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遇到社会不公的时候,可能会抱怨一下,甚至写写反话。
可是,偏偏有些人就因为这个,招致杀身之祸。
汉宣帝时期,杨恽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他因为写了些不满言辞,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文字被处死的人。
杨恽为人品德高尚,重义轻利。
他的亲生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娶了后妈。
杨恽恪守孝道,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对待后妈。
后妈十分感动,临终之前,专门将自己的遗产留给他。
然而,杨恽并没有将这些财产据为己有,而是将其分给了后妈所生的几个儿子。
等到他的父亲去世,杨恽仍然没有占取任何遗产,而是分发给了亲戚。
外人见到这一幕,纷纷劝他自己也留点,改善一下生活。
他却笑着说:“我对生活质量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吃饱饭、有个床睡就可以了。”
杨恽的做法,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而他在为官方面也是刚正不阿。
权臣霍光去世后,他的家族成员不满家族地位下降,联合起来想要谋反。
这种事情如果被一般官员知道了,可能会保持沉默,毕竟霍家在当时还算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就连皇帝也要给几分面子。
但杨恽不同,他得知这件事后,想都没想,直接向皇上上书,揭露了他们的阴谋。
霍家的谋反计划失败了,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而杨恽因此得到了提升。
从那以后,他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有一次,一个官员的马车在经过宫殿时,马突然失控,闯进宫门。
杨恽听说后,对旁人说:“据说昭帝去世之前,发生过“失控门”事件,当时不仅宫门被撞坏,马也当场死去。”
“现在竟然再次发生这样的事,难道天意在暗示什么。”
其他人听了都吓出一身冷汗,而他却继续无畏地说着。
久而久之,朝中很多官员开始担心他的大嘴巴会给自己招来宰祸,便开始逐渐疏远他。
宣帝身边有一位近侍,做过很多坏事,担心杨恽会揭发他,索性狠下心来,跑到宣帝那里告状,将杨恽曾经说过的话都一一揭露出来。
宣帝听得龙颜大怒,说道:“姓杨的竟敢胡言乱语,哼,我让他进牢狱好好受受。”
可怜的杨恽还没回过神,就被人抓进了大牢。
他在狱中过得很沮丧,等被释放后,失去了官职,只能留在家中做普通老百姓。
从那时起,他变得愤世嫉俗,常常嘲笑说:“以前我多么正直,结果却没有好下场,看来正直都是假的。”
“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改变自己,不再做曾经的那个我。”
因此,他开始买地、修建别墅、购买洋房,并与各种人士交往,经常饮酒作乐。
他的好友孙会宗看不下去了,对他说:“兄弟,你虽然现在不再做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没有机会。”
“现在你应该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做出一副真心改过的模样,等皇帝哪天想通了,还是会重用你的。”
杨恽不仅不听劝告,还专门文书抱怨和发泄不满。
他在信中肆意妄言,说自己以前糊涂,追逐虚名,结果差点害死自己。
现在他已经看透了官场中的那些人,决心安心赚钱养家,坚决不再涉足官场,还劝告朋友好自为之,不要变得像那些官员们一样贪婪卑鄙,否则只会让他看不起。
杨恽的牢骚发完了,消去了一些怨气,然而这封著名的《与孙会宗书》并没有随着他的怒气消散,反而浮出了水面。
当时,汉朝境内出现了日食,由于古人对天文现象不了解,纷纷猜测这是否是上天的启示。
有官员便想到了杨恽,于是上书给宣帝:“陛下啊,杨恽这个人不懂得感恩,先前您对他进行了教训,但他依然执迷不悟,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
“您说这日食,是否因为他的言行不当有关?”
宣帝觉得很有道理,便命人再次将杨恽抓起来,并从他家中搜出了这封信。
宣帝看完后,勃然大怒:“既然你看不起朝廷,瞧不起我,对皇权不放在眼里,那我就让你知道天子的威严!”
公元前45年,杨恽被判腰斩,与他有关的亲戚和好友也相继被迫害,这个案件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