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成六年对晋国是极为艰难的,应对叛乱是当务之急,而且还得与英国不断地谈判、妥协、再谈判、再妥协以及再周旋。
昭成六年正月初七,马归英及其亲信先头人员共十余人抵达了兴京府,开始部署发动进攻的叛乱事宜。
世间本来没有那么多的巧合,但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相信巧合和天意。
就在马归英抵达兴京府密谋开始发动叛乱时,就在元宵节马归英和其死党准备进行最后的部署时,就在马归英认为自己不久也许就能坐上皇帝宝座的时候,他身边的一个名叫王成澍的侍从在当天夜晚将马归英杀了。
这个王成澍的侍从也是马归英的老侍卫了,昭凤年间就跟随马归英,马归英对其一直很不错,但是为何他会选择暗杀马归英呢。
王成澍在暗杀了马归英后,立即将现场巧妙地布置成一个普通的寻衅滋事的场所,然后立刻报警,随后又立即前往首相府要求面见首相范世荣,或者是已经是内务部副大臣的杜如玄。
这里说一下,杜如玄当时还兼任社会联络局局长,堪称是晋国最大的情治系统的首脑人物。
试想一个普通人,怎能随意见首相,但是王成澍确实就进去了,还见到了首相范世荣,并且范世荣还很客气,对其义举大加赞赏。
原来王成澍是卫仲康时代秘密在英国安插的密探杀手之一。
卫仲康在马归英出国后,对其就很不放心,屡次派人暗杀,但都是功亏一篑。最后考虑直接派人去危险太大,而要直接暗杀必须从英国本土招募汉人,或者直接暗杀,或者在马归英将来可能生事的时候立即刺杀。最后经过多方考虑,认为最好在英国本土直接杀,次之是在路途上杀,最后的下策是选择马归英将来回国前后的时候杀。
卫仲康派往和招募的杀手很多,但是如今活下来的只有几个人,而王成澍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他最信任的人。王成澍出生富裕家庭,但生性好赌,却也为人仗义,后因替人出头被判刑。卫仲康选择杀手时候,认为这种人如果改正后将会非常忠义,在昭凤二年将他捞了出来,还进行了多年的培训,后派出国,在昭凤七年时候与马归英结实。因其有案底,马归英反而认为这样的人比其他人更可靠,而王成澍也确实在跟随马归英的几年里很是得其赏识,引以为心腹。
因为王成澍的特殊性,在晋国国内,知道他身份的除了卫仲康,只有范世荣、杜如玄等少数人,过不了十个。而且因为选择暗杀虽然已经是过气的皇族成员,政治风险还是不小的,因此卫仲康也从未把具体情况上报给马归华,准备将来如有万一全部自己承担,避免连累马归华和皇室。
次日,范世荣、杜如玄将王成澍带入皇宫,觐见马归华。
范世荣将情况全部告知了马归华,马归华很是高兴,让范世荣一定要保护好王成澍。而在范世荣走后,马归华一方面高兴马归英这个心腹大患终于被以这样较好的结果消灭了,同时又再度为表哥卫仲康的精心谋划而感到欣慰,也再度为之落泪。
马归英这样被杀,除了马归华感动惊讶和意外之外,英国也感到了无比的意外,而马归英是自己多年精心豢养的“杰出且有影响力的人物”,而除了他之外,他们在晋国能找到的只是普通流寇和没多少影响力的普通议员,远不足和马归英相提并论。而马归英被杀,英国不得不下令先停止对晋国的武装进攻,而是先采取外交渠道要求晋国方面必须调查马归英的死因,给其以充分且合理的答复,而且自己也要参与。
外务部权衡之后同意调查,也允许他们参与。
马归华担心如果英国也参与调查,会否发现问题。但是范世荣、杜如玄拿脑袋保证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调查从二月八日持续了一个多月,无论是晋国的警察,还是英国军警两界的行家,得出的结论都是普通的刑事谋杀案,而且罪犯在杀害马归英之后也被马归英的侍从击毙。
虽然英国根本不相信,但是证据全部是这样显示的,由此可见王成澍计划和手段的高明。
在没有了马归英这个最有用的棋子之外,英国曾想直接下场,但是支持这一做法的人很少,内阁、外务部反对,认为风险太大,议会也是对半开。而邻近晋国的海峡殖民地总督区也兴趣不大,故而多主张外交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外交部和公使馆从昭成六年五月开始就与晋国外务部展开了漫长的马拉松式的外交谈判。
马归英虽死了,但是毕竟是前皇室成员,还是有些残余的影响力的,故而从二月开始,晋国内部一些反对派、匪寇、地痞流氓等组成的武装在英国驻军的默许下开始在租界及驻军基地区进行培训,不时发动对晋国内地的袭扰和武装叛乱。另外一方面就是顾少信等人不断和英国进行外交折冲谈判,唇枪舌剑也丝毫不亚于战场谈判。
二月十日,海军一些原投靠马归英的强硬派在英国默许下发动陆战队中的叛乱者并招募民间地痞流氓组织了共一万五千人在马归英残余死党傅雷元少将(傅筱山之侄)指挥下向兴京府的内阁和皇宫及国防部等重要政府大楼发动攻击,然而陆地上他们的战斗力很差。
面对这群乌合之众,陆元卿的禁卫军只出动了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连、一个机枪连,在禁卫军副司令卫衡昆及参谋长马培海指挥下,设伏于要道,炮兵一炸,机枪一扫,就基本解决了三千多人,剩下的则由火焰喷射器解决,其余叛军多是地痞流氓组成,瞬间失去了战斗力,还被俘虏了数千人。
恼怒的卫衡昆、马培海不顾陆元卿的反对,将俘虏的叛军及匪寇数千人全部处死,并将煽动叛乱的高级军官十多人全部在禁卫军司令部斩首。
面对这样的情况,军中许多人意见不一,主要是反击程度到底是如何,谁也没有把握。为此,国防部第一副大臣、帝国元帅刘良佐下令陆军随时可以进行反击,且必要时候可以进行报复性反击。
刘良佐是功勋之后,如今的地位在陆军是独一无二的。他虽无卫仲康、马归豪那样的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但忠心且勇于任事。这种能力在如今的时候是分外重要的。
陆军总参谋长苏武惠在有了刘良佐的支持后,自然胆子大了许多。利用叛军主力进攻重要政府机关而后方空虚的时候,派军警迅速控制了海军陆战队的军营及司令部,人员全部关押,收缴了所有武器库存。
卫衡昆的恼怒可以理解,也让陆海军的矛盾公开激化,海军为首的亲英派与陆军为首的传统派眼看着就要大开杀戒。
刚过完春节的晋国首都兴京府就这样笼罩在了战火之中。
二月十六日,陆军总参谋长苏武惠下令禁卫军、京畿陆军第一师和重炮团炮轰海军部、海军司令部、马归英原来居住过的住宅。
而倾向于英国的海军叛军部队则炮轰安晋港,晋国内战有日益失控的危险。而且海军更是严重,大中型的铁甲舰、巡洋舰、战列舰对晋国如今各地叛乱的态度不明朗。而中小型舰艇编队和海防团、炮台部队则忠于皇室,忠于政府,坚决支持戡乱。
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是晋国的支柱,也是如今马归华与英国谈判的最大本钱,他不允许这种陆海军的矛盾持续扩大。
这时候,身为海军大臣的李绍翔、海军总司令李成梅不断调解海军各方,并在陆军支持下实行分化瓦解的办法。将老旧的两艘三千五百吨级铁甲舰舰长全部免职,并以叛乱的名义上诉到军事法庭。并下令淘汰这两艘铁甲舰。舰艇上的火炮全部拆卸调入海防炮台。
虽然将这两艘铁甲舰除役,但原有的维修经费不动,且全部用于较新式的战列舰、巡洋舰的维修。另外将原有的这两艘军舰上的官兵也分别拆散安排到其余军舰上面。
不得不说,李绍翔、李成梅的做法很有一套。海军内部有矛盾不假,但大中型军舰、新旧军舰之间也有矛盾。而且通过淘汰旧军舰和保留人员但拆散组合的方法,海军混乱的局面立刻得以缓解。
李绍翔的贴身秘书何成斐少将曾对李绍翔的一些做法有不同意见,尤其是对他力主裁撤这两艘军舰,而且上诉到军事法庭的做法,认为这非常危险。但是李绍翔则说:“海军远比陆军费钱,因此国家不可能放弃陆军而发展大国海军,我们没有这个实力。能维持现在的已经难得了,而且即使是这样的规模,也需要国家内外环境的稳定。一旦失去了国家的稳定,我们海军不仅连这样的实力和地位也得不到,反而会更加任人宰割。”
何成斐似乎听明白了一些,接着李绍翔说:“昭凤晚年,我曾出任燕宁共和国使馆的武官,看到了在失去稳定的统一环境后他们海军的惨状。海军沦为了陆军的附属品,失去了独立性,而且将士的薪饷也无法正常发放。我们必须要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这样海军才能勉强与陆军保持基本平等的地位,否则我们更容易被逐步吃掉。这就是现实,也是必须顾全大局的实际因素啊,形势比人强。”
何成斐这才明白了李绍翔的难处,也理解了他的做法。
二月二十日,马归华视察禁卫军,公开批评了陆军的这种不顾大局的做法,次日,又在李绍翔、李成梅的陪同下前往视察海军,对他们的一些诉求表示理解,并且会给予解决。但同时严厉批评他们炮轰安晋港的做法,并警告他们如果继续采取无端的行动,也将愿意承受任何损失。
马归华毕竟是皇帝,是晋国海陆军的最高统帅,也直接统率海陆军。昔日卫仲康在,用不着他操心,他也放心。如今卫仲康不在了,他就该出面了,而且这是帝国宪法赋予皇帝的绝对权威,因此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在马归华这样强烈表态以及之前李绍翔、李成梅的软硬兼施下,都不得不有所收敛,总算是避免了陆海军的内战。
陆海军的争端虽然可以凭借着马归华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威和分化瓦解的办法来暂时稳定,但是这依然无法让晋国的局势得以平定。虽然英国的直接进攻暂时被挫败,而且从目前的征兆来看暂时也无大规模的英军直接进攻的迹象,但是内部各种矛盾却不断被激发。官民之间、陆海军之间、大资本勋贵与普通商民之间、地主与佃农之间、官府与匪寇之间的矛盾却开始真正的大爆发了,还有就是议会各党派、各党派的派系之间都在昭凤六年间总爆发了。而这一切,几乎每一种矛盾都有英国暗中挑唆,也发现了米里加国的参与,但米里加国更关心的是在南安行省的特殊利益,对晋国其余地方的兴趣并不大。
昭凤六年,晋国各地都爆发了大小不一的骚乱,有和平示威的,有打砸抢烧的,有聚众闹事的,有议会大打出手的,也有直接起事造反的。整个昭凤六年,晋国的军警以及各级政府几乎都在忙着处理这些事情。
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外交方面的问题,昭凤六年六月三日,英国驻晋国临时代办德迈斯向晋国外务部提交了一份关于战后英晋两国关系的大纲协定草案,要求重新规范两国的关系,并提出了共十二条要求:
晋国将巴克岛及巴望岛西南附近所属岛全部如数割让给英国;
晋国允许英国永久驻扎;
晋国沿海岛屿不得租借给他国;
晋国政府及军队如需聘用顾问,必须用英国人员;
晋国海军装备、补给、训练均完全采用英国标准,并全部购买英国的军舰;
晋国海陆军进行裁减,总计兵力不得超过十万;
晋国与英国合办电信、电灯、电话及保宁行省铁路等事宜;
永宁市租界、南安行省公共租界地位不得改变;
晋国不得在宁西行省南部部署重炮、大型军舰和巡弋,如有特别需求,需事先与英国协商;
晋国免除英国战时所欠之所有债务,或者用英国满意的方式得以友好解决;
晋国不得加入与英国不友好国家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且不得签署任何具有同盟性质的条约;
英国如遇战事,晋国必须全力援助,英国有权使用晋国海陆军基地及交通设施,并有权在晋国的领空飞行。
顾少信素知道德迈斯的态度,看到这十二条要求,非常恼火,但并没有当时就生气和表态,而是表示要请示和研究,然后打发了他离开。
当夜,顾少信将此事上报首相范世荣和马归华。
马归华于当夜也紧急召开帝国帝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内阁首相、第一副主席刘良佐、陆海军部大臣、陆军总长、海军总司令、外务部、内务部大臣等人,还有社会联络局局长杜如玄,研究英国提出的这些要求。
马归华:“都说说,该怎么办?”
顾少信:“如今国内乱事不断,但最难的核心还是外交问题。国内的各种动乱,都是英国暗中唆使挑动的。”
范世荣:“臣认为可两手并用,一方面下令给各地方,对于匪患毫不留情坚决镇压,但尽量别引发外交问题。外交方面,还是软磨硬泡。依臣看,只要内部逐渐稳定,外部方面,英国目前的实力也不至于能挑起对我国的全面作战,但还是有必要做好万一准备。毕竟有备无患这是必须的,严防他们破釜沉舟。”
马归华:“团结是最为重要的事务,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团结。”
马归华说这句话的时候特别看着陆海军的统帅,尤其是陆军总长苏武惠,还有海军大臣李绍翔。
李绍翔人缘好,而马归华的这句话看似是说陆海军都要团结,但很明显还是不放心海军。对此,李绍翔说:“陛下放心,臣及海军将士一定竭尽全力,保卫国家、保卫陛下,遵守宪法。”
李绍翔都这么说了,苏武惠自然也说了一些场面话。
马归华:“陆海军要备战,以防万一。陆军集中于内部协助警察和国民防卫军戡乱和反登陆作战,海军要确保近海的交通运输和陆军的调运。”
苏武惠、李绍翔:“是,臣遵命。”
马归华:“外交方面,该怎么谈呢。”
顾少信思索之后,说:“臣认为不能整体拒绝。”
马归华:“接着说。”
顾少信:“如果整体拒绝,就完全失去了缓冲,也要彻底撕破脸。不如与之谈,慢慢谈。”
刘良佐:“这种条件,还能和他们谈。”
顾少信:“刘帅,我请问如果开打,我们能坚持多久。”
刘良佐:“如果英国全面对我们开战,我们拼尽全力,也只能坚持半年多的时间,毕竟我们所需的许多军需储备和零部件都需要进口。而如果打起来,我们严重依赖海外,很难获得稳定供应,即使能获得,也会价格昂贵,会耗尽我们的外汇。”
顾少信:“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慢慢谈。多争一分是一分,多争一天是一天,实力使然啊。”
马归华:“那你怎么谈。”
顾少信:“逐条、逐字地与之谈。力争达到一个我们能够接受的条件。”
马归华:“可以,这方面由你全权去谈,每次谈完后,直接向我报告。另外,内部政党和民间方面呢。”
杜如玄:“民间的乌合之众都好对付,关键是政党方面,如今一些党派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松散,能够简单分化瓦解。必要时候还得硬来,另外臣建议在必要的时候由陛下下令,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取缔非法活动,暂停议会的选举等办法。”
王德胜:“这个办法可以啊。”
马归华想了想,说:“倒是可以,但最好别这样,至少暂时不能。即使用,也应该换一个名称,此事先看一看。”
接着,马归华让参会的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心理上已经有了底和准备,大体上有了一定的把握。
这场会议从晚上九点持续到了凌晨两点,已经年过花甲的马归华一直坚持了下来,而且前后听的很认真,并没有困意。而且很是自然,总是先听了下面的上报后,让众人提出办法,然后再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的办法而且很有操作性,且话不多。
在场的人,无论是平常与马归华接触较多的范世荣、王德胜,还是较少接触的其他人,在内心普遍认为马归华是一个不爱管事儿的人,恐怕也是个管不成事情的人,但这次御前的帝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扩大会议让众人一改印象。马归华只是不想管,而不是他没有管的能力。之前昭凤时代因为有卫仲康在,只要相信并适当管住卫仲康即可,用不着那么细致。而如今卫仲康不在了,那么他就得管了,也才真正让人们见识他的能力。
从六月十日开始,顾少信及外务部副大臣唐刚勇、欧美司司长赵嘉璇、参赞王友重、翻译丁肇聪、秘书马培廷等开始与英国使馆的临时代办德迈斯、副代办沙雷文、参赞李洁铭、首席秘书埃斯敦、翻译普莱尔等人开始了漫长的持续了半年多的马拉松式的谈判。
英国使馆具体参与谈判的是沙雷文、李洁铭,他们都是在东方长大或者学习了很久的,汉语非常流利,是不容易应对的对手。晋国方面因为顾少信、唐刚勇都还有其他外交事务,主要谈的是赵嘉璇、王友重。马培廷作为马归华的小儿子,因为常年在英、米两国经商,与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交道,熟知两国风俗,让他参与谈判,也是为了历练儿子的外交能力,给予了很高的器重与期待。
英方不同意逐步逐条谈,但晋国坚持这样谈。晋国坚持一周谈一次,英国坚持一周谈五次,最后协定为一周谈至少两次,多不过三次。
谈判是非常艰难的,双方逐条、逐句甚至逐字进行争辩。
在“晋国将巴克岛及巴望岛西南附近所属岛屿全部如数割让给英国”这一条的谈判中,
顾少信等人坚决要求去掉,英国不同意,必须全部如数而且尽快地割让,并不惜以战争相威胁,最后晋国不得不妥协让步。
德迈斯:“此几个小岛邻近前汉宁行省和我们管理的海峡殖民地,是为了我们的安全。”
赵嘉璇:“晋国已经将汉宁行省割让给贵国数十年了,我们已经明确对汉宁行省再无主权要求,所以阁下这条理由不成立。”
沙雷文:“这几个岛,都不大,于贵国毫无用处。”
赵嘉璇:“尺寸之地都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守。”
沙雷文:“我们替你们繁荣了巴克岛,在我们的治理下会更好。”
德迈斯:“是啊,而且你们的臣民仍可居住,你们的军舰仍可停泊。”
王友重:“那你们的军舰也可以停泊,你们的臣民也可以居住,把这条取消可否。”
德迈斯:“不不不,是在我们的管理下才能这样有序,你们目前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资金,能繁荣这几个地方。”
顾少信:“说穿了,你们根本不是要繁荣这几个地方,还是为了你们的地缘战略,为了海峡殖民地的侧翼安全。”
德迈斯:“就算是又如何,总之这些地方我们看上了就是我们的。”
顾少信:“终于不顾及文明绅士的脸面了,开始说实话了啊。”
顾少信等鉴于英国对此项态度的强硬态度超乎寻常,不得不让步,改为租借给英国,成为了租借地,租期二十五年年,从签约之日开始。
晋国允许英国永久驻扎;
这一条,双方谈了两次,晋国不同意使用永久二字,但也不得不同意。但加上一句驻军费用由英国自理,晋国收取军事基地的租赁费用。
晋国沿海岛屿不得租借给他国;
晋国不同意这一条,是完全要取消这一条的。英国坚决要求写入这一条,后英国同意不写入这一条。
晋国政府及军队如需聘用顾问,必须用英国人员;
这一条,双方谈了两次,变为优先聘用英国人员。
晋国海军装备、补给、训练均完全采用英国标准,并全部购买英国的军舰;
这一条谈的最快,晋国几乎完全同意,英国也是以此为诱饵,让晋国进行其余条件的让步。但是全部购买英国军舰一句在晋国的坚决要求下被取消,其余的内容表述方式也予以变更,改为:“应晋国的要求,英国将在海军装备、补给、训练上给予晋国必要的援助。晋国海军日后购买军舰,将继续优先考虑英国。”
晋国海陆军进行裁减,总计兵力不得超过十万;
晋国坚决反对这一条,认为这一条干涉晋国的内政。
德迈斯曾说:“你们有我们海军的保护,何必还要那么多陆军,何必还要那么多重炮,这些是用来干什么的,难道是用于对付我们的吗。”
王友重:“是用于应对可能的敌人,既然贵国相信你我两国友好,又何必担心这些呢。”
李洁铭:“你们的国家虽然发展了,但还是很贫弱,与其浪费资金用于军备,不如发展民生更可靠一些。”
王友重:“没有军队,我们更不安全。”
李洁铭:“有我们强大的海军,就能庇佑你们的。”
王友重:“我们知道你们海军的强大,也愿意相信两国的友谊,但靠别人终究不如靠自己。”
赵嘉璇:“另外我们保留这些军队,也是履行条约啊。”
沙雷文:“何意?”
赵嘉璇:“根据昭凤时的友好通商条约密约,战时不是要两国协助吗。你们海峡殖民地的正规军能有多少,而你们本土和东方天竺地方又能调来多少。我们保持这些军队,也是必要时候支持你们啊。万一哪一天你们顾不过来缓不济急时候,我们也可以帮你们啊。”
李洁铭:“你这是威胁吗,我们会需要帮助?”
赵嘉璇:“天凤时代,你们天竺不就发生了动乱,邻近友好国家也都派兵平乱了。如果你们真的强大,此次大战还需要同盟吗?”
赵嘉璇的话非常刺激,但也都是事实。最后英国不得不做出让步,晋国则答应不会威胁到海峡殖民地,不会在西南部署大量军队,遵守昭凤时代所签署条约的不在西南部署重炮、大型军舰,增兵与英国协商,换取了英国将此项去掉。
晋国与英国合办电信、电灯、电话及保宁行省铁路等事宜;
这一条,谈了三次,其实核心是为了后面的债务问题做铺垫,因此与债务问题一起谈判,并用一条描述。
永宁市租界、南安行省公共租界地位不得改变;
晋国以南安行省公共租界此事与米里加国有关,晋国原则上无意见,只要遵循昭凤时代的租界六原则即可。但是永宁市租界坚持必须收回,但方式和时间可以另行考虑,晋国在收回永宁市租界的问题上态度极为强硬,也摆出了不惜破釜沉舟的决心。英国最后同意永宁市租界另行商议,在租界收回前,遵守昭凤时代的租界六不准原则。
晋国不得在宁西行省南部部署重炮、大型军舰和巡弋,如有特别需求,需事先与英国协商;
晋国以此项与裁军一条有重复和之前条约重复为由要求取消,但英国坚持要求写入,晋国不得不同意,但裁军一条取消。另外将明确南部的具体位置。
晋国免除英国战时所欠之所有债务,或者用英国满意的方式得以友好解决;
这一条谈了六次,是最为现实的问题。经过六次的谈判,这一条改为:
英国战时所欠之晋国债务,以英国在晋国的海英电灯厂、海宁电信局、帝国电报股份有限公司、保宁铁路公司、英晋银行的相应股份作为偿还。偿还之后,上述诸企业可以由双方继续合办,管理权归晋国所有,仍聘请英国技术人员。其余所欠之外债,另行商议解决办法。
英国方面在九月底之前,主导谈判的是临时代办德迈斯,十月份,德迈斯因态度过于强硬,被换掉。宁河港总领事兰普芮接任了驻晋国公使,他上任后,谈判进城开始加快。也就意味着英国的外交谈判方针有所转变,不再采用一味强硬的逼迫手段。而是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简单说就是威逼利诱,以利诱为主。以细节、具体问题上的让步换取原则性的坚持,以较为温和婉转的言辞代替过于直白的言辞,这样符合东方人爱面子的思维特征和行事风格。
不得不说,兰普芮与前任的斯凯科林斯一样太了解东方人了,他这样策略的转变,很快让谈判取得了进展,晋国也逐步退让,换取了最后条约的达成,以尽快稳定国内局势。
晋国不得加入与英国不友好国家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且不得签署任何具有同盟性质的条约;
英国如遇战事,晋国必须全力援助,英国有权使用晋国海陆军基地及交通设施,并有权在晋国的领空飞行。
最后这两条也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完全在兰普芮手上达成的。英国打着友好和同盟的名义对晋国进行压榨,而且态度极为坚决,毫不让步。但作为交换条件,英国确实为了这两条在裁军、债务、永宁市租界问题上做了让步。而晋国方面,也需要英国的支持,也不得不让步,只不过要求加上一些修饰性的言辞,避免有损国家形象,对此,英国表示同意。
修订后的内容是:
英晋两国素称友好,双方和睦相处,确立永久和平关系,并表示将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两国之间的纠纷,基于此项原则,晋国不会加入与英国不友好国家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且不会与不友好国家签署任何具有同盟性质的条约,在此共同需求下,英国将一如既往地尊重晋国之主权完整和独立,不会干涉晋国与其余诸国的正常商业贸易。
英国如遇战事,晋国将全力援助友邦,英国可有权使用晋国海陆军基地及交通设施,并有权在晋国的领空飞行。
虽然经过了修订,晋国也多次与之唇枪舌剑,但是内容多少还是有些变味。原来的每次条约,英国名义上都是单独承认晋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而此次则是在晋国做出许诺的条件下,才会这样。而晋国开始是要求如以往的样式,但此次做不到了。而英国开始甚至是将此作为前提条件,后来才改为共同需求。实际上这就是英国要将晋国牢牢与自己捆绑在一起,防范的敌人是谁,很明显,独义志国已经战败了,无外乎是佛朗斯、米里加和东町国。另外,兰普芮代表英国还切实保证,只要晋国答应这两条,英国将采取具体、实质性且迅速地举动,将帮助晋国解决目前的叛乱问题,并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而且重申对晋国皇室地坚决支持。而晋国也确实又很担心东町国,更需要尽快弥平叛乱,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意愿签署这一条,客观上最后还是选择了签约。
十二月十七日,双方正式签约,条约主要内容是:
晋国将巴克岛及巴望岛西南附近所属岛屿租借给英国,在原有二十五年租借期满后,另行延展二十五年;
为增进两国友谊,保障航行自由与共同的安全需求,晋国允许英国永久驻扎。驻军费用由英国自行解决,英国缴纳军事基地的土地租赁费用;
晋国军政财务机关如需聘用顾问,优先考虑英国;
应晋国的要求,英国将在海军装备、补给、训练上给予晋国必要的援助。晋国海军日后购买军舰,将继续优先考虑英国。;
英国战时所欠之晋国债务,以英国在晋国的海英电灯厂、海宁电信局、帝国电报股份有限公司、保宁铁路公司、英晋银行的相应股份作为偿还。偿还之后,上述诸企业可以由双方继续合办,管理权归晋国所有,仍聘请英国技术人员。其余所欠之外债,另行商议解决办法。
英晋两国素称友好,双方和睦相处,确立永久和平关系,并表示将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两国之间的纠纷,基于此项原则,晋国不会加入与英国不友好国家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且不会与不友好国家签署任何具有同盟性质的条约,在此共同需求下,英国将一如既往地尊重晋国之主权完整和独立,不会干涉晋国与其余诸国的正常商业贸易;
英国如遇战事,晋国将全力援助友邦,英国可有权使用晋国海陆军基地及交通设施,并有权在晋国的领空飞行。
这是公开的内容,另外在附约中,又规定:
晋国沿海岛屿不会租借给他国;
晋国不在西南的宁西行省南部部署重炮、大型军舰,如因特殊情况要增兵,事先与英国协商(南部地理位置即两军分界线为宁西市南部之阿博兰城为为中心划一直线,北部为晋军区域,南部为英方控制区);
晋国不会改变南安行省的公共租界现状;
晋国与英国将来将妥善处理永宁市租界问题;
英国保证遵守昭凤年间关于租界问题的六项原则;
英国保证不会再追求继续扩展永宁市租界;
昭凤年间通商友好条约原有的内容不变,继续履行。
在达成这样的内容后,英国内阁及外交部表示了满意,语气上确实温和了许多,也在债务、租界、裁军问题上做了让步,但是最重要的关于租借岛屿及战时与晋国的“同盟”问题上,获得了空前的实质性的收获。而作为对晋国如此听话的回报,外交部允许兰普芮代表政府在十一月份就公开宣布了英国不愿意看到晋国的持续混乱,这会影响晋国稳定,会影响各国的商业利益,如果晋国需要,英国愿意给予援助。
而在那艘战列舰和潜艇方面,英国明确表示和约达成后,将全部如数修复好之后归还。不过李绍翔、李成梅决定不要那艘战列舰和潜艇了,他们要款项。实际上是要来款项从米里加国另外一艘战列舰和潜艇。
李绍翔、李成梅都是海军出身,这几年他们通过对海山号和海宁号的了解,加上历次演习和平时的使用,还有将士们的反应,虽然两艘战列舰各有千秋,但海宁号除了速度略慢一些外,各方面都强于海山号。为此,他们决定从米里加国购买军舰。
在英国做出这样的承诺后,马归华、范世荣等为了国内局势的重新稳定,立刻加快了谈判速度,十二月份签约条约后,兰普芮立即奉命于二十日对于晋国如今局势发表公开看法,声明:
英国不会也无意对晋国发动军事行动;
英国不会支持晋国的反对派;
英国不会破坏晋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英国支持晋国维护稳定的一切举措;
英国继续支持晋国皇室,确保两国友谊;
英国愿意为晋国的维护稳定提供必要援助。
在得到了英国切实保证后,晋国再无顾忌,而且战场上已经占据了对反对派的优势地位,开始了最后的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