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凤元年正月十七日,马归华同意内阁首相郑晋泽、副首相袁隆安等人的辞职,次日即下令卫仲康组阁,并宣布根据先帝遗诏,特许卫仲康可节制一切军务,陆海军人事、作战事宜均报卫仲康。
卫仲康内阁的人员名单如下:
内阁首相:卫仲康
内政部大臣:范世荣、外务部大臣:陆征儒
陆军部大臣:卫仲康(兼)、海军部大臣:康锦泰
财务部大臣:李嘉康、警务部大臣:庾永波
农工商部大臣:何思维、文部大臣:李昌林
通传部大臣:程宣威、法政部大臣:俞浩飞
内务部大臣兼国民防卫军司令:德森泰
海关总务部大臣:顾廷凯
海山银行总经理:邵礼嘉
京畿警备司令部司令兼禁卫军司令:苏武惠
帝国大法院:何斯宇
帝国总检察院:戴宏修
帝国审计院:程松宽
兴京府府尹:何景逸
汉京府府尹:周光济
宫内省总管:马鸿翔
副总管:赖化行、傅有林。
卫仲康内阁,有留任的但也有新人,而最大的新人和亲信则是范世荣。范世荣父祖是卫家的家丁,但卫长庆、卫瑶林父子对其甚厚,从不以家奴看待,还对范世荣视同己出,他比卫仲康小七岁,从七岁就和卫仲康在一起。以执行力强而出名,后来在军中做到了少将。正当卫仲康要考虑给他晋升的时候,父母双双去世,他也无心军旅。弘凤三十一年退役后进入警务部,次年底出任右侍郎兼兴京府警务局局长,办事灵活。郑晋泽时代因为内政部缺人,又将他从警务部调到内政部出任侍郎,后又成了社会联络局局长,仿佛成了救火队员。赖化行这个卸任的警务部尚书此次竟然成为宫内省副总管,卫仲康的意思是让他以其丰富的军警经验来训练改造仪仗司的武装,使其更有执行能力。得到了马归华的极为赞同。
因为这届内阁人员普遍资历有限,故而这届内阁竟然没有副首相,卫仲康的权力一开始就达到了顶峰。
另外在内阁的直属机关中,郑晋泽卸任前向马归华和卫仲康特别推荐了杜如玄一家。
马归华、卫仲康并不了解杜如玄一家,特意向其了解一番。
郑晋泽告知杜如玄是世袭的海靖伯杜威远之子,杜威远是杜京阳的孙子,自身能力还是不错的,经营报社和企业也颇有心得。但为人太过于好色且处处留情,故而他身体一直不大好但孩子不少,如今不过五十多岁,就有七子一女。杜如玄还有一个弟弟杜如风是双胞胎,弘凤十二年出生。上面有一个大三岁的姐姐杜芯玲,弘凤十年出生。
杜芯玲姐弟三人都是杜威远最不受宠的小妾安氏所生,上面的几个哥哥也都看不起他,经常欺辱他们母子母女。安氏在杜如玄出生后三年就是去世,姐弟三人更不受杜威远及其妻妾喜欢,险些要将他们赶出家门。虽然没赶出去,但在家里却过的如同仆人一样的生活,这也磨砺了他们坚韧的性格。
杜家姐弟生性刚强,不愿被父亲和同父异母的兄长和父亲那些妻妾们看不起,杜芯玲十三岁时候就带着两个弟弟出门做工。杜家也经营着报业,他们也就经常给各家送报纸,有一次送报纸时候被郑晋泽发现,问清楚后很欣赏其胆气,将杜家姐弟接入郑家。并在之后培养他们,让杜芯玲学习西洋新闻报道,让杜如玄从军送他上军校,让杜如风从事警察行业。
姐弟三人也很争气,弘凤晚年,杜如玄就曾以军校生随同刘寿毅等前往燕朝考察战事,后又以中尉身份参加了思文年间晋宁州的戡乱作战,晋升上尉。在那峨岛作战中也曾有功,后晋升上尉,成为首相府的副官。
杜如风也是先被安排上警校,毕业后进入警务局。社会联络局成立后,郑晋泽又将其调入社会联络局,做密探。因其机灵干练,很受范世荣的欣赏。
杜芯玲十七岁被郑晋泽送出国学习西洋新闻还有历史,这个专业看起来光显,但也很累人。思文五年回国后,郑晋泽安排他进入海山时报工作。海山时报幕后老板是王德胜,王德胜见是首相郑晋泽安排一个人,不怠慢,但开始也并不重视,不过杜芯玲虽是女子,却敢闯敢拼,经常敢于写一些别人都不敢写的文章,让王德胜很是欣赏。王德胜后来就大为培养,有意让他接触核心的业务。
马归华、卫仲康等听后,对这几个人也都产生了一些兴趣。
马归华接着说:“杜威远这几个子弟都如何。”
郑晋泽:“据臣所知,杜威远如果活着,那么还闹不出什么大事,但杜威远如果一走,他那五个儿子都是酒色之徒,难成大器。杜家的家产要么被败光,要么被其他家族兼并。”
马归华:“杜家也是功臣之家,有着庞大的产业,不能这么败落。你带这几个人过来,咱们见一见。”
郑晋泽:“他们已经在殿外。”
马归华随即让杜芯玲和杜如玄、杜如风进来,礼毕之后,卫仲康一直在观察,并听他们的自我介绍,也在观察其言行和性格。
首先还是杜芯玲的着装让他们印象深刻,她没有穿传统的改良版汉服,也不是西洋的束缚腰身的礼服一类的繁重的服装,而是较为简约、简单的上衣下裙搭配,内外衣服只有黑白两色,但她近一米七的高挑身形搭配起来却显得非常有气质,很是干练,也符合她如今职业女性的风格。
与杜芯玲的职业装不同,杜如玄、杜如风兄弟自然是穿的军政和警服,但是两人的性格明显不同。杜如玄不多言,马归华他们问一句说一句,杜如风虽也如此,但很明显更自然一些。
卫仲康问杜如玄说:“你似乎不如弟弟那么开朗。”
杜如玄:“报告首相,我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服从为第一要义,不该问、不应该知道的绝不知道。”
卫仲康:“那你弟弟是警察,也需要服从啊。”
杜如玄:“是,但是他所从事的职业需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必须学会与任何人都能沟通,简言之八面玲珑,所以他的工作我做不了。”
马归华、郑晋泽、卫仲康听了都笑了,马归华说:“倒也是实话。”
卫仲康:“芯玲,今年也三十了吧。”
杜芯玲:“是的,首相。”
卫仲康:“三十了,有人家了吗。”
杜芯玲:“谢首相关心,还没有。”
卫仲康:“该成家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啊。”
杜芯玲:“我想等两个弟弟结婚后再嫁。”
郑晋泽在旁说:“他们的处境刚才我也说了,芯玲自小带着两个弟弟,所以性格建议,长姐如母,所以想等到两个弟弟婚后再说。”
马归华:“这样的好孩子,杜威远不珍惜啊。”
马归华:“仲康,郑相开口了,你看呢。”
卫仲康:“芯玲已经有了报业的工作,王德胜不会亏待他。如玄我要了,做我的副官吧。如风,挺聪明的,多历练历练吧。”
郑晋泽:“你们几个,还不谢谢陛下和首相。”
三人一同拜谢马归华、卫仲康。
卫仲康刚接任首相后的二月七日,就穿了一身洋装去了国民议会而不是帝国议会,开口第一句话就说:“我是军人从政,在忠君爱国和遵守宪法方面,我相信和大家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除非这里有卖国之人。”
一句话缓解了外界对他强硬派的形象误解。
接着开诚布公地说:“国民议会是代表国民意志和利益的,帝国议会也是如此,只不过选举方式不同。我的内阁将遵守宪法办事,朝野协商一致解决问题,我国已经是立宪的法治国家,并将继续完善。一座高楼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序进行。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对内阁多一些理解和帮助,少一些情绪化。总之,我将本着真心换真心、坦诚相待的原则与议会相处,希望各位也一样。”
卫仲康开诚布公的讲话赢得了大部分议员的同意和理解。
卫仲康在思文七年底就向马归华阐述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即文武并用、区别对待。
内政方面,对民间百姓和基层士民施之以恩,以提高生活待遇改善民生。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如铁路、医院、学校等。让他们忠心皇室,以便能够安于现状。而对那些知识分子和议员则收买分化,不归顺者毫不留情。对大资本家、财阀,拉拢合作与防范并存。
外交方面,对洋人以和睦宁静为上,广结善缘但做好战备。而最重要的是巩固与发展和英国的关系,争取在可见的时间段内解决关税和租界问题,这是外交政策的核心。
军队是最重要的,而军中的人事安排完全是由卫仲康、马归豪二人来商议,然后上报马归华裁决的。在确定卫仲康组阁前,卫仲康就和马归豪协商好了军中的重大人事安排。卫仲康的亲信苏武惠接替王德胜,被马归豪推荐位京畿警备司令部兼禁卫军司令的候选人。马归豪的弟弟马归凯被举荐为近卫团司令候选人。在战事中临机决断优稳定了局势的刘良佐则被二人共同提名为南方都督区司令员,授上将;李元英则被提名为近卫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拟晋中将。马归豪则请辞了禁卫军副司令员,拟晋升大将。
另外卫仲康提议自己请辞总参谋长由马归豪出任,马归豪婉拒,但同意卫仲康希望设立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副总参谋长的要求。
军务方面提升军备,整顿兵工厂,购买机枪重炮舰艇,制定并完善站做计划,而首要的假想敌是英米两国,其次是日本。
正月二十七日,卫仲康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同时章元松被提拔为少将,去陆军部做副大臣,排在董裕庆之后。
二月,卫仲康就任首相后事务繁剧,建议在陆军总参谋部设立一个处理日常事务的第一副总参谋长,提议以保宁都督区司令海楞保出任。
马归华不久即同意以海楞保出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副总参谋长。
陆军部日常事务由董裕庆处理,重大事情与更年轻的章元松协同然后上报卫仲康。而海军方面,卫仲康有权插手但不想插手,但是他和康锦泰、吕道生关系好,二人也询问其意见,他就举荐萨日朗、林成峰。萨日朗不久被提升为中将,林成峰成为少将。
同时双方共同认为郑文台是军中的统帅型将才,提议晋升为中将。不过考虑到他是太皇太后郑舒丹的侄曾孙,还是前首相郑晋泽的亲侄子,暂时需要等一等。
马归豪虽然辞去了一切职务,只留下了一个大将的空衔,但影响力很大。且军中他的亲信和支持者也不少。只不过他认为卫仲康的能力、影响比他更强,更适合在外面,且他不喜欢繁琐的政务,更喜欢安静。而自己又毕竟是宗室,要考虑对皇室的影响,选择了躲在幕后。
投桃报李,卫仲康在昭凤元年三月初提议给马归豪也晋升元帅,并设立一个新的衙署让马归豪发挥影响力。
虽然两人性格有不同,也有一些政见上的小摩擦,但是二人坚决支持马归华,而且都十分提防马鸿清。
马归华同意,但是时间不是在今年,而是略微等一等。
昭凤元年三月,卫仲康内阁提议将那峨岛等地新设为南安行省,设总督,并设南安都督区。以范文明为南安行省总督,陆军副总参谋长兼情报部长塔斯达为南安都督区司令,授上将军衔。
甘银岛这一那峨岛的门户不属于南安行省,直接隶属于朝廷,改为定南州,由汉京府代管。
南安总督区的首府设在了那峨岛最大的城市即南部的达纳城,人口五十万,地势平坦,是全岛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汉人聚集地所在。以玉米和稻米为主。北部有金矿和铜矿,西部有大规模伐木业。而且有大港口,可停泊万吨大船,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范文明上任前,根据自己在那里几十年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因俗而治的办法,之所以要因俗而治,是因为那峨岛地广人稀,地形崎岖不平内地多高山、火山、丛林,交通并不便利。除了西班牙当年在沿海地带经营的几个工厂、修械所、电灯厂、金铜矿之外,再无什么像样的设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居民构成十分复杂,远比南洋本土和南四岛更复杂更乱,而且居民有很多信仰大食教,如今叫回教,思维和汉人也和洋人不同,如果强行压制,肯定会再度起事,不如因俗而治。
内阁也同意他的办法,除了军务需与塔斯达协商后,内政事务由其自治,三年内不纳赋税。三年后开始缴纳赋税,赋税每年上缴比例为三成,其余可用于内部建设。而首府达纳城改名为宣文府。
各个地方也分设州府治理,其中:
东北部邻近赖特岛之设归化府,治所在东北部最重要的港口苏高城;
西部方向设弘文州,多回教之地之民,因俗而治,治所在帕加安城;
东南部以达纳城为中心,设宣文府;
西南部地方以托斯城为中心,设彰武州;
东部地方以比格城为中心,设通海州;
甘银岛以南的到宣文府以北之地以巴来城为中心,设崇华州。
昭凤元年三月二十八日,一百零八岁高龄的太皇太后郑舒丹在睡梦中安然去世。临终没有留下任何话语,带走了一切别人想知道的故事,这些将永远成为不为人知的历史。马归华为这个从小抚养教育他的老人举办了最为隆重的国丧葬礼,国丧期一个月,追封为贤静皇后,与马玉隆、王媛薇一起合葬于兴京府北部三十里的地方。给予了和王媛薇同等的待遇。
郑舒丹高龄去世,她终于解脱了,也意味着马玉隆时代的最后色彩消失了,昭勋阁功臣全部作古。
郑舒丹去世后,她所拥有的高宗宝剑,马归华没有收回,而是与她一起安葬,这是太祖马玉隆给她的最大荣誉,也是她最为在乎的。
在郑舒丹的葬礼及国丧期间,每个人都很低调,因为这时候出事儿肯定会加重处罚。而马鸿清在母亲国丧期间,虽为做出出格的事情,却表现的很平静,一切行动只是合乎礼法,而没有那种深深的感情,毕竟他从小是郑舒丹养大的,郑舒丹不是生母胜似生母。
昭凤元年三月三十日,陆军部副大臣董裕庆和海军部大臣康锦泰联合拟定兵工厂改建计划,上报内阁及马归华同意后开始实施。同时兵工厂每年经费将不再由地方拨付,全部由朝廷陆海军部拨付。
首先是将北部兵工厂整顿,康南和武宁州修械所撤销,人员和较好的设备并入省府兵工厂,并抽调南方各地的部分设备加入。其余老旧设备作价出售。同时撤销东昌兵工厂,设备转移他处。
第二步进行分类专门生产。
海山兵工厂仍为大型综合类兵工厂,主产步枪、机枪、子弹和陆军野战炮所需的炮弹;
永晋府的兵工厂专门生产陆军山野重炮,改称为汉宁炮兵厂;
保宁、东宁的兵工厂主产步枪和子弹;
宁海火药厂不变,主产陆海军所需火药;
海宁造炮厂主产海军大中口径火炮和炮弹;
天雄府兵工厂也暂时不动,维持现状,作为整个西南核心之用,兼顾南方的军需;
宁安修械所则主要作为研究机构和培育人才之用,兼顾生产模具样板和新式武器试验之用,部分通用专门生产设备调拨各厂使用;
海晋造船厂主要生产和维修大中型舰艇;
东海、天雄、永宁、宁河造船厂主产和维修中小型舰艇和鱼雷艇;
海东州的东海兵工厂吸收东昌兵工厂的主要设备,主产手榴弹、海军中小口径炮弹。
第三是在南方兴建中小兵工厂修械所。
班集岛、萨描岛的修械所不变,在汉京府西班牙兵工厂基础上予以扩建,建成汉京修械厂。主要生产步枪、子弹及炮弹,另扩建汉京府的军火库,港口和要塞等。
昭凤元年五月二十日,鉴于在作战中疏忽了对雷希岛的防御,海军部大臣康锦泰建议卫仲康加强对该岛的防御。此岛面积虽小,面积不过七千多亩地,但是战略位置重要。兴京府外围海域是背东而面西,肚大口小的海岸线呈四分之三个圆弧,雷希岛扼守这道圆弧缺口的咽喉要道,与北面的慧亭州南部互成犄角之势头,出入港湾的一切船只都在其火炮射程之内。因为南北方向都有炮台和工事,而此岛居中,如果在此部署重兵并修筑炮台,那将为安晋港为整个兴京府提供保障,赢得缓冲时间。
卫仲康在六月九日乘坐军舰在海军的陪同下前往视察该岛,深以为然,决定加强该岛的防御和部署,并决定划拨转款大兴土木在此地。
当年九月,就在该岛部署了两千人的军队,并加派人手来修筑营房工事,还要准备架设海底电报线,同时调集兵工厂库存的要塞炮紧急前往安装。
除了军事上,卫仲康给该岛更名为镇西岛,顾名思义,足见其重要性。而岛上驻军将领级别确定为少将,节制当地所有陆海军,隶属于京畿警备司令部,而且划为军事禁区,无令不得进入该地。
同年,按照卫仲康的要求,陆海军联合拟定了一份国家防卫计划大纲。这个计划的核心是提出近海防御的战略计划,主张以建立一支近海防御的海军为主,追求以海岸线为起点的三层防御构想。
第一层防线是海岸线为起点,距离海岸线十海里内的火力优势区;
第二层防线是在第一层防线外二十海里的火力防御区;
第三次防线是在第二层防线外又三十海里的火力警戒区。
作战构想是必须确保战时近岸十海里内的绝对优势,依托大量近海、近岸舰艇配合炮台,形成绝对火力网。第二层可以算是主力对决区域,以此区域范围内进行对决,避免敌军深入最后核心区。第三层是警戒区,为后两道防线的作战争取时间。而在第三层防线外,则主要是巡逻区域。
而陆军的主要任务是反登陆作战,主力部署于兴京府周边,其次是永宁港、宁河港、天雄港等大型港口周围,依托海岸炮台对可能登陆的敌军进行反击,力求迅速歼灭登陆的敌军。并储备必要的兵力相机在海军掩护下进行邻近岛屿的登陆作战。此外就是作为警察和国民防卫军的后盾,以应对国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战乱。
而具体到装备上,尤其是海军装备上,按照这个计划,晋国海军应该只以装备少量大型舰艇,多装备速度快、防御力强和火力凶猛的舰艇。另外就是多装备鱼雷艇、驱逐舰等新型舰艇。较大的军舰吨位不应超过万吨,即使有也不应该过多。主力还是以七千吨以下的军舰最好,既便于维修,操作也较为容易,也具有相对的经济性,避免耗费太多的财力,但是新的计划并未完全排斥大型军舰。认为如有机会或者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添购新式大型万吨以上的军舰,作为彰显国威、军威和震慑之用。
这个防卫计划,卫仲康还是较为满意的,也得到了马归华的最后同意。
昭凤二年,克格森兵工厂为晋国设计生产出了一种新式七五快速山炮,晋国购买了三百门的所有零配件,然后在国内开始组装生产。
昭凤二年的上元节,众人都去觐见马归华,然而马鸿清、马归英父子称病不去。
马归华倒是也不喜欢他们二人去,但是事后听说他们父子根本不是什么有病,而是在家里大宴宾客,有自己昔日的故旧,也有英国公使馆还有驻军的高级将领。公使尼尔克里斯是一个明白人,没有前往,但是英国驻军司令斯坦森迈尔少将则很欣赏马鸿清父子的亲英态度,不顾公使馆的反对非要前往。
马归华、马归信、马归豪、马归凯、卫仲康等人去祭拜了马玉隆、王媛薇、郑舒丹和马鸿松的陵寝,还去祭拜了王冰茹、袁守阳、王子师、袁汝阳、卫长庆等人的陵墓。
然而就在他们返回宫中后,却得知马鸿清在清明节竟然还大吃大喝,还宴请了洋人,并有消息说他要在英人支持下组党。
对此,马归华极为不满,但并没有表现出来。
同年,郑文台被晋升为中将,出任京畿陆军第二师师长。
昭凤二年五月,马鸿清、马归英幕后支持,以亲英派和海军原有故旧为基础成立了一个名叫帝国自由联盟的政党,还暗中成立了友谊时报、自由日报,得到了英国的支持。由原来的海军将领刘伯安出任党魁。
该党在对内上主张更加全面的自由主义和西化,改善民生,要加强议会制度,改变现有的议会模式,对外上主张一边倒毫无保留地支持英国,巩固英晋传统友谊,并在昭凤三年的国民议会二百五十七个席位中获得了七十五票,成为了仅次于帝国前进党的第二大党。帝国前进党虽然还是第一大党,但此次下降到了只有九十八席。第三大党是自由党,党魁是唐守辉,获得了三十二席,更关键的是自由党与帝国自由联盟为了打到帝国前进党,在事后就结成了同盟,这样帝国前进党在议会实际上成为了弱势。
国民议会议长由虽还是由帝国前进党成员的李康阳出任。但是李康阳态度软弱,习惯中庸,不是王德胜喜欢的积极进取的梁昭文。而这个胜利也让马鸿清有些飘飘然,更加肆无忌惮,也更加迷信英国,自认为有英国支持,没人能把他怎么样,进而一改往日只是高傲但对下属很温和的立场,慢慢变的骄横。
昭凤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在卫仲康、郑晋泽等人撮合下,杜芯玲嫁给了荣亲王马归豪的弟弟马归隆。马归隆、杜芯玲同岁,不过杜芯玲性格更外向一些,而马归隆则内向、稳重一些,但却很有包容之心。自其父马鸿寿去世后,他一直在宫内省任职,职务不大不小,也还省心。
杜芯玲虽然嫁入宗室,但是她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不希望以后做一个宗室贵族妇女,马归隆也同意了。
杜芯玲如今有这样的成就,老迈的杜威远多少有些后悔,但爱面子心里十足的他也没有太在意这个女儿,一心扑在自己的生意上,但常年生活奢靡的他已经病入膏肓了。
昭凤二年、三年,日本与露西亚国在燕朝的起家之地东北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作战,双方总动员的军队达百万之众。而日本最后战胜了露西亚国,震惊世界,成为了列强之一。这也让晋国原本轻视日本的人对其刮目相看,也让晋国涌现出了一股学习日本的热潮,从昭凤五年开始,前往日本留学的人就开始增多。而这场战争的巨大消耗和机枪的重要作用也让晋国更加重视动员力量和机枪,还有就是重炮的采购和炮弹生产。
战时,卫仲康特派杜如玄等青年军官前往燕朝和日本考察军事。
回来后,杜如玄提出希望晋国能效法日本继续加强军队动员体系建设,同时要大力修筑保卫兴京府为核心的要塞,不仅是西部,更应该在东部和南部也加强要塞修筑,还应大力储备武器弹药,多多引进机枪。购买重型的攻城炮、要塞炮。
昭凤四年开始,日本主动与晋国交好,以同为东方人,同为后进国家等为纽带,鼓吹东方一体,鼓吹只要日本、燕朝和晋国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就能将西洋势力挡在东方之外,并开始向晋国渗透。
同年,双方签订友好条约,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保证不谋求对方的利益。并达成了一些重要的互通有无商贸协议,如晋国以铜铁与日本的煤相交换。然而晋国最主要的煤炭来源地还是英国,包括英国在燕朝北方实际控制的最大煤矿,以及其海外属地奥禄斯国的煤矿,其次是燕朝的各种私人煤矿。当然,晋国也以各种私人方式在燕朝的一些私人煤矿中控股,力保不依赖其中的任何一方。
马鸿清幕后支持的帝国自由联盟和其盟友自由党在昭凤三年到六年间是最为鼎盛的,尤其是其控制的友谊时报、自由日报经常攻击政府,还揭露出了一些皇室内幕。毕竟马鸿清是皇族成员,知道的太多了。
友谊时报、自由日报曾多次刊文攻击卫仲康内阁对议会的态度虽然和善,但暗中进行限制,指责其对议会不够坦诚,是以剿匪的剿抚并用的办法来对付议会。这让卫仲康很是恼火。
昭凤五年,晋国又从克格森兵工厂购买了新式七五三十倍径野战炮,并购买了两百门现货,并计划在国内生产五百门。
同年,开始引入部分设备改良子弹生产线,生产新式德国步枪尖头弹。
昭凤五年五月七日,根据内阁首相、陆军部大臣兼总参谋长卫仲康的提议,认为皇帝是国家的大元帅,但皇帝日理万机,需要有人协助处理军务,将帅府应发挥作用,而不应闲置。应改名为元帅府,作为平时军务的咨询机构,战时则可以协调陆海军总部的行动,并提议从宗室之中择取能臣良将出任元帅,主管元帅府的事务。并提议在帝国大元帅之下另行设立帝国元帅一职,位列陆海军元帅之上,协助皇帝总理元帅府事务。
六月八日,马归华同意卫仲康的奏请,当日正式下令授予马归豪为帝国元帅军衔,总理元帅府事务。
元帅府除包括元帅外,也可从陆海军部、陆海军总部少将以上的高级将领中择取部分人员列席参加日常会议,进行军务协商等。
年底,郑文台的母亲因病去世,郑文台是孝子,加上其身体不大好,最后选择了辞职退役。
对于郑文台退役,卫仲康、马归豪乃至马归华都不希望。他们希望郑文台再坚持坚持,并已经定好了将来让他出任禁卫军或者总参的要职。但是郑文台此时确实无心。马归华无奈,只能是同意了。但以后还是要起用他。
昭凤五年八月十八日,海靖伯杜威远去世,他的几个儿子都谋求父亲的世袭伯爵身份,最后达成妥协,还是希望由杜威远的长子杜如昌继任。但是报到皇室后,就是不被批准。
直到年底,马归华决定由已经是社会联络局第一处副处长的杜如风世袭杜威远的海靖伯。
之所以选择杜如风,而不是杜如玄,还是性格使然。杜如玄是军人,不苟言笑,性格刚毅,这样的性格无法经营杜家庞大的产业。而杜如风则机敏干练,在社会联络局多年更是成长极大,外柔内刚、外圆内方,是马归华对其的评价。故而让他继承海靖伯的爵位,同时继承杜威远的产业。
杜如风不想当年最不受父亲器重的他竟然能继承家业,内心的高兴自不待言,他说能有今日,首先是姐姐,其次是郑晋泽,第三是皇帝马归华。
杜如风继承家业后,其公职就无法兼顾了,他卸任前推荐沈文凤接任自己出任第一处副处长,专司对国内政党特别是反对党的秘密调查。
昭凤六年,兵工厂从瑞挪芬国购买了一批枪管钢,质量非常精良,枪栓采用了抛光处理,能在中远距离上更好保证子弹的速度和准确性。同年,又引入瑞挪芬国的钢铁设备,以提高钢铁厂的产能。
同年,根据德国机枪设计定型了七九重机枪,被称为昭凤六年式重机枪。并参照日本、瑞挪芬国和德国步枪样式改良了弘凤三十一年步枪,性能更加稳定,此外还要求海军购买的英国七七步枪全部改为七九口径,以实现整齐划一。
同年底,兵工厂的整训改建计划基本完成。整训改建后晋国的兵工厂布局更加合理,也更新换代了部分设备,能以有限的经费完成更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说汉京修械厂完成建设,投入了运营。
汉京府的兵工厂和军火库占地八百五十亩,有各种设备一千三百五十台,人员五千余人。可年产步枪两万余支,子弹一千三百万发,陆军山野炮弹二十万发,基本可以满足南方军队的日常需求。另外,在该地的军火库则可储存够七个以上的加强师所使用的庞大弹药,为南方最大的军械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