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辰想到这些人每天都在和妖兽厮杀,面临着生死搏斗,哪有闲工夫听故事,正好这是个切入点。
于是,他开始讲讲一段有关“仁”字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姓仁,名叫美德的人,家里存有万斤灵米。遇到妖兽偷袭,仁美德就把自己家的灵米散去,救济同村同县的人。
因为这个缘故,家里从此吃不上灵米,可是被他救活的人却很多。其中一位阴神姓王,名叫味之,被妖兽追杀。
他就逃避到仁美德的家里,仁美德给他疗伤,打野兽给他吃的喝的,极尽诚意,极尽自己的能力去供奉他。有一次王味之跌在水里,沉了下去。
仁美德就跳到水里去救,哪里晓得大家都沉下去了。过了许多时候,才得被人家救起。等妖兽走后,遍地都是强盗,抢灵米、抢野兽肉,干些不劳而获的事。
可是强盗们到仁美德的门口,大家相约着不肯走进去。他们知道仁美德救过阴神王味之,是对抗过妖兽的英雄。”
大家听完张薄辰的故事后很是佩服,有的愿意做仁美德那样的大好人。有的人在犹豫,毕竟那可是“灵米”,而且还是万斤之重。
人群大声道:“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愿意把灵米送给需要帮助的人,谷主你来分配吧。”
很快,看着高台上传递过来的灵米,除了晶莹剔透外,至少有花生大小。
“谷主,什么是‘义’?”
张薄辰看着提问的这个小姑娘,感觉有点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虽然有点疑惑,但他还是回答道:“扶贫困、重正义、重名誉、讲节气,这就是义。”
小姑娘道:“我听不懂,可以讲故事吗?”
张博辰已经认出这小姑娘是谁了!她是张家院张三的妹妹张思悦,比起以前有点变化,但还是透露出机灵古怪。她身边还有三个张家的熟人,都还活着。
张博辰心情不错,笑了笑,说道:“好,给你讲述《云义的故事》。在汉代时候,有一个叫云义的人,拜同乡人吴名为先生。吴名是当时很有名的读书人,他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个。
可是吴名因为不肯附和那奸贼王莽,被王莽把他腰斩了。凡是他的弟子们都被禁止固蔽了,永远不能够做官。于是吴名的门弟子个个都拜在别人的门下做弟子了。
这时候云义正做着大司徒的属员,就他自己声明是吴名的弟子。竟收了吴名的尸首回去安葬,京城里的人都称美云义讲‘义气’。后来云义做到中郎谏议大夫的官。”
张思悦疑惑道:“什么是汉代?”
“就是现在的大帝国一样。”
“哦!”
“那大司徒和中郎谏议大夫呢?”
“就是现在的村长和炼气院老师。”
这些都是张博辰从《永乐大典》看到的故事,自己再胡编了一遍。
甘心的道:“我想知道什么是礼?”
张博辰道:“懂礼节,守法纪;尊师长,表里一,这就是礼。”
位力抢先道:“我要听故事。”
张博辰回头看了一眼徒弟位力,说道:“你添什么乱?”此时,台下一群人都在期待地看着自己。
我来跟大家讲讲《张良拜师的故事》。
张良乃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其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之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雪恨。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遭到追捕,遂避居到下邳。张良在这下邳城中,日子过得清闲无事。
有一日,他来到下邳桥上散步,正巧碰到一位老人。老人身着粗布短衣,行至张良身旁时,故意将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
随后,老人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道:“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这话,心中一愣,当时很想打这老人一下,但一看对方是个老人,便强忍着怒气,走到桥下把鞋子拾了起来。
那老人竟然又命令道:“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已经给他把鞋子拾来了,不如就给他穿上吧。
于是,张良便跪在地上,给老人把鞋穿好。那老人把脚伸着,等张良给他穿好鞋子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几步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五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就来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了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紧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老人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十三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十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张良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十三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张薄辰话音刚落,人群中开始议论,原来这就是“礼”!但是有多数人在讨论什么是《太公兵法》,它究竟是什么?
李俊杰手举金牌,大声道:“谷主,我手上有块金牌,是我捡到的。上面又刻有‘太上’二字,是不是《太公兵法》呀?”
柏林无语地看着李俊杰,“你想太多了吧!还《太公兵法》。”
李俊杰手上的金牌凭空消失,吓了一跳,慌忙四处查看。消失的那一刻,等再次出现时,金牌已经到了张薄辰的手上。好复杂的纹路,张薄辰将金牌装入口袋,打算有时间再研究。
看着李俊杰惊恐害怕的样子,张薄辰玩笑道:“怎么?害怕我把你的金牌给吞了。”
李俊杰急忙道:“这可不能吃,以前有人吃过,死状太惨!”突然,他想起来眼前之人可是“谷主”,没准这金牌真的可以吃。
而张薄辰脑海中不由得想起黄金:又称真金、吉金、金通、铜等。味辛、苦,性平。入心、肝经。有补气血、健脾胃、润肺、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对于缓解肺肾阴虚、脾胃虚弱等有一定作用。
张薄辰解释道:“我说的吞,不是吃,是私吞不给你了。”
李俊杰笑了,“谷主,你要对你有用就留下吧,对我无用。”
“谢了!我就收下你的金牌,有什么想要的我会尽量满足你,这是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