧窦融率领数万骑兵和步兵,与汉光武帝的大军会师。
汉军声势浩大,毫不费力地击败了隗嚣。
隗嚣带着老婆逃到了西城(位于甘肃天水西南),公孙述派出的援军则逃到了上邽(位于甘肃天水东北)。
汉光武帝再次写信叫隗嚣投降,保他父子团聚。
隗嚣仍然铁了心,拒绝投降。
汉光武帝一怒之下,就把他那个做人质的儿子杀了。
然后留下冯异等将领继续围困西城和上邽,吩咐凉州的人马撤退,自己也返回洛阳。
汉光武帝在途中,写了一封信给围攻西城和上邽的将军们,信中说:“如果两座城市攻下来了,你们务必率军南下征服蜀地。”
“人的弱点就在于不知足,我也有“得陇望蜀”的毛病。”
“每次出征,我的头发和胡须就会发白一些,但如果不这样做,如何能够统一天下呢?”
西城被团团包围,隗嚣一直闷闷不乐,第二年病死了。
他的部下,拥立他的儿子隗纯为王,继续对抗汉军。
又过了一年,隗纯支撑不住,只好投降。
就在这时,那位“大树将军”冯异也病死在军营里了。
汉光武帝曾经在大臣面前称赞冯异,说他为汉朝重建有“披荆斩棘”的功劳,谁知就这么死了。
陇右平定之后,汉光武帝将人马集中起来,专门对付蜀地。
公元36年,汉军大破蜀军,进攻成都,公孙述重伤身亡,他手下的将领纷纷投降。
这会儿,汉光武帝既得到了陇地,又得到了蜀地,实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
汉光武帝等待大军归来后,举行了一次庆功大会,大封功臣。
他回想起当年汉高祖曾经重视张良和萧何,可惜“赛萧何”的寇恂在前一年已经去世。
虽然邓禹无法与张良相提并论,但他告诉汉光武帝如何统一中原,时刻劝他注重纪律,整顿民心。
因此,汉光武帝将邓禹视为头号功臣,封他为高密侯。
其他的功臣也根据功劳大小,赐予不同的爵位和奖赏。
那些已经死了的功臣,就封他们的子孙。
平定了陇地和蜀地之后,经过二十多年的混乱,中原地区再次实现统一。
汉光武帝成功打败了所有的对手,他打算好好整顿国内事务,让国家重新变得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