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对于皇权的掌控非常谨慎,尽管他任命霍光辅佐自己的儿子,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另外指派了几个顾命大臣,以平衡权力,其中包括上官桀、桑弘羊等人。
上官桀看着霍光日益崭露头角,心里开始不平衡。
作为一起出道的同僚,他不明白为什么霍光如此受重用,而自己却只能默默坐在一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发认识到不能坐以待毙,需要设法改变现状。
当时,朝中还有一些反对霍光的人,如桑弘羊、燕王刘旦等人。
桑弘羊是一位经济学家,在武帝时期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他当上顾命大臣后,与上官桀一样开始对霍光不满。
至于燕王刘旦,他是汉昭帝的哥哥。
自从自己的弟弟当上皇帝后,他一直不满,经常在暗地里埋怨:“我比刘弗陵年长,见识学问也更加过人,只是出生早一点而已,为什么出生晚的人可以登上皇位呢?”
“爸爸太偏心了,我不服!”
上官桀是个聪明人,自然清楚这两人心中的小九九。
所以,他起初想找汉昭帝当靠山,打算把自己的孙女送进宫,结果遭到了霍光的阻拦。
霍光说:“我们现在都是辅政大臣,而且还是儿女亲家,如果您再把孙女送进宫,朝中的官员肯定会有很多怨言,将来我们想治理国家,也没人愿意听从我们的号令了。”
上官桀满脸尴尬,知道对方绝对不会答应自己的要求,只好寻找其他出路。
于是,他直接与汉昭帝的姐姐长公主勾结,成功地把孙女送进宫。
荣升为皇亲国戚的上官桀并没有满足,他还幻想着获取更高的权力。
他暗中联合了桑弘羊、刘旦等人,准备发动政变。
公元前80年,刘旦打算上书给汉昭帝,表明霍光最近在阅兵,京城一带都进入了戒严状态。
他写道:“皇上啊,我是您的哥哥,作为大汉的一份子,我认为有必要提醒您。”
“霍光在政坛上的权力已经足够大了,如果他在军事上与匈奴有所勾结,您的皇位就保不住了。”
“为了保护大汉的江山,哥哥愿意亲自进宫,时刻守护在您的身边,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
刘旦的奏书完成后,交给了上官桀传达。
上官桀对此非常满意,心里计划着废掉汉昭帝,然后消灭刘旦。
他表面上仍然笑着答应:“燕王放心,您写的这封奏书情真意切,昭帝只是个十四岁的孩子,肯定会被您忽悠得晕头转向。”
没想到的是,当这封奏书送到昭帝面前时,小皇帝只是无动于衷地笑了笑。
第二天早上,霍光得知了这件事,他索性连早会都不参加,直接躲在挂着周公图的那间屋子里。
汉昭帝很奇怪,平时非常积极的霍光居然缺席,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霍光缺席,这不就意味着朝中没有几个用心工作的人了吗?”
有官员赶紧解释说:“霍光正在画室生闷气。”
昭帝立刻明白了,他让人把霍光请上殿,当着众人的面澄清:“霍大人不必担心,我知道那封奏书是假的,您怎么可能有谋反之心呢?”
“而且当初父亲将权力交给您的时候,您本可以趁机自己当皇帝,可您仍然恭敬地称呼我为皇上。”
“而我的哥哥刘旦那个混蛋,本就不在长安,现在却比我更了解长安的动态,这不是有问题吗?”
他话音刚落,大家纷纷跪下,欢呼万岁,赞扬这位小皇帝英明神武。
上官桀恨得咬牙切齿,恶狠狠地说:“文的不行,那就用武的,不就是造反吗,身为大汉的人,难道还怕拿刀动枪!”
随后,他们找到了长公主,两方达成协议,让公主请霍光吃饭,然后趁机杀掉他,接着废除汉昭帝。
他们自以为这个计划天衣无缝,谁知在紧要关头,长公主府的一名官员临阵倒戈,将计划泄露出去。
很快,霍光和昭帝得知了真相。
最终,这场政变还没有开始,就被强势镇压了。
上官桀和桑弘羊被逮捕归案,他们的家族也受到牵连,长公主和刘旦最终也选择了自杀。
从那时起,霍光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西汉的中兴局面也逐渐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