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仓颉是的黄帝史官,曾用祖先传承的结绳记事法为黄帝记录历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绳子上的结越来越多,仓颉自己也无法分辨每个结所代表的含义。
这让他深感困扰,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他采用不同颜色的贝壳代替结,巧妙地避免了混乱。
起初,仓颉用贝壳记事的效果非常好,各项事务都记录得清清楚楚,黄帝对此非常满意,于是将记录的工作交给了他。
但有一次,黄帝吩咐仓颉整理近几年炎帝部落杀害黄帝部落民众的数量和证据。
接到命令后,仓颉跑到库房中将记录这类事情的绳结和贝壳拿出来看。
可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很多绳结和贝壳记录的事情仓颉都已经忘记了。
黄帝对此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仓颉,他的失误给部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让他深感内疚。
仓颉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改变这种状况,他不能允许自己再犯这种错误。
他在苦思冥想,究竟怎样的方法才能不出差错呢?
有一天,他参加部落的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猎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一个猎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猎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而一个猎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会对部落造成很大威胁。
仓颉听见他们的争吵,觉得很奇怪,他们是怎么知道每条路上都有什么动物的呢?
带着疑问,仓颉向猎人们请教,猎人们告诉他,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脚印,根据脚印可以判断出什么地方有猎物,有什么猎物。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
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仿照万物生灵的形态,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这些符号取了名字,称为“字”。
“日”字,是他依照太阳圆圆的形状和其发光的样子创造的。
“月”字,是他看见月牙之后,根据月牙的形态创造的。
“水”字,是他观察流水的形态而创造的……
这些字体都比较形象,所以记忆起来比较容易。
见到黄帝之后,仓颉告诉黄帝自己创造的字。
黄帝听完后十分高兴,命令仓颉向各个部落的百姓教授那些字。
就这样,仓颉创造的字在黄帝部落流传开来,传遍了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