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一位有着远大志向的君王,从他开始,中国的皇帝开始逐渐重用儒家学派。
然而,就在他刚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很多官员都站出来反对。
当时,武帝有意在全国寻找学习儒家思想的人才入仕,并经常高呼:“我终将学习尧舜那样仁义治国的贤君,将民生问题置于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刚说完,官员汲黯就站出来嘲笑道:“陛下,您别忽悠人了,大家都知道您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现在竟然高唱为人民服务,试问尧舜那样的功绩,岂是您能达到的?”
武帝见他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气得发抖,指着他生气地说道:“混蛋,你……你……你……你等着瞧!”
说完,也不管其他官员还在场,就气呼呼地走了。
大家见武帝离开,纷纷来到汲黯面前说:“你又不是不知道皇上脾气不好,你竟然敢如此顶撞他,等着倒霉吧!”
汲黯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挺起胸膛,大声说道:“我有什么好害怕的?我身为臣下,自然有责任实话实说,若陛下想做一位好皇帝,就应该虚心纳谏。”
汉武帝虚心纳谏没有?自然是有的,只是在汲黯这儿,这个后世称颂的君主可没少当受气包。
有一次,河内地发生火灾,武帝便对汲黯说:“快去看看,河内那边失火了,你立刻前去了解情况。”
汲黯接受命令,离开了长安城,赶往灾区。
武帝仍心有不安,便派人跟随其后。
没过多久,他接到消息说:“陛下,我们搜索了整个河内,彻底搜查,可就是找不到汲黯大人,他不会是迷路了吧?”
武帝顿时怒气冲冲地站了起来,大声道:“那个老家伙会迷路吗?恐怕又是到别的地方去鬼混了,哼,如果我抓到他私挪公款、滥用公款的证据,我立刻废了他!”
武帝在长安大发雷霆的时候,汲黯派人传来了消息,说:“陛下,河内的火灾只是小事,即使没有我亲自出马,也能解决。”
“我现在正在河南,您在长安过着优越的生活,可能还不知道河南发生水灾吧?”
“百姓们的情况非常悲惨,房屋被冲垮,没有粮食应急,救援部队也没有及时到达,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我看到这种情况,觉得这是一个提升您形象的好机会,所以以您的名义下了圣旨,吩咐当地的粮食部门开仓赈粮,我的做法还不错吧?”
武帝听后,反而笑了:“好,办得好!既然你如此喜欢在基层工作,朕就派你去荥阳吧。”
汲黯接到命令后,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挥了挥袖子,缓缓说道:“陛下在发脾气,我可不陪他玩,我要申请病退。”
于是,汲黯递交了辞职信,直接回家养老。
武帝心里有些无奈,这个老家伙太不给自己面子了。
不管怎样,自己至少是国家的君王,你说辞职就辞职,难道朕还缺你这么一个人才吗?
可是没过多久,武帝就坚持不住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敢在他耳边说实话,
他非常担心自己做错了什么,没有人指出来。
武帝忍不住了,不久便说道:“朕受不了了,还是请汲黯老头回来吧,不然执政没有安全感。”
汲黯回来了,继续当汉武帝身边的老苦命。
虽然武帝是一个有为之君,但在执政期间犯了不少错误。
在上台后,他发动大军猛攻匈奴,最终取得胜利。
为了保命,匈奴的首领浑邪王不得不前往长安投降。
武帝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一听对方要来,就下令道:“那些人长年在草原上生活,肯定没有见过世面,朕这次一定要举办一个盛大的欢迎会,让他们大开眼界,让他们羡慕死。”
他一声令下,官员们开始为此全力筹备,征召车马、筹集资金,百姓们忙前忙后。
即便如此,负责征召任务的官员仍未能完成。
武帝看着面子工程没能做到位,便嚷嚷着要杀了这个官员。
这会儿,汲黯正在卧病在床,听到这件事后,连忙挣扎爬起来,跑进宫殿对武帝说:“陛下,您真是太败家了,一个人摆谱还不够,还要拉着人民受罪,现在又要处死一个无辜的官员,您是不是糊涂了?”
“大汉多年来受尽匈奴的欺压,现在好不容易可以扬眉吐气了,您不把匈奴人分给百姓做奴隶,还要热情招待他们,这根本就是损害国家的利益。”
武帝被骂得哑口无言,好一会儿才对身边的人发牢骚说:“汲黯好久没有发言了,一开口肯定没有好话。”
之后,汉武帝就解雇了他,炒了他鱿鱼。
几年后,武帝又重新请他出来管理淮阳,最终死在了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