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最后的繁华(一)(2)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14329字 发布时间:2023-12-08

昭凤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太皇太后郑舒丹去世六周年的祭日,马鸿清竟然不顾妻子英格丽.拉曼和女儿及小儿子马归永的的百般提醒和劝阻在王府大宴宾客。被宫内省总管大臣马归信和内阁首相卫仲康联名举报,并遭到了帝国议会、国民议会联名弹劾。

卫仲康已经对马鸿清的帝国自由联盟忍了三年了,时刻寻找机会。虽然平日也有机会,但对马鸿清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杀伤力,而这次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毕竟不孝在东方是最大的罪名,是与不忠和谋逆等同的十恶不赦的大罪。何况马鸿清不孝的行为多的是,而如今正是彻底摧毁马鸿清的绝佳时机。

三月三十日晚,卫仲康在自己兴京府郊外的乡间别墅将王德胜、梁昭文、梁绍贤还有帝国前进党的首脑们叫来,秘密策划了对马鸿清的打击计划。

这个计划不是武力打击,而是要彻底摧毁马鸿清的形象。

卫仲康向他们提供了一些马鸿清不忠不孝的证据,王德胜等人明白了,之后就开始了运作。而卫仲康的这些证据,除了有些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外,还有一些则是马归豪、马归凯所提供的。

四月五日清明节,海山时报、汉华民报、东方日报、前进报、进步报等主流报刊专门在这一天揭露了马鸿清多年前在清明节宴请洋人的事,然后又将马鸿清几天前在太皇太后忌日的所作所为也一并揭发。

几天后,这些报纸又揭发出了马鸿清平日奢华享乐乃至于殴打下人致死,私自持有枪械等罪名,要求审判马鸿清。

帝国议会议员卫玉龄、林子英,国民议会议员傅品德、李玉胜、施念敬、潘树礼等共数十人也在议会大骂马鸿清是道德败坏,不配为亲王。汉华民报更是说他是“沉沦西洋奢靡之风,辜负先帝提拔重用之恩,忘却太皇太后养育之情。上不忠于国家,下不自爱于己身,有何面目将来见太祖、先帝、太皇太后于九泉之下。”

海山时报的杜芯玲更是不惜篇幅用直截了当通俗直白的文字批评马鸿清说:“先帝为了他,不惜违背祖制越级提拔为郡王,一有战功就擢升亲王,并任命为海军部尚书,后来还晋升大将。观我朝自和宁以来宗室将领中,如马鸿慷、马鸿策、马鸿陵等将帅,虽也越级提升,然都是血战累累、伤痕遍布,方得亲王之授。而马鸿清,无论哪方面都不可与前三王相提并论。辜负先帝恩德,是为不忠。马鸿清生母早逝,先帝对其恩情山高海深,太皇太后对其有养育之恩,如同亲母一样关爱。然太皇太后冥诞、祭奠之日,竟然不思孝道,是为不孝。而他都齐全了,真可谓是不忠不孝。马鸿清奢华无度,然观其在未封王之前,尚能洁身自好,宽以待人,然封王之后尤其昭凤元年后,方暴露其本来面目,冷酷、奢靡、不忠不孝之本性日渐明显,此乃皇室之耻辱,亦乃国之耻辱。往吾皇宜早做决断,不使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影响我国家及皇室形象,贻笑臣民,贻笑万邦。马鸿清如此,其子马归英作为长子,理应匡正其行,然马归英不仅不知纠正其父言行,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寻花问柳、奢靡无度、殴打发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反观其妻英格丽.拉曼虽为异域之人,但自嫁入我国以来,受太后及太皇太后影响,温良恭俭让,集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典范。然余诚谓其妻而可惜,也窃谓马鸿清、马归英父子之狡诈、贪婪而可耻。”

杜芯玲的报道除了针对马鸿清外,还捎带批了马归英,但却褒奖了英格丽.拉曼,另外也将马归英的诸多行径也都暴露了出来。其实已经有议员说马鸿清的长子马归英自与妻子结婚以后依然寻花问柳,还动不动就殴打接发结发妻子沈涵阳,要求他去议会接受质询交代清楚。

在国外的时候,马归英与沈涵阳过的还可以,但是从思文七年回国后,尤其是昭凤三年帝国自由联盟议会取得巨大成功后,马归英就变了,和父亲一样甚至更加张狂,公开寻花问柳。有时候甚至当着妻子的面与妓女享乐偷情,沈涵阳是敢怒不敢言。而英格丽.拉曼对儿媳是非常疼爱的,多次大骂儿子,但是马归英根本无所顾忌。英格丽.拉曼见儿子如此,曾对沈涵阳说如果与他离婚,她绝不会反对,但沈涵阳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如此。

二十九日,马归华下令将马鸿清降爵为郡王,罚款二十万晋圆,抄录太祖时代国史三遍,以略做薄惩。

对于马鸿清,马归华历来十分反感,如今这么多人点名攻击他,给了马归华机会,而处罚不轻不重,也能让英国说不出什么。而此事也让马鸿清的声望和英国对他的兴趣大幅度降低。

而经过此事后,拉曼和女儿及小儿子马归永对马鸿清和马归英父子彻底绝望,从此夫妻和父子父女之间形同陌路,并不住在一起。

中秋节后的第二天,马鸿清、马归英父子酒后强奸了一名魏姓宾客的的妹妹,这名女子的妹妹无法忍受,就告到了法院。甚至马鸿清、马归英还密谋雇佣黑道帮派势力来绑架杜芯玲。幸亏杜芯玲很受报社器重,保护严密而免于遭到非难。

报界更是大肆报道,马归英虽然找路子,花钱摆平了此事,但是马鸿清的名声是彻底臭了。

九月二十日,宫内省总管大臣马鸿翔奉命宣布了对马鸿清、马归英的处置。马鸿清降爵为男爵,罚款三十万。

二十三日,又下令剥夺马鸿清的海军大将军衔,从元帅府的列席名单中除名。马归英则被免去海军上校军衔,居家闭门反省。

虽然处罚的实际意义不那么严重,但侮辱性极强。而剥夺了他们父子的军衔,则将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极大降低,也让他声名狼藉。

此次事件中,除了马鸿清父子外,宗室之中的长平郡王马培训(弘凤十二年出生)也因为平日与马鸿清过从甚密而被彻底斗倒。

马培训是马玉秉之孙,马归方之子。马玉秉做长平郡王时代小心谨慎,天翔二年去世后,以其幼子马归方(天凤十九年出生)继承长平郡王。马归方在郡王任内,政治上小心谨慎,但专注于经营产业且颇有成效,到其昭凤三年去世时候长平郡王一家的家产已经积累到了六百多万。但其死后,其独子马培训利用自家的经济实力先是按照支持马鸿清、马归英,并逐渐公开化还与英国人过从甚密,这直接触碰到了底线。

昭凤六年十一月十八日,马归华下诏以对太皇太后祭祀不恭和涉嫌谋逆和里通外国为由将马培训关押到宫内省终生圈禁,次年初就暴病而亡。同时将其家族彻底革除皇室宗籍,家属全部驱逐出境,家产全部超没。同时将长平郡王的世袭特权予以废除。

就这样,原来马玉隆即位时代就世袭的五大郡王(昭武、西平、武威、顺宁、长平)除了武威郡王一系后裔因晋升昭亲王而得以保留外,其余的全部被彻底打倒,体现了皇权的威严。

身为帝国自由联盟的后台,他们的这些言行也让帝国自由联盟的名声日益变臭,英国对其的支持和兴趣也大幅度降低。

身为英国驻晋国公使的尼尔克里斯就认为马鸿清、马归英已经不是英国可靠和有能力的朋友,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他断言对马鸿清父子一系列的打击是马归华、卫仲康在幕后策划的,并放消息给议员去实施的。因为马鸿清居住的王府是有专人保护的,守卫森严,一般人不可能知道许多内幕的。只有马归华、卫仲康可以做到。他建议英国外交部如果再继续支持这块已经臭了的牌子,不仅无有任何利益,还反而有坏处。他建议应重点与当权者打交道,以公开、坦诚相待,同时施加以利益诱惑,紧急时候辅助以必要的压迫,这样才更合适。

马归英铲平了此事,但事后并没有收敛。他表面上不断托母亲和妹妹、弟弟在马归华名下说好话,表示要悔过自新认真做人。但私下不改其贪婪狠辣的本色。在事情基本平息后,他于十一月底让人将那个被强奸的女子全家全部做掉,警方虽然知道此事有背景,也调查出了一些蛛丝马迹,但最后鉴于事情的特殊性,还是不了了之了。

其实在昭凤六年,皇族内部还有一桩离婚的事情,那就是马归华同父异母的弟弟马归兴和妻子张靖萍在五月秘密的离婚了。

张靖萍生性好静,这本来是其优点,也是凌菲菲当年满意的原因。然而婚后凌菲菲和马归兴发现这不是好静而是自傲。明明只是普通人,还那么自傲。而婚后因为嫁入了皇家,更是自傲。多年没孩子,这还可以理解。但是他多次要求马归兴和凌菲菲为自家的人谋取官职,被马归兴、凌菲菲拒绝。凌菲菲最反感的就是这个,她虽然是皇太后,但都不肯为了儿子向马归华开口,何况是她家。

在被拒绝后,整个人性情大变,不仅常和马归兴吵架,还对婆婆凌菲菲出言不逊,马归兴一怒之下打了他。此后更是暴戾乖张,凌菲菲不忍心儿子受委屈,于是想到了让儿子离婚。

马归华开始时候不想参与弟弟家里的事情,但弟媳妇的言行已经影响了皇家形象,不能再留。最后于八月初要求弟弟一个月内必须和他离婚,而且他会为弟弟寻找更好的人家,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

八月十日,马归兴正式提出了离婚,这可是把张靖萍吓到了,开始主动认错,毕竟没有了皇室的名头,她什么也不是。但是为时已晚了。

八月十七日,在宫内省副总管傅有林的强迫下,张靖萍不得不答应离婚。而且他还必须将当时马归兴娶她时候所付出的十五万晋圆在一个月之内全部退还,否则就要抄家。

九月底之前,张靖萍不得不将十五万全部退还。

傅有林此事做的让马归华、凌菲菲很是满意,毕竟这种皇室开口索还彩礼的事情,他们说不出口,而傅有林能,也能够做到。

同样是离婚,但是马归英、马归兴却是两种不同的结局。最重要的原因是马归英的名望远大于马归兴。而其次就是在马归华和卫仲康等人看来,马归兴的属于皇族内部的家事,需要严格保密。从始至终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禁止任何人泄密。而马归英的事情牵涉到了国事,而且影响政治斗争,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要隐瞒反而瞒不住,倒不如主动公开放大,而且还能趁机将马鸿清父子的声望给打掉。

昭凤七年二月,经过多年努力,海山钢铁厂终于自行制造出了合格的不亚于英国和德国原厂的步枪和陆海军炮弹用钢,并可以大批量生产。但是火炮和军舰用钢因难度很大,仍需大量进口。

昭凤七年三月,尼尔克里斯卸任驻晋国公使,斯凯科林斯出任公使。威斯麦杰利出任驻军统帅,二人都与尼尔克里斯是好友,而且外交政策基本相同,反对强硬从事。斯凯科林斯更是会一口流利的汉语,对东方事务非常通晓,他认同尼尔克里斯的方针。他的目标是将这个汉人统治的东方最具实力的国度逐步引导成为英国在东方的一个自治模范之地,英国要做的是循循善诱,加以“劝告”,而不是总与之唱反调。更反对军方的盲目激进做法。他在上任后就立即拜访外务部大臣陆征儒和他的接班人顾少信,得到了二人的一些好感。

七月二十九日,赖化行因病去世,年七十三岁,追赠为勋二位,侯爵,谥号忠敬。

昭凤七年八月十七日,马归华特意让在德国留学的二十三的长子马培海返回兴京府,任务就一个,与卫仲康十八的女儿卫淑榕完婚,同时授予卫仲康勋二位,武英殿大学士衔。

大学士衔虽说是虚名,但还是极为具有象征意义,而且待遇很高。如今卫仲康被授予大学士,加上他还是首相,他的地位、影响力和权力已经是人臣顶峰,享受的待遇也和卸任的邵文贤基本相同。

卫淑榕是卫仲康的发妻刘晓雯在弘凤二十九年生下的,是卫仲康三个儿女中唯一的女儿,从小十分疼爱。父母疼爱,小姨娘程津瑜也宠爱,两个哥哥更是对小妹百般照顾。妹妹长大后对父母哥哥都极为孝顺,没有一丝一毫娇小姐的架子,是大族财团的女儿中少有的乖乖女。

将卫淑榕嫁给马培海,自然这也是一桩政治婚姻,而马归华更是对卫仲康说:“朕当年太皇太后就想让玉玲嫁过来,今日也算是让朕的儿子完成她老人家的愿望,可惜她老人家看不到了。”

卫仲康万分感激,也更让卫家与皇族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

马培海在德国留学已经七年了,毕业后也没有回国,就在独义志军中历练,这是父亲的愿望。

他的妻子卫淑榕是卫仲康的独生女,马培海小时候见过,他从小对卫淑榕就印象不错,但是他只把卫淑榕当做妹妹,何况本来也是妹妹,但如今妹妹要成为妻子,多少也是不习惯的。但是不习惯也没有用。当然卫淑榕也一样,可对于卫仲康而言,这是最好的事情了。

同年,晋国从英国、日本购买了千吨级、八百吨级、五百吨级,三百吨级四种级别的驱逐舰共十二艘,要求三年内交货。

除了这几艘军舰外,晋国得知英国已经服役了一种新式的大型全装重型主炮的军舰,即战列舰。日本也从英国订购了四艘,第一艘由英国建造,其余将根据英国的图纸及技术在日本自行建造。

晋国也想订购一艘这样的战列舰,但是这样的军舰造价很高,每艘要一百五六十万甚至近二百万英镑,晋国财力有限。而且康锦泰、吕道生向来不主张买大型军舰。不过此次,康锦泰并没有反对。他已经决定卸任,不愿意在致仕前让众人尤其是马归华反感,所以也支持购买。这样,到十月底,海军部同意购买一艘战列舰,并在年底与英国维克斯公司签约。同样也要求派专家去船厂学习技术,但是被拒绝,只允许派人去监造。

虽然已经确定要购买战列舰,但是钱从哪里来。马归华有办法,他从海山公司及自己的内库中拨出了整整一百万英镑的经费,而这些钱都是直属于皇帝内库的特殊经费,有些甚至属于储备金的级别,但马归华决定动用。

马归华为何决定动用储备金来购买军舰,还是因为他自思文七年被迫与英国签约,被迫从巴望岛南部撤军,让他感觉受到了侮辱,所以他想复仇。而要如此,必须强大海军,战列舰又是他所认为的必需品。

这艘战列舰的具体要求是标准/满载排水量约两万八千吨/三万两千吨,装备三十六台亚罗式煤油混烧锅炉、两座帕森斯式蒸汽涡轮机,总功率六万五千马力,四轴推进,航速二十八节。装备五座双联装五十倍径三零五口径主炮,十六座单装五十倍径一五二口径副炮,十二座单装七六口径炮,八具备五三三毫米鱼雷发射管。

昭凤七年八月底,海军部大臣康锦泰因病卸任,卸任前举荐吕道生出任海军部大臣。不过卫仲康认为吕道生的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最后举荐由在思文年间作战优异的萨日朗出任海军大臣,吕道生仍为海军总司令。

萨日朗有战功,与马归华、卫仲康关系不错,上来后就要对海军进行一番全新的改革,他的两个愿望就是一要组建陆战队,海军要有自己的陆上作战兵力,一般事宜自己解决,不能如有登陆作战,总是让陆军出风头。二是要有如今世界上最先进新型的重型战列舰。

他深知这两个愿望中,第一个相对容易实现,虽然与陆军利益牵扯,但不难摆平,而且海军上下对此意见高度一致。而第二个较难,牵扯到了海陆军的经费之争。

同年,海军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组建了一支六千人的海军陆战队,专司登陆作战,并装备陆军的山野炮。

昭凤八年二月议会改选,这次选举,支持政府的势力大获全胜。王德胜被钦定为元勋故地代表,并出任帝国议会副主席,大权在握。国民议会议长则是卫仲康、王德胜支持的梁昭文出任,副议长是李维熙和更年期的杜如风。

帝国议会自成立以来,主席一直都是首相兼任,副主席虽有但从未有人出任过,可以说王德胜成为了首位帝国议会副主席。

七月,晋国在基本依靠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英国技术及设备支持下,正式服役了一艘五千吨级的穹甲巡洋舰,起名为绍文号,除了部分动力设备外,全部为自行建造,也是晋国自行生产的最大军舰。该舰的动力设备是相对保守却成熟的亚罗式水管锅炉,总马力两万六千匹,航速二十三节。装备两门四十五倍径二零三主炮,十门一二零口径副炮,十二门四七速射炮,还有三具鱼雷发射管。

晋国基本自产的这型军舰共两艘,另一艘绍武号的建设也在进行中,第二年初就能服役。

虽然这种类型的军舰在当今世界上已经算不得出众了,但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晋国而言,能有这样的成果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而之所以建造这两艘相对不算出众的军舰,一方面是为了节省购买军舰的费用,此外也是提升自己的造船实力。另外一方面就是与原有的两艘中型四千三百吨级穹甲巡洋舰可以形成组合搭配,进行协同作战。

昭凤八年二月底,在海军大臣萨日朗的大力建议下,提交了一份海军军备采购案,要在五年内向英国订购六艘战列舰、六艘重巡洋舰、六艘艘轻巡洋舰及三十艘驱逐舰、鱼雷艇和潜艇的庞大采购计划。同时就海军发展计划,他经过多年的实践,加上参考了康锦泰、维莱尔原来的计划,也认为颇有可取之处。要打造一支以一线性能水准的战列舰作为核心而打造出来的全高速化综合舰队,他提出:“综合的攻守兼备的海军自然为最佳,然而我国目前及以后漫长的时间内均无法做到,无论是财力,还是制造能力,以及人员方面都做不到。因此防御性的海军是最现实的,但是防御也分为攻势防御和守势防御。而就海军而言,也分为近岸、近海和远海三种。武国要做到具有近岸的绝对优势,近海的相对优势和远海的防御能力。毫无疑问这样的海军将是我们以弱制强、以小博大的利器。对于我们这样的弱国及海军而言,无法拼消耗,无法与强大的敌军进行舰队主力决战,因此只有以破袭战为主,重点攻击对手的后勤运输防线和商船,但是也必须具备万一与敌主力舰队遭遇时的交锋能力。因此我们的海军在火力、防御力、速度、续航力这几项之中,最强调的应该是火力和速度,以猛烈的火力代替较为薄弱的防御能力,实现战术上的以攻为守。另外就是速度,航速即主动权。航速更高的一方能自由选择交战与否,能先敌一步集中或分散兵力,这是战略上的主动权;也能实现对低速方的包抄侧击,火力集中,这又是战术上的主动权。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防御力,如果能实现火力、航速和防御力的有效结合,是最好不过的。续航力对我们这样没有远洋作战的海军舰队来说,相对而言就是最次要的,重要的还是火力、航速,次之是防御力。”

当今的世界已经是战列舰对峙的时代,大舰巨炮就是真理,就是实力。因此,萨日朗分外推崇大舰巨炮,但是他的大舰巨炮主战也和昔日马鸿清推崇的均衡综合型的全能海军不一样了。他认为晋国需要大舰巨炮,自然也是越多越好,但是实力不允许。而晋国需要少量的大舰巨炮军舰,一来作为国威、军威的展示和体现,但重要的是火力和航速。他所希望的大型军舰是战列巡洋舰,搭配以数量适中的火力猛、速度快的中型巡洋舰,再辅以更快更具威力的鱼雷艇、驱逐舰和潜艇。形成一个三层火力网,这样更保险,简单来说萨日朗如今的主张已经很接近康锦泰、维莱尔的主张,但是他想要一些战列舰,则是想尽快达到远海防御的能力,想通过达到远海防御的能力直接达成近海的相对甚至绝对优势地位。

很显然,萨日朗如今的主张及设想已经较为适合较弱的晋国海军,但是仍然有一些理想化的因素,而且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着急且乐观的不成熟。

萨日朗的手下起草了这个采购计划,原计划没这么多,但萨日朗故意抬高了很多。对此其手下有疑问,萨日朗说:“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如果我们要的少,肯定一分拿不到,一艘也得不到。而把要价抬高了,就能够实现我们的愿望。我倒是真想买这么多,但也知道根本不可能,可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一部分。其实只要得到三分之一,就已经实现我们的愿望了。”

果然,这个计划在议会就遭到了非议,这耗费太大了,连审议的议程都没有被列入,因为已经购买了一艘战列舰,为何如今还要购买。最后卫仲康出面,但他让萨日朗做了一些变动,同时与议会进行协商,这样重新列入国民议会的议程。

昭凤八年五月,一份新的海军军备采购计划在议会得到了通过,采购驱逐舰、鱼雷艇采购计划获得同意,但要求同时获得购买生产权,以备自造,数量减少到二十艘。而大型军舰的采购被压缩为两艘两万八千吨级战列舰和一艘五千三百吨级轻巡洋舰。

这个计划案通过后,萨日朗表面上还很是失望,但内心非常高兴,他的计划得到了实现。

六月中旬,海军部招标要购买两艘战列舰和一艘轻巡洋舰,共有英、独、米三国的六家船厂竞标这两艘战列舰和一艘巡洋舰的订单。

一艘巡洋舰的订单被英国的亚罗造船厂轻易获得。而那两艘战列舰的订单,美国方面首先被淘汰出局。在当时,美国虽然制造能力相当强大,但是在军舰的设计、建造技术和使用经验都不如英、独两国。

晋国方面此次的要求较为明确,排水量不低于两万五千吨,主炮口径不得小于三零五毫米,航速不得低于二十五节。

英、德两国针对晋国方面提出要求所设计方案都各有千秋。英国方面的优势是火炮口径及威力大,速度也不慢,而且英国造船工业发达,晋国使用英式军舰较长,上手快。而德国方面给出的方案优势是速度快、防御力好,价格也较低一些,但火力略有欠缺。但是德国伏尔铿船厂允许晋国派人去学习建造技术,这是英方所没有的。

最后的决定权在晋国方面,德国当然希望拿下,但英国方面在晋国尤其是海军方面的影响力太大,此次军舰订单极为重要,马归华、卫仲康后来都亲自过问了。最后在卫仲康亲自出面关照和协调下,两国都各自让步,造舰经验丰富的英国维克斯造船厂重新修改了部分设计,兼容了德国的一些方案,如增加了装甲防御力度,这样就达到了晋国的设计要求,并以此为基础生产,当然重量和价格就会略有增加。而建造方面,由英国和德国的船厂各建一艘,但为了统一弹药口径及配套设施,火炮全部采用英国的式样,主炮口径是四十五倍径三四三毫米。

看似这个解决方案较为公正,但实际上英国还是略占优势。设计方案是以英国为主,德国船厂基本上只是按照英国提供的样式生产船体和安装动力设备,并且还得安装英国的火炮。

这两艘军舰花费了五百八十万镑的巨额经费,平均每艘是二百一十万镑。但两艘花费了五百八十万镑,多出来的一百六十万镑,完全可以另买一艘巡洋舰,但是无论是卫仲康,还是萨日朗,都没有用这些钱再买别的军舰,而是提出宁愿多花钱,也要多买零配件、炮弹还要购买炮弹的生产设备。重要的零配件购买了两套备份。炮弹方面,主炮炮弹每门增购三百发,副炮每门增购两千发,鱼雷增购二十条。

此外另外购买了五门三四三口径的岸防要塞炮,足见重视程度。

昭凤八年底,这两艘战列舰在英国和德国的船厂先后进行建造。标准排水量两万五千吨,满载排水量两万八千吨,最大功率为六万七千匹马力,航速二十六节。这级军舰主炮拥有拥有非常强大的火力,有五座双联装共十门四十五倍径三四三毫米主炮,有效射程可达二十三公里。另外还有十二门一二零副炮,这个火力相对比英国原计划安装的一五二口径的火力有所削弱,但影响并不大。此外还有四门七六毫米口径的小炮,三具四五零鱼雷发射管,每艘有人员千余人。

而另一艘轻巡洋舰价格要便宜许多,只有一百二十万镑。排水量五千三百吨,航速二十六节,装备八座单管五十倍径一五二毫米舰炮,四座单管四十七毫米速射炮,两具五三三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

对于这两艘战列舰,马归华也特别重视。而且比上次订购的那艘还重视。还从皇室内库再度拿出一百万镑的巨额款项。毕竟这两艘战列舰是晋国的面子,也是晋国的尊严,将来也是晋国的光荣象征,而且该舰的火炮是晋国从未有过的巨炮,为此,马归华特意拿出一百万镑的宫内省的钱财,而他为了这笔钱,也省吃俭用了不少,也从海山远方公司挪用了不少的资金。另外他还为此变卖了一些宫中的文物。

对于购买大型军舰,萨日朗是坚决的支持者,而前海军部大臣康锦泰、海军司令吕道生不大赞同,认为花这么多钱购买这样的庞然大物,晋国每年维持费用就很多,加上燃料、弹药、维修等,晋国难以承受。不如购买更合适使用的巡洋舰,或者是驱逐舰、鱼雷艇和最新的潜艇等。但是他们已经重病在身,反对的力量有限,而卫仲康作为首相,为了平衡海军的两派,加上他也希望海军能强大,最后还是同意了购买两艘大型战列舰。何况萨日朗的主张已经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卫仲康认为应该支持。

昭凤八年十月,历经十余年的建设,耗费上千万晋圆,慧亭州西南部的海军基地正式建成。占地三万多亩,各种生活设施及炮台、船坞、武库、仓库、工厂等维修、后勤及配套工程也相继完成。能够停泊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战列舰。马归华派卫仲康前往视察,港口定名为汉宁港,将成为晋国今后最主要的海军军事基地。

卫仲康虽说是陆军,但有心将陆海军整合,且海军大臣萨日朗对他很是感恩,所以对于海军发展,卫仲康也很有自己的主张。对于海军的发展,晋国历来是分两派的,以当年的马鸿清和如今的海军副司令萨日朗都主张大舰巨炮的综合型全能海军,而以海军部大臣康锦泰和现在海军的青年将领李绍翔、李成梅等人则认为还是务实发展一支破袭舰队更合适。

英国在晋国海军是很有影响力的,总顾问维莱尔上校在昭凤六年被聘请为晋国海军总顾问,为人勇于任事,忠于职守,敢于直言,和下面的基层将士关系是较为和睦的,另外他与内阁首相卫仲康关系很好,但是和海萨日朗的关系很一般。

维莱尔向卫仲康建议,应组建一支快速舰队以有效保护晋国那漫长且四处漏风的海岸线,为商船队提供护航,并袭击敌方的商船队。在他的设想里,这个舰队不需要有那些看起来很凶猛的重巡洋舰以及战列舰等,这些太耗费钱财,应由驱逐舰、鱼雷艇、鱼雷炮舰和最新型的潜艇构成主力,并由少数速度快、火力猛的巡洋舰提供火力支援。

昭凤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卫淑榕在生产时候大出血,医生询问马归华、卫仲康是要保孩子还是保大人。

卫仲康提议保孩子,但是马归华则主张保大人。因为卫仲康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视若掌上明珠。他不忍心自己的表兄在晚年丧女。

医生最后还是听了马归华的建议,保下了卫淑榕,而孩子则没有保住。

卫淑榕是保住了命,但身体则从此非常虚弱。

考虑到晋国的医疗条件还是不如西洋,在昭凤九年春节过后,马归华、卫仲康将卫淑榕也送往了德国,那里医疗条件要好,可以在那里休养,也可以在那里治病。

昭凤九年五月,从德国高价买入生产新式大炸力火药、炸药的设备,并提升火药厂、炮弹厂的生产能力。还继续从德国、瑞典购买炼钢和熔锻及生产火药和重型炮弹所需的成套设备。使得晋国可以初步自行生产新式火药和炸药。并使得钢轨、钢铁和炮弹尤其是重炮炮弹产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部分钢轨得以自产。

当月,还买入德国新式一零五和一五零野战速射重炮各一百门,每门配弹一千发。并买入共三百门的零配件自行组装生产,这足够永晋府的汉宁炮兵厂生产好几年了。

除了野战重炮外,还秘密从德国买入十八门更重的二一零、二八零口径的野战臼炮以及从其盟友奥鹰国购买六门三零五口径的攻城炮并携带各型炮弹各两千发,还有所有零配件车辆各三套。这三十门重炮要求到昭凤十二年初交货。

二一零臼炮为十二倍径,最大射程九点四公里。可发射一百二十公斤重的重型穿甲弹,威力巨大。二八零臼炮,重达五十三吨,炮弹重量为二百一十五到三百四十五公斤,射程最远可达十点四公里,可击穿厚重的装甲,是非常可靠的重炮,尤其对军舰很有杀伤力。然而与三零五炮比起来,就要小巫见大巫了。

三零五巨炮按照晋国的要求是十五倍径,可发射两种不同的弹药,重型弹药重达三百八十五公斤,轻一些的也有二百八十公斤,最大射程十五公里,有效射程十公里,射速每小时十到十二发。毕竟太重了,全重在二十八吨,在预设阵地要做好准备需要一个时辰。

这三十门巨炮耗资巨大,而且装运艰难,但卫仲康执意购买,并计划装备到来后将其编组为一个重炮旅,直属于陆军总部指挥,而这样的巨炮,目标指向很明确,那就是英国的海军基地那些坚固的军营要塞。

除此之外,还有五十倍径的三零五大口径要塞炮六十门,每门配弹两千发。三年内全部交货。主要装备给怀远港、安晋港、昭文港和汉宁港。

同年六月,贷款从英国、德国购买了鱼雷艇、潜艇共五艘。要求这批货必须在三年内交付。

昭凤九年十月十八日,宫内省总管大臣、和亲王马鸿翔因病去世,年七十三岁。谥号忠贤亲王。

马归华下令为皇叔国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而宫内省总管则由马归华的亲弟弟马归信接任。弟弟只是爱钱,曾经只是外交政见与自己不同,但是并无异心,这是多年来看出来的。而不像马归英完全是喂不饱的白眼狼,而且如同仇人一样。

昭凤十年三月,海楞保建议陆军参谋总部组建了一支七千人的直属部队。卫仲康同意,但是避免陆军参谋总部以后权力过大不好控制,决定这支军队战时可在皇帝命令下由总参谋部直接指挥,平时接受陆军总参谋部和京畿警备司令部双重管理。

这一年的七月,海军部及海晋造船厂建议将船厂的军民部分分开经营。多年来海晋造船厂一直以维修、制造军用舰艇为主,而且已经是负债经营。建议进行军民分家,除部分涉及军用的船坞及相关设备、人员仍为海军部直辖外,造船厂的大部分地方改归商办,自负盈亏,同时也可以接受军用订单。

这个提议早就有,但一直未能实现,此次在萨日朗提出后,卫仲康决定同意实行,以挽救这个造船厂。

九月,内政部提议为了联系萨描岛与赖特岛之间,在两岛之间仅有不到两公里宽的海峡修建一座跨海大桥,得到了内阁的同意。内阁决定拨款建造,考虑到这座桥的重要性及难度,特意从国外招标,最后选定由美国承建这座桥,建成后桥梁将取名为弘凤大桥,用曾经的年号给桥梁取名,这在晋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昭凤十一年三月十八日,马鸿清唯一的女儿已经是虚年三十五岁的马玲曼嫁给了议员李维熙的儿子李承悦。李承悦时年三十岁,比马玲曼要小,却心思稳重,看似八面玲珑,实则外圆内方。且二人情投意合。

马玲曼与父亲、哥哥不和,与母亲、弟弟关系很好。但是多年来受制于父亲的恶名,许多大族财团和达官显贵的儿子也都不敢或者不愿沾上,虽然他们明知道马归华对马鸿清一家是区别对待的。

马玲曼与李承悦是在昭凤九年认识的,后来逐渐相爱。而且李承悦竟然极为罕见地得到了马鸿清、英格丽.拉曼共同的认可。在当天的婚礼上,马鸿清和妻子英格丽.拉曼及马归英、马归永都出席了,属于全家多年来唯一的一次大聚会,这也是最后一次了。因为马鸿清已经重病在身,没有多少时间了,能看到女儿完婚是他的最后一个愿望了。

九月七日,被降为男爵的马鸿清因多年来享乐过度和精神抑郁而因病去世,年六十一岁,马归华下令给谥号为枭,且没有追封,只按普通宗室成员的待遇安葬。而传统成语中有衣冠枭獍,这明显是恶意的贬低,可见马鸿清在马归华心中极为恶劣的印象。

马鸿清曾经是马鸿松最为器重的弟弟,但是弟弟后来逐渐在一些人的影响下加上自控能力的缺乏日益走向了歪路,进而成为了皇室的丑闻。九泉之下,不知马鸿松、郑舒丹见到他会作何感想啊。

马鸿清去世后,卫仲康曾请马归豪在暗中私下试探马归华对马归英的态度,希望能趁机一并解决掉,哪怕是先革除皇室宗籍,但是马归华只说了一句话,说:“他不仁我不能不义。”

这句话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而且马归华在马鸿清去世后看望婶母英格丽.拉曼的时候,他也去了,马归华对婶母极为尊敬,因此要找机会趁机做掉马归英看来是不可能的了。

马鸿清去世后,卫仲康一颗悬着多年的心终于算是暂时放下了。王德胜、梁昭文等人更是高兴,还在九月十日拿着从西洋德国购买的精酿啤酒和燕朝的有名白酒上门找请卫仲康庆祝,但卫仲康说:“糊涂,再怎么说也是先帝的弟弟,当今皇上的叔叔,太皇太后一直养大的,怎么能乱来。”

王德胜恍然大悟,说:“我浅薄了,首相莫怪,不过不管怎么说他走了,我们最大的威胁没有了。”

卫仲康:“话虽如此,但其子马归英尚在,且仍有不少的势力,特别是议会方面,不容小觑啊。”

王德胜心领神会,说:“议会方面,首相放心,我会尽力的。不过马归英,这个有些难办啊,能不能找个由头做了他。”

卫仲康:“能做了当然好,但是英格丽.拉曼和陛下还有太后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我们那不是自找麻烦啊。”

王德胜:“可留着终究是祸害,趁现在得痛打落水狗啊。”

卫仲康:“当务之急是议会,马归英,看来还不能做掉,至少不能现在做掉,这样,赶出去,再派个卒子跟上他,如果有机会......”

王德胜不等卫仲康说完,就说:“明白了。”

从九月底开始,在卫仲康、王德胜的策划下,帝国议会、国民议会发起了一次针对马鸿清算后账的行为,要求彻底清算他任内的贪腐及卖国行为,并要求马归英到议会做出交代。

卫仲康、王德胜对马鸿清父子素来反感,马鸿清的去世大部分是其咎由自取,但也与卫仲康、王德胜的精心算计谋划有关,他们知道马归华不满这个小叔叔,也利用了马归华的心理几年来对其不断加重打压和丑化。既有巩固权力也有个人原因,还有反击英国代理人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斗争。而如今马鸿清去世了,必须对马归英彻底清算。他们拟定的办法是最好除掉他,就是杀了他,不管以什么方式,最好是在国内解决,即使影响很大,但他们有把握控制,不过这是最初开始的想法,现在看来是不能的。次之是终身监禁,然后趁机寻找机会做掉,这样也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然而其母和马归华关系非同寻常,而且留在国内也会让帝国自由联盟重燃希望,因此只能是最后的办法,就是赶出去,然后找机会做掉。

马归英也知道卫仲康、王德胜对其的仇恨,更明白卫仲康是有可能做出极端手段的。而在国内是最不安全的,因此在父亲丧事完毕后,立即想办法出国,当然只能是英国。

十一月五日,马归英在内外压力下和为了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度离开晋国远赴英国,国内事务交其亲信,时任外务部主事的傅筱林管理,他则退居国外。而其母英格丽.拉曼则留在晋国,不愿意和这个不孝的儿子一同出国。

而沈涵阳也在小姑子、小叔子和婆婆的劝诫,还有马归华、马归信的劝说下,在十一月三日公开登报宣布与马归英离婚。

皇室成员离婚,属实是大新闻,但实际上自昭凤六年马归英被居家闭门思过以来,沈涵阳就事实上与他分居了,如今不过是公开而已了。

而在离婚后的两天即十一月五日,也是马归英出国的当天,马归信代表皇室宣布马归英多年来行为不端,辜负圣恩,有辱皇室门风,将其从皇室宗族中正式除名。

对于马归英遭受的这些,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咎由自取。英国公使馆和军方也沉默不语。但是军方高层对他的身份还是很感兴趣的,虽然不是一张好牌了,但多少还是有些价值的,仍旧收留了他。

十一月二十八日,枢密令、观文殿大学士邵文贤因病去世,年八十二岁。对于这位三朝元老的重臣,马归华下令国葬,追授大勋位,追封宁王,谥号文忠,赏五万晋圆治丧。

同时下令百官全部前往祭奠,自己也亲自前往,要国葬。

从马鸿清和邵文贤两人的去世,明显可以看出马归华对邵文贤这个父辈重臣的感情要比马鸿清这个亲叔叔要近多了。

马归英出国后,马归华立即下令将马鸿清马归英的所有家产全部没收,王府仍由英格丽.拉曼、沈涵阳、马玲曼和马归永居住,俸禄待遇不变。而且提拔马归永为宫内省副总管。

马归英出国后,卫仲康立即密令各地使馆严密监视其行动,并等待命令,不过暂时不要行动。

英格丽.拉曼和儿女在王府居住了几天后,不想在这里居住,向马归华提出换地方居住。

马归华思之再三后,最终同意了婶子的请求。但是住在宫里不合适,也会有人反对,而在城外另找或者再建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找到的。最后,马归华决定将自己即位前的潜邸宁和宫赐给了婶子一家,让他们安心居住。可她们也以这是陛下的潜邸不宜居住。最后马归华想到让婶子居住在奉天县境内的华阳宫。虽然不在都城,但是距离也非常近。英格丽.拉曼同意了。

十二月二十日,马归华下令堂弟马归永兼任为华阳宫留守,并管理海灵山庄事务,册封其为扶风郡王,这样就能名正言顺领着母亲和姐姐一起居住。

昭凤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陆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海楞保去世,卫仲康举荐京畿警备司令兼禁卫军司令苏武惠上将出任,得到了批准。而京畿警备司令兼禁卫军司令,卫仲康提议由苏武惠的副手陆元卿出任。马归华则又让卫衡昆出任禁卫军副司令兼参谋长,授少将军衔。

卫衡昆是卫仲康的长子,卫衡元是次子,还有一个小女儿卫淑榕。卫衡昆是长子,是正妻所生,从小不仅被自己,也被父祖寄予厚望,自然也安排了从军之路。

思文年间结束的时候,卫衡昆是陆军上尉,昭凤年间,在父亲和马归华的特殊关照下,卫衡昆历练完整,是和苏武惠之弟苏武昌被视为是重点提拔的年轻将领。

卫衡昆年龄虽比苏武昌大六岁,但二人各有所长。卫仲康的评价是军务方面苏武昌有长处,但不关心政务。而自己的儿子,兴趣广泛,所以两人的培养方式也就产生了不同。

卫衡昆在昭凤元年进入陆军大学学习,三年毕业,升少校;

昭凤五年去德国考察学习,六年身兼驻德国武官,中校;

昭凤八年回国,升上校,出任陆军大学总务处长。

如今被破格提拔成禁卫军副司令兼参谋长,少将。

而苏武昌在昭凤元年进入陆军大学学习,三年毕业,升少校;

昭凤五年出任保宁都督区步兵团代理团长,提升为中校;

昭凤八年出任禁卫军步兵团团长,升上校;

昭凤十一年被提升为南方都督区参谋长,晋少将。

卫仲康感激之余,也感觉自己家族已经有些功劳太盛了,尤其在陆军中,许多将领更是对卫仲康视若恩主。

卫仲康一方面高兴自己的成就,却也深通古史,极为害怕树大招风,从昭凤十年起就多次请求辞职,但是不被允许,他也只能继续干下去。晋国需要他,马归华需要他,何况他也有自己的理想。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