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耀先在周老太太家里住下来以后,没有几天的功夫,就和三十六棚的工友们建立起了不错的关系,工友们也都很喜欢、尊敬他。解耀先常替工友们写信,写得非常用心。他那一手脱胎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小楷写得当真是笔力险劲,结构独异。这信一写开头,就不断有工友来求他,于是解耀先就成了免费的代书先生。解耀先不但字写得好,而且内容也写得周全、得体,写完一念,工友们无不拍手称好。求解耀先写信的工友说他写的都是自己想说的话,甚至想说又说不圆全的话他都给写上了,简直像钻到谁的心里看了一样。一来二去,传开了,来求解耀先的工友越来越多,有些工友遇上疑难问题也来问他。
每当来求解耀先代写书信的工友千恩万谢的向解耀先表达谢意的时候,周老太太总是春风满面,一脸的骄傲,连声说“不客气”,“这是我儿应该做的”。
过小年了,北方有贴春联的习俗,很多工友又找上门来,求解耀先帮忙写春联。解耀先自己都感到奇怪,自己是什么时候练成了书法的?那楷书神似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行书与欧阳询的《张翰帖》放在一起,简直难辨真伪。
打发走左一波儿右一波儿来求他写春联的工友,解耀先这一闲下来,仿佛缺少了点什么,又开始感觉到郁闷了。自己来哈尔滨已经五六天了,这五六天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他自己来哈尔滨的核心任务也基本清楚了。可惜,至今为止,他仍然徘徊在任务的大门之外,一点头绪都没有。毛大明也好,陆学良也罢,至今都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也许是和他们不清楚自己来哈尔滨的任务详情有关系,也许是确实无处着手。那个什么国际间谍奥古斯特·冯·霍夫曼这个瘪犊子当真属土行孙的咋的,来到哈尔滨就土遁了?尤其是和他一块儿堆儿来的,他的结义二哥军统中校“活二阎王”余震铎余二哥,让人家给活逮去了,到现在也不知道生死,想不出辙来救出来,真是磕碜死了!诺门坎一战,小鬼子大败,这是结果,后来的地球人都知道。可是过程呢?围绕整个诺门坎战役的暗战呢?他真有点后悔了,后悔叫战智湛在哈尔滨读大学那前儿没好好研究研究诺门坎战役的暗战。
要剁肉馅儿了,周老太太见解耀先闷闷不乐,不好问长官什么原因,就说什么也不让解耀先插手,解耀先只要在旁边陪着她唠嗑就行了。解耀先不好硬抢,他挠了挠头,只好顺其自然了。只见周老太太双手各持一把菜刀,左手起,右手落,上下翻飞,“咚咚咚”的在案板上快速地上上下下地剁着梅花肉,并不断地将下面的梅花肉翻到上面。解耀先知道这样才能使肉馅剁的又细又均匀,而且还要横着剁好后再竖着剁,这样肉就会剁的又碎又匀了。
解耀先心中暗想道:“乖乖隆嘚咚,猪油炒大葱!自己虽然练过《梁氏刀法》,但是像周老太太这样剁肉,水平却是远远的不如。不知道周老太太这是啥刀法?”
周老太太哪里知道自己眼目前儿这个儿子的思路跳跃性极强,竟然想到了自己剁肉馅会是什么刀法。伴随着“咚咚咚咚”连绵不断节奏感十足的剁肉声,周老太太边剁肉馅,边和解耀先闲唠嗑:“儿呀,你夜儿个在夜校教书,为娘的也去听了听。呵呵……”
解耀先双手捧着腮帮子,微笑着看了一眼周老太太,心不在焉的说道:“娘……瞅您!您来夜校鸟悄儿的,也不告诉俺,整的俺像傻子似的啥都不知道!”
拌饺子馅可是个技术活儿,周老太太把肉馅儿剁好了放入盆中,放入点热水,解耀先心中不由得有些遗憾:这热水要是换成高汤就更没治了!
周老太太边用筷子顺时针猛搅肉馅儿,边十分自豪的说道:“儿呀,告诉你干啥?再影响了我儿给工友们讲课!呵呵……我儿讲的真好!我儿讲的那是啥来着?哦……是‘定远何需生入关。’唉呀妈呀……为娘的都没听够!”
解耀先的思维一下子被周老太太带回到昨天在工人夜校的课堂上。解耀先讲了一段《道德真经》之后,顺嘴吟起了唐朝李益的《塞下曲》:“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
工人夜校内鸦雀无声,索三儿忽然说道:“先生,你才刚说的这段顺口溜听着比老子的《道德经》提气!呵呵……先生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你说的这段顺口溜是啥意思呀?”
解耀先笑了笑说道:“俺说的不是顺口溜,而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益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就是一首诗。七言绝句是咱们汉族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这种近体诗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解耀先说到这里,索三儿又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说先生,你讲的这些‘七绝’、‘八绝’的,就是再讲上个十年八年的,我们也听不懂呀!一千多年前?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啥‘益’就得是老祖宗了。先生还是给我们讲一讲那个啥‘益’的老祖宗说的是啥故事吧!”
工友们确实不耐听解耀先像老夫子一样讲什么诗词歌赋。要是讲下去,大家伙非得都睡着了不可。但是,听人讲故事还是蛮有兴趣的。于是,工友们附和着索三儿请解耀先讲故事。
解耀先笑了笑说道:“中!中!中!俺尊重各位工友叔叔伯伯的意见!呵呵……这位唐朝的大诗人叫做李益。这首诗中,头二句讲的是二千多年前东汉两个大将马援和班超的故事。最后一句‘仍留一箭定天山’中的‘一箭定天山’,讲的是唐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
“先生,《薛仁贵征西》我听过评书!”那老七突然打断解耀先的话嚷道。
“那老七,你臭嘚瑟啥呀!闭上你的臭乌鸦嘴,听先生讲故事!”一个工友申饬道。
在工友们的哄笑声中,那老七不敢再吱声。解耀先宽厚的笑了笑,说道:“李治当唐朝的皇帝前儿称为‘唐高宗’,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连射三箭射死了突厥派来挑战的三个大将。突厥大军的其他人都吓破了胆,纷纷滚下马来祈求投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