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短暂的稳定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16195字 发布时间:2023-12-06

马归华在思文元年正式即位后,内外政策依旧延续父亲的思路。而在军备建设方面,则重点强化陆军,海军方面有所变动,主要是加强了对中小型舰艇的采购力度。

在从英国购买回鱼雷炮舰、鱼雷艇后,马归华下令在国内的各大船厂依葫芦画瓢进行制造。

鉴于在燕朝与东町国的战争中,独义志国有厚重装甲的军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海军部的康锦泰、吕道生在弘凤三十二年初时候就请示邵文贤希望抛开英国从独义志国购买军舰。邵文贤在请示马鸿松后,同意从原有的专项款项中支付购买军舰的费用。在七月时候下令将原本从英国购买的两艘七千吨级铁甲战列舰变为了从独义志国购买,每艘价格四十六万镑,比英国便宜五万镑。还增购三艘两千五百吨的快速穹甲巡洋舰、一艘八百五十吨鱼雷炮舰、四艘三百吨快速驱逐舰,这批订货,要求到思文三年底全部交付。

晋国的海军历来是英式风格,但此次直接向独义志国购买五艘大型军舰,独义志国自然十分高兴,表示将另外赠送一批弹药。每一百发炮弹所赠送二十发,每十条鱼雷多赠送一枚。这让晋国使馆及海军部很是满意,马归华、邵文贤也表示高兴。

英国见独义志半路从晋国手里挖走这么大一份大的生意,很是恼火,公使馆、维克斯公司都亲自出面向晋国施压,并通过在海军部的关系行贿官员,甚至威胁要断供煤炭、弹药等。迫使晋国不得不于随后又增购一艘英国的四千三百吨级快速穹甲巡洋舰,还有四艘快速驱逐舰、一艘鱼雷炮舰,另外还有鱼雷艇以及大量的弹药、设备、零配件等。虽然看似不起眼,但量却增加了,而且价格比原来的也上涨了。

此次事件让刚即位的马归华对英国萌发了一种不满的情绪,但此时他刚即位,还不能发作。

弘凤三十二年十一月,晋国外务部收到米里加国的电报,还有米国驻晋国使馆的邀请,是邀请晋国派人访问米国,商讨经贸合作的。

马归华对米国本身就没多大好感,虽然知道其实力强大,但发自内心的不喜欢,认为其还不如英国。但是邀请不能置之不理,就派自己的弟弟马归信前往,并加封其为郡王,这样更有排面。而且能去见见世面也好,且晋国的设备在许多方面也都仰赖米国。尤其是米国的机器设备制造精良,颇受晋国国内厂家和百姓的喜爱。

思文元年二月十五日,马归信及夫人袁敏馨、外务部侍郎顾智远等共三十余人组成使团出访米里加国,任务主要是考察工商业。

五月份,马归信等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米里加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在米国参访、居住了三个多月。深深地为米国工商业之繁荣和强大而震惊。电话、电报、铁路、汽车、电灯等所有新式的和流行的发明都在这里得到了最大和最优化的体现,还订购了一些设备。

除此之外,米里加国的大老板、银行家们对马归信也非常感兴趣,愿意与其进行合作。而马归信也打算在米国开业,他想要在米国施展自己的才华,在米国实现自己的经商梦想。

九月底,马归信的一行从米国启程返回晋国。

十一月,马归信回到了兴京府。

在回来后向马归华报告此行的行程和见闻及订购的设备后,马归华肯定了弟弟的功劳,但是对马归信此行流露出的明显严重的亲米情绪是很不满意的,这也是很危险的。

思文元年,外务部尚书刘希成奉命与英国交涉,希望能改善和加强与英国的关系,缔结一项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同盟条约。晋国愿意做出相对更多的让步。然而英国反应冷淡,倒不是说公使纳尔松不愿意,还是因为英国高层一直奉行孤立不结盟的政策,加上内心看不起晋国。甚至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即必须恢复马鸿清的自由方可以商谈,而这是马归华绝对不能接受的,至少现在不可能。

思文元年六月,马归华下令将旧宫城怀远宫,也就是晋宁宫更名为汾阳宫,保晋城更名为元和宫,新宫城仍叫晋阳宫。所有宫殿仍统称为晋阳宫。同时计划用西洋现代化的手段翻新加固宫廷,并派人开始采购材料和设备,聘请技术人员开始筹划,这些都用的是皇室内库银和海山远方贸易公司的钱,而不直接动用国库的钱。

这一年最大的成果则是禁卫军等皇帝直辖的军队终于编练成功,其他各地的驻军的编练也基本成功。

编练成功后的禁卫军下辖两个步兵旅(每旅两团,共八千五百人)、一个骑兵团(一千五百人)、一个炮兵团(三千五百人)、一个海陆混合团(两千三百人)、一个辎重营(八百二十人)、一个侦察营(七百五十人)、一个工兵营(七百五十人人)、一个机枪营(二百八十人)、一个军乐队(一百一十人)。总计人数一万八千五百一十人,加上配属的差役,总计人数高达两万余人,是最具战斗力的部队。

人员足额,装备也极为精良。装备步枪一万七千支,手枪两千五百支,机枪七十二挺,战马两千五百匹,各种车辆五千多辆。另而炮兵方面最强。一般的炮兵团是三十六门,最多不过五十四门火炮,而禁卫军因其特殊,炮兵团被强化。除了常规的三个山野炮营外,还有一个轻炮连与两个重炮营。即一个五七山炮连,一个八七炮兵营,一个混合重炮营。总计轻重火炮一百零八门。其中五七山炮十八门、七五山、野炮五十四门、八七野战炮十八门、一零五、一二零、一五零重炮共十八门。外还有自己的船队,有军民运输船二十余艘和军舰五艘。

晋阳宫是是晋国宫廷所在地,在原来的左右天雄军、左右天威军及左右神武军六军基础上整编为直属于皇帝统辖的近卫团。名义上是一个团,但人数为一万两千人,是一个师的规模。编为四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骑兵连、一个辎重连。装备有步枪五千五百支、轻型火炮六门、重机枪十二挺。同时在华阳宫还常驻近卫团的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连、一个机枪连,被编为华阳宫留守团,也纳入近卫团的编制序列,不过华阳宫留守可以节制并紧急情况下调用。

禁卫军按理说也是归属于皇帝直辖,但是因为卫仲康身份特殊,加上马归华的信任,所以陆军总参谋部也可以指挥禁卫军。而近卫团则例外,成为马归华直辖指挥的。团长是原禁卫军步兵团的将领苏武惠,军衔为中将。参谋长为马归凯少将,是马归华的堂弟,在思文元年十月被任命。

禁卫军、近卫团属于天之骄子,装备的全部为布鲁斯国最新式的武器。火炮是原装进口货,机枪也一样。而步枪有一部分是弘凤三十一年式步枪,也有一批布鲁斯国新式的九三式七九步枪,性能和弘凤三十一年基本相同,而且弹药也通用。

除了禁卫军和近卫团外,京畿陆军还有三个野战师,每个野战师有一万七千人左右,共五万一千多人。编制和禁卫军基本相同,装备也差不了多少。是守卫京畿郊外和兴京府的主要野战部队,也肩负着内外作战的重任。

三个野战陆军师分别被命名为陆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但分别赐军号为天鹰步兵师、龙卫步兵师、神威步兵师。并以军号作为日常代号,以隐藏自身的实力。

比起禁卫军、近卫团而言,各地驻军的装备就参差不齐,保宁和南方都督区的装备最强,略低于禁卫军。永晋驻军因地处内地,少有战事,更新的较慢,但也有了不少新式步枪、火炮。

同年七月八日,马归华在与邵文贤、郑晋泽和卫仲康商议后,认为京畿大都督位高权重,下令将京畿大都督府改为警备司令部,设司令、副司令、参谋长等,变成一个单纯的军务机构,不再让其具有参与政务的职能。虽然还有重兵在手,但不再像以前那样是拥有品级的官员,可以参议政务,而是一个纯粹的军职。

七月十日,马归华下令以刘寿毅为京畿警备司令部司令,王德胜为副司令兼禁卫军司令、苏武惠为副司令兼近卫团司令。

海军方面,这一年萨日朗被提升为海军少将,出任南方舰队副参谋长。他也算是支持马归华上台的功臣之一了。

思文二年,晋国的皇宫晋阳宫、华阳宫、广宁宫、海灵山庄、松柏山庄和兴京府、永晋府、天雄府等主要的主要街道全部通了电灯,而且性能较以前的弧光灯更明亮和安全。而这一年,最重要的是钢铁厂的产量得以稳定,虽未能全部达到设计的要求,但已经得以稳定,而且在逐步的增加。

二月,马归华将自己即位前居住的府邸更名为宁和宫,作为皇帝的行宫。这座宫殿位于宫城的东部偏南地方。占地约百亩,各种房间千余间。

马归华虽是混血儿出身,但身上传统思想浓厚,故而在自己曾经的府邸里,西方风格色彩较淡,除了照明设备外,几乎完全看到不到西洋色彩,连饮食也很少吃西餐。

思文二年三月,在兴京府一带发生了大罢工,工人希望加薪同时要求学西洋每周休息两日,还提出了诸多政治要求,如增加议会议员人数,废除帝国议会的元勋代表等。围绕罢工和进而引发的政治问题,内阁大臣的意见不一,以首相邵文贤、警务部尚书赖化行和陆军部尚书卫仲康等强力反对,并果断认定有自由党、民主党、合作党等党派在幕后指挥和参与。内政部尚书郑晋泽、财务部尚书袁隆安也认为有党派幕后参与控制,但反对强力镇压,认为可以和平商议,不建议强力解决。

邵文贤也许是真的老了,不听郑晋泽、袁隆安的劝阻,直接下令动用军警镇压,在三月二十七日直接逮捕上百人,死伤十多人,一时间震惊朝野。原以为强力解决可以压下去,但是这不仅没有压下去,风潮反而愈演愈烈,学生也参与了进来,还有部分士绅商民,一些报界也批评邵文贤、赖化行处置太过于严苛,甚至指责他们是屠夫。

四月开始,议会也终于直接掺和了进来,包括一向支持政府的帝国前进党也有不少人认为邵文贤太过于急躁。而且有些人直接喊出了邵文贤下台的声音,甚至有些人更是说邵文贤仗着资历老,故意不上报此事,是欺瞒皇上。更是把邵文贤放在了风口浪尖上。

为了平息罢工浪潮,邵文贤不得不让步,基本同意了工人的请求,同意加薪,同意立法,给他们双休的权力。

虽然此事以邵文贤最后让步而了结,但是邵文贤自感已经无力应对复杂的局面,且议会对邵文贤、赖化行、卫仲康等人的批评声浪是一浪高过一浪,非要他们这届内阁总辞职不能,甚至对邵文贤进行人身攻击,说邵文贤当政以来唯知谄媚,一事无成。

邵文贤坚决反对内阁总辞职,六月十七日上午和郑晋泽、卫仲康出席在议会的质询,他说:“各位如有对我和内阁的不同意见,我们欢迎批评指正,但是陛下刚即位才两年,你们就如此借题发挥,这可是为臣、为民之道。我是内阁首相,也愿意接受任何处罚。但是我的下属都是执行者,他们并没有问题。另外,各位先生们对我个人的人身攻击我完全不予接受,这是对我名誉的侵犯,是违法的,你们都是高材生,这就是你们的素养吗?何况我现在还是帝国首相,这也是对帝国法制、自由、民主的迫害,这难道就是你们的民主吗?”

郑晋泽平素一向以长者和儒雅为人所知,但面对议员对邵文贤的人身攻击和诬陷,郑晋泽也忍无可忍,说:“邵首相的祖父邵博麟是太祖南下南洋定鼎时候的有功绅商,老姑母邵雅晗更是昭勋阁忠义图功臣之一。其父邵子轩也是曾经的左丞相,是名门之后。邵首相年轻时候就追随先帝出使英国,对西洋的见解不亚于各位,那时候你们大多数人在哪里?邵相从天翔年间以来,一路历练,国家如今的各种建设几乎无不出自他的谋划之中。你们可以对他,对我们有不同意见,可以批评,但是如果这样,那就没法谈了。”

卫仲康是军人,不想多说话,但是对邵文贤的人身攻击实际上就是对勋贵功臣集团的不满,他不得不说话了,穿着军装的他手持军刀接下来说:“你们对邵首相的人身攻击不仅是对他个人,也是对先帝功臣的不尊重,更是对先帝乃至太祖的大不敬。如果你们继续肆意妄为,政府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军队将支持政府。”

邵文贤、郑晋泽、卫仲康的话很明白,如果议会继续逼迫,邵文贤极有可能在军方支持下奏请马归华来解散议会。同时帝国议会也有所动作,控制的报社也纷纷指责激进的民主力量置国家发展于不顾。

六月十七日夜,邵文贤召集内政部、警务部、陆军部、大法院、总检察院的主要首脑开会。

赖化行:“首相不能辞职,内阁更不能总辞职,这对陛下和各位大人的影响都很不好。”

郑晋泽:“话虽如此,可是如今内外风声太大,我们毫不让步怕也是不能啊。”

卫仲康:“实在不行就用军队镇压。”

袁隆安:“仲康、化行,时代不一样了,不能总是这样强硬,我们也得适当的变通。”

卫仲康:“他们所提要求不是不行,但必须循序渐进而来,不能一闹就答应,再闹就辞职,如此国家、政府的威信何在。”

之后各部大臣都说了自己的看法,大部分人都理解邵文贤的苦衷。邵文贤的初衷还是传统的先剿后抚,但是时代真不一样了。

邵文贤思之再三,最后说:“我看还是这样吧,我一个人辞职,保住大家,保住这届内阁的核心。以我一人的牺牲来换取大家。”

赖化行:“如果首相辞职,我作为警务部尚书也难辞其咎,我跟着邵大人辞职,不能让邵老孤单。”

赖化行武夫出身,后来虽然学了不少文化,但骨子里仗义的思维已经根深蒂固。在出事后,议会一直要求当面质询并弹劾赖化行,矛头首先就是指向他。但是邵文贤以自己是首相为由,竭力替赖化行减轻罪行,让赖化行万分感激。故而在此刻说出了这样仗义的话。

邵文贤:“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今后对待这些反对党还有罢工等,看来必须改变一下思维,不能将他们简单地视为乱民匪患来看待。要有新的对策和办法,各位有何办法,尽管说。”

身为帝国大法院副院长的何斯宇说:“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机构才能,另外政府必须大力支持能与政府合作的政党,然后对其分化瓦解,总是打打杀杀,或者审判看来确实会物极必反。”

程松宽(帝国总检察院代理总检察长):“需要成立一个新的机构是对的,但是不能太过于明显,要隐秘,最好直属于内阁。”

邵文贤:“有道理,两位不愧是留过洋的,有见解,各位接着说。”

卫仲康:“我看叫社会局,如何,直接属于内阁,专门从事对各政党尤其是反对派,还有洋人的秘密调查,是一个处理日常政务的情报部门。”

何斯宇:“卫将军所言有理。”

邵文贤:“社会局,嗯,这样再加两个字,叫社会联络局,直接属于内阁,如同铨叙局一样。就按仲康他们所说,是一个以防范反对派和处理反对政府的情报安全和侦察衙门。我上奏陛下,请求成立。并且从警务部、仪仗司、内事厅,甚至从陆海军中抽调精干来加入。总之,我们不能今后面对这些反对派的时候再重蹈覆辙。”

六月十九日,邵文贤率内阁成员觐见马归华,提出了辞职。

马归华:“此事虽说有所操切,但并不能全怪你啊,何不解散议会。”

邵文贤:“不是不可以,但是陛下刚刚即位不久就解散议会,有损您的形象,老臣不才,深受先帝厚恩,怎能在危机时刻做出让陛下承担有风险的事情啊,所以老臣坚决请辞。”

马归华不准,执意挽留,但邵文贤又说:“老臣从弘凤十年为首辅,到如今已经二十三年,现在六十六岁,年近古稀,精力也已经跟不上了。如今陛下大位稳定,局势虽有所不安但整体并无大碍,先帝交给臣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老臣也想安度晚年。”

马归华苦苦挽留,没办法,只能说:“那您老走后,谁可以接任呢。”

邵文贤:“郑晋泽,这也是先帝的意思,先帝最后一个月的任免,实际上已经是给陛下安排好了。另外,臣建议成立社会联络局,以后专司处理政党反对派和安全事务。”

马归华:“社会联络局?”

邵文贤接着让卫仲康、何斯宇等人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办法和职能。

马归华很感兴趣,说:“有意思,可以,直属于内阁。新成立衙门肯定缺钱,如今国家财政也紧张,这样从朕的内府和海山公司先拨款三十万。还要多招募些密探。有事时候可以与警务部等衙门相互配合。”

邵文贤:“陛下圣明。”

七月三日,马归华终于同意邵文贤辞职,下令以年老体弱为由免去邵文贤的内阁首相之职。但同时宣布邵文贤乃三朝元老,对国家的改革事业贡献卓著,特命出任枢密院枢密令、观文殿大学士,授勋二位,特封公爵,以其子邵礼庆继承世袭的昭文伯的爵位,并赏赐七万晋圆。

警务部创始人赖化行肯定也要下台,但马归华没有忘记他,封伯爵、勋三位,进入枢密院任职。

对于马归华这样明面上看起来将风口浪尖的邵文贤、赖化行免职,但又公开给予二人非常高的礼遇,实际上是马归华借机向外界宣示自己的态度和对激进民主、改革力量的不满。而且免职邵文贤、赖化行的公开原因都是年老体弱,可见马归华并不认为他们所作所为有多大的不妥。

七月八日,新的内阁名单公布:
内阁首相:郑晋泽

内阁副首相:袁隆安(兼)、卫仲康(兼)

内政部尚书:郑晋泽(兼)、外务部尚书:刘希成

陆军部尚书:卫仲康(兼)、海军部尚书:康锦泰

财务部尚书:袁隆安、农工商部尚书:李嘉康

通传部尚书:顾文雄、警务部尚书:庾永波

文部尚书:李安铭、法政部尚书:王衡儒

海山银行总经理:邵礼嘉

海关总务部:顾廷凯

帝国大法院:何斯宇

帝国总检察院:戴宏修

帝国审计院:程松宽

兴京府府尹:何景逸

汉京府府尹:周光济

新的内阁中除了王衡儒是老臣外,其余都是刚进入内阁没两年的新人。虽然这一届内阁的风格看起来都是比较温和务实理性的人,但实际上大族控制的色彩却更加浓厚。郑、卫、袁、顾、邵五大家族的直系人员都在榜上。而其余人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新的内阁成员中核心力量并未改变,而且力主强有力统治的卫仲康成为副首相,还身兼陆军部、总参谋长,无疑是主张激进民主、自由改革力量的一个更加难应付的对手。而且外界及洋人普遍认为郑晋泽不会做太长的时间,因为两个副首相都比他资深望重。

其实洋人和外界报道的并不是空穴来风,但是郑晋泽看似较袁隆安、卫仲康更文弱,但却是所有勋贵大族中公认的正人君子,有长者之风,能够平衡各方,这样的人是很难找的。此次任命郑晋泽为首相时候,马归华还想给他加大学士衔,众人也都无异议,但是郑晋泽坚决拒绝了,认为自己没有邵文贤、袁隆安的资历,也没有卫仲康的战功,不宜加重名号。得到了朝野的一致欣赏和认同。

伴随着新内阁的成立,社会联络局的筹划也已经开始了。已经致仕的邵文贤还联络主要勋贵、大族和帝国前进党等人秘密筹款,半年的时间就筹集到了数十万的资金作为开办费。而局长的人选已经定好是警务部右侍郎范世荣。不久后他被免去警务部侍郎兼兴京府警务局局长,改任内阁秘书厅副秘书长,专司筹办社会联络局事务。

思文二年六月,海东州知州顾锦明升任兴京府同知,知州由副手李德兴接任。顾锦明在海东州任内近十七年,最大的贡献就是在海东州的东部建设了一座大港口,并起名为东海港。是一个军民两用的港口。

这座港口从他上任第二年就开始筹集资金兴建,到今年三月终于完工了,是他最大的政绩。

东海港位于海东州东部,距离兴京府有一千一百里,但是因为有铁路想通,实际上距离并不远,而其西部还有一个那牙港。但是那牙港的任务太过艰巨,而东海港建成后,能很大缓解那里的压力,而且这里距离东大洋更近。可以将海东州特产的蕉麻、粮食、糖类大量出口。

东海港建成后,原来的那牙港被更名为宁阳港。

七月十日,原陆军总参谋长卫瑶林因病去世,年七十六岁。

马归华下令追赠为大勋位、陆军元帅,谥号忠献。

卫瑶林去世后,卫仲康在料理完父亲丧事后,继续回到陆军部任职。守孝三年的传统规矩在立宪后已经被取消了。他被允许继承了父亲的梁国公爵位。本来他想辞任的,马归华不许。

九月,永晋行省的晋宁州发生了不大不小的叛乱,为数八千多人,匪首是张福平、张祥平。警察的人力有限,请陆军协助。卫仲康下令调禁卫军一个炮兵连、京畿陆军第二师的一个步兵团为主力及永晋都督区的陆军协助,由禁卫军副司令马归豪和舒穆棱、李元英前往指挥。

马归豪、舒穆棱、李元英到任后,马归豪经过仔细研究,提出先剿后抚的总方略,然后就放手让二人去执行。

舒穆棱下令以重炮轰掉山寨,然后诱使叛军出来,在交通要道口设伏,李元英带兵以重机枪封锁路口,进行了惨绝的屠杀。一战清理了叛军五千余人,叛军丧胆。匪首张福平、张祥平也被乱枪击中而亡命。

此战中,京畿陆军第二师代理副师长的郑文台率部身处前沿督战,匪寇的子弹多次从其身边擦过,他身边的警卫员都已经战死了,依然非常镇定地在指挥作战,让马归豪、舒穆棱非常欣赏。

在匪首亡命后,舒穆棱和晋宁州知州安道汝、永晋行省巡抚王元昶、晋宁州警务局局长王正锡等一同前往安抚,很快就取得了效果,到十一月,叛乱基本解决。

因为剿匪有功,马归豪为二人请功。舒穆棱晋升为陆军中将,李元英、郑文台被晋升为陆军少将,郑文台实授副师长。

舒穆棱是卫仲康的心腹,军中也绝大多数都是他的心腹,但是马归豪的资历、战功仅次于他,且为宗室成员,故而对马归豪也十分在意。但是这种在意不是防范,而是合作与协商。

卫仲康在得知叛乱被剿灭后,也上奏请马归豪给马归豪晋升为上将。

马归华很想,但有些犹豫,卫仲康则认为举贤不避亲。马归华思考后同意,举贤不避亲,这话自己说出来和让卫仲康说出来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十二月五日,王德胜、马归豪、同时被晋升为陆军上将。

这次叛乱虽然没成什么大事,但是总是动用军队镇压还是有些不妥。为此在郑晋泽、卫仲康等人谋划下,经马归华同意,设立一个新的拥有轻武装的部门。采用军队的编制和军衔,配备轻武器为主和一些火炮、机枪,以团为最高建制单位。平时驻防各地,如有地方叛乱,警察应付不过来的时候当地军政一把手可协调调用宪兵来平定叛乱。作战时候归属军队指挥,做一些配合的任务。

思文三年十月,经过大半年的商议,帝国内务部开始正式组建。除了正常的行政架构外,内政部拥有一定数量的武装,高级官员和直接带兵的将校可以拥有军衔,普通文职人员没有军衔。

内务部的武装叫做国民防卫军,拟定在三十个团以内。每个团一千二百到一千五百人左右,团长军衔一般为上校,可高配少将。防卫军司令部司令军衔最高,为上将。各地都督区的司令一般为中将军衔。驻扎地域方面,兴京府驻扎五个团,保宁行省驻守六个团,东宁行省三个团,永晋行省三个团。天雄府三个、海东州两个。南方各岛总计驻守六个团,总计人数约四万人左右,装备主要是步枪、手枪、机枪和五七及部分七五火炮。

帝国内务部尚书可独任,也可以兼任国民防卫军司令,而首任司令的人选,卫仲康等人提议为塔斯达,但是马归华思前想后,决定以祖父的老侍卫速哈鄂的孙子德森泰出任,时任陆军中将,在仪仗司庾博翔手下任职。此人才具普通也有过作战经验,但最大的特点是勇于任事,敢放权有担当,而且绝对忠诚,也曾做过马鸿松的侍卫。而兴京府防卫司令部也由马归华钦定,选择了他的贴身侍卫安重信,授予少将军衔。

内务部的军队是双重管辖,不过平时日常事务归属于内阁,协助警察维持国内的治安,参与平定动乱。也可和陆军进行一些训练和协同配合。陆军将领和国民防卫军的将领可以交叉任职,战时则直接隶属于陆军,并协助军队进行防御作战和维持后方稳定的任务。

思文三年,是马归华较为高兴的一年,这一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出口赚了很大一笔外汇。而年底,马归华从财务部那里得到了晋国当年的家底情况,并从陆军部、海军部那里要来了兵工厂的主要情况简报。

思文三年底,晋国总人口两千三百万人,岁入两千五百万镑,折合一点二五亿晋圆,支出九千多万,略有结余。钢产量三万吨以上,煤炭产量二十一万吨,生铁产量三十五万吨,铜产量十七万吨,黄金产量达到十三吨,各类马匹二十万。国库储备达到一千万镑。皇室资产也达到巅峰,总计高达八百万镑。另外有两万多公里的电报线路和两千多公里的铁路线。有公私银行五十多家,十人以上的工厂一千七百多家,大小学校三百多所。而列强在对晋国投资中,英国仍居第一,有着极强的影响力。然而在对晋国贷款和重工业及军需领域,佛朗斯国和布鲁斯国却占据了优势。

军队建设方面,新式陆军的目标大体达成,然而海军因耗资巨大且作战计划的改变,海军到思文三年的主力有:两艘独义志产的七千吨级铁甲战列舰舰(安定号、安宁号)、三艘四千五百吨级中型穹甲巡洋舰(绍贤号、绍惠号、绍成号)、两艘三千吨近海铁甲舰(镇东、镇西、镇南)、三艘两千五百吨轻型快速穹甲巡洋舰(绍成、绍宁、绍安)、三艘一千吨鱼雷快船、两艘八百五十吨大型鱼雷炮舰、八艘三百吨鱼雷驱逐舰、八艘七十吨鱼雷艇、六艘一百五十吨鱼雷艇、三艘二百吨鱼雷艇及运输船、侦察船、训练船等辅助船只,总吨位七万余吨。

这些舰船中,两艘铁甲战列舰和三艘两千五百吨级快速巡洋舰、一艘八百五十吨大型鱼雷炮舰、四艘三百吨鱼雷驱逐舰为独义志国生产,其余的大多是英国制造,或者是晋国按照其式样来仿造。国产军舰有两艘近海铁甲舰、三艘鱼雷巡洋舰和一艘两千五百吨快速巡洋舰,还有一些鱼雷炮舰和鱼雷艇及辅助舰船。

两艘安字级的铁甲战列舰是晋国最大的舰艇,也是战斗力最强的舰艇,是独义志国所产。总吨位七千六百吨,马力一万一千五百匹,航速十八节,吃水六点七米,装备两门二八零口径重炮,十门一五零、六门一零五口径副炮,十八门三七机关炮,还有三具鱼雷发射管。除了这两艘外,三艘四千三百吨级绍字号的快速巡洋舰是英国所产,性能、火力均不亚于七千多吨的铁甲战列舰。有两门二零三主炮,十二门一二零副炮,十六门机关炮,五具鱼雷发射管。而最傲人的还是其速度,因为采用了更先进的亚罗式水管锅炉,虽然维修难度加大,但总马力高达一万七千匹,速度高达二十五节。

除此,海军部在思文三年十月份下令对军舰的命名进行了重新规范,并下令取消军舰上的舰名刻印,改用字母代替。决定万吨以上的大型战列舰以海字开头命名;五千到一万吨的大型巡洋舰以安字开头命名,两千到五千以上的巡洋舰以绍字开头命名;铁甲舰、海防舰等以镇字开头命名;鱼雷炮舰、驱逐舰等均以永字开头命名;鱼雷艇以雷字开头加数字命名。训练舰、运输船等舰船也根据舰艇用途种类以首字开头加以命名,并下令根据其种类名称在舷号上加刷英文字母。如战列舰的舷号前刷字母Z,大型巡洋舰刷YX(一等巡洋舰),中型巡洋舰刷ZX,铁甲舰、海防舰等均刷TH,鱼雷炮舰、驱逐舰等均刷Q,训练、运输、侦察等舰船全部在其舷号种类前先刷F,意为辅助之意。如训练舰是FX,运输船是FY,侦察船是FZ等。

另外在城防上面,马归华在父亲马鸿松时代的基础上对兴京府、广晋府这两京的城防进行了重新加固。重要地段的城墙或者城墙外围工事、沿海炮台和内陆城防要塞等都聘请西洋工匠选用了西洋最新式的混凝土乃至于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和加固。当然为了加固和新建,还有公路、铁路、电报、电话的普及,部分外城的城墙被迫进行了拆毁或者多开了一些门洞,但整体格局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军工厂的产能方面,可以在西洋技术支持下自行生产步枪子弹,还可以生产相当数量的火炮炮弹。沿海重要港口有十大现代化炮台,装备各种海岸炮七百多门。各地兵工厂具备每年生产步枪十万支,子弹五千万发以上;大小火炮三百余门,炮弹二百七十五万发,各种火药三百吨以上的能力。然而生产兵器所需的钢材、火药及部分原材料和军舰的煤炭仍需大量进口。储备方面,陆军共存储英国和布鲁斯国新式后膛快枪二十三万支,子弹三亿五千万发。旧式步枪三十万支,子弹五亿余发,大小火炮两千七百门,各种炮弹七百八十多万发。

兵工厂、造船厂一直是从马玉隆以来最为重视的,而晋国的兵工厂主要都是国营的。但是有大族的企业也可以制造或者兵器,并接受军事订货。主要是顾家的造船厂可以生产小型快艇,袁、郑两家的机器厂可以生产陆军的一些步枪、子弹。而卫家后来也自己开办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机器厂,能够为兵工厂生产或者装配一些武器弹药。

兵工厂的主要情况如下:

海山兵工厂,历史最为悠久的晋国兵工厂,最早可以追溯到天凤年间的陆军部造兵厂。天翔五年改建,实际上等于新建,位于奉天县境内。初名为海山军械所,天翔十二年改名为海山兵工厂。是综合性的大型兵工厂,以生产陆军所需的步枪、子弹、野战火炮、炮弹、炮车等为主。之后不断进行征地扩充,增拨费用,到思文三年,拥有设备六千八百多台,人员一万三千五百人,占地三千二百亩。为晋国乃至整个东方规模最大和最先进的陆军兵工厂只有。从弘凤二十年开始,每年经费都在高达二百万晋圆以上。弘凤二十八年,陆海军两部联合以兵工厂名义花费一百万镑的巨额专款从英、布两国购买了六条步枪、子弹及无烟火药的生产线,还有一条各种通用口径炮弹的生产线,以及两台三千吨水压机、三台两千吨水压机和五台一千二百吨水压机及附属设备等。实现了产能设备的巨大升级。步枪及子弹的每条生产线可日产七九步枪五十支、刺刀五十把、子弹二十万发。火药可月产无烟药十吨。炮弹生产线每年可生产七五炮弹三十万发,其余各种火炮炮弹五十万发。三十一年全部交付,次年全部投产。这六条步枪及子弹生产线,一半归海山兵工厂,两条归宁安修械所,一条归天雄兵工厂。火药生产线,三条归宁海火药厂,两条归宁安修械所,一条归天雄兵工厂。水压机方面,两台三千吨归造炮厂,三台两千吨归兵工厂、造炮厂和火药厂,五台一千二百吨水压机两台归造炮厂,三台归天雄兵工厂。到思文年间,该厂已经全部使用电力照明,并自备有发电机。可年产步枪五万支以上、子弹六千五百万发、机枪一百五十挺、五七、七五等轻中型山野火炮一百八十门、炮弹八十五万发、刺刀五万把、手榴弹一百万枚。是晋国陆军武器装备的主要供给之地。

海宁造炮厂,天翔五年开始兴建,以生产海陆军所需要的重型火炮及炮弹为主。占地五千余亩。弘凤中后期开始集中生产海军一二零、一五二、二零三舰炮及弹药,陆军八七、一零五、一五零重炮等为主,兼顾对进口重炮的维修仿制等。弘凤三十年,购买了五十台专门生产速射炮的设备和一条专门生产海军中型速射炮和二零三舰炮炮弹的生产线,得以大量生产。到思文三年,已经全部使用电力照明,并自备有发电机。人员六千三百人。可年产陆军各式重炮一百二十门、炮弹十五万发;海军火炮一百三十门,炮弹三十五万发。

宁海火药厂,天翔五年底兴建,原名为海山火药局,地处兴京府凤翔县。弘凤元年改名为宁海火药厂,占地两千余亩。以生产海陆军所需的火药为主。开始生产黑火药,后来在弘凤二十七年后开始主要生产黄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为主。到思文三年,占地一千一百亩,有设备两千七百台,人员五千二百人,已经全部使用电力照明,并自备有发电机。可年产各种火药三百六十吨。

海晋造船厂,原来是晋国的海军部造兵厂,天翔七年开始改扩建,以集中生产海军各种舰艇为主,兼顾对水雷、鱼雷的制造与军舰的维修,是晋国最大的造船厂,占地上万亩,周围还有炮台辅助。船厂位于兴京府安晋港西北部一百二十里处的半岛上,与安晋港隔海相望,北有大山和丛林,地形险要便于隐蔽。到思文三年时候,已经全部使用电力照明,并自备有发电机。有各种设备三千五百台,人员七千八百人。并有五座大型干船坞,可停泊万吨以下的各种型号的军舰。

宁安修械所,弘凤元年开始兴建。虽名为修械所,但实际上是直属于皇帝掌握的专门兵工厂,位于晋阳县和奉天县交界地带。以研究、试验、生产海陆军兵器为主,并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以及完善的检验和靶场设施及武库等,还设有兵工技术学校。到思文三年,占地八百亩,有各种设备一千八百台,人员三千二百人,全部电力化。可年产步枪两万六千支、子弹两千五百万发、机枪五十挺、火炮五十门、炮弹十二万发、手榴弹五十万枚以及机器设备等。已经全部使用电力照明,并自备有发电机。

天雄兵工厂,弘凤三年开始兴建。是地方中最大、最早、实力最强的现代化兵工厂。以生产陆军所需的步枪、子弹、火药、五七到七五火炮、炮弹为主。并建设有大型军火库,储存朝廷拨付的军火。占地三千六百亩。主要保障晋国西南方向的天雄府、巴望岛和班集岛地方的军需,兼顾东南地方。到思文三年,已经全部使用电力照明,并自备有发电机。有设备一千五百台,人员五千二百人。可年产步枪及刺刀各一万七千支、子弹一千五百万发、大小火炮六十门、炮弹八万发、火药八十吨、手榴弹七十万枚。

东昌兵工厂,弘凤八年兴建。为保障东昌府和萨描岛等晋国东南地方海陆军军需的最主要兵工厂。以生产陆军所需的步枪、子弹、火药、三七到七五火炮、炮弹为主,占地两千六百亩。并建有大型军火库,储存朝廷拨付的各种海陆军军火。到思文三年,有设备七百八十台,人员三千二百人。可年产步枪及刺刀各一万两千支、子弹七百万发、炮弹十二万发、火药二十吨、手榴弹三十万枚。

永晋兵工厂,弘凤六年兴建。在永晋府西北地方建设,以生产维修陆军兵器为主。因为永晋行省地形大多较为平坦,且距离都城兴京府较近,补给方便,故而规模中等,占地三百三十亩。到思文三年,有设备五百七十五台,人员一千八百人。可生产步枪六千支、子弹五百万发、火药十二吨。

东宁兵工厂,弘凤五年开始兴建,在铭英府南部地方。以生产维修陆军兵器为主,主要保障东宁地方军警所需。到思文三年,占地三百二十亩,有设备七百七十五台,人员一千九百人。可年产步枪五千支、子弹七百万发、炮弹三万发、火药十吨、手榴弹二十万枚。

保宁兵工厂,弘凤十二年开始兴建,在广晋府南部郊外地方,是各省中建设的最晚的兵工厂。以生产维修储存陆军兵器弹药为主,主要保障保宁地方军警所需。到思文三年,占地八百一十五亩,有设备一千一百七十五台,人员三千九百人。可年产步枪七千支、子弹八百万发、刺刀一万把,炮弹三万发、手榴弹二十万枚。

康南修械所,弘凤十五年开始兴建。在康南州与昭顺州交界地方,因当地山地多,时有匪患土人叛乱,距离广晋府交通困难,故而为地方修械所中规模最大最强的,以生产保障南部军警需求为主。到思文三年时,占地一千一百亩,有设备八百三十五台,人员两千三百多人。可修理步枪刺刀一万支、年产子弹六百五十万发、炮弹三万发、火药八吨。

武宁修械所,弘凤十二年开始兴建。在东宁行省南部武宁州地方,因当地山地多,时有匪患叛乱,故而兴建修械所,以生产保障南部军警需求为主。到思文三年时,占地一百八十亩,有设备三百三十五台,人员一千二百多人。可年产子弹三百五十万发、炮弹五万发。

通远修械所,弘凤十年开始兴建。在班集岛中部。在原有西巴斯鹰国手工作坊基础上扩建。占地一百亩,到思文三年时,有设备五百三十五台,人员一千二百多人。可年产子弹二百五十万发、炮弹三万发。

宁昌修械所,弘凤九年开始兴建。在萨描岛东部。在原有西巴斯鹰国手工作坊基础上扩建。占地一百亩,到思文三年时,有设备二百三十五台,人员一千多人。可年产子弹二百三十万发、炮弹三万发。

永宁造船厂,弘凤八年兴建。地处永宁州永宁港东侧。以建造维修海军中小型舰艇及海军轻型火炮为主。到思文三年时,占地三千二百亩,部分电力化。可建造三千吨以下军舰,有船坞三座,可停泊一万吨以下军舰。可生产海军机关炮上百门、炮弹二十万发。

宁河造船厂,弘凤十年兴建。地处宁河港东侧。以建造维修海军小型舰艇及海军轻型火炮为弹药主。到思文三年时,占地一千六百亩,部分已经电力化。可建造鱼雷炮舰、鱼雷艇,有船坞三座,可停泊七千吨以下军舰。可生产海军机关炮炮弹三十万发。

东海造船厂,弘凤五年兴建。地处东海州东侧。以建造维修海军小型舰艇及海军轻型火炮为弹药主。到思文三年时,部分已经电力化。可建造鱼雷炮舰、鱼雷艇,有船坞两座,可停泊五千吨以下军舰。可生产海军机关炮和其他各式样炮弹五十万发。

天雄造船厂,弘凤三年兴建。地处天雄府南侧。以建造维修海军舰艇及海军弹药主。并配备大型弹药库,储备军火。到思文三年时,占地一千二百亩,部分已经电力化。可建造鱼雷炮舰、鱼雷艇和巡洋舰,有船坞两座,可停泊万吨以下军舰。可生产海军各种炮弹五十万发。

海山机器厂,天翔五年开始兴建,在兴京府北部二百里地方。以生产制器之器的工作母机为主。因为天翔年间重点放在了军工生产,故而该厂有些不被重视。天翔十五年,自行生产了第一台蒸汽机。之后因为重点和技术转向了民用工业,机器厂才逐渐受到重视。弘凤中后期年间,机器厂得到了大量拨款,并允许招募部分商股,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最大的股东仍是朝廷,占比六成,不过允许军民共用。到思文三年,机器厂拥有各种设备六百多台,人员三千五百余人。其中有最新式的米里加国的机床、刨床、磨床等,精度高,功能全。每年可生产各种机器设备一百多台,是晋国最大的机器厂之一。

南方四岛因为刚进入晋国版图不久,兵工厂基本沿袭西巴斯鹰国同知时代模式,并未兴建兵工厂。但是晋国在汉京府兴建了一个中型的汉京府修械所,并建设有大型军火库,以储存拨付的武器弹药。

在这些兵工厂、造船厂和机器厂中,海山兵工厂、宁安修械所、宁海火药厂、海宁造炮厂、海晋造船厂及海山机器厂是完全依靠朝廷的拨款,而且这几个厂每年的固定经费至少上千万晋圆,是工业方面最大的开销。且拨款是从军方、财务部、关税三方面共同筹款交到军方,然后拨付给兵工厂。有时候皇帝还会动用内库来支持。而其他的兵工厂,朝廷也有拨款,也有地方赋税,但地方财力不一,故而费用不等。天雄兵工厂因最为重要,兼顾西南及南方各地的防务需求,朝廷每年支援的力度大一些。最近几年每年都能有五十万到七十万不等的经费。而其他地方则未必,故而其兵工厂的实际产能不可能达到设计产能。

除了兵工厂、造船厂之外,民营和大族经营的机器厂以袁、郑两家联合的友谊机器厂和卫瑶昌、卫仲铭父子经营的长庆机器厂实力最强。

友谊机器厂是在弘凤十五年新建,在兴京府东北方向二百里的地方。有机器设备二百余台,人员五百余人,设备大多数是从英国进口。主产民用工业设备,也有一些通用的机械设备。长庆机器厂位于昭顺州以西百余里之地,弘凤十三年新建,有机器设备一百八十多台,人员六百多人。机器多数是从英国、布鲁斯国进口。以仿造和生产通用设备为主。

除了这两家大族的企业外,民间方面机器厂中规模最大的是李维熙在弘凤二十五年创办的华诚机器厂。

李维熙是一个侨民,但已经常年居住在晋国。十二岁出国打工,做过苦力,后因勤奋机敏悟性强被提拔进入洋行,成为买办。在弘凤二十年回国时候已经有资产数十万,回国后又先后在银行、英晋公司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自己开办了机器厂,到如今已经身家二百多万。经营着一个机器厂和一个小型纺织厂。但主要精力是机器厂。机器厂位于永晋府北部地方,是收购了几家铁匠炉和两家倒闭的机器厂而来的。如今已经拥有机器设备一百二十台,人员五百余人,工程技术人员十余人,每年产值数十万,最高可达上百万。机器有少量从海山机器厂订购,一部分为向英国、布鲁斯国订购,而相当一部分从米里加国购买的新式设备,通用能力和精度很强,是晋国除了海山机器厂外少见的新式设备,能生产茶砖机、榨油机、抽水机、轧花机、蒸汽机、起重机。因为其设备新颖,因此具备部分军事功能。

李维熙因很早就进入社会,在洋行做过买办,在银行、英晋公司又做过事,故而深通社会的规矩。虽然身家不少,但比起顶级大族企业比还差之甚远,故而他与袁家、王家、顾家的关系也颇为密切。并在弘凤三十年当选为国民议会的议员,并加入了帝国前进党。因此他在社会上也是颇有声望的,属于能够受到大族高看一眼和认真对待的民营商人。

思文年最重要的事情还有就是是英国在去年底就邀请晋国派出重量级大臣前往英国访问,马归华思之再三后,决定还是派内阁副首相兼陆军部尚书卫仲康前往访问,既是增进友谊,也是摸摸底。

卫仲康一行从三月出发,到次年五月初返回,历时一年多的时间。

卫仲康离开后,陆军部事务由刘寿毅署理。

卫仲康一行访问在抵达英国时候是九月份,和英国军政高层都进行了会面,自然少不了唇枪舌剑的外交谈判。外务部跟随的人是外务部侍郎陆征儒和其秘书顾少信。

英国对于晋国日益强大,感到欣慰但同时也感到不安,这是十分矛盾的心情,但也是正常的。晋国强大有利于遏制邻近的已经占据海山洲的东町国,形成平衡局面,减轻英国的压力。但是强大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英国的利益。另外,英国高层对于卫仲康的亲独义志情节还是感到一些忧虑的。

卫仲康明显感觉到英国的不安,尤其感到英国认为晋国会对汉宁行省重新有野心。对此,卫仲康在九月二十七日曾公开对英国表示说:“我国秉持和平、理性、友好的外交政策,坚决维护与英国的传统友谊,遵守条约。汉宁行省的地位早已经确定,自然不会违背条约。我国坚决维护自己的领土与主权,也十分注意维护海外国人的利益。”

同时针对英国怀疑他的独义志情节,他解释道:“如同一个人会有很多朋友一样,国家之间亦然。我国也应有许多朋友,只要是尊重我国主权利益的都是我们的朋友。英国与我国的交往历史非常悠久,且贵国海峡殖民地与我相邻,是一衣带水的,故而英国在我国对外交往中自然是具有一定的优先地位的。”

卫仲康在返回途中专程前往了海峡殖民地,拜会了其总督米切尔爵士,重申了晋国不再对汉宁行省有主权之心,只是关心在汉宁行省的晋国臣民的人身安全和商贸利益,希望英国切实遵守条约不要虐待晋国商民。

卫仲康此行,整体上看是成功的,英国内阁、外交部对卫仲康的招待规格很高,因为就他们看来,卫仲康虽然有亲独义志情节,但他是陆军将领,会优先考虑陆军利益,是一个主张强力维持稳定的军方领袖,没有很强的扩张欲望,也没有谋求在南海等海域的海洋霸权雄心,只希望维持在近海的商贸稳定。而军队方面,尤其是海军方面则相对冷清甚至是怀疑,他们更倾向于马鸿清这类留英的人员,希望控制实力并不弱的晋国海军,谋求更多的海军基地,将南海变成英国在东方的内海之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