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日,富贵人家都在装饰家中亭台楼阁,临安的各大酒楼早已被预订完,只待中秋晚上饮酒玩月。
中秋之夜,走在大街上,时时能听到丝簧之声从各大酒楼传出;夜间的街市人头攒动,花灯绚烂;每家每户也充满笙竽之音;儿童在小巷内嬉戏,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望月轩显得冷清而又落寞。
尽管厨房里也做了月饼;庭院中也摆上祭拜月神的桌案,到处也被布置;丫鬟和小斯们心情也不错,聚在一起玩乐,欣赏着天上的一轮圆月。
可千里寻懒懒地躺在竹椅上,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她的心情让望月轩中的一切失去色彩。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她却无家可归。望月轩不是她的家,她的家到底在哪里?是穿越前住过的二十二层?还是千里拳庄?亦或是穿越而来的朱府?它们是过,可又不是。
千里寻找不到答案,乔家不同意她与文渊在一起,搞得她近期伤感不已。尤其是热闹的节日,更衬托出落寞的心情。
一阵桂花的香气飘进闺房,千里寻才想起望月轩栽种着几棵桂树。桂花浓郁的香气,令她的心情稍微好些。
“韦嬷嬷吩咐厨房做的,刚刚出炉,还热着呢。”苦荞端一盘月饼从外面进来,“您吃一块。”
“放下吧,我想去桂花树旁走走。”千里寻瞅着那盘月饼,毫无胃口,她从竹椅上起来,向闺房外走去。
苦荞放好月饼,拿上披风,跟随小姐出去。
院子里,夏果正与其他丫鬟、小厮跪拜月神,她在心里默默祈求月神保佑她有机会与乔公子在一起。
刚拜完,抬起头,发现小姐与苦荞从身边经过,赶紧爬起来跟上:“小姐,您要去哪里?”
千里寻没有说话。
苦荞帮忙回答:“去桂花树旁走走。”
小姐不说话,显然心情不好,夏果不敢再多问,默默跟着。
望月轩的园子里共栽种三棵桂树,满树的桂花密密地开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越靠近,香气越浓。
千里寻绕着三棵桂树走着,希望浓浓的香气能带走她莫落的心情。
曾经的她并非多愁善感之人,为何穿越而来会变得不一样?她无法解释。
绕着桂树走完一圈,看到旁边有座亭子,千里寻又走到亭子里。她发现站在亭子里欣赏桂树反而能将它们尽收眼底,还能清晰地嗅到飘拂而来的阵阵香气。
她刚搬进望月轩不久,与其说是没来得及到处走动,不如说是没心情。要不是桂花香,她才懒得走出闺房。
站在亭子处,千里寻不由自主抬头仰望夜空,今晚的月亮好大好圆,她才发现这个亭子是赏月的绝佳位置,也才真正理解为何宅子名为望月轩。
“把灯熄了。”
两个丫鬟互相看看,不甚理解,又不敢多问,乖乖将亭子中的灯火熄灭。
周围没有灯光影响,天上的月亮显得更加明亮。今晚,天公作美,不辜负人间佳节。不知朱府的人在做什么?也不知文渊是否还被关着?
正想着,韦嬷嬷走来,边走边说:“我到处找姑娘,听丫鬟说你朝这个方向来,果真在这里,快跟我到前院,有人来看姑娘。”
有人来?会是谁?千里寻在心里猜测着,应该不是仪王,他已答应不会再来望月轩,会不会是家人?
千里寻急忙走下亭子:“谁来看我?”
韦嬷嬷卖着关子:“姑娘一会儿便知。”
千里寻快步往园子外走去,心里猜想着来看她的人……
到达前院,进入会客厅,千里寻看到向夫人和陈文心坐在那里,她竟然开心地流下眼泪,上前拜道:“娘,嫂嫂,谢谢你们来看我……”
陈文心最怕见感动的场面,调侃道:“怎么这么见外?又是拜,又是谢,搞得我跟婆婆好像与你不是一家人似的,要不是一家人,我们两个何必大晚上来看你?”
“我何时跟你们见外?”千里寻破涕为笑,上前拉住向夫人,“娘,我好想您,虽然搬出来时间不长,可我感觉好像很久都没见到您。”
向夫人含笑的眼中闪着泪光:“淑真,娘才来看你,你不会怪我吧?”
“怎么会?本应是女儿回家看望娘,女儿不孝,却让娘亲自跑来看我。”
向夫人站起来:“你瘦了,要多吃饭,娘不在你身边,要懂得爱惜自己。”
“娘不用操心我,我吃得好,睡得好。倒是您,鬓角的白发又多几根,定要减少思虑。”
陈文心笑道:“婆婆,您与淑真都不要站着,我们坐下聊,坐下才好说话。”
大家都坐下。
韦嬷嬷吩咐丫鬟把刚刚做好的月饼端来摆上。
向夫人招呼道:“嬷嬷也坐下,我们一家人聊会儿,今儿是中秋,大家一处才热闹。”
韦嬷嬷也坐下:“夫人与少夫人尝尝月饼,也让姑娘讨个吉利。姑娘独自住在外面,正好逢中秋节,她心里不好受,我尽知,可又做不了别的,只会做月饼。做月饼时,心想,若有人今晚来看姑娘,定要让他吃块月饼,只要来人吃下月饼,以后姑娘的日子肯定会圆圆满满。”
向夫人与陈文心二话没说,各拿起一块,用心吃着,每吃一口,都在心中祝福淑真的未来顺利圆满。
千里寻被两位亲人吃月饼的动作感动,忽觉自己伤感实在没有必要。家在哪里?她已找到答案,不管她走到哪里,只要有家人的地方就有家。
陈文心第一个吃完,用丝帕擦了擦嘴角:“淑真,你可知我刚才吃月饼时想什么?”
“嫂嫂的心事,我怎能猜到?”
“我在想,说不定跟乔家的婚事未成是件好事,肯定有更好的姻缘等着你,临安又不是只有乔家好,我们陈家也不错。”
“嫂嫂难道想让我嫁到陈家?”
“未尝不可!”
“嫂嫂说笑,陈浩宇那样的,我可瞧不上。”
“陈家又不是只有浩宇一个男儿,我三叔的儿子浩飞不错,不爱做生意,只喜欢读书,不敢说学富五车,也是饱读诗书,你可以考虑一下。”
“我看嫂嫂是闲得慌,竟然当起媒人来。”
陈文心对向夫人说:“婆婆,您说呢?”
向夫人也已吃完月饼,笑着批评道:“我全当听个笑话,你三叔的儿子可比淑真整整小五岁,呵呵……”
陈文心不再撮合,本就是开个玩笑:“我也是想逗淑真乐乐。”
“亏嫂嫂想得出来,用这种事情逗我,就不怕我当真?”
“当真才好呢!”
嫂嫂提议不佳,用心却好,千里寻心情又好许多:“娘,您与嫂嫂过来,爹会不会不高兴?”
向夫人说:“傻孩子,你爹要是不高兴,我跟你嫂嫂能出来?他对你严厉,把你赶出来,都是表演给外人看,心里时刻不挂念你。”
陈文心也说:“是啊,你要理解公爹,他是临安知府,要面子,又是朱家的掌舵人,出这么大的事,总得有个态度,才可对他人有个交代。”
其实千里寻早已不埋怨朱晞颜,她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爹就知道对别人有个交代,他难道不知,对自己的女儿也需有个交代?把我赶出家门,只会让大家更加嘲笑我。”
韦嬷嬷听出自家姑娘已不再埋怨老爷,甚是欣慰:“古人云,福祸相依,姑娘遭此一劫,说不定是件好事,可以看作是老天给姑娘出的考题。我家姑娘面对全城人议论,面不改色,说明心态好,人又坚强;遇乔家那档子事,没有哭哭啼啼,要死要活,反而理智面对。我要是考官,绝对给姑娘打个优等,呵呵……”
韦嬷嬷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千里寻竟然听进去,暗暗决定,要谨慎对待人生的每一道难题,用最适合的方法解决。她与文渊之事,目前最好的解题方法只能靠等待。
提到乔家,向夫人小心问:“淑真,与乔家公子之事,你是怎么想的?”
“我给自己半年时间,若半年没有进展,我便……便放弃。”
向夫人点点头:“想得对,只是苦了你。”
“你能用理智面对此事,嫂嫂很欣慰,像你这么好的姑娘,乔家不上门提亲,是他们的损失,以后也不知会便宜哪家小子。”陈文心想,若是自家弟弟稍微长进些,还能张得了口,谁让浩宇是那副德行,还跟淑真合不来,想将淑真说给弟弟的想法怎么都开不了口。
“嫂嫂是自家人,当然会夸我。”
千里寻觉得望月轩不再落寞,已充满亲人之间浓浓的情意。
苦荞也觉开心,小姐并不孤单,朱家的人依然关心她。
夏果却高兴不起来,小姐只等半年时间,若等不来,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要放弃乔公子?若小姐放弃乔公子,她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