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统治期间,大汉王朝再次达到了一个强盛的时期。
那会儿,由于匈奴贵族之间争夺权力,越来越衰落。
最终,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相互攻击。
其中一个名叫呼韩邪的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伤亡惨重。
呼韩邪与大臣商议,决定与汉朝和好,亲自带领部队前往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来到中原朝拜的单于,汉宣帝像接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前往长安郊外迎接,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逗留了一个多月,随后请求汉宣帝帮助自己重返匈奴。
汉宣帝答应他的请求,派遣两位将军带领一万骑兵,护送他回到了漠南。
那个时期,匈奴正面临粮食短缺,汉朝还向他们提供了三万四千斛的粮食援助。
呼韩邪单于对此非常感激,一心希望与汉朝和好。
西域各国听说匈奴和汉朝和好,纷纷争相与汉朝来往。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他的儿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
过了几年,匈奴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害了汉朝派去的使者。
汉朝派兵打到康居,击败了郅支单于,并杀死了他。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固了下来。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次来到长安,请求与汉朝和亲,汉元帝表示同意。
以前,汉朝与匈奴和亲,通常会选公主或宗室女儿。
然而这一次,汉元帝决定选一位宫女,下诏到后宫说:“谁愿意去匈奴,就把她封为公主。”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出来的,她们一进入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子一样,都希望有一天能够自由出宫。
可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前往匈奴,她们个个都不乐意了。
有一位名叫王嫱,又被称为王昭君的宫女,她不仅长得美若天仙,而且十分聪明。
为了自己的未来,她毅然决定应征,自愿前往匈奴,进行和亲。
管理宫廷事务的大臣,正因为没有人应征而焦急,听说王昭君愿意前往,立即将她的名字上报给了汉元帝。
汉元帝命令办事的大臣,选定一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位年轻美丽的妻子,高兴极了。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见到王昭君美若天仙,多少有些舍不得她离开。
他想留住王昭君,可是为时已晚。
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后悔,再次让人拿出宫女的画像,看看王昭君的样子。
尽管外貌有些相似,但完全无法与真正的王昭君相比。
原来宫女们进宫以后,很少有机会见到皇帝,都由画工画出她们的肖像,送到皇帝那里供他选择。
有一位名叫毛延寿的画工,在给宫女们画像时,如果宫女送给他一些礼物,他就会画得更漂亮一些。
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真实绘画出她的美丽。
汉元帝越想越气,便把毛延寿杀了。
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王昭君离开长安,前往匈奴。
传说,王昭君出塞的时候,因思乡过度而心情沮丧,所以一边走一边弹奏琵琶。
这首音乐哀婉动人,凄艳无比。
正在南飞的大雁听到这首曲子后,全都停在王昭君的周围。
因此,人们后来称赞王昭君有着“落雁之美”。
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后,她的兄弟也被朝廷封为侯爵,并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王昭君见面。
而且,呼韩邪单于对王昭君非常宠爱。
日子一长,王昭君逐渐适应了匈奴人的生活方式,还与他们相处得很好。
匈奴人既喜欢她,又尊敬她。
王昭君经常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发动战争,同时还将中原的文明传授给匈奴人。
那段时间,匈奴和汉朝相处得非常和谐,长达60多年没有爆发战争。
呼韩邪单于去世后,按照匈奴的习俗,他的长子应该娶后母为妻。
虽然这与中原的伦理观念不符,但王昭君以大局为重,答应了这件事。
在匈奴生活期间,王昭君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弥留之际,王昭君要求子女将自己安葬的地方,坟墓朝北朝南,这样她就可以遥望故乡了。
王昭君去世后,她的子女将她的墓地建在归化的郊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那里绿草如茵,非常美丽,所以后人称王昭君墓为“青冢”。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出塞和亲,后人奉为“和平使者”,她的功绩在当时很受赞扬,也给后世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