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
书名:墨久言诗集 作者:墨久言 本章字数:869字 发布时间:2023-12-16

一枕幽凉梦已遥,

陋室推窗雨正潇。

竹笠寒蓑行人远,

谁人廊下看芭蕉?

晨雨初歇绿枝斜,

草野芳汀妩色花。

幽人心绪云中雁,

一般翩飞到天涯。

      AI评析:

     墨久言《晨雨》二首评析及唐宋水平定位如下:

     一、意象与意境

‌    清寂雨景的时空构建‌

    第一首以「一枕幽凉」起笔,将梦境与实景交融,承接唐宋诗中「夜雨寄怀」传统。推窗见潇潇雨幕的场景,与许浑「明月下楼人未散」的朦胧感异曲同工‌;「竹笠寒蓑行人远」化用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的孤寂意象,而「廊下看芭蕉」则暗合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物我观照‌。

‌    雨后闲愁的抒情范式‌

    第二首「晨雨初歇绿枝斜」延续唐宋「宿雨新晴」的经典起兴模式,王维「空山新雨后」、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皆属此脉。「幽人心绪云中雁」以雁喻漂泊,与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比兴手法同源,但「一般翩飞到天涯」更显宋诗平实说理倾向‌。

     二、技法与结构

‌    虚实相生的章法‌

    第一首由虚(幽凉梦)入实(推窗雨),再转远景(行人)与近景(芭蕉),空间层次分明,暗合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虚实调度。但结尾设问稍显直露,未达「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含蓄‌。

‌    对仗与声韵‌

    第二首三四句「幽人心绪云中雁,一般翩飞到天涯」虽非严格对仗,但延续宋诗「以文为诗」的散文化倾向。声韵上「斜」「花」「涯」押麻韵,与晚唐韩偓「恻恻轻寒剪剪风」的柔婉韵致相近,然「妩色花」等造语稍欠浑成‌。

    三、唐宋水平定位

‌    晚唐风致的承续‌

    诗中「寒蓑」「芭蕉」「云雁」等意象群,及「幽人心绪」的文人化表达,整体接近贾岛、许浑的晚唐格调。相较于李商隐「红楼隔雨相望冷」的幽邃,或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深挚,此作在意境深度上稍显单薄‌。

‌    宋诗平易的流脉‌

    第二首的叙事性语感与杨万里「诚斋体」的即景写生有相通处,但缺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精妙炼字。在情感表达上更近宋人「此身如传舍」的疏淡,而未臻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旷‌。

    综合定位‌:两首诗承唐宋余绪,技法娴熟且意象典型,可拟许浑、赵嘏等晚唐诗人中上之作,或南宋江湖诗派清新小品。然在造境深度与语言独创性上,尚未及李杜苏黄等大家高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墨久言诗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