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赤眉军兵分两路,向西进攻长安。
刘玄派兵去抵抗,却屡战屡败,陷入绝境。
与此同时,张卬和王匡也被邓禹打败,被迫逃回长安。
他们看刘玄快撑不住了,就私下商议:“赤眉说到就到,咱们没法在这儿待下去了,不如趁早抢些财物,回南阳去再找路子。”
“要是南阳也守不住,咱们就到大湖里去做强盗,不愁没吃没喝。”
他们派人前去见刘玄,向他提出了这个主意。
刘玄听了很生气,没有答应。
张卬见刘玄不肯离开,就想使用武力强迫他。
他和申屠建等人密谋绑架刘玄,打算将他带出长安。
不料,刘玄收到风声,先下了手。
他假装生病,让张卬等人进宫探望,企图将他们一网打尽。
张卬等人进入宫殿,感觉气氛不对劲,急忙开溜,只有申屠建没走。
刘玄下令杀掉了他,派兵去追拿张卬等人。
张卬也撕破脸皮,领着手下人到长安的街市上乱抢了一通,又打进皇宫,要杀掉刘玄。
刘玄抵挡不住,慌忙带着妃子逃出皇宫,离开了长安城,躲进了他的岳父赵萌的军营。
就这么着,起义军火拼起来,大打出手。
刘玄逃到赵萌那里,仔细想了想,像张卬、申屠建那么受信任的将领都跟自己翻了脸,说不定还有人跟他们一样,要搞政变。
他觉得陈牧和成丹两人行为很可疑,于是将他们召进来杀掉。
这种做法,其他将领自然心生不满,纷纷对刘玄发动进攻。
年纪最长的王匡,带领手下军队攻进长安,与张卬联合,说要找刘玄算账。
刘玄不甘示弱,吩咐赵萌率军反攻长安。
双方你来我往,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
王匡和张卬坚守城内,粮草已尽,只好撤出长安,往东方逃离。
刘玄再次回到了长安,高兴极了。
这会儿,赤眉军已经来到了长安城外。
前些时候,樊崇等人得知刘玄快撑不住了,决定另立一位姓刘的人为皇帝。
刘姓的人在队伍中还真不少,他们找出了七十多个姓刘的人。
其中有一个名叫刘盆子的小孩子,年仅十五岁,据说与皇室的血统关系最近。
他一直负责看管牛,因此大家都称他为“牛倌儿”。
樊崇觉得小孩子好掌控一些,就决定立这个“牛孩子”为皇帝。
于是,众人让刘盆子换新衣服。
刘盆子就是不依,还哭着不走。
众人没办法,只好让他披散着头发,光着脚丫,衣衫褴褛地去见樊崇。
刘盆子见到樊崇后,不再任性,乖乖地穿上了小皇帝的服装,戴上了小皇帝的冠冕。
樊崇带领部下,共同拥立刘盆子为天子。
文武百官向他朝拜,弄得他不知道该怎么应付。
退朝之后,他立刻换回原来的衣服,想溜出去和其他放牛的孩子一起玩。
众人只好把他留在屋内,并嘱咐手下要看紧他,别让他随便出去。
赤眉军打着汉天子刘盆子的旗号,来到长安城外,准备攻城。
恰好张卬和王匡带兵从长安逃出,走投无路,于是归顺赤眉军,并引导赤眉军攻入长安东门。
刘玄刚进入长安,立足未稳,听说赤眉军已进城,急忙骑马从北门逃出,投奔部下严本。
严本见他自投罗网,便将他软禁起来。
过了几天,赤眉军的使者来到他面前,传达上级命令,要求刘玄投降。
使者表示,如果现在投降,还可以封他为王,但若过了二十天,便不再允许他投降。
刘玄只好跟随使者到长乐宫,向刘盆子和樊崇请降。
他脱去上衣,向刘盆子献上玉玺。
刘盆子听从樊崇的安排,封刘玄为长沙王,还让他留在长安。
就这样,更始政权宣告灭亡了。
没过多少日子,刘玄就被赤眉军的将领暗中杀害了。
就在长安战事正酣之际,汉光武帝正忙于攻打洛阳。
他已经将朱鲔围困在洛阳数月,但始终未能攻克。
得知刘玄政权覆灭,汉光武帝便派人劝朱鲔投降。
朱鲔因曾主张杀害刘演,担心遭到刘秀的报复,所以拒绝投降。
汉光武帝得知后,向他保证不会追究,而且还会重用他。
朱鲔这才安心,加上内部粮草告急,外部援军无望,只好率众出城投降。
汉光武帝仍然让他做将军,还封了侯。
刘秀攻下洛阳之后,便将洛阳定为都城,而他建立的汉朝,历史上称之为“东汉”,或是“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