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茂的枝叶几乎将洞口遮蔽,洞口高度约二十丈,宽度六丈,显得古朴而荒凉,散发着历史的沧桑感。
他没有贸然进去,不知不觉间站在了另一处洞口前,此时被一层淡淡的黄光罩挡住,这个光罩他已经看过无数次了,但始终没人敢进去。
回头再看眼前的一处山洞,高十丈,宽五丈,同样显得古朴苍凉,只是少了那份历史的厚重感。走进去,是一间三千平方左右的石室,宽敞明亮。
山洞内有不少山石散发着光芒,将四周照得很是清楚。这里像是主客厅又像是厨房,里面的石桌、石椅、锅、碗、瓢、盆、壶全部破碎。
右边的室内大约五千平方左右,里面同样有发光的石头,只是光芒稍微暗淡一点。只有一张简陋的石床,这里应该是修炼的地方。
不远处有一个巴掌大的丹炉,拿在手中的青铜炉约一百斤重,高九寸,口径三寸。炉盖顶部有一大圆孔,是用来盛放坩埚的。四周是排列整齐的十六个半月圆孔。
盖边饰有云纹,中间有二龙戏珠的图案。炉体沿口饰有云纹,下面有孔丁纹,两侧置有铺首衔环。腹部麒麟张口处为火门。炉脚为三兽足。
底部还有落款“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不知是什么意思。
看着石墙之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是《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所著的科学著作。于明崇祯十年(公元 1637 年)第一次刊印。
全书一共有上、中、下三篇合计十八卷,主要包括种植碾磨稻谷、养蚕缫丝制衣、生产盐糖用品、铸造陶器和金银铜器、制造舟船车辆、家用农具、石灰煤炭、油类和纸张等技术内容。
除几万字的语言叙述外,还带有一百二十三幅形象的插图,描绘了一百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第一章乃粒:主要讲述农作物种植,包含了水稻、小麦、黍稷、粱粟、麻、豆类等的种植、灌溉、农具使用、灾害处理等内容。
第二章乃服:主要讲述了衣物的制作,包括蚕丝的获取、种类、忌讳及制作成衣的方法,以及龙袍、棉衣、麻衣、貂裘、褐毡等的制作方法。
第三章彰施:讲述的是衣服染色的方法,包括了红色、褐色、金色、绿色、青色、红色、蓝色等的制作。
第四章淬精:讲述了五谷研磨的方法,记录了小麦、水稻的剥粒、水磨、储存等方法,以及黍、稷、粟、粱、麻、菽等的磨制方法。
第五章作咸:讲述了食盐的制作方法,包含了盐产地的介绍及海盐、池盐、井盐等的提取方法。
第六章甘啫:讲述的是糖类制作的方法,记录了甘蔗的种类种植方法,及甘蔗糖分的提取方式。还有蜂蜜的介绍及提取方法。
第七章陶埏:讲述了陶瓷的制作,比如砖瓦、罂瓮、白瓷的制作方法。
第八章冶铸:讲述了金属制品的制作方法,包括了鼎、钟、釜(也就是锅)、佛像、大炮、铜镜、铜钱、铁钱等的制作。
第九章舟车:讲述了车船的制作,包括了舟、漕舫、海舟、杂舟、马车等的制作方法。
第十章锤炼:讲述了锻造的技术,包括了冶铁、冶铜、斧斤、锄头、锯、刨子、凿、船锚、针等的制作方法。
第十一章燔石:讲述了对矿石的处理,比如石灰的制作,煤炭的获取,白矾的提取,硫磺的提取等。
第十二章膏液:讲述了油脂的获取,包含了植物油、动物油的获取。
第十三章杀青:讲述了造纸的方法,从纸料的选择到煮制等步骤。
第十四章五金:讲述了当时主要金属的获取方式,包括黄金、白银、朱砂、铜、铅、铁、锡等。
第十五章佳兵:讲述了武器的制作,包括了弓箭、箭弩、干戈、火器、三眼统、大炮等的制作。
第十六章丹青:讲述了墨的制作,如朱砂、银朱、墨等。
第十七章曲蘖:讲述了酒的酿造方法,从稻米选择到酒曲发酵全过程。
第十八章珠玉:讲述了珠宝的获取及制作。包含了蚌珠、宝石、美玉。
张博辰看着天空开雾,眼睛就是一亮,但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激动。没有理会丹鼎,而是快速离开,前往另一间密室。
而左边密室石墙之上刻写的是《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三千多人参加,历时四年,于永乐六年(1408 年)修成,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有凡例、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点七亿字。《永乐大典》有永乐正本、嘉靖副本两部。
张博辰对《永乐大典》不感兴趣,因为上面记载的内容还没有《三千大道诀》齐全呢。不过他对《天工开物》很感兴趣,然后又转回头,往右边密室研究去了。
画面再一次突然戛然而止。
而此时的张博辰看着自己的前世,在飞天鼠居住的地方居然看到《永乐大典》《天工开物》,最关键的是还有“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也是一脸的迷惑,这是什么情况?心里这样想着,把自己身上的灵草、灵药放在超市,坐传送阵去了另一个世界。
邯郸界,邯郸大陆。往西北方向,距离邯郸超市十亿里路。这个世界大陆主修佛道。佛道等级划分:聚元、脱凡、元心、意散、明心、舍利、魂动,突然太虚便可飞升修真界。
张博辰驾驶着战斗机,快速地往邯郸超市飞去,没有收集灵材料,也没有击杀僵尸。只是在距离邯郸超市不远时,往下看了一眼,一名聚元境界的光头小和尚在草丛中发现了一窝鸡蛋。“听说鸡蛋很好吃,我为什么不偷一个呢?”小和尚向四周望了望,给自己壮胆道:“嗯!就这么干!”
回到寺庙,小和尚取来碗准备打鸡蛋。“骨碌碌!”鸡蛋竟然动了起来。紧接着,从里边跳出一只毛绒绒的小鸡来。
“母亲……”小鸡一出蛋壳就对小和尚叫了起来。
“我是小和尚,不是你的母亲。”小和尚着急地说道。
小鸡可不管这么多呢,它一边叫一边往小和尚的怀里钻。
“母亲,我饿!”它喊道。
“好吧,我给你找点吃的。”小和尚找了些米饭,小鸡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在小鸡吃饭时,小和尚的脑袋飞速地旋转起来:我可不想当它母亲,怎么办呢……对了,就这么干!
小和尚带小鸡来到一块遥远的草地上。“我们来捉迷藏吧?我躲你捉?”
“好哇!”小鸡说着,闭上眼睛开始数数,“一、二、三、四……”趁着这个机会,小和尚跑走了。可没想到的是小鸡却回到了寺院。
小和尚又带小鸡去采橡果,去大海观潮,然后把它一个人扔在那里。可每一次小鸡都能顺利地回到寺院。小和尚彻底没辙了。于是,倒霉的小和尚只好离开了寺院。
这一天,小和尚惬意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突然听到有人说话:“如果你见到大头,请转告他,他的纪宝宝在等他回家!”
“当然!”是痴情人深情的话语。
“这可怎么办……”小和尚再也躺不住了,向寺院里跑去。
“母亲”看见小和尚,小鸡激动地扑到它怀里。
小和尚只觉得鼻子一酸,动情地说:“母亲再也不乱跑了。”
说到母亲,小和尚想到一个主意。他回到发现鸡蛋的地方,把小鸡交还给鸡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