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在这基本上中午极少有人的地点,老张头和林世山会合了。
两人都走了相当的山路,便到林子里吃中饭,也就是两人各自带的干粮。
干粮加山泉,边吃边谈各自对任务步骤的考虑。
把不利的方面都想一遍,再凑合上新想到的。
最后老张头拍板:“就这样,咱们一起留意,按照总站长说的步骤,有了困难,耐心,多说好话-----”
林世山说:“是,多说好话----”
他提醒自己:“这可不是提枪杀人那般直接简单,不是被敌人杀,就是我杀了敌人----”
其实任务的最先一步,就是说服一对年老的山间农民夫妇,将组织上通过转弯抹角的关系,安排在他们家中的两个男孩子,一个八岁,一个十岁,带走----
两个孩子,在一年多前,失去了生活在一起的亲人长辈。
他们由当时该地的山间父老乡亲搭救,交给了当地党组织,后来,便被安排在一烈士家属家中。
这家烈士家属是山间一对老年夫妇。
老幼皆失亲人,相依为命,可想而知,其感情必深而纯。
任务的难度,也主要在此。
地下第十九号秘密交通线一号站正副站长,老张头和林世山,都没有想到,任务的第一步开头,基本顺利。
行前,老张头和林世山两个人化了装。
他俩原来有一点浅显化装技巧基础,这回,向何总站长现学不少,立刻用上。
学的时候,何总站长还开玩笑;“两位同志弟兄,我这一手,也就算个小半手吧,也是刚刚跟别的同志学得稍好了一点。
为什么说只是好了一点?因为我想,什么时候能够化得年轻一点就好----可惜我脸上老皮太长,难啊,不像二位,只要需要,都能化得年轻不少-----”
老张头化得年轻了些。林世山化得年老了些。
这一下,两个人看上去年龄相差不大了。
到了地方,找到了烈士家属老夫妇。
烈士遗属老头说:“-----组织上派人来说过两次,说找到了这俩孩子的亲人,不久要派人来,接走这俩孩子。
我们老两口,三个儿子都去了红军,就剩下一个女娃儿最小,也参加了三县赤卫总队,还当了个副中队长。
三个儿子中两个,老二老三,都已经牺牲了。本来老三说是失踪,后来也找到了,不在了----唉,以前说起来,我的老伴婆娘伤心,我也总是泪水不断----
现在我们想开些了,多少老弟兄老姐妹的孩子,不都是已经牺牲了?
我们老两口,不懂得太多的革命道理,一条那是认准了的,赤党来了,我们穷人才翻了身。-----那个话怎么说来着?对,扬眉吐气。这气吐得,舒坦!
做买卖还有赔了的时候,革命啊,和反动派白狗子斗,哪里有不死人的?
我想得开!我的婆娘,这老婆子,也想得开!
这俩孩子,我们知道,是好同志的后代。本来组织说的就是寄养在这里,现在组织上要让他们走,我们老两口没说的,心痛也得答应!
首长同志,要是组织上什么时候再想把他俩送到这里来,不用问我们,直接送来就是!
另外还有点小事情求你老哥,跟咱苏维埃领导说说,就是我那大儿子啊,他的消息,如果落实了有个好,告诉我们,我们老两口也能宽点心,要是不怎么好的消息,就拜托领导,不要着急打听到底,也让我们多些盼头----”
这种听来极为古怪的要求,令老张头和林世山都心旌抖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