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恽虽然人缘不佳,但当被宣帝关入大牢时,仍有人为他求情,这人就是太子刘奭。
作为一位皇子,刘奭接受过优质教育,他对儒家思想情有独钟。
这一次,他看到自己的老爸因为官员说错话,就要将其处死,感到不满。
有一天,父子二人难得聚在一起吃饭,刘奭唉声叹气地说:“爸爸,您不觉得朝中有很多官员都是冷酷无情的吗?我认为我们应该多学习儒家思想。”
汉宣帝一下子怒气冲天,责骂道:“你这个不孝子,跟随朕这么多年,白白浪费时间!”
“大汉以法治国,儒家的仁义,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名号而已,只有以法治国才是立国之本,你懂不懂?”
刘奭看着父亲发脾气,连忙低头道歉。
好一会儿,宣帝才长叹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也就是说,未来可能会扰乱我大汉治国方针的人,恐怕就是我的儿子了吧!
果然,宣帝并没有说错,等他去世后,刘奭登基,大汉的国家形势发生了巨大逆转。
公元前49年,元帝刚登基,便宣布给大臣们制定了新的思想方针:“以前,我的老祖宗虽口头上说要尊儒,但实际上并没有重用儒家知识分子。”
“告诉你们,我与他们不同,今后,法家等学派通通退居二线,我只敬仰孔子一人,要广泛选拔儒家学者。”
皇帝发表讲话,下面的人都感到震惊。
官员们纷纷说:“我们学法家、读老子还有什么用?现在已经没有前途了。”
“不行,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留名青史,我们一定要把儒家的知识补习回来。”
官员们都这样说了,那些还没有当官的读书人就更加疯狂了。
儒学现在变成热门,未来就业前景好,反正都要读书,那换了谁,都会读儒家的知识。
由于读书人都开始学习儒家思想,学得好的和刚刚入门的人混在一起,元帝挑人才时眼睛都花了,不可避免地有些死读书的人混进官员中,只会空谈“之乎者也”,根本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
从那以后,朝廷在用人方面,可以说大不如前。
汉元帝不仅在政务方面,改变了前任雷厉风行的风格,个人生活方面也与众不同。
他当太子的时候,对于生育子嗣这件事差点失去了兴趣。
这件事,还得从他的宠妃司马良娣说起。
那会儿,太子刘奭身边有十多个小老婆,他最宠爱的就是司马良娣。
但不幸的是,司马良娣在刘奭只有二十五岁时就病逝了。
临终之前,司马良娣对刘奭说:“亲爱的,其实我本不该早逝,都是你的其他妃嫔,嫉妒我得到你的专宠,她们心怀不满,诅咒我早死。”
刘奭读书读傻了,他相信小老婆说的话。
从那时起,他对女人失去了兴趣。
汉宣帝知道后,非常着急,派人四处寻找美女给他。
当时的王皇后选了几个女子,趁着刘奭来给他父亲请安的时候,派人问他有没有喜欢的。
刘奭已经厌倦了这种相亲的场合,随口回答:“有一个还可以。”
传话的人,见他坐得离其中一个女子最近,以为他喜欢这个女子,就高兴地去报告了。
于是,这个意外被选中的女子,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后王政君。
她为刘奭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成帝。
刘奭当上皇帝后,又得到了两个儿子,皇室的传承才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