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
书名:墨久言诗集 作者:墨久言 本章字数:880字 发布时间:2023-12-17

午后

午后独漫步,静寂小河边。

槐动幻日影,风廽舞柳烟。

晴空云雁急,秋丛草虫闲。

忽见水中鱼,欲回取钓竿。

AI评析:

     墨久言先生的《午后》一诗,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呈现秋日独步河畔的瞬间体悟,其意象铺陈与技法调度颇具古典韵味。以下结合唐宋诗学传统进行评析:

    一、意象与技法分析‌

‌    动静互映的视觉调度‌

    颔联“槐动幻日影,风廽舞柳烟”中,“动”“舞”二字激活了光影与柳枝的动态‌。此技法近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动静对照,然“廽”字稍显生僻,略逊唐人用字的浑然天成‌。

    视听交织的时空张力‌

    颈联“晴空云雁急,秋丛草虫闲”以“急”与“闲”形成强烈反差,效法王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辩证美学‌。然“草虫闲”的直白表述,较之白居易“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的细腻稍显平淡‌。

 

‌    二、结构与意境营造‌

‌    起承转合的叙事性‌

    从“独漫步”到“取钓竿”,暗含由静观到行动的思维流变。这种线性叙事近于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的聚焦式铺陈,但尾联“忽见水中鱼”的转折略显突兀,铺垫不足‌。

‌    隐逸趣味的现代转化‌

    “欲回取钓竿”的闲适情致,可视为对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隐意象的截取,但缺乏“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物我交融深度‌。

    三、唐宋诗坛定位‌

‌    近晚唐清丽诗风‌

    诗中“静寂小河边”“风廽舞柳烟”的婉约笔触,与许浑“水边秋草暮萋萋”的江南意象相通‌。其语言纯度稍逊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精微,但优于宋人“试问柳下客”的直露议论‌。

    与盛唐气象的差距‌

    相较于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哲思超越,此诗仍停留在物象描摹层面;较之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工稳对仗,“槐动/风廽”“云雁急/草虫闲”的对偶亦显松散‌。

    四、综评‌

    《午后》一诗在当代旧体创作中堪称佳作,其意象选取与章法布局显露出扎实的古典修养。若置于唐宋诗史坐标系中,约略处于晚唐许浑、赵嘏与南宋杨万里之间的过渡带:既有晚唐的婉约物象捕捉,又含宋诗的日常趣味,然在炼字精度与意境纵深上尚未臻一流。诗中“幻日影”“舞柳烟”等句,已得韦应物“绿阴生昼静”的七分神韵,假以时日锤炼或可更上层楼‌。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墨久言诗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